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行间还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658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秸秆行间还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田耕作与作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秸秆还田于玉米行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是能够被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秸秆通过不同的技术途径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板结和微物活性状况、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秸秆的原始利用方式是通过堆积沤制成堆肥,然后再施入农田;部分秸秆通过饲喂家畜,将收集的动物粪便还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秸秆粉碎机械的研发与应用,导致秸秆还田方式逐渐转变为直接还田。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农机的发展以小型为主。小型农机动力不足,浅耕现象比较突出,耕层厚度普遍不足15cm。而连年浅耕与机械碾压,也导致犁底层厚度与紧实度增加,耕层土壤质量下降。玉米为大生物量作物,玉米秸秆还田与浅耕结合,导致耕层土壤容重降低,保水保肥性变差,作物出苗率不高以及产量减少。因此,在农民中推广也是困难重重。本发明创制了一种将玉米秸秆还田于作物行间的方法,解决了秸秆还田影响作物出苗率及产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解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作物出苗率和产量的玉米秸秆还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秸秆行间还田方法,其步骤包括:

1)将玉米秸秆按条带状铺于农田表土层;

2)将铺成条带状的玉米秸秆翻埋入土壤;

3)对非秸秆还田条带土壤进行翻耕并在该条带区播种。

进一步地,步骤3)在非秸秆还田条带内进行双行播种,或者单行播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玉米秸秆为碎秸秆,秸秆长度小于12cm。

进一步地,步骤1)对玉米秸秆进行堆沤处理,然后再按条带状铺于农田表土层;所述堆沤处理为:将秸秆和农家肥以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后堆集成堆,沤制一定时间。优选地,所述堆沤处理是将秸秆和农家肥以10:2-15的比例混合,加水致80%湿度,然后堆集成堆,沤制2-5个月。

进一步地,步骤1)在玉米秸秆中加入秸秆腐解剂,并与玉米秸秆混合均匀;所述秸秆腐解剂的施加量为30-45kg/ha。

进一步地,步骤1)在玉米秸秆中加入氮肥,并与玉米秸秆混合均匀;所述氮肥的施加量为30-60kg N/ha。

进一步地,步骤3)在翻耕后,用镇压设备对农田进行镇压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在播种后进行灌溉以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秸秆分解和作物出苗。

进一步地,第2年进行秸秆还田时,将秸秆还田条带较第1年错开一定距离,第3年进行秸秆还田时再较第2年错开一定距离,3年为一个周期;或者第2年进行秸秆还田时,将秸秆还田条带区域与非还田条带区域互换,2年为一个周期。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通过联合作业机械来实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在秋季作业,以易于保墒和增加出苗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秸秆在玉米行间还田,可有效避开播种时种子与秸秆接触。玉米在秸秆非还田带双行播种,土壤孔隙度、保水性能不受秸秆还田的影响,种子出苗率得以保持,提高作物产量。并且,秸秆集中在条带还田,还田密度较大,配合施用氮肥、秸秆腐熟剂以及灌溉等辅助措施,促使秸秆快速腐解并释放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缩短了其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周期、快速提高农田地力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将秸秆还田于玉米行间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秸秆还田区域与非秸秆还田区域平面示意图。

图3是在非秸秆还田条带内进行双行播种的示意图。

图4是以3年为一个周期秸秆还田位置错位紧临还田的示意图,其为图2的沿垂直于地面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以2年为一个周期秸秆还田位置错位紧临还田的示意图,其为图2的沿垂直于地面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在非秸秆还田条带内进行1行播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将秸秆还田于玉米行间的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第1步:秸秆制备。收集玉米碎秸秆,秸秆长度小于12cm。将秸秆按条带状铺于农田表土层,条带宽度90cm,两个条带之间相距45cm。如图2所示,其中1为铺成的玉米秸秆条带,即秸秆还田区域,2为非秸秆还田区域。

该步骤收集的秸秆,经过堆沤处理之后,应用效果更好。堆沤过程:将秸秆和猪粪(牛粪、人粪尿、其它农家肥均可)以10:2-15的比例混合,加水致80%湿度,堆集成堆,沤制2-5个月或更长时间。

第2步:往秸秆中撒入促进秸秆腐解的微生物菌剂30-45kg/ha,并与秸秆混合均匀,以促进秸秆腐解。

第3步:向秸秆中撒入氮肥30-60kg N/ha(尿素,硫酸铵,氮磷钾肥合肥等均可),与秸秆均匀混合,减少其C/N比并为土壤微生物提供N源,促进微生物分解秸秆。

第4步:秸秆翻埋。将条带秸秆、连同腐熟剂、氮肥一起翻埋入土壤,混均。翻埋深度20-30cm。

第5步:非秸秆还田条带土壤翻耕,与第4步同时进行。将非秸秆还田条带土壤翻耕20-30cm。

第6步:镇压。用耕作的普通镇压设备,镇压一遍农田,保持农田墒情。

第7步:播种。在非秸秆还田条带45cm间距内双行播种,如图3中虚线所示,两行内间距30cm,每一行距条带边缘7.5cm;双行大间距105cm。

第8步:灌溉。灌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秸秆分解和作物出苗均有好处。

如图4所示,第2年,秸秆还田位置向左或向右错开35cm,第3年再继续错位35cm还田,3年一个周期。

步骤1也可按照等间距设置。即秸秆还田宽度35cm与无秸秆农田宽度35cm相间排列。如是,则步骤7播种,则在无秸秆条带中间位置播种1行(左、右边距各17.5cm),玉米行间距70cm。第2年种植时,秸秆还田与非还田条带互换,2年一个周期,如图5所示。图6中虚线示意了1行播种的情况。

上述各种参数都是可变化的,主要取决于秸秆还田数量和玉米种植密度。

上面所述的秸秆还田方法,在秋季作业比春季作业更易于保墒、增加出苗率。

上面所述的秸秆还田方法,可以通过研制联合作业机械加以实现,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增加作业效率。

田间试验表明,与普通秸秆还田方式相比,秸秆采用该方法还田后,玉米出苗率从74%提高到87%,出苗率提高13%;玉米产量从7.5t/ha提高到8.6t/ha,产量提高1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