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5262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业药剂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3-溴-n-{2-溴-4-氯-6-{[(1-环丙基乙基)胺]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为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开发的具双酰胺结构的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可用于果树、蔬菜、马铃薯、茶树、大豆和棉花等众多作物,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害虫。环溴虫酰胺的主要作用位点为鱼尼汀受体变构体,与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不同,该剂并非完全为鱼尼汀受体作用剂。该剂对靶标害虫高效,对非靶标作物安全。醚菊酯(ethofenprox)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基-3-苯氧基苄基醚,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上,对同翅目飞虱科特效,同时对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也有很好的效果,尤其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醚菊酯在的结构中无菊酸但因空间结构和拟除虫菊酯有相似之处,所以仍称为类似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但是事实上醚菊酯不属于拟虫菊酯类农药,而是属于醚类,但是兼具了拟虫菊酯类农药的优点,具有杀虫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的特点。农业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害虫、半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和缨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显著,有效降低农作物虫害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尤其是鳞翅目害虫、半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和缨翅目害虫有着优异的防治效果。该杀虫组合物,可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作物害虫抗药性,具有高效、经济、低残留、环保等特点。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其中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质量比为30:1-1:30。优选的,所述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质量比为20:1-1:20。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质量比为3-6:1或1:19-21。对稻飞虱有更佳的防治效果。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质量比为10:1-1:10,更优选,所述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质量比为5:1-1:5。对小菜蛾有更佳的防治效果。所述杀虫组合物还包括农业上可以接受和允许使用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除有效成分外,还包括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消泡剂、崩解剂、稳定剂、扩散剂、防腐剂、增效剂、粘结剂、密度调节剂和填料等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1-90%,进一步为20-60%。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缨翅目害虫上的应用。其中,鳞翅目害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卷叶蛾、棉铃虫等,半翅目害虫包括介壳虫、白粉虱、梨木虱、烟粉虱、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盲蝽蟓等,鞘翅目害虫包括稻象甲等,缨翅目害虫包括蓟马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害虫的防治效果。2、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3、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事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1:48%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悬浮剂杀虫组合物剂型为悬浮剂,具体配方为:环溴虫酰胺45%,醚菊酯3%,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烷基芳基磺酸盐(分散剂)5%、乙二醇(防冻剂)3%、黄原胶(增稠剂)1.5%、山梨酸(防腐剂)0.2%、环氧大豆油(消泡剂)0.2%、三乙醇胺(ph调节剂)0.2%、有机硅聚氧乙烯醚化合物(即增效剂kx-200)(增效剂)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ph调节剂、增效剂和去离子水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48%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悬浮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48%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91.28%、85.71%;20%环溴虫酰胺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67.35%、58.28%;10%醚菊酯水乳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5.21%、38.84%。可见,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甘蓝产生药害。实施例2:3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水乳剂杀虫组合物剂型为水乳剂,具体配方为:环溴虫酰胺6%,醚菊酯30%,棕榈油酸甲酯(溶剂)15%、聚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烷基芳基磺酸盐(具体可以为烷基芳基磺酸钠)(分散剂)5%、环氧氯丙烷(稳定剂)3%、丙三醇(防冻剂)2%、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2%、苯甲酸钠(防腐剂)0.2%、尿素(密度调节剂)1.5%、羟甲基纤维素(增稠剂)0.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消泡剂、防腐剂、密度调节剂和增稠剂在去离子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即可制得3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水乳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稻飞虱:3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7.28%、93.71%;20%环溴虫酰胺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57.22%、47.38%;10%醚菊酯水乳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61.12%、48.48%。可见,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稻飞虱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实施例3:4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水分散粒剂杀虫组合物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具体配方为:环溴虫酰胺20%,醚菊酯20%,无患子粉(湿润剂)5%、烷基芳基磺酸盐(具体可以为烷基芳基磺酸钠)(分散剂)5%、聚萘甲醛磺酸钠盐5%(扩散剂)、淀粉(崩解剂)5%、白糖(粘结剂)0.2%、无水氯化钙(稳定剂)0.2%、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2%、柠檬酸(ph调节剂)0.2%,高岭土(填料)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粘结剂、稳定剂、消泡剂、ph调节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4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水分散粒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稻象甲:4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稻象甲的防效分别为92.33%、83.26%;20%环溴虫酰胺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稻象甲的防效分别为54.37%、41.69%;10%醚菊酯水乳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稻象甲的防效分别为51.57%、44.92%。可见,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稻象甲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实施例4:5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可湿性粉剂杀虫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具体配方为:环溴虫酰胺8%,醚菊酯48%,十二烷基磺酸钠(湿润剂)5%、烷基芳基磺酸盐(具体可以为烷基芳基磺酸钠)(分散剂)5%、聚萘甲醛磺酸钠盐5%(扩散剂)、白炭黑(填料)5%,膨润土(填料)补足100%。将上述将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扩散剂和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5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可湿性粉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小麦蚜虫:5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8.58%、94.74%;20%环溴虫酰胺悬浮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55.27%、43.49%;10%醚菊酯水乳剂按4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58.13%、49.26%。可见,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小麦蚜虫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小麦产生药害。实施例5: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供试虫:室内累代饲养健康的稻飞虱3龄若虫。供试药剂:94%环溴虫酰胺原药和95%醚菊酯原药。试验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测定,具体如下。首先选取2叶1心稻苗15株,在供试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玻璃试管(200×30mm)中,每浓度4次重复。然后用毛笔接入用乙醚轻度麻醉的稻飞虱3龄若虫,每管20头,管口用白纱布扎紧,置于室内观察。处理后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以针轻刺试虫无自主反应为判断试虫死亡的标准),记录死虫数和总虫数。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如下(表1):表1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环溴虫酰胺3.01100--醚菊酯1.95154.3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20:1)1.81166.30102.59162.1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0:1)1.75172104.94163.9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5:1)1.51199.34109.06182.78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1)1.42211.97127.18166.67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5)1.36221.32145.3152.32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10)1.25240.80149.42161.1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20)1.07281.31151.77185.35分析上述数据结果表明,环溴虫酰胺与醚菊酯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所有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将两种有效份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当环溴虫酰胺与醚菊酯比例为1:20时,共毒系数达到185.35,为所有配方中最高,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实施例6: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供试虫:室内累代饲养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小菜蛾3龄幼虫。供试药剂:94%环溴虫酰胺原药和95%醚菊酯原药。试验方法:采用夹毒叶片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叶蝶,放入培养皿,保湿。接着用毛细管点滴器将各处理药剂从低浓度开始,每叶蝶点滴1ul药液,待溶剂挥发后和另一片涂有淀粉糊的叶蝶对合制成夹毒叶蝶,制作完毕放于12孔组织培养板的孔内。最后组织培养板每个孔内接1头试虫,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为70%的智能养虫室内。接虫2-4小时后,待试虫取食完含药叶蝶后,在培养板孔内加入清洁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蝶的试虫。每处理设4次重复,每重复不少于12个夹毒叶蝶,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如下(表2):表2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环溴虫酰胺4.56100--醚菊酯16.8527.06--环溴虫酰胺:醚菊酯(20:1)3.12146.1596.53151.4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0:1)2.81162.2893.37173.80环溴虫酰胺:醚菊酯(5:1)2.34194.8787.84221.85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1)3.31137.7663.53216.85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5)5.3784.9239.22216.51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10)7.8458.1633.69172.64环溴虫酰胺:醚菊酯(1:20)10.5943.0630.53141.04分析上述数据结果表明,环溴虫酰胺与醚菊酯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所有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将两种有效份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当环溴虫酰胺与醚菊酯比例为5:1-1:5时,共毒系数均达到200以上。可见,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环溴虫酰胺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防治农作物上害虫的效果明显提高,对农作物安全,持效期长,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