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489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生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生收获机。



背景技术:

花生种植在亚洲地区最为普遍,花生在成熟后的收获工作较为繁重,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农民工手工劳作,工作量大,收获效率低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农业机械也逐渐增多,花生收获机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新的设备,人们开始逐渐采用花生收获机进行大批量的花生收获,但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花生收获机由于设计不合理,技术不成熟,导致生产出的设备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以及收获效率低;并且现有的花生收获机大都采用地轮,在花生收获机行进的过程中,地轮容易下陷导致铲刀无法正常收获;现有的花生收获机在作业中,花生秧及花生果的输送容易造成拥堵,收获的花生果往往粘附大量的泥土,给后续的收集及摘果带来不便,增加了二次收获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行进稳定、花生秧及花生果的输送顺畅、操作便捷、作业效率高的花生收获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机架前端上部设有牵引架和变速箱,牵引架下方设有定深辊,定深辊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定深辊后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下部的铲刀,铲刀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分秧辊,分秧辊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机架上设有前低后高的输送装置,机架底部设有行走辊,行走辊两端与机架转动连接,铲刀前低后高倾斜设置,铲刀前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楔形头,各个楔形头后端分别一体设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在铲刀上,输送装置后部上方设有分别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压辊和两个导秧辊,压辊位于两个导秧辊之间,每个导秧辊上间隔设置有拨秧杆,相邻两根拨秧杆交错设置,机架后端设置有尾筛。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条输送链,两条输送链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横杆,所有横杆绕两条输送链一圈均匀分布。

机架上设有位于输送装置和尾筛之间的导秧篦子,导秧篦子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导秧篦子前端与输送装置后端相衔接,导秧篦子后端与尾筛前端相衔接。

所述导秧篦子底部侧面设有振动电机。

所述行走辊呈圆筒形结构。

所述铲刀呈八字形结构,铲刀中部向后凸出。

所述拨秧杆分别通过沉头螺丝固定连接在导秧辊上。

所述支架两端分别设有液压缸,定深辊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机架底部设置有行走辊,行走辊呈圆筒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行进的过程中,避免整机在松软的土壤中下陷,导致铲刀无法正常收获,同时可对地上包裹有花生果的大土块进行碾压,使得花生果和土壤分离,便于捡拾收获。

2、本实用新型的铲刀上设置有楔形头,铲刀可通过楔形头进入地下,将地下的花生果铲出,楔形头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铲刀所受到的阻力,从而增加了铲刀的使用寿命,同时铲刀呈八字形结构,在铲刀铲起花生果时,将花生秧及花生果向铲刀中部有一个收拢的作用,避免花生秧从两侧跑出,并且铲刀两侧设置的分秧辊对花生秧有一个导向的作用,便于输送装置对花生秧进行输送。

3、各个楔形头分别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在铲刀上,各个拨秧杆分别通过沉头螺丝固定连接在导秧辊上,易于维修更换。

4、机架前端设置的牵引架可与拖拉机连接,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分秧辊及输送装置,通过支架上的液压缸调整定深辊的高度,通过定深辊的高度确定铲刀的收获深度。

5、拖拉机带动本实用新型向前行进的过程中,铲刀将地下的花生果连同花生秧挖出并向后推进输送,花生秧及花生果经输送装置由前向后输送,花生秧及花生果在经过导秧辊时,在导秧辊上的拨秧杆的作用下,输送至压辊下方,在压辊的作用下,将花生秧上粘附的土块压碎,压碎的土块从横杆之间的间隙落掉,经过压辊作用后的花生秧输送至位于后方的导秧辊,在导秧辊上的拨秧杆的作用下,花生秧及花生果被拨秧杆拨动至导秧篦子,导秧篦子通过振动电机上下振动,落在导秧篦子上的花生秧及花生果跟随导秧篦子一起上下振动,从而进一步将粘附在花生果上的土抖落掉,并下落至尾筛,经尾筛的收拢将花生秧及花生果摆放在地面上,完成收获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秧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铲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铲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1,机架1前端上部设有牵引架2和变速箱3,牵引架2下方设有定深辊4,定深辊4通过支架5固定在机架1上,定深辊4后方设有固定在机架1下部的铲刀6,铲刀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分秧辊7,分秧辊7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机架1上设有前低后高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输送装置前端与铲刀6后端相衔接,机架1底部设有行走辊8,行走辊8两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铲刀6前低后高倾斜设置,铲刀6前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楔形头9,各个楔形头9后端分别一体设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通过沉头螺栓11固定连接在铲刀6上,楔形头9上表面与铲刀6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输送装置后部上方设有分别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压辊12和两个导秧辊13,压辊12位于两个导秧辊13之间,每个导秧辊13上间隔设置有拨秧杆14,相邻两根拨秧杆14交错设置,机架1后端设置有尾筛15。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条输送链16,两条输送链16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横杆17,相邻两根横杆17之间的间隙小于花生秧的间隙,所有横杆17绕两条输送链16一圈均匀分布。

机架1上设有位于输送装置和尾筛15之间的导秧篦子18,导秧篦子18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导秧篦子18前端与输送装置后端相衔接,导秧篦子18后端与尾筛15前端相衔接。

所述导秧篦子18底部侧面设有振动电机19。

所述行走辊8呈圆筒形结构。

所述铲刀6呈八字形结构,铲刀6中部向后凸出。

所述拨秧杆14分别通过沉头螺丝20固定连接在导秧辊13上。

所述支架5两端分别设有液压缸21,定深辊4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液压缸2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机架1前端设置的牵引架2可与拖拉机连接,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变速箱3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3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分秧辊7及输送装置,通过支架5上的液压缸21调整定深辊4的高度,通过定深辊4的高度确定铲刀6的收获深度,拖拉机带动本实用新型向前行进的过程中,铲刀6将地下的花生果连同花生秧挖出并向后推进输送,花生秧及花生果经输送装置由前向后输送,花生秧及花生果在经过导秧辊13时,在导秧辊13上的拨秧杆14的作用下,输送至压辊12下方,在压辊12的作用下,将花生秧上粘附的土块压碎,压碎的土块从横杆17之间的间隙落掉,经过压辊12作用后的花生秧输送至位于后方的导秧辊13,在导秧辊13上的拨秧杆14的作用下,花生秧及花生果被拨秧杆14拨动至导秧篦子18,导秧篦子18通过振动电机19上下振动,落在导秧篦子18上的花生秧及花生果跟随导秧篦子18一起上下振动,从而进一步将粘附在花生果上的土抖落掉,并下落至尾筛15,经尾筛15的收拢将花生秧及花生果摆放在地面上,完成收获作业。

机架1底部设置有行走辊8,行走辊8呈圆筒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行进的过程中,避免整机在松软的土壤中下陷,导致铲刀6无法正常收获,同时可对地上包裹有花生果的大土块进行碾压,使得花生果和土壤分离,便于捡拾收获。本实用新型的铲刀6上设置有楔形头9,铲刀6可通过楔形头9进入地下,将地下的花生果铲出,楔形头9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铲刀6所受到的阻力,从而增加了铲刀6的使用寿命,同时铲刀6呈八字形结构,在铲刀6铲起花生果时,将花生秧及花生果向铲刀6中部有一个收拢的作用,避免花生秧从两侧跑出,并且铲刀6两侧设置的分秧辊7对花生秧有一个导向的作用,便于输送装置对花生秧进行输送。各个楔形头9分别通过沉头螺栓11固定连接在铲刀6上,各个拨秧杆14分别通过沉头螺丝20固定连接在导秧辊13上,易于维修更换。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