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采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454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文冠果采摘装置,属于文冠果采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果,作为一种生物能源物种,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广泛受到人们关注。文冠果在食用、化工、能源、药用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综合利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它的种子含油量高,油的品质也好。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开发药用保健品、家具木材、饲料、肥料等。更主要的是通过增加科技附加值,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出各种清洁燃料,替代日益枯竭矿物燃料。作为生物柴油原材料,对于现在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的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家近年来立项的生物能源项目,涉及到利用文冠果制取生物能源产品,而且这些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说文冠果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文冠果的利用价值必将使栽培规范化生产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加大生物能源林建设,规范种植文冠果等能源物种,走科技发展产业化之路是我国未来生物能源事业发展的必然。

文冠果的大力种植,必须考虑到采收的效率问题。目前,文冠果的采收主要由纯人工采摘模式,利用人工采用剪刀或者高枝剪,通过剪切方式进行采收,所需工人多,采收效率低;而且对于高处的果实需要仰头寻找,采摘时定位果实非常困难,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文冠果采摘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快速的将文冠果采摘,而且还能自动将采摘的果实装入储料箱中,且移动方便快捷,省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文冠果采摘装置,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上部中间竖直设置有传料筒,所述传料筒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料斗,所述集料斗将采摘的文冠果从传料筒中送入储料箱中,所述集料斗的两侧均活动铰接有梯子,所述梯子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梯子,所述梯子的一端铰接在集料斗上,所述梯子的另一端在常态下放置在储料箱的顶部,在工作时,放置在地面上。

所述传料筒为长度能调节的伸缩结构,且所述传料筒上设置有调节阀。

所述储料箱的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滚动轮,方便移动储料箱。

所述储料箱上部两侧对应梯子的位置均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固定常态下的梯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调节传料筒的长度,使得集料斗刚好贴着文冠果树枝,将梯子展开支撑到地上,工人爬到梯子上,用剪刀将文冠果直接剪落即可,果实顺着集料斗经传料筒落入储料箱中,不仅能快速的将文冠果采摘,而且还能自动将采摘的果实装入储料箱中,且移动方便快捷,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储料箱、2为传料筒、3为集料斗、4为梯子、5为调节阀、6为滚动轮、7为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文冠果采摘装置,包括储料箱1,所述储料箱1的上部中间竖直设置有传料筒2,所述传料筒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料斗3,所述集料斗3将采摘的文冠果从传料筒2中送入储料箱1中,所述集料斗3的两侧均活动铰接有梯子4,所述梯子4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梯子,所述梯子4的一端铰接在集料斗3上,所述梯子的另一端在常态下放置在储料箱1的顶部,在工作时,放置在地面上。

所述传料筒2为长度能调节的伸缩结构,且所述传料筒2上设置有调节阀5。

所述储料箱1的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滚动轮6,方便移动储料箱1。

所述储料箱1上部两侧对应梯子4的位置均设置有卡箍7,所述卡箍7用于固定常态下的梯子4。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将储料箱1推到文冠果树的下方,调节传料筒2的长度,使得集料斗3刚好贴着文冠果树枝,将梯子4展开支撑到地上,工人爬到梯子4上,用剪刀将文冠果直接剪落即可,果实顺着集料斗3经传料筒2落入储料箱1中,不仅能快速的将文冠果采摘,而且还能自动将采摘的果实装入储料箱中,且移动方便快捷,省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文冠果采摘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快速的将文冠果采摘,而且还能自动将采摘的果实装入储料箱中,且移动方便快捷,省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文冠果采摘装置,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上部中间竖直设置有传料筒,所述传料筒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料斗,所述集料斗将采摘的文冠果从传料筒中送入储料箱中,所述集料斗的两侧均活动铰接有梯子,所述梯子为具有伸缩功能的梯子,所述梯子的一端铰接在集料斗上,所述梯子的另一端在常态下放置在储料箱的顶部,在工作时,放置在地面上;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文冠果采摘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杨有锁;张立忠;郭红;李斌;贾发元;武智;赵万亮;薛丽军;梁刚刚;王文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有锁
技术研发日:2017.09.26
技术公布日:2018.0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