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1240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作物种类多,也是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重、频次高、区域广,对我国农作物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对于农林害虫的防止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化学农药长期、单一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为了达到害虫防治的效果,不得不提高化学农药的毒性和使用量,这样不仅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大量的害虫天敌也被杀害,导致害虫更加猖獗。虽然存在上述的负作用,但现在没有开发出更具有理想性的替代药剂,无法有效阻止人们继续使用化学农药。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发出高效、无污染和无负作用的杀虫药剂。

杆状病毒的主要宿主是农林业害虫,当病毒进入昆虫体内,能够使宿主昆虫罹患杆状病毒而死亡。多角体蛋白在昆虫中肠碱性环境下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很快侵入中肠细胞,在细胞核中呈数量级扩增。扩增的病毒粒子随血淋巴循环对害虫进行全身感染,昆虫的所有组织被病毒感染后产生大量病毒粒子,此时只要外界轻轻触碰虫体,它就会瞬间变成含有无数多角体病毒的液体,从而导致害虫死亡。这种液体可以在害虫上下代进行传播,持续效果好。同时昆虫病毒在生产和使用中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利用杆状病毒控制农林业中的害虫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甲壳素又名甲壳胺、壳聚糖、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唯一含有氨基的均态多糖,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是目前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直链氨基多糖,也称为氨基葡萄糖。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以及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外壳中,每年的生物合成量可达2000亿吨,在自然界中的产量仅次于植物纤维,是人类取之不竭的资源。但是该物质因为不可溶的特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甲壳素脱乙酰基后可以得到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糖—壳聚糖,分子式为(c6h11no4)n,分子量约10万左右,是葡萄糖分子的多聚物,结构和纤维素相似。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溶解性、成膜性、可降解性、无毒性、吸附性、絮凝性、诱导抗病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和环保等行业中。在农业生产中,甲壳素具有杀虫作用。此外,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生物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诱导植物的广谱抗病性,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生物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甲壳素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30-120mg/l;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1-300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5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10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0.5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01-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1-2wt%;

其余为无菌水。

所述病毒原粉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菜粉蝶颗粒体病毒中的一种。

所述稳定剂为甘油。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增效剂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所述昆虫生长调节剂为灭幼脲、氟虫脲、氟铃脲、氟啶脲、除虫脲、抑食脲、虫酰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光保护剂为芳香族氨基酸。

所述芳香族氨基酸为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氨基牛磺酸盐、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如上述的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病毒原粉与增效剂混合后,依次加入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光保护剂、分散剂、灭菌水,混合均匀,得到病毒杀虫悬浮剂;

(2)向步骤(1)中的病毒杀虫悬浮剂中加入甲壳素,混合均匀,得到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

本发明提供的病毒杀虫悬浮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1.提高病毒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对环境友好且成本低廉

甲壳素具有杀虫作用,与杆状病毒杀虫剂复配,提高了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研究发现甲壳素可以作为激发子诱导病程相关的蛋白基因的表达,诱导植株产生几丁质酶,几丁质酶可以作为杀虫剂直接防治害虫。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围食膜的主要组成成分,通常占昆虫体壁干重的25%-40%。昆虫的围食膜和外骨骼是昆虫抵御病原体的重要生理屏障,几丁质是昆虫杀虫剂作用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潜在靶目标。甲壳素可诱导植株产生几丁质酶,破坏昆虫的围食膜,促进昆虫病毒的感染,从而提供杀虫速度。此外,甲壳素对昆虫病毒具有一定的光保护性,使得病毒在田间更为稳定。故本发明中甲壳素和病毒杀虫悬浮剂的复配明显提高杀虫剂的杀虫能力。甲壳素是一种天然直链状酰胺类多糖,广泛存在甲壳类动物的硬壳及真菌的细胞壁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的天然有机物之一。

2.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壳聚糖能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抗真菌活性。抗菌的机理为:一是甲壳素的氨基构成的阴离子与构成微生物细胞壁的磷脂等阴离子相互吸引,刺激微生物的自由度,引起生育障碍;二是甲壳素进一步低分子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部,阻碍了遗传因子dna和rna的转录,引起生育禁阻。由于甲壳素能阻止植物病原菌细胞的生长发育,诱导宿主植株对病原菌的防护,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可以改良土壤性状,培养土壤肥力

甲壳素含有大量的n、c等元素,在土壤中可被微生物分解为植物的养分,还能形成通透性良好的高分子膜,改善和提高土壤的通透性、透水性、保水性、耐侵蚀性和易耕性,从而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抑制土壤病原菌生长和繁殖。同时,甲壳素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重茬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土壤改良剂。

4.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甲壳素可以激活、增强植株的生理生化机制,可以促使根系细胞分生,促使根毛大量发生,使根系更加发达,吸收力和抗生更强,且甲壳素可诱导根部分泌出抗菌物质,防治根腐病等病害。研究发现,甲壳素喷洒在植株叶面,可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尤其在果菜类植物上表现极为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病毒原粉为实验室制备或者商业购买;

甲壳素为本实验室制备或者商业购买。

实施例1: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甲壳素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30-120mg/l;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1-300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5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10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0.5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01-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1-2wt%;

其余为无菌水。

所述病毒原粉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菜粉蝶颗粒体病毒中的一种。

所述稳定剂为甘油。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增效剂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所述昆虫生长调节剂为灭幼脲、氟虫脲、氟铃脲、氟啶脲、除虫脲、抑食脲、虫酰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光保护剂为芳香族氨基酸。

所述芳香族氨基酸为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氨基牛磺酸盐、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如上述的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病毒原粉与增效剂混合后,依次加入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光保护剂、分散剂、灭菌水,混合均匀,得到病毒杀虫悬浮剂;

(2)向步骤(1)中的病毒杀虫悬浮剂中加入甲壳素,混合均匀,得到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2: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甲壳素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30mg/l;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1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1wt%;

其余为无菌水。

病毒原粉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稳定剂为甘油;

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钠;

增效剂为灭幼脲;

光保护剂为色氨酸;

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3-30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见表1-7。

表1实施例3-6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表2实施例7-10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表3实施例11-14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表4实施例15-18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表5实施例19-22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表6实施例23-26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表7实施例27-30中各组分包含的组成和各组成的含量

实施例31: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甲壳素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30mg/l;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30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3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2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wt%;

其余为无菌水。

病毒原粉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稳定剂为甘油;

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钙;

增效剂为氟啶脲;

光保护剂为酪氨酸;

分散剂为聚乙烯醇;

配制时依次加入以上各组成,搅拌均匀后,加入甲壳素使终浓度为30mg/l,搅拌均匀后分装得到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将配制好的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倒入手持喷雾器中,用打孔器将油菜打成圆片,将200头棉铃虫幼虫加在油角菜叶片上,进行喷雾,待自然晾干后,加入到24孔养虫盒中。同时用不含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制剂作对照(该对照除了不含甲壳素,其它配方成份同上述)。1d、2d、3d后检查死亡数。死亡判断标准:用棉签轻触虫体,完全不动者为死亡。

表8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

表8为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由表1可知用甲壳素浓度为30mg/l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进行带叶喷雾,24h的死亡率为3%,48h的死亡率为9%,72h的死亡率为29.5%,96h的死亡率为54%。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4%、19%、33.5%。由上数据可以得到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相对对照组提高了20%左右。

实施例32: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甲壳素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30mg/l;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200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3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2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wt%;

其余为无菌水。

病毒原粉为小菜蛾颗粒体;

稳定剂为甘油;

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钙;

增效剂为氟啶脲;

光保护剂为酪氨酸;

分散剂为聚乙烯醇;

配制时依次加入以上各组成,搅拌均匀后,加入甲壳素使终浓度为30mg/l,搅拌均匀后分装得到一种含有甲壳素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将配制好的含有甲壳素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倒入手持喷雾器中,将200头小菜蛾幼虫转移到新鲜油菜叶上,半小时幼虫稳定后进行处理,用手持喷雾器喷雾,叶片正反面喷雾至叶片充分湿润但不滴落为宜。待自然晾干后,移入培养皿中,加保鲜膜并盖好盖。同时用不含甲壳素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病毒杀虫悬浮剂制剂作对照(该对照除了不含甲壳素,其它配方成份同上述)。1d、2d、3d后检查死亡数。死亡判断标准:用棉签轻触虫体,完全不动者为死亡。

表9含有甲壳素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

由表9可知用甲壳素浓度为30mg/l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进行带叶喷雾,24h的死亡率为4%,48h的死亡率为11%,72h的死亡率为31%,96h的死亡率为56%。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5%、20.5%、36.5%。由上数据可以得到含有甲壳素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相对对照组提高了20%左右。

实施例33: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200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3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2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wt%;

其余为无菌水。

病毒原粉为小菜蛾颗粒体;

稳定剂为甘油;

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钙;

增效剂为氟啶脲;

光保护剂为酪氨酸;

分散剂为聚乙烯醇;

配制时依次加入以上各组成,搅拌均匀后,加入甲壳素使终浓度分别为30mg/l、60mg/l、120mg/l,搅拌均匀后分装得到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取各个浓度的病毒杀虫剂1ml加入12ml加热融化后约60℃的马铃薯蔗糖琼脂(pda)培养基,混匀后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含不同浓度甲壳素的病毒杀虫剂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为对照,凝固后在平板中心接种直径为0.8cm的病原菌菌片,28℃恒温培养,逐日记录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次。待空白对照菌丝体充分生长后,测量各处理菌丝体直径,计算各处理的抑制率。菌落扩展直径的测定及抑制率计算方法: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定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菌落扩展直径和杀虫剂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i为抑菌率,d1为对照菌丝体平均直径,d0为处理菌丝体平均值。

由表10可知,用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剂对10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增强。

表10含有不同浓度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10种病原菌的抑制率

实施例34: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悬浮剂,包括病毒原粉、甲壳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光保护剂、分散剂和水,其中:

所述病毒原粉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浓度为200亿pib/ml;

所述稳定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3wt%;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5wt%;

所述增效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2wt%;

所述光保护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0.1wt%;

所述分散剂在病毒杀虫悬浮剂中的含量为2wt%;

其余为无菌水。

病毒原粉为小菜蛾颗粒体;

稳定剂为甘油;

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钙;

增效剂为氟啶脲;

光保护剂为酪氨酸;

分散剂为聚乙烯醇;

配制时依次加入以上各组成,搅拌均匀后,加入甲壳素使终浓度为30mg/l,搅拌均匀后分装得到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将配制好的含有甲壳素的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倒入手持喷雾器中,喷雾以植物叶片完全湿润为度。在蔬菜生长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处理,同时用不含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作对照(该对照除了不含甲壳素,其它配方成份同上述)。

表11含有甲壳素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由表11可知,在含有甲壳素及不含甲壳素的情况下,甲壳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樱桃番茄的产量,相对对照组提高了16.2%。同时施用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剂可以促进番茄果实中vc含量的增加,相对对照组提高了20.7%。用含有甲壳素的病毒杀虫剂处理的番茄的总酸度略有增加,糖酸比也减小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