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618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渔业发展均面临空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药物滥用,质量不高的问题,种植和养殖经济效益不高,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强生物多样化,还能改善水质,促进农民增收。现有的稻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存在些许问题:泥鳅喜钻洞,排水口、进水口和溢水口通常是泥鳅逃跑的最佳出口,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池底部土壤因泥鳅的活动逐渐变得松散,导致大量稻田水流失,增大了养殖和种植的耗水量,增加了人力、物力的耗费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其通过将泥鳅套养在水稻田中,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巧妙结合,大大节省了养殖、种植成本,增大农民的整体收益;同时在出水口、进水口和溢水口中设置具有很好防逃作用的排水机构,防止泥鳅逃跑,还可以通过排水机构向养殖池中充入氧气,保证养殖池内部的含氧量,为泥鳅提供更佳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沼泽地改造为稻田,除去稻田四周的杂草,按300~500g/亩的量向稻田中洒生石灰,稻田暴晒5~9天,然后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1~1.5m处挖掘外环沟,在位于所述外环沟内部的稻田区域挖掘十字形的内连沟,所述内连沟的端部与所述外环沟连通,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所述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均为40~60cm,宽度均为15~20cm;对所述养殖沟进行前处理,构造泥鳅生活场地;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溢水口中均设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内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溢水口的中空的两端敞开的第一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部的一端封闭的第二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封堵管,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外部,第二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所述第二管体的封闭的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另一端位于养殖池外部,所述第二管体的封闭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之间通过多个沿所述第一管体径向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封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封堵管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的结构,所述封堵管为有一定厚度的由内管和外管套设而成的双层管体,所述内管和外管的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封堵管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时,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形成封闭的端面,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步骤二、将蓄禽粪肥按180~220kg/亩的量施入稻田的表皮,用塑料膜将蓄禽粪肥覆盖,密封发酵8~12天,然后将发酵后的蓄禽粪肥与稻田表皮往下10~15cm的淤泥充分混合;向稻田中灌水,在稻田中插入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不栽种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每亩稻田放养1.0~1.4万尾泥鳅,每尾重量为3~5g,保持稻田水位在60~70cm,控制稻田水水质透明度为25~30cm,水的ph值为7~7.5;每天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对泥鳅进行投入饵料喂养;当气温低于28℃时,每20~30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8℃时,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稻田中水量的55~60%;每次更换水的操作具体为:首先在位于出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通过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将稻田中的水排出,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拆卸防逃网;在位于进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将该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与外部排水管连通,向稻田中输送水至预设位置,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拆卸防逃网,即完成更换水的工作;每隔4~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充氧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溢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二管体分别与鼓风机的管体连接,通过鼓风机向稻田的水中充入氧气。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养殖池的前处理具体为:在挖设好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铺设6~10cm厚的粒径为2~4cm的碎石,向碎石的缝隙中加入粒径为5~6mm的沙子,沙子与碎石的重量比为1:4;在所述碎石的表面铺设一层0.3~0.8cm厚的苔藓,在苔藓表面铺设4~6cm厚的第一混凝土层,在所述养殖沟的侧壁铺设4~6c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然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10~3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所述混凝土包括重量比为1:0.5:2:0.4:0.5:0.2:0.2的水泥、沙子、石子、水、高岭土、中药渣和果皮渣。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内管的内壁上和所述外管的外壁上均设有密封垫。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0.2~0.4cm,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0.2~0.4cm。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中药渣包括重量份数为2~10份常山渣、12~20份的苦参渣、9~18份的紫花地丁渣、5~14份的当归渣、30~40份的大麦渣、5~8份的决明子渣、5~8份的延胡索渣和5~8份的枳壳渣。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果皮渣由重量比为2:1.3:2.4:3.1:2:0.8的柚子内皮、百香果皮、香蕉皮、板栗皮、橘子皮和榴莲内皮混合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淤泥层之间铺设有一层塑料膜。优选的是,所述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所述饵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青饲料10~20份、肉糜10~15份、豆粕20~40份、低等海洋生物发酵物15~20份、虾皮粉10~15份、维生素c5~6份、维生素d2~3份和维生素e1~2份;所述饵料的含水量为45~55%。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将泥鳅套养在水稻田中,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巧妙结合,大大节省了养殖、种植业的成本,增大农民的整体收益;在养殖池的底部铺设碎石、沙子等层状结构,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水、蓄水的作用,避免稻田中水源的大量流失,节约水资源,同时碎石和沙子等能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混凝土中添加有中药渣和水果渣,在水中长期浸泡中药渣中的有效成分慢慢释放,能够为泥鳅的成长提供多种必须的微量元素和有益物质,增加泥鳅的抗病能力,提高泥鳅的免疫力,降低泥鳅的患病率,提高泥鳅的产量,水果渣的香气能够改善养殖池的水质;2、在出水口、进水口和溢水口中设置排水机构,不需要排水时,将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缝隙封堵,防止泥鳅逃跑,同时封堵管内部填充的活性炭能够吸附养殖池中的异味,改善养殖池的水质;当需要排水时,用防逃网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端面覆盖,抽出封堵管,实现排水;第二管体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将第二管体的位于养殖池外部的一端与鼓风机连通,能够向养殖池中输送氧气,无需另外设置输氧装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排水机构功能多样化,经济实用。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沼泽地改造为稻田,除去稻田四周的杂草,按300g/亩的量向稻田中洒生石灰,稻田暴晒5天,然后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1m处挖掘外环沟,在位于所述外环沟内部的稻田区域挖掘十字形的内连沟,所述内连沟的端部与所述外环沟连通,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所述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均为40cm,宽度均为15cm;对所述养殖沟进行前处理,构造泥鳅生活场地;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溢水口中均设有排水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内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溢水口的中空的两端敞开的第一管体1、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内部的一端封闭的第二管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之间的封堵管,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外部,第二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的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另一端位于养殖池外部,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之间通过多个沿所述第一管体1径向设置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的孔径为0.2cm;所述封堵管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的结构,所述封堵管为有一定厚度的由内管52和外管51套设而成的双层管体,所述内管52和外管51的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封堵管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时,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形成封闭的端面,所述内管52和所述外管51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内管52和所述外管51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3的孔径为0.2cm;所述内管52的内壁上和所述外管51的外壁上均设有密封垫;其中,所述养殖池的前处理具体为:在挖设好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铺设6cm厚的粒径为2cm的碎石,向碎石的缝隙中加入粒径为5mm的沙子,沙子与碎石的重量比为1:4;在所述碎石的表面铺设一层0.3cm厚的苔藓,在苔藓表面铺设4cm厚的第一混凝土层,在所述养殖沟的侧壁铺设4c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然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1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淤泥层之间铺设有一层塑料膜;所述混凝土包括重量比为1:0.5:2:0.4:0.5:0.2:0.2的水泥、沙子、石子、水、高岭土、中药渣和果皮渣;所述中药渣包括重量份数为2份常山渣、12份的苦参渣、9份的紫花地丁渣、5份的当归渣、30份的大麦渣、5份的决明子渣、5份的延胡索渣和5份的枳壳渣;所述果皮渣由重量比为2:1.3:2.4:3.1:2:0.8的柚子内皮、百香果皮、香蕉皮、板栗皮、橘子皮和榴莲内皮混合形成;步骤二、将蓄禽粪肥按180kg/亩的量施入稻田的表皮,用塑料膜将蓄禽粪肥覆盖,密封发酵8天,然后将发酵后的蓄禽粪肥与稻田表皮往下10cm的淤泥充分混合;向稻田中灌水,在稻田中插入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不栽种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每亩稻田放养1.0万尾泥鳅,每尾重量为3g,保持稻田水位在60cm,控制稻田水水质透明度为25cm,水的ph值为7;每天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对泥鳅进行投入饵料喂养;当气温低于28℃时,每20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8℃时,每5天换一次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稻田中水量的55%;其中,所述饵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青饲料10份、肉糜10份、豆粕20份、低等海洋生物发酵物15份、虾皮粉10份、维生素c5份、维生素d2份和维生素e1份;所述饵料的含水量为45%;每次更换水的操作具体为:首先在位于出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通过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将稻田中的水排出,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拆卸防逃网;在位于进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将该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与外部排水管连通,向稻田中输送水至预设位置,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拆卸防逃网,即完成更换水的工作;每隔4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充氧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溢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二管体2分别与鼓风机的管体连接,通过鼓风机向稻田的水中充入氧气。<实施例2>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沼泽地改造为稻田,除去稻田四周的杂草,按500g/亩的量向稻田中洒生石灰,稻田暴晒9天,然后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1.5m处挖掘外环沟,在位于所述外环沟内部的稻田区域挖掘十字形的内连沟,所述内连沟的端部与所述外环沟连通,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所述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均为60cm,宽度均为20cm;对所述养殖沟进行前处理,构造泥鳅生活场地;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溢水口中均设有排水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内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溢水口的中空的两端敞开的第一管体1、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内部的一端封闭的第二管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之间的封堵管,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外部,第二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的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另一端位于养殖池外部,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之间通过多个沿所述第一管体1径向设置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的孔径为0.4cm;所述封堵管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的结构,所述封堵管为有一定厚度的由内管52和外管51套设而成的双层管体,所述内管52和外管51的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封堵管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时,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形成封闭的端面,所述内管52和所述外管51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内管52和所述外管51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3的孔径为0.4cm;所述内管52的内壁上和所述外管51的外壁上均设有密封垫;其中,所述养殖池的前处理具体为:在挖设好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粒径为4cm的碎石,向碎石的缝隙中加入粒径为6mm的沙子,沙子与碎石的重量比为1:4;在所述碎石的表面铺设一层0.8cm厚的苔藓,在苔藓表面铺设6cm厚的第一混凝土层,在所述养殖沟的侧壁铺设6c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然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3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淤泥层之间铺设有一层塑料膜;所述混凝土包括重量比为1:0.5:2:0.4:0.5:0.2:0.2的水泥、沙子、石子、水、高岭土、中药渣和果皮渣;所述中药渣包括重量份数为10份常山渣、20份的苦参渣、18份的紫花地丁渣、14份的当归渣、40份的大麦渣、8份的决明子渣、8份的延胡索渣和8份的枳壳渣;所述果皮渣由重量比为2:1.3:2.4:3.1:2:0.8的柚子内皮、百香果皮、香蕉皮、板栗皮、橘子皮和榴莲内皮混合形成;步骤二、将蓄禽粪肥按220kg/亩的量施入稻田的表皮,用塑料膜将蓄禽粪肥覆盖,密封发酵12天,然后将发酵后的蓄禽粪肥与稻田表皮往下15cm的淤泥充分混合;向稻田中灌水,在稻田中插入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不栽种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每亩稻田放养1.4万尾泥鳅,每尾重量为5g,保持稻田水位在70cm,控制稻田水水质透明度为30cm,水的ph值为7.5;每天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对泥鳅进行投入饵料喂养;当气温低于28℃时,每30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8℃时,每7天换一次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稻田中水量的60%;其中,所述饵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青饲料20份、肉糜15份、豆粕40份、低等海洋生物发酵物20份、虾皮粉15份、维生素c6份、维生素d3份和维生素e2份;所述饵料的含水量为55%;每次更换水的操作具体为:首先在位于出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通过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将稻田中的水排出,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拆卸防逃网;在位于进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将该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与外部排水管连通,向稻田中输送水至预设位置,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拆卸防逃网,即完成更换水的工作;每隔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充氧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溢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二管体2分别与鼓风机的管体连接,通过鼓风机向稻田的水中充入氧气。<实施例3>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沼泽地改造为稻田,除去稻田四周的杂草,按400g/亩的量向稻田中洒生石灰,稻田暴晒7天,然后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1.3m处挖掘外环沟,在位于所述外环沟内部的稻田区域挖掘十字形的内连沟,所述内连沟的端部与所述外环沟连通,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所述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均为50cm,宽度均为18cm;对所述养殖沟进行前处理,构造泥鳅生活场地;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溢水口中均设有排水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内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溢水口的中空的两端敞开的第一管体1、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内部的一端封闭的第二管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之间的封堵管,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外部,第二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的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内部,另一端位于养殖池外部,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之间通过多个沿所述第一管体1径向设置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2的封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的孔径为0.3cm;所述封堵管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的结构,所述封堵管为有一定厚度的由内管52和外管51套设而成的双层管体,所述内管52和外管51的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封堵管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时,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一端形成封闭的端面,所述内管52和所述外管51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内管52和所述外管51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3的孔径为0.3cm;所述内管52的内壁上和所述外管51的外壁上均设有密封垫;其中,所述养殖池的前处理具体为:在挖设好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铺设8cm厚的粒径为3cm的碎石,向碎石的缝隙中加入粒径为5.5mm的沙子,沙子与碎石的重量比为1:4;在所述碎石的表面铺设一层0.5cm厚的苔藓,在苔藓表面铺设5cm厚的第一混凝土层,在所述养殖沟的侧壁铺设5c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然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2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淤泥层之间铺设有一层塑料膜;所述混凝土包括重量比为1:0.5:2:0.4:0.5:0.2:0.2的水泥、沙子、石子、水、高岭土、中药渣和果皮渣;所述中药渣包括重量份数为6份常山渣、16份的苦参渣、14份的紫花地丁渣、10份的当归渣、35份的大麦渣、7份的决明子渣、7份的延胡索渣和7份的枳壳渣;所述果皮渣由重量比为2:1.3:2.4:3.1:2:0.8的柚子内皮、百香果皮、香蕉皮、板栗皮、橘子皮和榴莲内皮混合形成;步骤二、将蓄禽粪肥按200kg/亩的量施入稻田的表皮,用塑料膜将蓄禽粪肥覆盖,密封发酵10天,然后将发酵后的蓄禽粪肥与稻田表皮往下13cm的淤泥充分混合;向稻田中灌水,在稻田中插入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不栽种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每亩稻田放养1.2万尾泥鳅,每尾重量为4g,保持稻田水位在65cm,控制稻田水水质透明度为28cm,水的ph值为7.3;每天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对泥鳅进行投入饵料喂养;当气温低于28℃时,每25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8℃时,每6天换一次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稻田中水量的58%;其中,所述饵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青饲料15份、肉糜13份、豆粕30份、低等海洋生物发酵物18份、虾皮粉13份、维生素c5.5份、维生素d2.5份和维生素e1.5份;所述饵料的含水量为50%;每次更换水的操作具体为:首先在位于出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通过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将稻田中的水排出,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拆卸防逃网;在位于进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固定防逃网,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移出,将该排水机构的第一管体1与外部排水管连通,向稻田中输送水至预设位置,然后将该排水机构的封堵管插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拆卸防逃网,即完成更换水的工作;每隔4.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充氧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溢水口的排水机构的第二管体2分别与鼓风机的管体连接,通过鼓风机向稻田的水中充入氧气。<实施例4>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为35cm,养殖沟的前处理具体为:直接在养殖沟的底部铺设塑料膜然后在塑料膜上铺设厚度为2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其余条件和参数同实施例3。<实施例5>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没有设置排水机构,采用常规方法排水,其余条件和参数同实施例3。<试验例>采用实施例3~5提供的养殖方法,取采用常规的稻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为对比例,半年后统计以上四种养殖方法的泥鳅生产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表1泥鳅生产情况组别成活率/%平均尾重量/g平均尾增重/g实施例3996046实施例4975644实施例5955039对比例723629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5提供的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得到的泥鳅个头大,产量高,得病率低,成活率高,尤其是通过在养殖池底部铺设碎石、沙子等层状结构以及利用本发明实施例3设计的排水机构,得到的泥鳅成活率高达99%,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