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209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禽养殖的自动蒸煮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率及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家禽的需求也不断升高,尤其是家猪的需求;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营养成分,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而且猪肉作为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家猪的食料主要分为生食和熟食,根据传统家猪饲养经验,生食也即直接将草料或杂粮等直接喂食,具有营养元素保存多、耗时少与管理方便等特点,但口感欠佳,不易消化与吸收,且卫生程度较低;熟食也即需要将草料或杂粮等与水混合,经加热蒸煮熟后在喂食,具有口感好、易消化与吸收及卫生程度较高等特点,但高温容易破坏或损失一些营养元素(比如维生素),且加热蒸煮与转移熟食过程耗时多,管理比较麻烦;由此,生食和熟食各有优劣,一般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喂食方法,从目前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研究发现,控制好蒸煮时间与温度,提高熟食喂养周期,可有效加快猪的成长周期,提高猪的健康及营养质量。

但现有传统的熟食喂食流程及技术存在:原料或生料的混合、蒸煮及转移至喂食槽的整个喂食流程均采用人工控制与人力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及物力,工作效率较低,成本也偏高;同时,由于人力操作,对蒸煮过程的温度与时间无法做到有效控制,容易致使熟食的营养元素过度破坏,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能量,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送料系统、蒸煮系统与喂养系统相结合的熟食自动输送原理,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及能量消耗,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及满足不同家禽养殖需要的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包括支架、送料系统、蒸煮系统以及喂养系统,所述送料系统包括自动卸货机构、若干备料仓、循环输送机构以及送料斗,所述若干备料仓呈相邻并排设置在支架上部,备料仓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仓体、设置在仓体底部的出料口以及设置在出料口上的出料开关阀,所述自动卸货机构设于支架的外侧且用于将食料从开口处注入仓体内,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安装在支架上且位于备料仓的下方,所述送料斗安装在循环输送机构上并可随循环输送机构作循环运动,且送料斗的上端口与出料口相对应;

所述蒸煮系统包括蒸煮锅、搅拌机构、输水管、输水阀、蒸汽锅炉、蒸汽输送管以及蒸汽开关阀,所述蒸煮锅上端具有用于接收送料斗注料的开口端,所述输水阀连接在输水管上,所述输水管设置在开口端的上方,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蒸煮锅的内腔用于搅拌食料,所述蒸汽开关阀设置在蒸汽输送管上,所述蒸汽输送管一端与蒸汽锅炉的输气端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蒸煮锅底且连通到蒸煮锅内腔;

所述喂养系统包括吸取熟料的吸污泵、传动装置、若干冷却筒、主管、电控主阀、副管、电控副阀、分管以及电控分阀,所述冷却筒设置在蒸煮锅的旁侧,所述吸污泵安装在传动装置上,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实现吸污泵的吸入端伸入蒸煮锅内以及冷却筒内,所述主管一端与吸污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用于延伸到各喂食槽的分管,所述电控分阀安装在分管上且数量及位置与各喂食槽相对应,所述电控主阀安装在主管上,所述副管通过三通管连接在位于电控主阀与吸污泵之间的主管管段上,且副管下端口延伸至冷却筒上方,所述电控副阀安装在副管上,所述主管与副管均由具有弯曲变形能力的塑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主动轮、两个从动轮以及传输带,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与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轮连接以带动主动轮转动,所述两个从动轮呈竖向间距设置,处于上方的其中一个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的轴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所述传输带套设在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上,所述送料斗安装在传输带上,在主动轮的带动下以实现送料斗跟随传输带作同步循环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斗的底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安装有定轴,所述定轴的轴向与送料斗的运动方向相垂直,通过所述定轴以实现送料斗与传输带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包括罩设在送料系统上的送料罩以及罩设在蒸煮系统上且与送料罩相邻的蒸煮罩,所述送料罩上开有与蒸煮罩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实现送料斗向蒸煮锅内倒料。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罩的顶部并位于蒸煮锅的上方设有抽气机。

进一步地,所述吸污泵为潜式切割吸污泵。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锅炉的蒸汽温度为150-200度。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锅的开口端且靠近从动轮处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上端的竖向高度低于从动轮的下端的竖向高度,在送料斗运动至导料槽上方呈水平倒料状态时,此时送料斗的竖向投影与导料槽的竖向投影相交叉。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蒸煮锅及冷却筒上的温度传感器与计时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在线监测蒸煮锅内及周转至冷却筒内熟料的温度,所述计时传感器用于实时计算食料的蒸煮时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与控制单元,所述自动卸货机构、循环输送机构、出料开关阀、输水阀、蒸汽开关阀、传动装置、吸污泵、电控主阀、电控副阀、电控分阀、温度传感器、计时传感器以及电源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以集成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相比于传统熟食养殖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采用送料、蒸煮以及喂养三者相结合的完全自动化的熟食养殖自动输送工作原理,食料首先通过送料流程将食料送入至蒸煮锅内,经蒸煮变为熟料后,通过传动装置利用吸污泵将其导入冷却筒冷却或周转,冷却完成后再通过传动装置利用吸污泵将其导入至分管并送至各喂食槽内,全程自动化完成,从而有效实现熟食养殖的自动输送功能使用需要。

2、本发明中的自动卸货机构、循环输送机构、出料开关阀、输水阀、蒸汽开关阀、传动装置、吸污泵、电控主阀、电控副阀、电控分阀、温度传感器、计时传感器可对送料、蒸煮以及喂养三个流程进行在线控制与监测,并通过控制单元集成控制,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及能量消耗,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满足不同家禽规模化的熟食养殖自动输送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的循环输送机构循环带动送料斗倒料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的送料斗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本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架1、送料系统2、蒸煮系统3以及喂养系统4,支架作为安装及支承平台,可以为钢架结构,也可建造土木固定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送料系统包括自动卸货机构21、若干备料仓22、循环输送机构23以及送料斗24,所述若干备料仓呈相邻并排设置在支架上部,优选设置四个备料仓,在进行不同食料存储应用时,四个备料仓可存放四种不同的食料,满足常规的食料混合应用需要,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备料仓的数量,另外备料仓的容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备料仓包括顶部具有开口221a的仓体221、设置在仓体底部的出料口222以及设置在出料口上的出料开关阀223,所述自动卸货机构设于支架的外侧且用于将食料从开口处注入仓体内,自动卸货机构可为现有技术的电动爬升机、吊车、导轨输送机等现有机械技术手段实现,具体结构及应用此处不作赘述;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安装在支架上且位于备料仓的下方,所述送料斗安装在循环输送机构上并可随循环输送机构作循环运动,且送料斗的上端口与出料口相对应,送料斗在循环输送机构带动下作循环运动,可结合附图1理解,另外,可以理解的是,送料斗的循环运动方向与备料仓的并排设置延伸方向一致,从而保证送料斗的上端口与每个备料仓的出料口相对应;

所述蒸煮系统包括蒸煮锅31、搅拌机构32、输水管33、输水阀34、蒸汽锅炉35、蒸汽输送管36以及蒸汽开关阀37,所述蒸煮锅上端具有用于接收送料斗注料的开口端311,所述输水阀连接在输水管上,所述输水管设置在开口端的上方,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蒸煮锅的内腔用于搅拌食料,所述蒸汽开关阀设置在蒸汽输送管上,所述蒸汽输送管一端与蒸汽锅炉的输气端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蒸煮锅底且连通到蒸煮锅内腔;

所述喂养系统包括吸取熟料的吸污泵41、传动装置42、若干冷却筒43、主管44、电控主阀45、副管46、电控副阀47、分管48以及电控分阀49,所述冷却筒设置在蒸煮锅的旁侧,所述吸污泵安装在传动装置上,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实现吸污泵的吸入端伸入蒸煮锅内以及冷却筒内,所述主管一端与吸污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用于延伸到各喂食槽5的分管,所述电控分阀安装在分管上且数量及位置与各喂食槽相对应,所述电控主阀安装在主管上,所述副管通过三通管连接在位于电控主阀与吸污泵之间的主管管段上,且副管下端口延伸至冷却筒上方,所述电控副阀安装在副管上,所述主管与副管均由具有弯曲变形能力的塑胶材料制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包括驱动部231、传动部232、主动轮233、两个从动轮234以及传输带235,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与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轮连接以带动主动轮转动,传动部包括主轴、设置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上的转轴,可根据现有机械技术的齿轮齿合传动或带传动等多种手段实现,其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所述两个从动轮呈竖向间距设置,处于上方的其中一个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的轴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所述传输带套设在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上,所述送料斗安装在传输带上,在主动轮的带动下以实现送料斗跟随传输带作同步循环运动;设置成直角三角形的连接形式,可使位于两个从动轮的竖向间距设置构成直角边,进而当送料斗运动至该直角边时呈水平状态,从而使食料顺利从送料斗倾斜向外倒出,以实现向蒸熟锅倒料的功能使用需要。

本发明的一种熟食养殖自动蒸煮输送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技术方案包括送料、蒸煮及喂养三个步骤输送流程,具体如下:

1)送料流程:首先通过自动卸货机构将食料分别装入到各备料仓,各备料仓可装入已经混合的相同的食料,也可分别转入不同的物料,在各备料仓具有相同食料时,启动循环输送机构,使送料斗运动至对应的仓体下方,在送料斗的上端口与出料口相对应时停止运动,再打开出料开关阀实施放料,当放料完成后关闭出料开关阀,接着启动循环输送机构使送料斗继续运动,当送料斗经过从动轮的外圆周处且逐渐进入两个从动轮之间的直角竖直面时,送料斗逐渐向外侧旋转倾斜直至呈水平倒置状态,从而使送料斗内的食料完全向外倒出,进而顺利倒入蒸煮锅内,以完成实现向蒸煮锅送料的工作流程;

2)蒸煮流程:食料进入蒸煮锅内后,打开输水阀,并根据食料的比例控制输入的水量,输入完成后关闭输水阀,再打开蒸汽开关阀,通过蒸汽对蒸煮锅进行蒸煮,结合实际的经验数据,以控制蒸煮时间,蒸煮完成后,关闭蒸汽开关阀;

3)喂养流程:首先打开电控副阀(电控主阀处于关闭状态),并启动传动装置使吸污泵的吸入端伸入蒸煮锅内,熟料既可通过吸污泵经副管导出至冷却筒内,冷却筒既可具有冷却作用,还可起到周转的效果,熟料冷却后,再通过传动装置使吸污泵的吸入端伸入冷却筒内,同时关闭电控副阀,并打开电控主阀及打开对应喂食槽的电控分阀,启动吸污泵既可将冷却筒内熟料通过主管与分管分别输送至各喂食槽;

上述送料、蒸煮及喂养三个步骤流程有效实现了熟料的自动输送功能使用需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每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及时间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及资源成本,适于规模化的管理应用推广。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送料斗的底部设有支座241,所述支座上安装有定轴242,所述定轴的轴向与送料斗的运动方向相垂直,通过所述定轴以实现送料斗与传输带转动连接,当送料斗运动至水平状态或上端口朝下状态时,转动连接的送料斗有利于在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圆弧或圆周面上运动时顺畅过渡以实现跟随传送带同步循环运动的功能设计需要。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隔离罩6,所述隔离罩包括罩设在送料系统上的送料罩61以及罩设在蒸煮系统上且与送料罩相邻的蒸煮罩62,所述送料罩上开有与蒸煮罩相连通的通孔611,所述通孔用于实现送料斗向蒸煮锅内倒料,送料罩壳对循环输送机构及出料开关阀等相关电气与金属结构件进行隔离保护,提高使用寿命,也便于控制与管理。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蒸煮罩的顶部并位于蒸煮锅的上方设有抽气机7,可将蒸煮罩内存在的蒸熟锅排放的蒸汽及时抽出罩外,避免长期的蒸汽环境对电气元件及其它结构金属件造成锈蚀与损坏。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吸污泵为潜式切割吸污泵,潜式切割吸污泵,潜污泵是一种潜水式的污水泵,应用在熟食吸入过程中,能将熟食中长纤维、草等物质撕裂、切断,然后顺利吸入排放,适于输送含有坚硬固体、纤维物的液体以及特别脏、粘、滑的液体,因此,完全满足养殖用熟食的吸入导出使用功能需要。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蒸汽锅炉的蒸汽温度为150-200度,优选为170度,该温度经反复的实践验证,在满足蒸煮温度要求及节能等综合考虑下,是最适于的蒸煮温度。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蒸煮锅的开口端且靠近从动轮处设有导料槽312,所述导料槽的上端的竖向高度低于从动轮的下端的竖向高度,设置导料槽是在避免送料斗循环运动过程中与蒸熟锅产生干涉时而增加循环输送机构的设置高度情况产生,同时也有利于顺利接收送料斗的倒料;在送料斗运动至导料槽上方呈水平倒料状态时,此时送料斗的竖向投影与导料槽的竖向投影相交叉,从而实现送料斗倒出的食料完全进入导料槽内,防止食料掉落蒸煮锅外。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蒸煮锅及冷却筒上的温度传感器313与计时传感器314,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在线监测蒸煮锅内及周转至冷却筒内熟料的温度,所述计时传感器用于实时计算食料的蒸煮时间,从而可便于设定控制程序,按不同的温度环境对蒸煮系统与喂养系统进行合理的程序控制,进而提高系统的运作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电源8与控制单元9,所述自动卸货机构、循环输送机构、出料开关阀、输水阀、蒸汽开关阀、传动装置、吸污泵、电控主阀、电控副阀、电控分阀、温度传感器、计时传感器以及电源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以集成控制,优选在机架上设置操控台,通过现场或远程控制系统进行监控与操作控制,提高智能化及操作便利性。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