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桑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539210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颗粒桑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新鲜成熟桑叶制作的颗粒桑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颗粒红茶,其特征在于该茶采用新鲜成熟桑叶,经萎凋、揉切、发酵和干燥加工而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包括a、将洗净的新鲜桑叶放入萎凋槽进行萎凋,在20~60℃温度范围内萎凋2~4小时;b、将萎凋处理的桑叶放入锤击机和转子机锤切和揉切至叶肉细胞充分破碎,并形成颗粒状;c、将锤切和揉切处理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发酵d、将发酵后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干燥至足干。
萎凋时先吹冷风,除去桑叶表面的水份, 然后吹热风,热风温度控制在30~40℃,萎调至叶色转暗、叶子柔软。
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时间控制在50~70分钟,发酵至叶色为黄棕色。
干燥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至七成干时,下叶摊凉,第二次干燥温度控制在60~70℃,烘至足干。
本发明由于采用新鲜桑叶为原料,经独特工艺加工,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止咳平喘、润肺醒酒的功效。
b、揉切将萎凋处理后的桑叶先用锤击机锤切,再用转子机揉切,使叶肉细胞充分破碎,并形成颗粒状;c、发酵将经揉切加工后的桑叶摊成厚度为10~15cm,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在90%以上,时间为50~60分钟,以叶色为黄棕色为宜。
d、干燥将发酵后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干燥,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干燥,叶子要薄摊,摊叶厚度为1~2cm,温度控制在90~100℃,由于桑叶糖份高,粘度大,因此要边烘边解块,翻叶一次,解块一次,烘至约七成干时,下叶摊凉30~40分钟。第二次干燥,摊叶厚度可稍厚约3~4cm,温度控制在60~70℃,并适当翻叶,烘至足干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颗粒桑叶红茶,其特征在于该茶采用新鲜成熟桑叶,经萎凋、揉切、发酵和干燥加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包括a、将洗净的新鲜桑叶放入萎凋槽进行萎凋,在20~60℃温度范围内萎凋2~4小时;b、将萎凋处理的桑叶放入锤击机和转子机锤切和揉切至叶肉细胞充分破碎,并形成颗粒状;c、将锤切和揉切处理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发酵;d、将发酵后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干燥至足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萎凋时先吹冷风,除去桑叶表面的水份,然后吹热风,热风温度控制在30~40℃,萎调至叶色转暗、叶子柔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时间控制在50~70分钟,发酵至叶色为黄棕色。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颗粒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至七成千时,下叶摊凉,第二次干燥温度控制在60~70℃,烘至足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桑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该茶采用新鲜成熟桑叶,经萎凋、揉切、发酵和干燥加工而成,该加工方法包括将洗净的新鲜桑叶放入萎凋槽进行萎凋,在20~60℃温度范围内萎凋2~4小时;将萎凋处理的桑叶放入锤击机和转子机锤切和揉切至叶肉细胞充分破碎,并形成颗粒状;将锤切和揉切处理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发酵;将发酵后的颗粒状桑叶进行干燥至足干。本发明由于采用新鲜桑叶为原料,经独特工艺加工,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止咳平喘、润肺醒酒的功效。
文档编号A23F3/34GK1470179SQ0313196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9日
发明者范涛, 范 涛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