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1610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野艾蒿(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有时为半灌木状,植株有香气;主根稍明显,侧根多;根状茎稍粗,直径4-6mm,常匍地,有细而短的营养枝;茎少数,成小丛,稀少单生,高50-120cm;叶纸质,上面绿色,具密集白色腺点及小凹点;头状花序极多数,椭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5mm;瘦果长卵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野艾蒿是一种集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于一身的天然中草药,入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作用;嫩苗作菜蔬或腌制酱菜食用;鲜草作饲料用。

目前大多的文献报道都集中在野艾蒿的成分和药用价值分析上,有关野艾蒿组织培养的文献报道非常少,国内有杨莹等的野生艾蒿的组织培养(杨莹等,2017)、王艳等的艾蒿生长点及试管苗培养的研究(王艳等,2012)等关于野艾蒿的报道,未见野艾蒿组织培养相关的专利。由于长期大量采集野艾蒿药用以及每年端午前的过度采拔,导致野生艾蒿迅速减少,乃至濒危灭绝,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本发明选择优良的湖南野艾蒿品种,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大量繁殖,并保持母本的优良品质,为野艾蒿的应用提供大量优良的原材料,为实现对艾蒿野生资源的保护、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以及基因库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长期大量野艾蒿的过度采拔,导致野生艾蒿迅速减少,乃至濒危灭绝的问题,以及保护野艾蒿野生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选择优良的湖南野艾蒿品种,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大量繁殖,并保持母本的优良品质,为野艾蒿的应用提供大量优良的原材料,为实现对艾蒿野生资源的保护、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以及基因库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将野外采摘的湖南野艾蒿叶片经过消毒处理后,切去叶脉和叶缘,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常规培养至形成愈伤组织;

2)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将步骤1)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至分化芽的诱导培养基上,常规培养至愈伤组织上形成不定芽;

3)不定芽生根:将步骤2)中形成的大小约3-5cm的不定芽切下,接种至生根诱导培养基中,常规培养至根形成,获得野艾蒿组培苗。

其中,所述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为包含0.5mg/l6-苄氨基嘌呤和0.1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

其中,所述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的诱导培养基为包含0.5mg/l6-苄氨基嘌呤和0.1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

其中,所述不定芽生根的诱导培养基为包含0.5mg/l6-苄氨基嘌呤和1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

其中,所述ms培养基中含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粉浓度为9g/l。

其中,所述常规培养的培养条件为ph值为6.0,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6h/d,恒温培养箱温度为20-25℃。

其中,所述的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是20d。

其中,所述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的时间是15d。

其中,所述的不定芽生根的时间是12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方法在47d之内可获得大量优良的野艾蒿组培苗,可快速、大量和优质的为野艾蒿的应用提供大量优良的原材料。

2)本发明的方法在艾蒿野生资源的保护、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以及基因库的建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培育20d后野艾蒿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情况(野艾蒿来源于野外采摘,下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野艾蒿的愈伤组织培养15d后分化出不定芽的情况。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野艾蒿不定芽培养12d后的生根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和萘乙酸与已报道的关于野艾蒿组织培养所使用的不同。

实施例1

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将野外采摘的野艾蒿叶片经过消毒处理后,切去叶脉和叶缘,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常规培养至形成愈伤组织。所述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为包含0.5mg/l6-苄氨基嘌呤和0.1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所述的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是20d;所述ms培养基中含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粉浓度为9g/l;所述常规培养的培养条件为ph值为6.0,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6h/d,恒温培养箱温度为20-25℃。

2)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将步骤1)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至分化芽的诱导培养基上,常规培养至愈伤组织上形成不定芽。所述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的诱导培养基为包含0.5mg/l6-苄氨基嘌呤和0.1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所述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的时间是15d;所述ms培养基和所述常规培养的培养条件同步骤1)。

3)不定芽生根:将步骤2)中形成的大小约3-5cm的不定芽切下,接种至生根诱导培养基中,常规培养至根形成,获得野艾蒿组培苗。所述不定芽生根的诱导培养基为包含0.5mg/l6-苄氨基嘌呤和1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所述的不定芽生根的时间是12d;所述ms培养基和所述常规培养的培养条件同步骤1)。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即可在47d之内获得大量优良的野艾蒿组培苗,为野艾蒿的应用提供大量优良的原材料,为实现对艾蒿野生资源的保护、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以及基因库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公开了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1)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将野外采摘的湖南野艾蒿叶片经过消毒处理后,切去叶脉和叶缘,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常规培养至形成愈伤组织;2)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将步骤1)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切成约5mm×5mm的小块,接种至分化芽的诱导培养基上,常规培养至愈伤组织上形成不定芽;3)不定芽生根:将步骤2)中形成的大小约3‑5cm的不定芽切下,接种至生根诱导培养基中,常规培养至根形成,获得野艾蒿组培苗。本发明的方法即可在47d之内获得大量优良的野艾蒿组培苗为实现对艾蒿野生资源的保护、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以及基因库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荣;刘芳;唐映红;唐伟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12.05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