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高效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9023阅读:来源:国知局
餐厨垃圾30份(餐厨垃圾包含有米、面、肉、蛋、水果和蔬菜),鸡粪60份、菌渣20份、豆芽水30,成型助剂,8、生石灰10份,水分含量60%,调PH值至8,进行发酵,发酵肥堆:高1-1.2米,下宽3_4米,上宽1-1.5米,堆肥时间:17-20天,在第7-10天初期发酵完成,翻堆,进行“焖烧堆”自然干燥以及后发酵,第18-20天后发酵完成,得到栽培基质,期间每六小时测量一次温度,当温度超过65 °C水雾降温;
步骤2:将所述的栽培基质装入聚丙烯料袋、灭菌、冷却待接种;所述灭菌为蒸汽消毒灭菌,蒸汽温度为95°C,消毒时间为10小时。
[0019]步骤3:在菌包上接种菌种,:在菌包上设置直径2.2 cm、深6cm的接种孔,接种菌种;
步骤4.育种管理:将接种后的菌包置于培养房内,培养房内初期6天控温15度,待长满菌丝后,开始适量通风,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3000勒克斯,控温22度;第15天,加强通风,控温22度;后熟期8天控温24度,室内湿度控制在70% ;
步骤5.出菇:温度控制为:菌包入出菇房后第1-2天菌丝恢复期控温18°C,第3-6天开灯拔盖后控温14°C,第7-11天保持16°C催蕾,第12-13天控温14°C进行疏蕾,第14-15天控温15°C控蕾,第16-17天控温13°C控菇,第18-20天控温15°C采菇收获;二氧化碳浓度前期1300ppm,催蕾期保持2400ppm,后期保持2100ppm ;光线140勒克斯;
步骤6.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5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再喷水一次,使培养料水分控制在60%,继续培养20天又长出第二茬菌。种植的食用菌成活率达到92%以上。所述益菌剂为解磷菌。所述成型助剂为黄腐酸粉,食用菌菌种植入培养袋时食用菌菌种的量占培养料重量的5%。步骤3中所述的在菌包上接种菌种具体包括。
[0020]实施例2:
食用菌高效种植技术: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栽培基质制备:按如下质量份数配比配料,以固形物的餐厨垃圾40份(餐厨垃圾包含有米、面、肉、蛋、水果和蔬菜),鸡粪70份、菌渣30份、豆芽水20,成型助剂10、生石灰8份,水分含量60%,调PH值至7.5,进行发酵,发酵肥堆:高1-1.2米,下宽3_4米,上宽1-1.5米,堆肥时间:17-20天,在第7-10天初期发酵完成,翻堆,进行“焖烧堆”自然干燥以及后发酵,第18-20天后发酵完成,得到栽培基质,期间每六小时测量一次温度,当温度超过65 °C水雾降温;
步骤2:将所述的栽培基质装入聚丙烯料袋、灭菌、冷却待接种;所述灭菌为蒸汽消毒灭菌,蒸汽温度为110°C,消毒时间为12小时。
[0021]步骤3:在菌包上接种菌种,在菌包上设置直径2.lcm、深7cm的接种孔,接种菌种;
步骤4.育种管理:将接种后的菌包置于培养房内,培养房内初期6天控温15度;,待长满菌丝后,开始适量通风,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3000勒克斯,控温22度;第15天,加强通风,控温22度;后熟期8天控温24度,室内湿度控制在70% ;
步骤5.出菇:温度控制为:菌包入出菇房后第1-2天菌丝恢复期控温18°C,第3-6天开灯拔盖后控温14°C,第7-11天保持16°C催蕾,第12-13天控温14°C进行疏蕾,第14-15天控温15°C控蕾,第16-17天控温13°C控菇,第18-20天控温15°C采菇收获;二氧化碳浓度前期1600ppm,催蕾期保持2500ppm,后期保持2300ppm ;光线330勒克斯;
步骤6.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5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再喷水一次,使培养料水分控制在60%,继续培养20天又长出第二茬菌。种植的食用菌成活率达到95%以上。所述益菌剂为解磷菌。所述成型助剂为黄腐酸粉,食用菌菌种植入培养袋时食用菌菌种的量占培养料重量的6%。步骤3中所述的在菌包上接种菌种具体包括:在菌包上直径2.lcm、深7cm的接种孔,接种菌种。
【主权项】
1.食用菌高效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先制备栽培基质,将制备得到的栽培基质装入聚丙烯料袋、灭菌、冷却待接种,再在菌包上接种菌种,经过育种管理,采收种植的食用菌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其产量大幅度提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栽培基质制备:栽培基质的各个组分的质量份数配比为,以固形物的餐厨垃圾30-40份,鸡粪60-70份、菌渣20-30份、豆芽水30-40,益菌剂2_5份、成型助剂8_10份、生石灰5-10份,水分含量50?60%,调节PH值至7.5-8,进行发酵,发酵肥堆:高1_1.2米,下宽3-4米,上宽1-1.5米,堆肥时间:17-20天,在第7-10天初期发酵完成,翻堆,进行“焖烧堆”自然干燥以及后发酵,第18-20天后发酵完成,得到栽培基质,期间每六小时测量一次温度,当温度超过65°C水雾降温; 步骤2.封装:将步骤1制备得到栽培基质装入聚丙烯料袋、灭菌、冷却待接种; 步骤3.接种:在经步骤2处理后菌包上接种菌种; 步骤4.育种管理:将经步骤3接种后的菌包置于培养房内,培养房内初期6?8天控温15-18摄氏度,待长满菌丝后,开始通风,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为3000勒克斯以下,控温22-23摄氏度;第11-20天,加强通风,控温22摄氏度;后熟期7?10天控温23?24度,室内湿度控制在60-70% ; 步骤5.出菇:将经步骤4育种后的菌包入出菇房后,第1-2天菌丝恢复期控温18°C,第3-6天开灯拔盖后控温14°C,第7-11天保持16°C催蕾,第12-13天控温14°C进行疏蕾,第14-15天控温15°C控蕾,第16-17天控温13°C控菇,第18-20天控温15°C采菇收获;二氧化碳浓度前期1200-1800ppm,催蕾期保持2200-2900ppm,后期保持2100-2300ppm ;光线120-380勒克斯; 步骤6.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5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再喷水一次,使培养料水分控制在60%,继续培养20天又长出第二茬菌,种植的食用菌成活率达到9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益菌剂为固氮菌或解磷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助剂为膨润土、黄腐酸粉或木薯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的灭菌处理方法为蒸汽消毒灭菌,蒸汽温度为95-100°C,消毒时间为10-14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食用菌菌种植入培养袋时食用菌菌种的量占培养料重量的5_6%。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在菌包上接种菌种具体包括:在菌包上设置直径为2.1?2.4cm、深6?7cm的接种孔,接种菌种。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高效种植技术。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栽培基质制备,将配置好的栽培基质装入聚丙烯料袋、灭菌、冷却待接种;在菌包上接种菌种;育种管理,采收种植的食用菌成活率达到90%以上。本发明不仅以餐厨垃圾、鸡粪和废菌渣为原料,栽培食用菌,节省了大量的物质资源,改善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生产的食用菌生物效率高,质量好,营养丰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廉、节省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105325177
【申请号】CN201510840640
【发明人】李军, 汪飞, 李思博, 宋渊杰
【申请人】李军, 汪飞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