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885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五十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在现有的大棚种植领域,浇灌设备大都选择在水源边建造高位水池,然后在水塔罐里或水池中安装水位监视器,并与水源中的水泵相连接,达到自动蓄水自动停水的效果。然后采用自流水技术,并通过气泵给予水管中一定的压力,来控制供水,进行喷水。这种浇灌方式在浇水过程中容易对空气中湿度造成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这种浇灌方式只是针对植物缺水时的补水方式,补充空气需要用到专门的空气鼓入仪器,需要营养液又需要一套营养液补充装置,这样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浇灌方式在浇水过程中容易对空气中湿度造成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浇灌设备和空气补充设备以及营养液添加设备不统一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其应用时可以实现水分。营养液和空气的统一补充,而且可以大规模集约化管理,节约人力成本和机器成本,同时通过回收装置将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回收继续使用,将多余的空气排出,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合适的水分和营养液浓度下正常健康的生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包括贮液池、供液主管、供液支管、种植管和回流管,所述供液主管、供液支管、种植管和回流管水平放置,所述供液主管中部设置水泵,所述供液主管两端设置开口,所述供液支管一端设置开口,另一端闭合,所述供液主管一端的开口处设置吸液头,所述供液主管另一端的开口处与供液支管设置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液头设置在贮液池的上方,所述供液支管侧面上设置分液管,所述回流管侧面上设置集液槽,所述种植管的一端设置在分液管的下方,所述种植管的另一端与集液槽连接,所述种植管侧面设置种植桩,所述回流管一端设置开口,另一端闭合,所述回流管设置开口的一端设置在贮液池的上方,所述贮液池外表面设置自动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供液主管中部设置电磁阀和空气混入器,所述贮液池内表面设置液位传感器,所述显示屏、电磁阀、空气混入器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中分液管的一种构造方式,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所述分液管的数量为若干个。

作为本发明中集液槽的一种构造方式,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所述集液槽的数量为若干个,集液槽与所述分液管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构造方式,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所述供液支管上设置若干个止流夹,止流夹与所述分液管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种植桩的一种构造方式,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所述种植管的数量为若干根,所述种植桩的数量为若干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所述贮液池外表面设置自动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供液主管中部设置电磁阀和空气混入器,所述贮液池内表面设置液位传感器,所述显示屏、电磁阀、空气混入器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自动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贮液池内的营养液和水的液位数据并传输到自动控制器,当液位数据低于正常值需要补充时自动控制器控制打开水泵和电磁阀,同时控制空气混入器混入空气,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液位数据、营养液与水的使用数据以及空气混入的体积数据,方便用户观察,当贮液池内的营养液和水的液位数据恢复正常后,自动控制器控制关闭水泵、电磁阀和空气混入器。

2、本发明通过设置贮液池、供液主管、供液支管、种植管和回流管,将贮液池内的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设置在所述供液主管一端的吸液头和中部的水泵传输到供液主管,供液主管将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传输到供液支管,再通过设置在供液支管侧面的分液管将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传输到设置在分液管下方的种植管,再通过种植桩供种植物吸收,多余的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设置在回流管侧面的集液槽传输到回流管内,再通过回流管传输到贮液池中回收利用。可以将种植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浇灌、施肥,在此过程中还对多余的水进行回收处理,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合适的水分和营养液浓度下正常健康的生长。

3、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种植管侧面设置若干个种植桩,使种植物可以统一管理施肥浇水,集约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种植效率,还避免了人力的浪费。止流夹可以对不需要浇水的管道进行止流,而且本发明的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贮液池,2-供液主管,3-供液支管,4-种植管,5-回流管,6-吸液头,7-水泵,8-分液管,9-种植桩,10-止流夹,11-自动控制器,12-显示屏,13-电磁阀,14-空气混入器,15-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可实现自动浇灌施肥管理的管道结构,包括贮液池1、供液主管2、供液支管3、种植管4和回流管5,所述供液主管2、供液支管3、种植管4和回流管5水平放置,所述供液主管2中部设置水泵7,所述供液主管2两端设置开口,所述供液支管3一端设置开口,另一端闭合,所述供液主管2一端的开口处设置吸液头6,所述供液主管2另一端的开口处与供液支管3设置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液头6设置在贮液池1的上方,所述供液支管3侧面上设置分液管8,所述回流管5侧面上设置集液槽,所述种植管4的一端设置在分液管8的下方,所述种植管4的另一端与集液槽连接,所述种植管4侧面设置种植桩9,所述回流管5一端设置开口,另一端闭合,所述回流管5设置开口的一端设置在贮液池1的上方,所述贮液池外表面设置自动控制器11和显示屏12,所述供液主管中部设置电磁阀13和空气混入器14,所述贮液池内表面设置液位传感器15,所述显示屏12、电磁阀13、空气混入器14和液位传感器15分别与自动控制器11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分液管8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集液槽的数量为若干个,集液槽与所述分液管8一一对应,所述供液支管3上设置若干个止流夹10,止流夹10与所述分液管8一一对应。所述种植管4的数量为若干根,所述种植桩9的数量为若干个。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在所述贮液池外表面设置自动控制器11和显示屏12,所述供液主管中部设置电磁阀13和空气混入器14,所述贮液池内表面设置液位传感器15,所述显示屏12、电磁阀13、空气混入器14和液位传感器15分别与自动控制器11电性连接,通过液位传感器15检测贮液池内的营养液和水的液位数据并传输到自动控制器11,当液位数据低于正常值需要补充时自动控制器11控制打开水泵和电磁阀13,同时控制空气混入器14混入空气,通过显示屏12显示当前液位数据、营养液与水的使用数据以及空气混入的体积数据,方便用户观察,当贮液池内的营养液和水的液位数据恢复正常后,自动控制器11控制关闭水泵、电磁阀13和空气混入器14。通过设置贮液池1、供液主管2、供液支管3、种植管4和回流管5,将贮液池1内的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设置在所述供液主管2一端的吸液头6和中部的水泵7传输到供液主管2,供液主管2将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传输到供液支管3,再通过设置在供液支管3侧面的分液管8将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传输到设置在分液管8下方的种植管4,再通过种植桩9供种植物吸收,多余的水或者营养液或者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设置在回流管5侧面的集液槽传输到回流管5内,再通过回流管5传输到贮液池1中回收利用。可以将种植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浇灌、施肥,在此过程中还对多余的水进行回收处理,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合适的水分和营养液浓度下正常健康的生长。通过在所述种植管4侧面设置若干个种植桩9,使种植物可以统一管理施肥浇水,集约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种植效率,还避免了人力的浪费。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