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882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且特别涉及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逐渐旺盛,然而奶牛的养殖数量以及产奶量却跟不上需求。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青储饲料的使用时一个较好的手段。青储饲料需要大量的牧草原料,然而我国的牧草种植有待加强,尤其是优质牧草的种植需要大力的加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该方法能通过简单的耕作、播种等程序,种植苜蓿并获得大量的优质的苜蓿原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上述种植方法在苜蓿种植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其包括:翻整地块后,按照1000-1600kg/亩的量施用的农家肥作为底肥,苜蓿与豆科作物进行套种;苜蓿与豆科作物的行间距为25-35cm,苜蓿的播种深度0.5-2cm,豆科作物播种深度10-16cm;苜蓿的种子播种量为1.5-2.2kg/亩,豆科作物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亩。上述的种植方法在苜蓿种植中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通过前期施加底肥,给苜蓿和豆科作物提供萌发和生长需要的养分,控制合适的行间距以及播种深度,在不影响苜蓿和豆科作物光合作用和发芽的前提的下,达到苜蓿的最大种植量。上述种植方法的应用,能够方便大规模的种植优质的苜蓿,并能获得大量的优质、营养价值较高牧草苜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苜蓿套作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及应用进行具体说明。苜蓿,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无香草气味。三出羽状复叶,互生;托叶部分与叶柄合生,全缘或齿裂;小叶3,边缘通常具锯齿,侧脉直伸至齿尖。总状花序腋生,有时呈头状或单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无;萼钟形或筒形,萼齿5,等长;花冠黄色,紫苜蓿及其它杂交种常为紫色、堇青色、褐色等,旗瓣倒卵形至长圆形,基部窄,常反折,翼瓣长圆形,一侧有齿尖突起与龙骨瓣的耳状体互相钩住,授粉后脱开,龙骨瓣钝头;雄蕊两体,花丝顶端不膨大,花药同型;花柱短,锥形或线形,两侧略扁,无毛,柱头顶生,子房线形,无柄或具短柄,胚珠1至多数。荚果螺旋形转曲、肾形、镰形或近于挺直,比萼长,背缝常具棱或刺;有种子1至多数。种子小,通常平滑,多少呈肾形,无种阜;幼苗出土子叶基部不膨大,也无关节。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其包括:施用1000-1600kg/亩的农家肥作为底肥,苜蓿与豆科作物进行套种;苜蓿与豆科作物的行间距为25-35cm,苜蓿的播种深度0.5-2cm,豆科作物播种深度10-16cm;苜蓿的种子播种量为1.5-2.2kg/亩,豆科作物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亩。在苜蓿套种中,平整地块,将大块的土块碎成小块;有利于苜蓿和豆科作物的萌发,然后施加农家肥作为底肥,给种子萌发和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微量元素,避免使用化肥这种成分单一的肥料,造成不均衡。控制合理的行间距和播种深度,有利于提高苜蓿和豆科作物的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苜蓿能够快速生长。苜蓿属于豆科植物,也有和根瘤共生的特性;然而,效果不如豆科作物明显,通过苜蓿与豆科作物套种;豆科作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固定氮素;同时,苜蓿播种深度较浅,根系向下生长,就达到豆科作物的播种深度,苜蓿可以吸收豆科作物固定的部分氮素,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控制苜蓿的种子播种量为1.5-2.2kg/亩,豆科作物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亩。控制苜蓿的播种量,待发芽后,根据苜蓿的萌发情况,适当的补种;同样,根据豆科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补种补栽,有利于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生长,并提高产量。进一步地,苜蓿为紫花苜蓿,所述豆科作物为绿豆、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中的一种。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紫花苜蓿富含优质膳食纤维、食用蛋白、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有益的矿物质以及皂苷、黄酮类、类胡萝卜素、酚醛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作用如下:1.类黄酮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可防止胆固醇在动脉上的沉积,且避免血液凝结成块,以减少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率。类黄酮素也可以阻断某些荷尔蒙的不良活动,抑制引起发炎的酵素活动,还可以抑制微血管增生。2.酚醛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视为一种抗氧化物质,可防止血液凝结成板块,使血液在血管畅通无阻,而降低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3.类胡萝卜素:可保护眼睛,预防眼神经的退化性疾病。在人体中,可使细胞成熟分化,在疾病的预防上,已证实对防止癌症再发及防止心脏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功效。临床上已开始用某些类胡萝卜素,在癌症的病人身上,进行附加的预防性化疗。而选用绿豆、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等豆科作物,有利于豆科作物与根瘤菌配合,更好的提供氮素营养。进一步地,苜蓿的始花期进行收割,留茬高度为4.5-6cm,每年收割2-6次。在苜蓿进行生殖生长之前收割,但是留茬的高度不宜太少;太少容易导致后期生长缓慢,影响苜蓿的质量和产量;而如果留茬太多,会导致苜蓿的产量下降,也容易导致苜蓿进入生殖生长而影响到苜蓿的产量。每年2-6次的收割,能较好的控制苜蓿的生长,而且得到较好的产量。进一步地,在苜蓿收割后施加追肥过磷酸钙或过硫酸钾22-27kg/亩。苜蓿收割后,要快速长出嫩芽,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通过添加适量的追肥,有利于苜蓿快速的生长,快速的长出新鲜的嫩芽;避免由于营养的不足导致苜蓿的生长缓慢。进一步地,苜蓿幼苗期采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中一种进行除草。苜蓿的幼苗期,根系以及叶片等都在快速生长阶段,还不稳定;如果存在杂草;而杂草一般生长比较迅猛,杂草的地下部分就会抢夺苜蓿的营养;而在地上部分,会与苜蓿存在空间的竞争,争夺阳光,影响苜蓿的光合作用;如果杂草严重,会导致苜蓿的大量减产,导致经济损失。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杂草选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等除草剂,能更好的保证苜蓿的产量。进一步地,苜蓿生长期采用波尔多液防治病害。苜蓿生长期,会有一些害虫或者病害影响到苜蓿的产量,通过使用波尔多液防治病害的影响,减少损失,使苜蓿的产量最大化。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的防治病虫害的药物控制病虫害。进一步地,还包括:播种前,将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种子进行根瘤菌接种。进一步地,将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种子进行根瘤菌接种使指:将根瘤菌的菌液与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种子混合。在苜蓿和豆科作物播种时,按照每千克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种子接种3-6g根瘤菌的量,准备根瘤菌的干菌剂,将根瘤菌干菌剂制成菌液,然后菌液分别与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种子均匀混合;菌液更有利于根瘤菌附着在种子上;在种子上接种一定量的根瘤菌,有利于苜蓿和豆科作物的生长。进一步的,播种前将所述苜蓿种子进行晒种2-3天。播种前,将苜蓿种子进行晾晒,晒种有利于打破苜蓿种子的休眠,提高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以及苜蓿有幼苗的整齐度。上述的种植方法在苜蓿种植中的应用。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本实施例中,苜蓿选用紫花苜蓿,豆科作物选用大豆。种植方法具体包括:1.1平整土地,将较大的土块碎掉,耙平、耙碎地块,并按照1000kg/亩的量施加农家肥作为底肥;1.2按照25cm的行间距分行,种植两行苜蓿再种植一行大豆,依次进行;1.3将颗粒饱满、颜色纯正的苜蓿种子按照1.5kg/亩,绿豆5000株/亩的播种量准备种子,并对苜蓿种子晒种2天;1.4将3g根瘤菌菌剂制成菌液,分别与苜蓿种子和大豆种子混合,并晾干;1.5苜蓿在0.5cm播种深度播种,大豆播种深度为10cm;1.6苜蓿萌发出苗后,根据苜蓿的萌发情况,适当补种苜蓿和大豆,同时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对苜蓿和大豆进行浇水,但是注意控制浇水的量;1.7苜蓿幼苗期,根据田间的杂草情况选用硝基苯酚;或者选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等除草剂分别进行除草作业;1.8苜蓿的生长期,为了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用杀螟松、乐果或氰戊菊酯等防治虫害,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病害;1.9在苜蓿的始花期,即对苜蓿进行收割,并留茬4.5cm,一年收获2次;1.10收割后,按照22kg/亩的量,施加过磷酸钙作为追肥,促进苜蓿的生长。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本实施例中,苜蓿选用紫花苜蓿,豆科作物选用绿豆。种植方法具体包括:1.1平整土地,将较大的土块碎掉,耙平、耙碎地块,并按照1200kg/亩的量施加农家肥作为底肥;1.2按照30cm的行间距分行,种植两行苜蓿再种植一行绿豆,依次进行;1.3将颗粒饱满、颜色纯正的苜蓿种子按照1.7kg/亩,绿豆6000株/亩的播种量准备种子,并对苜蓿种子晒种3天;1.4将4g根瘤菌菌剂制成菌液,分别与苜蓿种子和绿豆种子混合,并晾干;1.5苜蓿在1.0cm播种深度播种,绿豆播种深度为12cm;1.6苜蓿萌发出苗后,根据苜蓿的萌发情况,适当补种苜蓿和绿豆,同时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对苜蓿和绿豆进行浇水,但是注意控制浇水的量;1.7苜蓿幼苗期,根据田间的杂草情况选用硝基苯酚;或者选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等除草剂分别进行除草作业;1.8苜蓿的生长期,为了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用杀螟松、乐果或氰戊菊酯等防治虫害,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病害;1.9在苜蓿的始花期,即对苜蓿进行收割,并留茬5.0cm,一年收获3次。1.10收割后,按照24kg/亩的量,施加过磷酸钙作为追肥,促进苜蓿的生长。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本实施例中,苜蓿选用紫花苜蓿,豆科作物选用豌豆。种植方法具体包括:1.1平整土地,将较大的土块碎掉,耙平、耙碎地块,并按照1600kg/亩的量施加农家肥作为底肥;1.2按照35cm的行间距分行,种植两行苜蓿再种植一行豌豆,依次进行;1.3将颗粒饱满、颜色纯正的苜蓿种子按照2.2kg/亩,绿豆7000株/亩的播种量准备种子,并对苜蓿种子晒种3天;1.4将6g根瘤菌菌剂制成菌液,分别与苜蓿种子和豌豆种子混合,并晾干;1.5苜蓿在2.0cm播种深度播种,豌豆播种深度为16cm;1.6苜蓿萌发出苗后,根据苜蓿的萌发情况,适当补种苜蓿和豌豆,同时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对苜蓿和豌豆进行浇水,但是注意控制浇水的量;1.7苜蓿幼苗期,根据田间的杂草情况选用硝基苯酚;或者选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等除草剂分别进行除草作业;1.8苜蓿的生长期,为了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用杀螟松、乐果或氰戊菊酯等防治虫害,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病害;1.9在苜蓿的始花期,即对苜蓿进行收割,并留茬6.0cm,一年收获6次。1.10收割后,按照27kg/亩的量,施加过硫酸钾作为追肥,促进苜蓿的生长。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本实施例中,苜蓿选用紫花苜蓿,豆科作物选用绿豆。种植方法具体包括:1.1平整土地,将较大的土块碎掉,耙平、耙碎地块,并按照1400kg/亩的量施加农家肥作为底肥;1.2按照35cm的行间距分行,种植两行苜蓿再种植一行绿豆,依次进行;1.3将颗粒饱满、颜色纯正的苜蓿种子按照2.0kg/亩,绿豆6500株/亩的播种量准备种子,并对苜蓿种子晒种3天;1.4将5g根瘤菌菌剂制成菌液,分别与苜蓿种子和绿豆种子混合,并晾干;1.5苜蓿在1.5cm播种深度播种,绿豆播种深度为14cm;1.6苜蓿萌发出苗后,根据苜蓿的萌发情况,适当补种苜蓿和绿豆,同时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对苜蓿和绿豆进行浇水,但是注意控制浇水的量;1.7苜蓿幼苗期,根据田间的杂草情况选用硝基苯酚;或者选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等除草剂分别进行除草作业;1.8苜蓿的生长期,为了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用杀螟松、乐果或氰戊菊酯等防治虫害,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病害;1.9在苜蓿的始花期,即对苜蓿进行收割,并留茬5.5cm,一年收获4次。1.10收割后,按照25kg/亩的量,施加过磷酸钙作为追肥,促进苜蓿的生长。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苜蓿的常规种植方法。包括1.1平整土地,将较大的土块碎掉,耙平、耙碎地块;1.2按照20cm的行间距分行,种植苜蓿;1.3将颗粒饱满、颜色纯正的苜蓿种子按照3kg/亩播种量准备种子,并对苜蓿种子晒种3天;1.4苜蓿在1.5cm播种深度播种;1.5苜蓿萌发出苗后,根据苜蓿的萌发情况,适当补种苜蓿,同时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对苜蓿,但是注意控制浇水的量;1.6苜蓿幼苗期,根据田间的杂草情况选用硝基苯酚;或者选用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等除草剂分别进行除草作业;1.7苜蓿的生长期,为了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用杀螟松、乐果或氰戊菊酯等防治虫害,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病害;1.8在苜蓿的始花期,即对苜蓿进行收割,并留茬4.5cm,一年收获6次。1.10收割后,按照25kg/亩的量,施加过磷酸钙作为追肥,促进苜蓿的生长。实验例1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4收获的苜蓿的产量和对比例1收获的苜蓿的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1-4与对比例1苜蓿年产量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4提供的种植方法,能得到较高的苜蓿产量;另外,实施例1-4中还提供有豆科作物收获,整体而言,实施例1-4提供的种植方法的土地产出效果更明显,效益和效率都比对比例1高。实验例2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收获的苜蓿进行测定营养成分测定。包括对新鲜收获的苜蓿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2。表2新鲜苜蓿的营养成分测定方案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实施例171.05%4.52%1.27%0.63%0.22%实施例270.39%4.69%1.38%0.57%0.18%实施例372.33%4.77%1.30%0.54%0.16%实施例471.68%4.49%1.35%0.59%0.20%对比例175.94%3.25%1.02%0.41%0.09%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4种植获得的紫花苜蓿在营养物质含量均超过对比例1收获的紫花苜蓿,可以看出实施例1-4获得的紫花苜蓿的品质明显优于对比例1的常规种植方法。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苜蓿套种豆科作物的种植方法及应用所获得的紫花苜蓿在产量和营养价值上都有较优的表现,效果突出。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