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菌菇菌料搅拌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6006发布日期:2018-11-16 23:1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菌菇生产工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菌菇菌料搅拌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食食用菌市场需求的增加,食用菌的培养工艺日渐成熟,传统食用菌采用人工栽培,从育种到采摘,需要耗时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对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人工在配食用菌方式无法满足现下市场需求,因此工厂化制备食用菌的产业应运而生。

工业化生产制备菌菇,从培养基的制备、装袋、杀菌、接种等工艺中,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食用菌培养基装袋前,需要将菌料的各种物质搅拌混合均匀,保证装袋前培养基物质基础,而传统的搅拌混合工艺多采用人工搅拌,人工搅拌工艺的弊端是混合均匀程度不够,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人工成本高,混合后的食用菌培养基装袋后养分不均,从而影响后续食用菌的生长,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一种能够快速解决食用菌培养基搅拌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菌菇菌料搅拌除尘装置,旨在解决人工搅拌培养基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消耗大、人工成本高、搅拌工艺不均匀从而影响后续食用菌的生长以及食用菌的品质等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菌菇菌料搅拌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室,所述吸尘室顶端内部设有集尘腔,所述集尘腔底部连接吸尘袋,所述吸尘袋底部连接风机,所述集尘腔外侧连接吸尘管道;搅拌室,包括位于搅拌室顶部并通过所述吸尘管道连通集尘腔的吸尘腔、位于搅拌室底部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内设有搅拌轴,位于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为螺旋式片状结构,所述搅拌轴由设置于搅拌器一侧的电机驱动,所述搅拌器顶部设有加料口;上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加料口下方的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前端的上升架、与上升架铰接的旋转架,所述固定架前端设有两组互相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为凹槽结构并向外侧设置,所述上升架上设有滑轮,所述上升架连接第一气缸并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滑轮于滑槽内的滑行,所述上升架上设有第一销轴,所述旋转架上对应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旋转架上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旋转架以连接轴为定点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腔为矩形密闭结构,所述吸尘腔底部设有若干收集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为设置于搅拌器周边的镂空框架机构,所述固定架前端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上升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升架顶端设有第一固定顶座,所述上升架底端设有第二固定底座,所述上升架两侧设有支耳,所述支耳末端连接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架为c型结构的镂空框架结构,所述旋转架顶部外侧设有第二固定顶座,所述旋转架底部以及顶部内侧设有固定槽,所述旋转架前端设有档条,所述旋转架顶部设有高于旋转架顶端高度的挡板,所述固定槽、档条形成固定上料盒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盒为矩形盒体,所述上料盒顶部为敞口,所述敞口向四周延伸设有固定片,所述上料盒前端设有把手,所述上料盒底部设有四组用于移动的车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底部固定于第一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伸缩杆,该伸缩杆固定于第一固定顶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缸底部固定于第二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伸缩杆,该伸缩杆固定于第二固定顶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室串联设有1-3组,所述搅拌室之间通过吸尘管道互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袋为布袋结构,均匀设有三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为了改善工搅拌工艺,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提出一种搅拌装置,具体的设置了半圆桶状的搅拌器,并在搅拌器内横向设置了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上的螺旋式的搅拌叶,搅拌叶的直径略小于半圆筒的直径,保证了搅拌的位置从搅拌器底部至顶部,能够充分实现培养基料的混合,同时菌料又不会因为搅拌叶而飞洒至外部,大大提高了搅拌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搅拌均匀彻底,保证后续食用菌生长基料的品质。

(2)伴随着搅拌菌料的工艺,必然会有灰尘等杂质充斥在搅拌室内,为了及时处理搅拌产生的灰尘等杂质,本发明在搅拌器上方设置了有若干吸尘孔的密闭空间的吸尘腔,吸尘腔通过吸尘管道连接吸尘室,在吸尘室内设置了与吸尘腔连通的集尘腔、连接集尘腔的吸尘袋、设置在吸尘袋底部的风机,上述几个装置为互为连通机构,并且在搅拌的同时,开启风机,在风机的工作状态下,上述联通机构会形成负压,从而形成流动性,进而将搅拌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等杂质吸附除去,保证食用菌菌料的无尘条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为了满足食用菌菌料加入搅拌器内,同时根据需要分批次加入不同培养基料,本发明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以及高效率,本发明在搅拌器外部设置了上料机构,包括固定架、上升架、旋转架、上料盒,其中固定架和上升架之间连接第一气缸并有第一气缸驱动上升架的升降,上升架上设置旋转架,并且旋转架和上升架之间连接第二气缸并由第二气缸驱动旋转架进行旋转,为了实现旋转,将旋转架内的菌料倒入搅拌器内进行搅拌,旋转架和上升架顶端采用旋转销连接并通过第二气缸实现旋转架90°的旋转操作,达到倾倒食用菌菌料的目的,该过程实现了通过上升机构完成菌料的添加,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加料作业的安全性,只需要人工把上料盒推送至选升架内部,气动其一气缸、第二气缸即可完成胶料作业,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加料机构、搅拌器、吸尘器的设置,完成食用菌菌料的混合均匀,同时除去搅拌室内的灰尘及其他杂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菌料的搅拌均匀性以及无尘无杂质,保证菌料的品质,从而为后续食用菌生长提供了优质的养料,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搅拌室及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料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升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旋转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搅拌轴及搅拌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搅拌室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搅拌室使用状态左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搅拌室,2-吸尘管道,21-吸尘腔,22-收集孔,3-吸尘室,31-集尘腔,32-吸尘袋,4-搅拌器,41-搅拌轴,42-搅拌叶,5-加料口,6-固定架,61-滑槽,62-第一固定底座,7-上升架,71-支耳,72-滑轮,73-第二固定底座,74-第一销轴,75-第一固定顶座,8-旋转架,81-挡板,82-档条,83-固定槽,84-第二固定销轴,85-第二固定顶座,9-上料盒,91-敞口,92-固定片,93-把手,94-车轮,10-电机,11-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作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适用于菌菇菌料搅拌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室3,所述吸尘室3顶端内部设有集尘腔31,所述集尘腔31底部连接吸尘袋32,所述吸尘袋32底部连接风机,所述集尘腔31外侧连接吸尘管道2;为了实现吸尘功能,本发明设置了风机、连接风机的吸尘袋32、连接吸尘袋32的集尘腔31,所述风机、吸尘袋32、集尘腔31设置于吸尘室3内,为了提高吸尘效果,优选三组和所述集尘腔31并联连通的吸尘袋32,大大提高吸尘效率和吸尘效果;搅拌室1,包括位于搅拌室1顶部并通过所述吸尘管道2连通集尘腔31的吸尘腔21、位于搅拌室1底部的搅拌器4,所述搅拌器4内设有搅拌轴41,位于搅拌轴41上设有搅拌叶42,所述搅拌叶42为螺旋式片状结构,所述搅拌轴41由设置于搅拌器4一侧的电机10驱动,所述搅拌器4顶部设有加料口5;所述搅拌室1和吸尘室3通过吸尘管道2连通,从而实现将搅拌室1内产生的灰尘吸进吸尘室3内,所述搅拌室1内顶部设置了吸尘腔21,所述吸尘腔21上设置了若干吸尘孔22,所述搅拌器4设置在搅拌室1底部,所述搅拌器4位半圆桶状结构,位于搅拌器4内横向设置了由电机10驱动的搅拌轴41,设置在搅拌轴41上的螺旋式的搅拌叶,当食用菌基料从加料口5处加入搅拌器4内,搅拌叶42带动菌料翻转混合,随着旋转式搅拌叶42的运动而实现菌料的混合,同时设置的螺旋式的搅拌叶42,大小略小于搅拌器4的直径,保证最大程度的搅拌的同时又不会将菌料甩出搅拌器4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加料口5下方的固定架6、设置在固定架6前端的上升架7、与上升架7铰接的旋转架8,所述固定架6前端设有两组互相平行的滑槽61,所述滑槽61为凹槽结构并向外侧设置,所述上升架7上设有滑轮72,所述上升架7连接第一气缸11并通过第一气缸11驱动滑轮72于滑槽61内的滑行,所述上升架7上设有第一销轴74,所述旋转架8上对应设有第二销轴84,所述第一销轴74和所述第二销轴84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旋转架8上连接第二气缸12,所述第二气缸12驱动旋转架8以连接轴为定点旋转;所述加料口5下方设置了上料机构便于将菌料及时加入搅拌器4内进行混合均匀,同时为了保证加料时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上料机构设置了固定架6、上升架7、旋转架8,所述固定架6和设置了滑槽61,所述上升架7对应滑槽的位置设置了滑轮72,并且所述固定架6和上升架7之间连接第一气缸11,因此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上升架7随着滑轮72在滑槽61内的移动从而实现上升架7上升至加料口5处,同时,由于上升架7和所述旋转架8通过第一销轴74、第二销轴84的轴连接,以及连接在上升架7和旋转架8之间的第二气缸12的作用下,旋转架8以第一销轴74、第二销轴84连接点处为定点进行旋转,旋转角度的范围0-90°,当旋转架8旋转至90°时,旋转架8内设置的上料盒9盛装的菌料落入搅拌器4内,从而完成安全加料的过程,操作简单快捷,通过两个气缸实现不同的上升和旋转的动作,一次性完成加料,大大提高了加料的安全性和效率,值得推广。

优选地,所述吸尘腔21为矩形密闭结构,所述吸尘腔21底部设有若干收集孔22;所述为了实现吸尘效果,吸尘腔21设置在吸尘室1顶部,其矩形密闭空间为吸尘空间的最大化,设置的收集孔22提高了吸尘效率,优化了吸尘效果。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6为设置于搅拌器4周边的镂空框架机构,所述固定架6前端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底座62;所述镂空框架刚性强,设置在搅拌器4的周围起到了固定的作用的同时,为上升架7的设置提供了基础。

优选地,所述上升架7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升架7顶端设有第一固定顶座75,所述上升架7底端设有第二固定底座73,所述上升架7两侧设有支耳71,所述支耳71末端连接滑轮72;所述上升架7的矩形结构,构造简单,设置的支耳71为滑轮72的固定提供了方便,同时设置的第一固定底座75和第二固定底座73为气缸位置的固定提供了方便。

优选地,所述旋转架8为c型结构的镂空框架结构,所述旋转架8顶部外侧设有第二固定顶座85,所述旋转架8底部以及顶部内侧设有固定槽83,所述旋转架8前端设有档条82,所述旋转架8顶部设有高于旋转架8顶端高度的挡板81,所述固定槽83、档条82形成固定上料盒9的容纳空间;所述旋转架8为半包围性的结构,为上料盒9提供了容纳的空间,同时为了实现旋转架8的旋转,所述旋转架8顶端外侧设置了第二销轴84,第二销轴84和第一销轴74通过轴连接即可实现旋转条件,为了保证旋转架旋转至90°时上料盒9不会滑落,所述旋转架8顶部和底部设置了固定槽83,并且为了将上料盒9内部的基料全部倒入搅拌器4内,所述旋转架8顶端设置了半包围性的挡板81,起到了基料引流的作用同时也阻止了基料洒落其他地方的问题发生,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上料盒9为矩形盒体,所述上料盒9顶部为敞口91,所述敞口91向四周延伸设有固定片92,所述上料盒9前端设有把手93,所述上料盒9底部设有四组用于移动的车轮94;所述上料盒9为盛放食用菌基料的盒子,同时为了便于倾倒和移动,所述上料盒9顶部为敞口91,以及底部设置了车轮94,为了便于工人将上料盒9推送到搅拌室1前,所述上料盒9前部设置了便于手握的把手93,同时所述敞口91四周向外延伸设置了固定片92,所述固定片92固定于旋转架8顶端的固定槽83下方,所述上料盒9底部固定于旋转架8底端设置的固定槽83的上方,通过固定槽将上料盒9固定于旋转架8内,在随着旋转架8上升以及旋转的过程中,上料盒9不会脱落,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11底部固定于第一固定底座62上,所述第一气缸11连接伸缩杆,该伸缩杆固定于第一固定顶座75上;所述第一气缸11启动时,伸缩杆顶住第一固定顶座75,进而带动上升架7的滑轮72在滑槽61内移动,进而带动上升架7向上移动,实现上升架7和旋转架8以及上料盒9的上升。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12底部固定于第二固定底座73上,所述第二气缸12连接伸缩杆,该伸缩杆固定于第二固定顶座85上;所述第二气缸12启动时,该伸缩杆顶住第二固定顶座85向上移动,由于上升架7和旋转架8通过可旋转的销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架8以销轴为定点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旋转架8内的上料盒9旋转,当旋转架8旋转至90°时,上料盒9内的食用菌菌料沿着挡板81流至搅拌器4内,完成加料作业,加料完成后,在第二气缸作用下,旋转架8旋转至原点,上升架7下降至原点,此时将上料盒9从旋转架8内抽出即可。

优选地,所述搅拌室1串联设有1-3组,所述搅拌室1之间通过吸尘管道2互相连通;为了实现多个搅拌室1同时作业时能够同时除尘的效果,所述搅拌室1通过吸尘管道2串联,所述搅拌室1可设置一组或两组或三组,最终通过吸尘管道2和吸尘室3连接即可完成及搅拌、吸尘作业。

优选地,所述吸尘袋32为布袋结构,均匀设有三组;所述吸尘布袋32是容纳灰尘的空间,为了优化吸尘效果和吸尘效率,所述吸尘布袋32设置三组并同时和集尘腔31连通。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上料、搅拌、吸尘于一体的多功能装置,大大提高了搅拌作业效率,食用菌混合菌料的品质以及除尘效果,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利于工业化培养食用菌,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