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植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人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自然花草绿地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提升环境舒适性及生活品质,人们多会利用阳台或顶楼等空间来种植花草观赏植物或蔬果等植物。在家庭中,大多以植载盆来种植花草或者蔬菜,一般家庭的太阳或者顶楼摆放植载盆的空间有限,从而植载盆的种植面积有限,为了提高种植面积,现有技术中采用了立体式植载盆,大多以多数各种盆体相互层叠而成,如第100204198号“立体植物栽种盆”实用新型专利,其由一储水底盆及一直立设于该储水底盆上方的若干小盆体直立上下层叠组成的立体栽种盆,该立体栽种盆的可种植面积只有小盆体本体外围向凸出的种植凸体,各小盆体皆因相互层叠组合而覆盖了大部分面积,故本植载盆虽为立体式相互层叠,其增加的可种植面积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有效种植面积的立体种植装置。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立体植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层叠的支撑管和多个种植盆;
支撑管的管内上端设有环形凸台和位于环形凸台下方预算位置的隔板,环形凸台上方的管内径大于等于下端管外径,支撑管侧壁还设有挂孔和固定孔,挂孔位于环形凸台和隔板之间,固定孔位于隔板下方;
种植盆的侧壁上设有挂栓和固定栓,挂栓设有与盆体贯通的进水孔,固定栓设有与盆体贯通的排水孔,挂栓和固定栓的位置及大小与挂孔和固定孔相适配,种植盆通过挂栓和固定栓挂在支撑管上。
进一步地,支撑管包括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管体,连接部的内径大于等于管体的外径,连接部与管体的连接处形成环形凸台,挂孔和固定孔均设在管体上。
进一步地,连接部的内壁设有轴向的定位槽,管体的外壁下端设有轴向的与连接部的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肋。
进一步地,定位槽具有三条,均匀分布在连接部内壁上,对应的,定位肋具有三条,均匀分布在管体外壁上。
进一步地,隔板的上端中心设有轴向的溢流管,溢流管贯通隔板上下两部分腔体。
进一步地,挂栓向上翘曲设置。
进一步地,种植盆设有挂栓和固定栓的侧壁为与管体相适配的圆弧曲面。
进一步地,种植盆呈60°的扇形结构,挂孔和固定孔均具有三个,均匀分布在管体的圆周上。
进一步地,上下两个支撑管120°错位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储水底盆,支撑管固定在储水底盆上。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立体植栽装置,由于支撑管上端的内径大于等于下端的外径,使得支撑管能够上下层叠在一起,多个种植盆可通过挂栓和固定栓悬挂在支撑管上,多个种植盆可相互错开摆放,并且上下层的种植盆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使得多个种植盆的植栽面积都是有效的,大大提高了立体植栽装置整体的有效种植面积,多个支撑管可上下层叠,支撑管的增多随之可悬挂更多的种植盆,并且支撑管内设有被隔板隔开的挂孔和固定孔,挂孔和固定孔之间具有种植盆,形成上下贯通的流道,从而当从最上端加水后,能够渗透到所有的种植盆,同时也能为所有的种植盆排出多余的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管和种植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管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管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种植盆的第一安装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种植盆的第二安装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立体植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立体植栽装置的给排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立体植栽装置,本立体植栽装置主要用于种植花草果蔬等,可置于家庭的阳台或者顶楼露台上,给人们提供较大的植栽面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如图1所示,立体植栽装置包括主要的两个部件为支撑管10和种植盆20。如图2所示,支撑管10为一管状物,其支撑管10包括下端的管体和上端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也为管状物,连接部11的内径大于等于管体下端的外径,实际中,连接部11的内径略大于管体下端的外径,使得一个支撑管10的下端能够插入到另一个支撑管10上端的连接部11中,实现上下稳定层叠连接。连接部11和管体的连接处形成一个环形凸起,此环形凸台特指内部的环形凸台,当然外部也会想成一个方向相反的环形凸台。在管体的内部上端设有一个径向的隔板14,隔板14与环形凸台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管体上设有三个挂孔16和三个固定孔17,固定孔17比挂孔16略大,挂孔16位于环形凸台与隔板14之间,并且挂孔16与隔板14靠在一起,使得挂孔16能够排出隔板14上的所有水。固定孔17位于隔板14的下方,与挂孔16具有一定的间距,并且两者位于同一轴向上。三个挂孔16和三个固定孔17分别均匀分别在同一个圆周上,即挂孔16之间错开120°的圆周角,固定孔17之间也错开120°的圆周角。
为了方便更好固定上下两个层叠支撑管10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在连接部11的内壁上设有三条定位槽12,三条定位槽12轴向设置,并均匀分布在连接部11的内壁上,即三个定位槽12相互之间错开120°的圆周角。对应的,在管体的下端设有三条定位肋13,定位肋13的大小及位置与三条定位槽12相匹配设置,使得上方支撑管10能够通过定位肋13卡入到下方支撑管10的定位槽12内,实现上下支撑管10之间的限位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1的内壁可设定位肋13,而管体的下端设定位槽12。
实际安装时,如图3所示,上下支撑管10之间错开120°设置,使得上下支撑管10的挂孔16和固定孔17错开。
如图1所示,种植盆20呈扇形结构,本例中优选为60°的扇形结构,为了安装更为稳定和贴合,把种植盆20面对支撑管10的侧面设置成圆弧曲面,圆弧曲面与支撑管10的相适配。在圆弧曲面的上端设有一个挂栓21,下端设有一个固定栓22,挂栓21和固定栓22的大小及相对位置与挂孔16和固定孔17对应设置,使得挂栓21和固定栓22能够分别插入到挂孔16和固定孔17中。挂栓21和固定栓22不仅起悬挂作用,挂栓21和固定栓22还起通水作用,故挂栓21上设有与种植盆20贯通的进水孔23,固定栓22上设有与种植盆20贯通的排水孔24。
为了使得种植盆20悬挂更为牢固,将挂栓21设置成向上倾斜的翘曲设置,种植盆20安装时,如图4所示先将种植盆20倾斜把挂栓21卡入到支撑管10的挂孔16中,接着如图5所示再将下端的固定栓22卡入种植盆20的固定孔17中,完成种植盆20的悬挂安装,挂栓21为翘曲结构将种植盆20卡扣在支撑管10上,种植盆20不易从支撑管10上松脱。
如图6所示,本例的立体植栽装置还包括储水底盆30,储水底盆30内设有安装部,支撑管10可竖直安装在储水底盆30的安装部上,储水底盆30用于支撑整个立体植栽装置,并且可储存上端留下的水。
如图6所示,由于支撑管10上设有三个挂孔16和三个固定孔17,各种相错120°设置,并且三条定位槽12和三条定位肋13也如此设置,从而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错开120°安装后,三个呈60°的种植盆20可均匀悬挂在在一个支撑管10上,形成一层相互间隔开60°的三个种植盆20。由于上下层的支撑管10错开120°,使得上下层的种植盆20刚好相互错开,上下层的种植盆20没有重叠的区域,从而本立体植栽装置的所有的种植盆20种植面积都是有效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管10上的定位槽12和定位肋13可设置为两条或者其他数量,对应的,一个支撑管10上悬挂两个种植盆20或者其他数量的种植盆20,具体数量及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做相应调整。
为了更方便的排水,并且设定给种植盆20送水量,如图2所示,在隔板14的上端设有一个轴向的溢流管15。如图7所示,本立体植栽装置具有良好的给水排水系统,向最顶层支撑管10的连接部内浇水后,一分部水从进水孔23中导入到种植盆20的土壤40中,经过土壤40的渗透从排水孔24排出进入到下一层支撑管10中,而另一部分水直接从溢流管15直接流到下一层的支撑管10中,如此水从最上层逐层流向下层,并且保证了每层种植盆20的土壤40吸收同样多的水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植栽装置,由于支撑管10上端的内径略大于下端的外径,使得支撑管10能够上下层叠在一起,多个种植盆20可通过挂栓21和固定栓22悬挂在支撑管10上,多个种植盆20可相互错开摆放,并且上下层的种植盆2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使得多个种植盆20的植栽面积都是有效的,大大提高了立体植栽装置整体的有效种植面积,多个支撑管10可上下层叠,支撑管10的增多随之可悬挂更多的种植盆20,并且支撑管10内设有被隔板14隔开的挂孔16和固定孔17,挂孔16和固定孔17之间具有种植盆20,形成上下贯通的流道,从而当从最上端加水后,能够渗透到所有的种植盆20中,同时也能为所有的种植盆20排出多余的水。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