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658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属于食用菌培植设备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食用菌在培养过程中分为袋装菌类种植与瓶装菌类种植等多种种植方式。

现有技术瓶装菌类种植过程中需要人工对培养料进行搅拌,需要人工控制培养料的水份,需要人工摆放培育瓶,需要人工将培养料填充到培育瓶内,人工搅拌培养料劳动强度大,人工控制培养料内的水份容易因操作失误使培养料的水份误差过大从而影响瓶装菌类的生长效果,人工填充培养料不均匀,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与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以解决瓶装菌类种植过程中需要人工对培养料进行搅拌,需要人工控制培养料的水份,需要人工摆放培育瓶,需要人工将培养料填充到培育瓶内,人工搅拌培养料劳动强度大,人工控制培养料内的水份容易因操作失误使培养料的水份误差过大从而影响瓶装菌类的生长效果,人工填充培养料不均匀,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其结构包括食用菌培植机、观察框、电控箱、间歇性传送机构、支撑架、置物板;

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表面上设有观察框,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和观察框活动连接,所述的电控箱设于观察框左方,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和电控箱相连接,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内部底端设有间歇性传送机构,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和间歇性传送机构相配合,所述的支撑架设于食用菌培植机底端,所述的支撑架和食用菌培植机榫连接,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置物板,所述的支撑架和置物板焊接;

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由机体、驱动机构、注水装置、搅拌注水操作杆、搅拌机构、进料斗、搅拌箱、下料机构、出料斗、拉线组成,所述的机体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机体和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的注水装置设于机体顶端左侧,所述的注水装置和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水装置和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搅拌箱设于机体内部顶端,所述的搅拌箱和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搅拌注水操作杆竖直插嵌在搅拌箱内部,所述的搅拌注水操作杆和搅拌箱滑动配合,所述的搅拌箱上设有进料斗,所述的搅拌箱和进料斗焊接,所述的搅拌箱底端设有出料斗,所述的搅拌箱和出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的搅拌箱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箱和搅拌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搅拌箱内部底端设有下料机构,所述的搅拌箱和下料机构滑动配合,所述的搅拌机构和下料机构均与驱动机构相配合,所述的搅拌注水操作杆和注水装置通过拉线相连接;

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动机、电机轴、传动轴、第一蜗轮、第一齿轮、第二蜗轮、活动曲辊、导槽、第三蜗轮组成,所述的电动机上设有电机轴,所述的电动机和电机轴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电机轴另一端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电机轴和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传动轴上从左到右分别设有第一蜗轮、第二蜗轮、活动曲辊、第三蜗轮,所述的第一蜗轮、第二蜗轮、活动曲辊、第三蜗轮均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轴和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的活动曲辊表面上设有导槽,所述的第三蜗轮和间歇性传送机构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蜗轮和注水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蜗轮和搅拌机构相啮合,所述的活动曲辊和下料机构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注水装置由注水框、进水管、流量操作杆、第一弹簧、固定座、旋转盘、第一连杆、推杆、流量控制板、调节槽、固定块、出水阀体、活塞块、第二齿轮、出水管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注水框表面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的注水框和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水框下设有出水管,所述的注水框和出水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流量操作杆一端竖直插嵌在注水框内部,所述的流量操作杆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流量操作杆和第一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固定座设于注水框下,所述的固定座和注水框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旋转盘,所述的固定座和旋转盘相配合,所述的注水框内设有流量控制板,所述的注水框和流量控制板滑动配合,所述的流量控制板下设有调节槽,所述的流量控制板与流量操作杆一端相连接,所述的流量控制板下方设有活塞块,所述的流量控制板和活塞块通过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塞块和旋转盘通过推杆相配合,所述的注水框内设有出水阀体,所述的注水框和出水阀体铰链连接,所述的旋转盘下方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的旋转盘和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和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的出水阀体和搅拌注水操作杆通过拉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机构由第三齿轮、转轴、搅拌叶、滚轴组成,所述的第三齿轮中间位置上设有转轴,所述的第三齿轮和转轴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转轴另一端上设有滚轴,所述的转轴和滚轴螺纹连接,所述的滚轴表面上设有搅拌叶,所述的滚轴和搅拌叶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和第二蜗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料机构由导柱、摆动杆、扇形齿轮、第二弹簧、齿轮条、挤料板、拉杆、出料阀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摆动杆一端上设有导柱,所述的摆动杆和导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摆动杆另一端上设有扇形齿轮,所述的摆动杆和扇形齿轮焊接,所述的扇形齿轮下设有齿轮条,所述的扇形齿轮和齿轮条相啮合,所述的齿轮条右端上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齿轮条和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的齿轮条左端上设有挤料板,所述的齿轮条和挤料板为一体化结构是,所述的挤料板下设有拉杆,所述的挤料板和拉杆一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拉杆另一端上设有出料阀板,所述的拉杆和出料阀板活动连接,所述的出料阀板和出料斗滑动配合,所述的导柱和活动曲辊通过导槽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间歇性传送机构由从动滚轴、传送带、夹持装置、主动滚轴、第一皮带轮、转动皮带、间歇性转盘、凹槽、转轮、第二皮带轮、旋转杆、第二连杆、第四齿轮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四齿轮上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的第四齿轮和第二连杆一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杆另一端上设有转轮,所述的第二连杆和转轮相连接,所述的转轮上设有旋转杆,所述的转轮和旋转杆一端焊接,所述的旋转杆另一端上设有间歇性转盘,所述的凹槽设于间歇性转盘表面上,所述的间歇性转盘和旋转杆通过凹槽相贴合,所述的间歇性转盘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的间歇性转盘和第二皮带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皮带轮下方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的第二皮带轮和第一皮带轮通过转动皮带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皮带轮设于主动滚轴中间位置上,所述的第一皮带轮和主动滚轴活动连接,所述的主动滚轴左方设有从动滚轴,所述的主动滚轴和从动滚轴通过传送带相连接,所述的传送带表面上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的传送带和夹持装置相配合,所述的第四齿轮和第三蜗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持装置由夹体、第三弹簧、右夹板、升降板、左夹板组成,所述的夹体内部中间上设有升降板,所述的夹体和升降板通过第三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夹体内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的左夹板和右夹板均与夹体通过第三弹簧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观察框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控箱和电动机电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时候将电控箱通上电能,利用电控箱对驱动机构进行控制,电动机通过电机轴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而第一齿轮利用第一蜗轮带动传动轴整体进行旋转工作,传动轴表面上设有第二蜗轮、活动曲辊、第三蜗轮,第二蜗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所以第三齿轮通过转轴带动滚轴上的搅拌叶对培养料进行搅拌,活动曲辊通过导槽带动摆动杆一端进行左右摆动,从而使摆动杆另一端通过扇形齿轮带动齿轮条左右移动,让齿轮条通过挤料板对搅拌箱内的培养料进行挤出,使培养料可以通过出料斗进入培育瓶内,第一蜗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以第二齿轮利用第一连杆带动旋转盘旋转,而旋转盘通过推杆推动活塞块左右滑动,利用活塞块对水份进行推动,使水份可以进入搅拌箱或出水管内,而活塞块通过固定块可以带动流量控制板左右移动,流量操作杆利用流量控制板通过调节槽可以控制水量大小的进入,利用搅拌注水操作杆能够控制水份进入搅拌箱内,而搅拌注水操作杆通过拉线可以关闭出水阀体,第三蜗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以第四齿轮可以通过第二连杆带动转轮进行旋转,转轮通过旋转杆配合凹槽带动间歇性转盘间隙性旋转,避免传送装置过快而影响培养料的填充,间歇性转盘和第二皮带轮相连接,第二皮带轮通过转动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旋转,而第一皮带轮和主动滚轴连接,因此主动滚轴配合从动滚轴可以带动传送带旋转,传送带上设有培育瓶夹持装置,将培育瓶放置在升降板上,升降板感受到来自培育瓶的重量,所以升降板通过第三弹簧慢慢下沉,使得左夹板和右夹板利用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的弹簧力,对培育瓶进行夹持,使其能够稳定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能够将培养料填充到培育瓶内,自动搅拌培养料,夹持培育瓶进行填充,食用菌培植机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搅拌机构通过驱动机构自动对进入搅拌箱内的培养料进行搅拌,下料机构通过搅拌机构可以快速将培养料注入培育瓶内,培育瓶通过安装在夹持装置上,能够提高填充速度,利用注水装置控制水份进入培养料内,不会因操作失误,使培养料的水份误差过大从而影响瓶装菌类的生长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节省了人工劳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食用菌培植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食用菌培植机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注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a的放大图。

图中:食用菌培植机-1、观察框-2、电控箱-3、间歇性传送机构-4、支撑架-5、置物板-6、机体-101、驱动机构-102、注水装置-103、搅拌注水操作杆-104、搅拌机构-105、进料斗-106、搅拌箱-107、下料机构-108、出料斗-109、拉线-110、电动机-1021、电机轴-1022、传动轴-1023、第一蜗轮-1024、第一齿轮-1025、第二蜗轮-1026、活动曲辊-1027、导槽-1028、第三蜗轮-1029、注水框-1031、进水管-1032、流量操作杆-1033、第一弹簧-1034、固定座-1035、旋转盘-1036、第一连杆-1037、推杆-1038、流量控制板-1039、调节槽-10310、固定块-10311、出水阀体-10312、活塞块-10313、第二齿轮-10314、出水管-10315、第三齿轮-1051、转轴-1052、搅拌叶-1053、滚轴-1054、导柱-1081、摆动杆-1082、扇形齿轮-1083、第二弹簧-1084、齿轮条-1085、挤料板-1086、拉杆-1087、出料阀板-1088、从动滚轴-401、传送带-402、夹持装置-403、主动滚轴-404、第一皮带轮-405、转动皮带-406、间歇性转盘-407、凹槽-408、转轮-409、第二皮带轮-410、旋转杆-411、第二连杆-412、第四齿轮-413、夹体-4031、第三弹簧-4032、右夹板-4033、升降板-4034、左夹板-40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其结构包括食用菌培植机1、观察框2、电控箱3、间歇性传送机构4、支撑架5、置物板6;

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1表面上设有观察框2,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1和观察框2活动连接,所述的电控箱3设于观察框2左方,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1和电控箱3相连接,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1内部底端设有间歇性传送机构4,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1和间歇性传送机构4相配合,所述的支撑架5设于食用菌培植机1底端,所述的支撑架5和食用菌培植机1榫连接,所述的支撑架5上设有置物板6,所述的支撑架5和置物板6焊接;

所述的食用菌培植机1由机体101、驱动机构102、注水装置103、搅拌注水操作杆104、搅拌机构105、进料斗106、搅拌箱107、下料机构108、出料斗109、拉线110组成,所述的机体101内部设有驱动机构102,所述的机体101和驱动机构102活动连接,所述的注水装置103设于机体101顶端左侧,所述的注水装置103和机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水装置103和驱动机构102相连接,所述的搅拌箱107设于机体101内部顶端,所述的搅拌箱107和机体1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搅拌注水操作杆104竖直插嵌在搅拌箱107内部,所述的搅拌注水操作杆104和搅拌箱107滑动配合,所述的搅拌箱107上设有进料斗106,所述的搅拌箱107和进料斗106焊接,所述的搅拌箱107底端设有出料斗109,所述的搅拌箱107和出料斗109固定连接,所述的搅拌箱107内部设有搅拌机构105,所述的搅拌箱107和搅拌机构105相连接,所述的搅拌箱107内部底端设有下料机构108,所述的搅拌箱107和下料机构108滑动配合,所述的搅拌机构105和下料机构108均与驱动机构102相配合,所述的搅拌注水操作杆104和注水装置103通过拉线110相连接;

所述的驱动机构102由电动机1021、电机轴1022、传动轴1023、第一蜗轮1024、第一齿轮1025、第二蜗轮1026、活动曲辊1027、导槽1028、第三蜗轮1029组成,所述的电动机1021上设有电机轴1022,所述的电动机1021和电机轴1022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电机轴1022另一端上设有第一齿轮1025,所述的电机轴1022和第一齿轮1025相啮合,所述的传动轴1023上从左到右分别设有第一蜗轮1024、第二蜗轮1026、活动曲辊1027、第三蜗轮1029,所述的第一蜗轮1024、第二蜗轮1026、活动曲辊1027、第三蜗轮1029均与传动轴1023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轴1023和第一齿轮1025通过第一蜗轮1024相啮合,所述的活动曲辊1027表面上设有导槽1028,所述的第三蜗轮1029和间歇性传送机构4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蜗轮1024和注水装置103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蜗轮1026和搅拌机构105相啮合,所述的活动曲辊1027和下料机构108滑动配合;

所述的注水装置103由注水框1031、进水管1032、流量操作杆1033、第一弹簧1034、固定座1035、旋转盘1036、第一连杆1037、推杆1038、流量控制板1039、调节槽10310、固定块10311、出水阀体10312、活塞块10313、第二齿轮10314、出水管10315组成,所述的注水框1031表面上设有进水管1032,所述的注水框1031和进水管1032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水框1031下设有出水管10315,所述的注水框1031和出水管1031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流量操作杆1033一端竖直插嵌在注水框1031内部,所述的流量操作杆1033上设有第一弹簧1034,所述的流量操作杆1033和第一弹簧1034相连接,所述的固定座1035设于注水框1031下,所述的固定座1035和注水框1031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座1035上设有旋转盘1036,所述的固定座1035和旋转盘1036相配合,所述的注水框1031内设有流量控制板1039,所述的注水框1031和流量控制板1039滑动配合,所述的流量控制板1039下设有调节槽10310,所述的流量控制板1039与流量操作杆1033一端相连接,所述的流量控制板1039下方设有活塞块10313,所述的流量控制板1039和活塞块10313通过固定块10311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塞块10313和旋转盘1036通过推杆1038相配合,所述的注水框1031内设有出水阀体10312,所述的注水框1031和出水阀体10312铰链连接,所述的旋转盘1036下方设有第二齿轮10314,所述的旋转盘1036和第二齿轮10314通过第一连杆1037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10314和第一蜗轮1024相啮合,所述的出水阀体10312和搅拌注水操作杆104通过拉线110连接;

所述的搅拌机构105由第三齿轮1051、转轴1052、搅拌叶1053、滚轴1054组成,所述的第三齿轮1051中间位置上设有转轴1052,所述的第三齿轮1051和转轴1052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转轴1052另一端上设有滚轴1054,所述的转轴1052和滚轴1054螺纹连接,所述的滚轴1054表面上设有搅拌叶1053,所述的滚轴1054和搅拌叶1053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1051和第二蜗轮1026相啮合;

所述的下料机构108由导柱1081、摆动杆1082、扇形齿轮1083、第二弹簧1084、齿轮条1085、挤料板1086、拉杆1087、出料阀板1088组成,所述的摆动杆1082一端上设有导柱1081,所述的摆动杆1082和导柱1081固定连接,所述的摆动杆1082另一端上设有扇形齿轮1083,所述的摆动杆1082和扇形齿轮1083焊接,所述的扇形齿轮1083下设有齿轮条1085,所述的扇形齿轮1083和齿轮条1085相啮合,所述的齿轮条1085右端上设有第二弹簧1084,所述的齿轮条1085和第二弹簧1084相连接,所述的齿轮条1085左端上设有挤料板1086,所述的齿轮条1085和挤料板1086为一体化结构是,所述的挤料板1086下设有拉杆1087,所述的挤料板1086和拉杆1087一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拉杆1087另一端上设有出料阀板1088,所述的拉杆1087和出料阀板1088活动连接,所述的出料阀板1088和出料斗109滑动配合,所述的导柱1081和活动曲辊1027通过导槽1028相连接;

所述的间歇性传送机构4由从动滚轴401、传送带402、夹持装置403、主动滚轴404、第一皮带轮405、转动皮带406、间歇性转盘407、凹槽408、转轮409、第二皮带轮410、旋转杆411、第二连杆412、第四齿轮413组成,所述的第四齿轮413上设有第二连杆412,所述的第四齿轮413和第二连杆412一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杆412另一端上设有转轮409,所述的第二连杆412和转轮409相连接,所述的转轮409上设有旋转杆411,所述的转轮409和旋转杆411一端焊接,所述的旋转杆411另一端上设有间歇性转盘407,所述的凹槽408设于间歇性转盘407表面上,所述的间歇性转盘407和旋转杆411通过凹槽408相贴合,所述的间歇性转盘407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皮带轮410,所述的间歇性转盘407和第二皮带轮410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皮带轮410下方设有第一皮带轮405,所述的第二皮带轮410和第一皮带轮405通过转动皮带406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皮带轮405设于主动滚轴404中间位置上,所述的第一皮带轮405和主动滚轴404活动连接,所述的主动滚轴404左方设有从动滚轴401,所述的主动滚轴404和从动滚轴401通过传送带402相连接,所述的传送带402表面上设有夹持装置403,所述的传送带402和夹持装置403相配合,所述的第四齿轮413和第三蜗轮1029相啮合;

所述的夹持装置403由夹体4031、第三弹簧4032、右夹板4033、升降板4034、左夹板4035组成,所述的夹体4031内部中间上设有升降板4034,所述的夹体4031和升降板4034通过第三弹簧4032相连接,所述的夹体4031内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夹板4035和右夹板4033,所述的左夹板4035和右夹板4033均与夹体4031通过第三弹簧4032相配合,所述的观察框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不易损坏,所述的电控箱3和电动机1021电连接。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时候将电控箱3通上电能,利用电控箱3对驱动机构102进行控制,电动机1021通过电机轴1022带动第一齿轮1025进行旋转,而第一齿轮1025利用第一蜗轮1024带动传动轴1023整体进行旋转工作,传动轴1023表面上设有第二蜗轮1026、活动曲辊1027、第三蜗轮1029,第二蜗轮1026和第三齿轮1051相啮合,所以第三齿轮1051通过转轴1052带动滚轴1054上的搅拌叶1053对培养料进行搅拌,活动曲辊1027通过导槽1028带动摆动杆1082一端进行左右摆动,从而使摆动杆1082另一端通过扇形齿轮1083带动齿轮条1085左右移动,让齿轮条1085通过挤料板1086对搅拌箱107内的培养料进行挤出,使培养料可以通过出料斗109进入培育瓶内,第一蜗轮1024与第二齿轮10314相啮合,所以第二齿轮10314利用第一连杆1037带动旋转盘1036旋转,而旋转盘1036通过推杆1038推动活塞块10313左右滑动,利用活塞块10313对水份进行推动,使水份可以进入搅拌箱107或出水管10315内,而活塞块10313通过固定块10311可以带动流量控制板1039左右移动,流量操作杆1033利用流量控制板1039通过调节槽10310可以控制水量大小的进入,利用搅拌注水操作杆104能够控制水份进入搅拌箱107内,而搅拌注水操作杆104通过拉线110可以关闭出水阀体10312,第三蜗轮1029与第四齿轮413相啮合,所以第四齿轮413可以通过第二连杆412带动转轮409进行旋转,转轮409通过旋转杆411配合凹槽408带动间歇性转盘407间隙性旋转,避免传送装置过快而影响培养料的填充,间歇性转盘407和第二皮带轮410相连接,第二皮带轮410通过转动皮带406带动第一皮带轮405旋转,而第一皮带轮405和主动滚轴404连接,因此主动滚轴404配合从动滚轴401可以带动传送带402旋转,传送带402上设有培育瓶夹持装置403,将培育瓶放置在升降板4034上,升降板4034感受到来自培育瓶的重量,所以升降板4034通过第三弹簧4032慢慢下沉,使得左夹板4035和右夹板4033利用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4032的弹簧力,对培育瓶进行夹持,使其能够稳定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观察框2是一种可以直接在外部对机体内部进行观察,其机体内部的工作状态,便于对机体的调整。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瓶装菌类种植过程中需要人工对培养料进行搅拌,需要人工控制培养料的水份,需要人工摆放培育瓶,需要人工将培养料填充到培育瓶内,人工搅拌培养料劳动强度大,人工控制培养料内的水份容易因操作失误使培养料的水份误差过大从而影响瓶装菌类的生长效果,人工填充培养料不均匀,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与工作效率低,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为了实现用于瓶装菌类种植的机械化食用菌填充农业设备能够将培养料填充到培育瓶内,自动搅拌培养料,夹持培育瓶进行填充,食用菌培植机1内部设有驱动机构102,搅拌机构105通过驱动机构102自动对进入搅拌箱107内的培养料进行搅拌,下料机构108通过搅拌机构105可以快速将培养料注入培育瓶内,培育瓶通过安装在夹持装置403上,能够提高填充速度,利用注水装置103控制水份进入培养料内,不会因操作失误,使培养料的水份误差过大从而影响瓶装菌类的生长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节省了人工劳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