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养殖的污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70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水养殖的污物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水养鱼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流水养鱼(running water fish culture)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方式。如传统的流水养鱼一般以水库、湖泊、河道、山溪等区域借助水位差、引流或截流设施及水泵等方式,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如将排出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方可实现循环利用。自2013年开始在国内逐渐兴起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则是通过在池塘内按一定比例设置养殖“水槽”,在“水槽”一端配套安装气提式推水设备使养殖“水槽”内形成水流,同时在“水槽”另一端配套安装废物收集装置收集沉降在废物收集区的养殖废弃物,推进生态渔业与效益渔业的有机结合,是当今生态渔业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新型典范,已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广泛推广。

传统的流水养鱼对污物收集往往不够重视,造成下流水域的养殖面源污染。而新兴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 通过在“水槽”另一端配套安装废物收集装置收集沉降在废物收集区的养殖废弃物,可有效减少养殖面源污。目前,国内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配套的废物收集装置一般为移动式“吸尘器”的吸污装置,使用中发现:吸污装置开机后,吸污头来回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流会搅动本已沉积底部的养殖废弃物,直接降低了废物收集效果;同时,吸污头的管口经常会被鱼鳞等大颗粒沉积物堵塞,降低吸污效果;再者,为提高吸污装置的工作能力而配套的较大功率电机直接增加养殖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水养殖的污物收集装置,该装置简易实用,吸污效果好,节约养殖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流水养殖的污物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鱼槽、污物收集槽、拦鱼栅、挡水矮墙和污物收集系统,所述的污物收集槽的前端通过拦鱼栅与鱼槽相隔离,所述的挡水矮墙设置在污物收集槽的后端,挡水矮墙的高度低于所述的拦鱼栅;所述的污物收集系统设置在污物收集槽内,污物收集系统包括排污泵、污物出口、排污管、主管和支管,主管的一端连接排污管,排污管通过排污泵连接至污物出口,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多条支管,多条支管均布在污物收集槽的底部,在支管上设置有吸污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管采用直径DN50钢管沿槽底矩形放置,钢管内部联通,矩形框中间顺着水流方向每间隔10厘米~20厘米铺设一根直径DN15钢管,两头与主管联通,支管上每隔10厘米~15厘米用直径为0.8厘米的钻头打孔形成吸污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污物收集槽底部相比鱼槽低5~10厘米,挡水矮墙的高度为50~60厘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鱼槽设置有分隔墙。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养殖过程中的污物收集问题,研究构建一种新型简易实用的污物收集装置,将原移动式“吸尘器”吸污装置更换为静置在废物收集区的栅栏式吸污头,开机时则不会搅动本已沉积底部的养殖废弃物,从而吸污效果;同时,增加反冲洗环节可保持栅栏式吸污头不被鱼鳞等大颗粒沉积物堵塞;再者,通过配套专用排污泵,可有效降低配置功率,节约养殖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污物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流水养殖的污物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鱼槽1、污物收集槽2、拦鱼栅3、挡水矮墙4和污物收集系统,鱼槽1设置有分隔墙11,所述的污物收集槽2的前端通过拦鱼栅3与鱼槽1相隔离,污物收集槽2底部相比鱼槽1低5~10厘米,挡水矮墙4的高度为50~60厘米。所述的挡水矮墙4设置在污物收集槽2的后端,挡水矮墙4的高度低于所述的拦鱼栅3;所述的污物收集系统设置在污物收集槽2内,污物收集系统包括排污泵5、污物出口6、排污管7、主管8和支管9,主管8的一端连接排污管7,排污管7通过排污泵5连接至污物出口6,主管8的另一端连接多条支管9,多条支管9均布在污物收集槽2的底部,在支管9上设置有吸污口10。

如图2所示,主管8采用直径DN50钢管沿槽底矩形放置,钢管内部联通,矩形框中间顺着水流方向每间隔10厘米~20厘米铺设一根直径DN15钢管,两头与主管8联通,支管9上每隔10厘米~15厘米用直径为0.8厘米的钻头打孔形成吸污口10。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运行如下:

1.吸污: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水槽内每次投饲结束后60分钟~90分钟具体时间视养殖品种而定,开启该装置进行吸污,每次吸污约2分钟左右,直至吸出污水与池水同色时关闭吸污电机。

2. 反冲洗;当吸污不畅或吸污孔有所堵塞时,可反接排污泵,将清水泵入收集系统的管路,进行反冲洗。

以120平方米一条鱼槽,共两条鱼槽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区为例,所建污物收集槽为10米长3米宽。对比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中使用的“吸尘器”式的吸污装置,本设计有以下优点:

1、节能。原吸污装置功率配置需120平方米/千瓦,且还需要额外的牵引动力;本发明排污泵功率配置为160~180平方米/千瓦,节能约50%。

2、高效。原吸污装置每次吸污约3.5分钟,为牵引一个来回的时间,但实际每米位置的吸污时间不到半分钟,且仅仅是污物收集槽底部的中间区域。本发明每次吸污约2分钟,因为污物收集系统是全覆盖的,即污物收集槽底部几乎所有位置的吸污时间均是2分钟,实现了高效的吸污运作能力。同时,由于本发明功率小,每次使用时间短,可减少因设备长时间运行而须对养殖池塘补水。

3、可反冲洗。堵塞是固体污物收集时的一大问题。本发明通过设计有反冲洗,可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