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095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除草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包含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一种全世界使用与销售额最大的除草剂,以在植物体内内吸传导性强而著称,具有广谱、灭生性、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林地、公园、道路、河道、厂区及仓库等场所,防除多种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灌木、蕨类、藻类等。由于其具有特殊作用机制,导致杂草对其产生抗性十分缓慢,从1974年广泛应用至1993年的20年间,一直没有关于草甘膦抗性杂草的报道。然而1996年后,随着一系列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扩大种植,彻底改变了草甘膦以往的使用模式,开始单一的并在作物萌发前和萌发后等不同生长发育期重复多次使用,草甘膦使用日益普遍,用量显著增加,每年多次使用草甘膦,导致免耕面积扩大。对于同一作用机制除草剂的过度依赖及长期使用,势必会导致杂草群落变迁及产生抗性,在选择性压力作用下,杂草对其产生抗性或耐性将显著增强。

近年来草甘膦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压力。首先,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在长期大量的使用草甘膦的高强度选择性压力下,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田中发现了28种抗草甘膦杂草,特别是常见的藜和苋等杂草迅速抗性增长迅速。如我国华北麦田中的打碗花、田旋花、泽漆等优势杂草,浙江宁波的小蓬草等,果园中的刺儿菜、问荆、苣荚菜等多年生杂草,对草甘膦均不再敏感。其次,杂草群落发生显著变化。杂草在草甘膦的选择性压力下,虽然对草甘膦抗性不断发展,但由于不同杂草对草甘膦耐性存在着差异,故杂草种群变迁比抗性生物型更频繁更明显。如连续应用草甘膦3年以上,在番薯田,小白酒草、刺莴苣、地肤、苍耳苋、藜、猪毛菜等增多,在棉田大豆田,苋、鸭跖草、蓼、番薯、狗尾草、苘麻与莎草等一年生杂草成为主要杂草。第三,防治杂草单位用量增加。草甘膦生物活性高,用量低,售价及单位面积使用成本低,是其推广销售和使用的优点之一。正常情况下用药量,果园、胶园喷施有效成分50~100g/亩,农田喷施有效成分20~80g/亩,林业、道路、庭院或荒地喷施有效成分75~200g/亩,加水15~40l,稀释200~300倍喷雾。但随着草甘膦的频繁使用,杂草对草甘膦的耐性增大,现在用药量达到原来的3~8倍,甚至超过正常用量的8倍以上,稀释倍数降低到100倍以下。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为例,原来每亩用量150~300ml,现在每亩用量200~900ml。第四,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草甘膦在常规施药量下除草效果降低,为了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使用者任意与其它除草剂或非农药成分混配、随意加大用量、改变使用方法等,导致作物出现药害、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效果差等问题时常发生。

为了提高草甘磷的除草效果,降低其使用剂量和成本,在草甘磷制剂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助剂、增效剂。草甘膦借助于助剂、增效剂的作用,增加了药剂在植物叶片表面上粘着、扩展和渗透性,保证了有效成分能顺利地进入植物体内,快速地传导到靶标部位,抑制植物体内epsp合成酶,阻碍植物生物过程的进行,最终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草甘膦的主要助剂是牛脂胺聚氧乙烯醚,但它对人畜有刺激作用,对水生生物毒性较高,随着应用范围和用量的增加,用于耐草甘膦作物作用下降,不适合对杂草开展绿色防控。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其替代产品,如葡萄糖烷基多苷、有机硅助剂、硫酸铵类、烷基多糖苷类及甜菜碱等几类。多数草甘膦助剂、增效剂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活性,但其主要作用是消泡、水质调节,促进在杂草茎叶上沉积、扩散、吸收、抗飘移、耐雨水冲刷等,多数作用在药剂进入植物体内之前。在草甘膦有效成分进入杂草体内,对草甘膦有效成分的在杂草体内的分散、传导至作用部位、阻碍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有限。

为了克服草甘膦在生产应用中除草效果降低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增效剂,能提高草甘膦有效成分在杂草体内的传导、分散速度,使其更快地传导到靶标部位,顺利阻断杂草正常生长生理活动,提高草甘膦对杀灭杂草的生物活性,从而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使用该增效剂,能在保证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草甘膦的单位用量,提高草甘膦对作物的安全性,减缓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的产生,降低草甘膦对环境污染,从而使草甘膦适用于对杂草开展绿色防控。

吲哚丁酸简称iba,吲哚丁酸是一种广谱型的吲哚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作用类似植物内源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与生长,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广泛应用于树木、花卉的扦插生根,也可用于冲施,滴灌,冲施肥增效剂、叶面肥增效剂。可经由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物体内,但移动性小。吲哚丁酸对人畜低毒,其性状比吲哚乙酸稳定、安全。吲哚丁酸不溶于,生产上常用吲哚丁酸的钾盐、钠盐或铵盐等能溶于水的盐类代替。

诱抗素又叫脱落酸,简称aba,是一种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激素。与赤霉素、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并列为植物体内五大激素。诱抗素属于一种生长抑制激素,具有抑制与促进生长、维持芽与种子休眠、促进器官脱落、促进气孔关闭、控制花芽分化、调节花期、影响性分化、控制株型等生理作用。诱抗素是植物体的“抗逆诱导因子”,被称为植物的“胁迫激素”,可有效激活植物体内抗逆免疫系统,诱导植物产生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抗性,如诱导抗干旱、抗冷、冻、抗盐碱和促进生根等作用。诱抗素有多种异构体,植物体内的天然诱抗素光学构型为右旋型(即s-诱抗素),人工合成的诱抗素为右旋型诱抗素与左旋型(非天然型)诱抗素的混合物,右旋型诱抗素活性远大于左旋型诱抗素。人工合成诱抗素是所有绿色植物均含有的纯天然产物,对人畜无毒害、无刺激性,与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诱抗素作用相同,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自身的抗逆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活性和应用价值。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特定的用途,而且应用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只有在特定的使用条件包括外界因素下才能对目标植物产生特定的功效。往往改变浓度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在低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下则变成抑制作用。不同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草甘膦类除草剂进行三元复配,以增加草甘膦除草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适合绿色防控的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包含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在提高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同时,可减少草甘膦的用量,减缓抗性杂草的出现,从而减少草甘膦对周围作物危害和环境污染,适合应用于对杂草的绿色防控。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它是由以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组成,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50-0.1),其中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以吲哚丁酸计,诱抗素以s-诱抗素计。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40):(20-1)。

所述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为吲哚丁酸、吲哚丁酸钠、吲哚丁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诱抗素为右旋型诱抗素和左旋型诱抗素中的至少一种,右旋型诱抗素即s-诱抗素。

一种含有上述的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由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组成,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0.055-7.5),其中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质量以草甘膦酸计。

所述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为草甘膦酸或其活性衍生物,所述草甘膦酸活性衍生物为草甘膦铵盐、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草甘膦三甲基硫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草甘膦类除草剂还包括表面活性剂、载体、辅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其中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30%-90%。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糖苷、牛脂胺类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单双萘磺酸盐、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缩聚物、脂肪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缩合物硫酸钠盐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丁二酸单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载体选自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辅料选自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草甘膦类除草剂剂型为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粒剂、水分散粒剂、片剂或泡腾颗粒剂。

本发明具有的有效效果如下:

(1)通过一种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与草甘膦产品的复配,利用草甘膦茎叶内吸传导作用,和增效剂中有效成分的不同作用机理结合,使得该除草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缩短起效时间,药剂除草见效期提前2~5天,减少除草剂使用量,较现有草甘膦除草剂在单位面积上的用量减少20%~50%,对葎草、稗草、莎草、空心莲子草、苘麻、芦苇等一些恶性杂草防效更好;

(2)通过合理的复配,比传统单剂提高了防效,降低有效成分用量,且不含有机溶剂,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污染、见效快、低成本、使用操作简单的优点。农民使用方便,有较高的性价比。

(3)本发明主要采用国家认可的安全环保剂型-水剂,对环境友好,不含污染较大的有机溶剂;且杀草谱广,持效时间长,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对环境污染很小,适合用于对杂草的绿色防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生物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种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它是由以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组成,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50-0.1),其中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以吲哚丁酸计,诱抗素以s-诱抗素计,优选的: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40):(20-1)。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为吲哚丁酸(分子式c12h13no2,分子量203.24,cas登记号133-32-4)或与吲哚丁酸具有相同生理活性的衍生物如吲哚丁酸钠、吲哚丁酸钾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诱抗素为右旋型诱抗素和左旋型诱抗素中的至少一种,右旋型诱抗素即s-诱抗素(分子式c15h20o4,分子量264.32,cas登录号14375-45-2)。

一种含有上述的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所述除草剂由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组成,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0.055-7.5),其中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质量以草甘膦酸(c3h8no5p,cas号1071-83-6,分子量为169)计。

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为草甘膦酸或其活性衍生物,草甘膦酸活性衍生物为草甘膦铵盐、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草甘膦三甲基硫盐或其他盐类中的至少一种。

草甘膦类除草剂除上述有效成分之外,还可以加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表面活性剂、载体、辅料或有机溶剂等,可以按需要加工成可接受的农药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水剂,其次为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粒剂、水分散粒剂、片剂或泡腾颗粒剂等。载体的用量很少,主要对有效成分起承载的作用,而辅料主要用于制备成不同的剂型。

制备成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或油悬浮剂时,还要额外加入有机溶剂作助溶剂,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酮。

制备时,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常规工艺制备成所需的剂型即可。

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30%-90%。

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糖苷、牛脂胺类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单双萘磺酸盐、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缩聚物、脂肪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缩合物硫酸钠盐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丁二酸单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载体选自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辅料选自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2:

将吲哚丁酸钠与诱抗剂按有效成分(吲哚丁酸:s-诱抗素)质量比为1:20、1:10、1:5、1:2、1:1、2:1、5:1、10:1、20:1、40:1混配,添加3%有机溶剂做助溶剂,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酮,制成总有效成分含量为3%的增效剂水剂。将草甘膦异丙胺盐与增效剂按有效成分(草甘膦酸:增效剂)质量比为100:1混配,加上3%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制成折合草甘磷酸含量为30%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按制剂用量200ml/亩、喷液量30l/亩防治荒地杂草,共设12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以不加增效剂处理与清水处理为对照。

药后30天,草甘膦按100:1加入增效剂的各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无论是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均较单用草甘膦处理的防治效果增加(表1)。这表明,草甘膦与增效剂(吲哚丁酸:s-诱抗素为1:20~40:1)按100:1混配,可显著提高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从而可减少草甘膦的使用量。

其中的吲哚丁酸钠还可以是吲哚丁酸、吲哚丁酸钾、吲哚丁酸和吲哚丁酸钠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吲哚丁酸和吲哚丁酸钾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吲哚丁酸钠和吲哚丁酸钾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以及吲哚丁酸、吲哚丁酸钠、吲哚丁酸钾三者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其中的草甘膦异丙胺盐还可以是草甘膦酸、草甘膦铵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草甘膦三甲基硫盐,以及这些化合物中的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其中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是烷基糖苷、牛脂胺类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单双萘磺酸盐、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缩聚物、脂肪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缩合物硫酸钠盐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丁二酸单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实施例3

将吲哚丁酸钾与诱抗剂按有效成分(吲哚丁酸:s-诱抗素)质量比为1:2、10:1混配,其余填料补齐,填料为硅藻土,制成总有效成分含量为3%的增效剂可湿性粉剂。将草甘膦铵盐与增效剂按有效成分(草甘膦酸:增效剂)质量比为100:0、100:0.3、100:0.5、100:1、100:2、100:4混配,加上3%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制成折合草甘磷酸含量为50%的55%草甘膦铵盐可溶粉剂,按制剂用量150g/亩、喷液量30l/亩防治柑橘园杂草,共设12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药后30天,草甘膦加入增效剂的各处理,对稗草、空心莲子草、马唐等杂草的防除效果,无论是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均较单用草甘膦处理的防治效果增加(表2)。这表明,草甘膦与增效剂按有效成分100:0.3~100:4比例混配,可显著提高对稗草、空心莲子草、马唐等杂草的防除效果,在相同使用条件下,可以适当减少草甘膦药剂的单位用量。

其中的填料还可以是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实施例4

将吲哚丁酸钾与诱抗剂按有效成分(吲哚丁酸:s-诱抗素)质量比为10:1混配,添加3%有机溶剂做助溶剂,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酮,制成总有效成分含量为3%的增效剂水剂。将草甘膦酸与增效剂按有效成分(草甘膦酸:增效剂)质量比为100:0、100:0.3、100:0.5、100:1、100:2、100:4混配,加上3%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和烷基和烯基磺酸盐的混合物,制成草甘膦酸含量为30%的30%草甘膦水剂,防治苹果园杂草,按制剂用量100:0设100、125、150、175、200g/亩5个处理,其它各设100g/亩1个处理,喷液量30l/亩,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设共11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

药后30天,草甘膦:增效剂100:0.3~100:4制剂用量100ml/亩各处理:与草甘膦:增效剂100:0制剂用量100ml/亩处理比较,除草见效期提前2~5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提高20~45个百分点;与草甘膦:增效剂100:0制剂用量125ml/亩处理比较,除草见效期提前1~4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100:0.3处理与之相当,100:0.5、100:1、100:2、100:4处理则提高20~40个百分点;与草甘膦:增效剂100:0制剂用量150ml/亩处理比较,除草见效期提前0~3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100:0.5处理与之相当,100:1、100:2、100:4处理则提高15~20个百分点;与草甘膦:增效剂100:0制剂用量175ml/亩处理比较,除草见效期提前0~2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100:1处理与之相当,100:2、100:4处理则提高5~10个百分点;与草甘膦:增效剂100:0制剂用量200ml/亩处理比较,除草见效期提前0~1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100:2、100:4处理与之相当(表3)。这表明,草甘膦与增效剂类化合物,按有效成分100:0.3~100:4比例混配,可缩短药剂起效时间,除草见效期提前2~5天;在达到相同的防除效果时,药剂有效成分的单位用量可减少20%~50%。

实施例5

一种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它是由以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组成,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50,其中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以吲哚丁酸计,诱抗素以s-诱抗素计。

其中诱抗素为s-诱抗素,即右旋型诱抗素。

其中的吲哚丁酸类化合物为吲哚丁酸、吲哚丁酸钠、吲哚丁酸钾、吲哚丁酸和吲哚丁酸钠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吲哚丁酸和吲哚丁酸钾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吲哚丁酸钠和吲哚丁酸钾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以及吲哚丁酸、吲哚丁酸钠、吲哚丁酸钾三者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一种含有上述的含有吲哚丁酸类化合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所述除草剂由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组成,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0.055,其中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质量以草甘膦酸计。

其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为草甘膦酸、草甘膦铵盐、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草甘膦三甲基硫盐,以及这些化合物中的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草甘膦类除草剂除上述有效成分之外,还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载体和辅料,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可溶粒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30%。

其中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糖苷、牛脂胺类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单双萘磺酸盐、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缩聚物、脂肪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缩合物硫酸钠盐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丁二酸单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的载体为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的辅料为陶土、凹凸棒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气态二氧化硅、硅酸镁铝或有机膨润土、消泡剂、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6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40,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0.1,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水分散粒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40%。

其中诱抗素为左旋型诱抗素。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7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30,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5,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片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50%。

其中诱抗素为右旋型诱抗素和左旋型诱抗素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8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50:1,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6,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泡腾颗粒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60%。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8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70:1,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6.5,再加入纯原药质量分数的3%的甲醇作助剂,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水乳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70%。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9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90:1,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7,再加入纯原药质量分数的3%的甲醇作助剂,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悬乳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80%。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10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00:0.1,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7.5,再加入纯原药质量分数的3%的甲醇作助剂,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油悬浮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90%。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11

吲哚丁酸类化合物和诱抗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00:1,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与草甘膦除草增效剂质量比为100:7.5,再加入纯原药质量分数的3%的甲醇作助剂,按照常规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的除草剂制备成微囊悬浮剂。剂型中的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草甘膦酸)、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90%。

其他同实施例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