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食用菌菌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189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食用菌的栽培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改良的食用菌菌棒。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一般包括菌棒栽培和段木栽培,段木栽培是比较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方式,把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树木锯成短段作为其生长的基质,然后让食用菌在天然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该栽培方式比较传统,产量较低,而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段木栽培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品质,气香、色纯,形美、味正,营养丰富且纯天然,所以如果将段木栽培与现在广泛采用的菌棒栽培结合在一起,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本领域的生产企业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结构改良的食用菌菌棒,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食用菌菌棒,它不仅具有菌棒栽培技术中产量高、易生长等优点,而且还兼具有段木栽培所产出高品质食用菌的特点,很好地将两种栽培技术相结合,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优点,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构改良的食用菌菌棒,包括段木体和菌料袋体,所述段木体配合装设在所述菌料袋体内,且所述段木体与菌料袋体之间填充有栽培料层,所述段木体的外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条螺旋槽体,该螺旋槽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所述段木体的上、下两端面;所述段木的上、下两端分别盖设有一锁紧帽体,该锁紧帽体上设有一通孔。

更进一步,所述螺旋槽体的个数为两个,呈交叉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螺旋槽体的槽深为1.0~1.5cm。

更进一步,所述菌料袋体为低密度的聚乙烯薄膜袋体。

更进一步,所述段木体的直径为10~18cm。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锯取的段木体装设在菌料袋体内,且在两者之间填充栽培料,组成全新的菌棒结构,该菌棒结构不仅可以使食用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得到菌料袋体内栽培料的营养,而且可以得到段木体中自然的营养物质,同时,通过在段木体的外侧壁上开设螺旋槽体,不仅更有利于段木内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而且还有利于栽培料的补水操作,结构更加的合理实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菌棒栽培技术中产量高、易生长等优点,而且还兼具有段木栽培所产出高品质食用菌的特点,很好地将两种栽培技术相结合,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优点,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食用菌菌棒,包括段木体1和菌料袋体2,所述段木体1配合装设在所述菌料袋体2内,且所述段木体1与菌料袋体2之间填充有栽培料层3,所述段木体1的外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条螺旋槽体11,该螺旋槽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所述段木体1的上、下两端面;所述段木1的上、下两端分别盖设有一锁紧帽体12,该锁紧帽体12上设有一通孔13。

更进一步,所述螺旋槽体11的个数为两个,呈交叉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螺旋槽体11的槽深为1.0~1.5cm。

更进一步,所述菌料袋体2为低密度的聚乙烯薄膜袋体。

更进一步,所述段木体11的直径为10~18cm。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锯取的段木体装设在菌料袋体内,且在两者之间填充栽培料,组成全新的菌棒结构,该菌棒结构不仅可以使食用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得到菌料袋体内栽培料的营养,而且可以得到段木体中自然的营养物质,同时,通过在段木体的外侧壁上开设螺旋槽体,不仅更有利于段木内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而且还有利于栽培料的补水操作,结构更加的合理实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菌棒栽培技术中产量高、易生长等优点,而且还兼具有段木栽培所产出高品质食用菌的特点,很好地将两种栽培技术相结合,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优点,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