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051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属于生猪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增高、原种依赖进口、疫病严重、环保压力大、饲料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现有的规模化养殖在效率上虽然较传统养殖有所提高,但是养猪场在整体的养殖环境调节上,由于养殖空间更大,在养猪场夏季降温调节方面,其温度调节难度较大,例如现有的喷雾式降温系统或循环水幕降温系统,都集中在猪舍内部,因此并不能直接分散猪舍外墙和屋顶的热量,降温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方设置有屋顶,所述墙体和屋顶围合成养殖空间,所述养殖空间底部设置有地面,所述地面上设置有两组猪舍单元,所述每组猪舍单元下方均对应设置有“l”形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连接到屋面的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道、水泵、第二输水管道、第三输水管道和第四输水管道以及设置于屋顶上的横向漏水管道,所述墙体外侧设置有引导屋顶上从横向漏水管道流出的外墙导流系统,所述外墙导流系统包括集流槽和漏水管,所述漏水管固定设置于集流槽下方、且下端开口指向蓄水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漏水管与蓄水箱之间设置有静置槽,所述静置槽侧面开设有与蓄水箱连通的溢流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猪舍单元上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饮水槽,所述饮水槽与静置槽之间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过滤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地面下方设置有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呈倒置“v”形结构、且第二输水管道竖直穿过倒置“v”形的转角处,所述循环通道上靠近墙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蓄水箱连通的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二输水管道上设置有与循环通道连通的循环通道注水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输水管道和第四输水管道之间设置有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两侧接口上连接有洒水管道,所述洒水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指向猪舍单元的喷头。

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供水系统快速在屋顶形成水幕,从而将屋顶的热量散去,实现对养殖空间的降温,然后通过外墙导流系统对屋面的水幕进行汇集,并通过集流槽和漏水管汇集到蓄水箱内,实现屋面水幕的循环,从而实现对养殖空间的持续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包括墙体10,墙体10上方设置有屋顶11,墙体10和屋顶11围合成养殖空间,养殖空间底部设置有地面12,地面12上设置有两组猪舍单元13,每组猪舍单元13下方均对应设置有“l”形蓄水箱20,蓄水箱20上设置有连接到屋面的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道21、水泵22、第二输水管道23、第三输水管道25和第四输水管道29以及设置于屋顶11上的横向漏水管道30,墙体10外侧设置有引导屋顶11上从横向漏水管道30流出的外墙导流系统,外墙导流系统包括集流槽31和漏水管32,漏水管32固定设置于集流槽31下方、且下端开口指向蓄水箱20。

上述屋面水幕循环系统主要包括供水系统和外墙导流系统,其中供水系统运行时,水泵22开启,将蓄水箱20内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道21和第二输水管道23、第三输水管道25和第四输水管道29向横向漏水管道30输送,之后通过横向漏水管道30上的均分的多个通孔进行漏水,在屋顶11形成屋面水幕,然后通过外墙导流系统对屋面的水幕进行汇集,并通过集流槽31和漏水管32汇集到蓄水箱20内。该方案通过供水系统快速在屋顶形成水幕,从而将屋顶11的热量散去,实现对养殖空间的降温。

上述方案中外墙导流系统不仅可以对屋面水幕进行收集,同时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此时收集的雨水不能直接排放到蓄水箱20内,而要在排放到漏水管32与蓄水箱20之间设置的静置槽33内,其中静置槽33侧面开设有与蓄水箱20连通的溢流槽34,通过漏水管32进入到静置槽33的水经过静置后,当液位达到溢流槽34所在高度后,即可溢流到蓄水箱20内。

进一步的,猪舍单元13上靠近墙体10的一侧设置有饮水槽36,饮水槽36与静置槽33之间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过滤通道35,该方案中饮水槽36与静置槽33形成连通器结构,只要供水系统开启后,静置槽33就会逐步装满,与其相连通的饮水槽36也就处于注满状态,而当静置槽33内液位再次升高后,静置槽33内的水即进入到蓄水箱20内,并再次通过供水系统进行输送,再次进行水幕循环。

更进一步的,地面12下方设置有循环通道14,循环通道14呈倒置“v”形结构、且第二输水管道23竖直穿过倒置“v”形的转角处,循环通道14上靠近墙体10的一端设置有与蓄水箱20连通的循环水出口15,第二输水管道23上设置有与循环通道14连通的循环通道注水口24。该优选方案通过循环通道14的设计,在供水系统工作时,通过第二输水管道23向循环通道14内注入部分水,从而对水流经过循环通道14后从循环水出口15排出,期间与地面12完成热交换,从而加速养殖空间和猪舍单元13的降温。

更进一步的,第三输水管道25和第四输水管道29之间设置有四通接头26,其中四通接头26两侧接口上连接有洒水管道27,洒水管道27上设置有多个指向猪舍单元13的喷头28。该优选方案中洒水管道27能够在供水系统工作时,将一部分水流从喷头28排出,从而提高养殖空间内的湿度,提高降温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猪场的屋面水幕循环系统,属于生猪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方设置有屋顶,所述墙体和屋顶围合成养殖空间,所述养殖空间底部设置有地面,所述地面上设置有两组猪舍单元,所述每组猪舍单元下方均对应设置有“L”形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连接到屋面的供水系统,所述墙体外侧设置有引导屋顶水幕的外墙导流系统,所述外墙导流系统包括集流槽和漏水管,所述漏水管固定设置于集流槽下方、且下端开口指向蓄水箱。该技术方案首先通过供水系统快速在屋顶形成水幕,从而将屋顶的热量散去,实现对养殖空间的降温,然后通过外墙导流系统对屋面的水幕进行汇集,实现屋面水幕的循环,达到对养殖空间的持续降温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霍邱县皖西绿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6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