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35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衡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衡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用大豆与壳聚糖混合制备的平衡食品,属于食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肥胖率十年翻一翻 双重营养不良依然严重---。城市居民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双重营养不良、即营养缺乏和营养结构失衡会直接造成人口整体素质下降,生产力降低、影响国际竞争力、影响人群健康水平提高;而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又会间接增加国家、社会和个人负担、阻碍经济和国家建设发展。“---如不及时开展正确的营养改善与健康干预工作、势必会步其他一些有过教训国家的后尘,---加强科学指导、生产更多的符合科学、营养合理的食品、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是膳食结构的不合理、食物结构失衡的现象,要么摄入的脂肪过量,缺乏植物性蛋白;要么缺乏正常的脂肪、营养;也就是本申请人认为的“不平衡”现象;人们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许多方法,其中大豆是人们十分熟悉的食物之一;用大豆制备的豆腐、豆油、豆芽、豆浆、豆奶等等,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比起肉、蛋、牛奶等很多高营养食物来似乎它便宜、普通,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其实、除了它的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含量稍少以外、它是植物食品中、唯一的完全氨基酸食品。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动物蛋白是优质蛋白(完全蛋白)、而优质蛋白(完全蛋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蛋白)摄取过多、会由于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造成体液酸化、引发多种疾病。在众多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唯一可以提供的优质蛋白(完全蛋白)的来源。壳聚糖是一种碱性多糖、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界发现唯一的一种阳离子型可食性动物纤维。鉴于其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人们仅仅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普通的保健食品而已、譬如常用作为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现有技术中没有用这两种物质制备出平衡食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用大豆与壳聚糖制备的平衡食品,这种产品可以预防、纠正和平衡当前营养失衡致使体质酸化、影响机体正常代谢、萌发多种“文明病”等潜在的危害;本发明根据现代医学、营养学等生命科学的成果、创造性地以富含植物蛋白质和矿物质钙元素的成碱性食物抓大豆为载体、再与含有碱性阳离子的动物纤维素复合,从而形成一种既可以补充植物蛋白、以平衡畜肉类动物蛋白消费过多的弊病、同时又能够以其碱性特征减少或者消除体质酸化的种种潜在危害的高科技平衡食品。本发明将一般食品的消化、吸收和营养概念,进一步提升和深入到它能够改善机体内部环境、纠正和平衡由于营养失衡导致使体质酸化的趋势、调整机体内部生态、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生理过程;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种产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平衡食品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由大豆10份与动物纤维素0.5-2份制备而成。具体的说它由大豆粉10份与壳聚糖0.5-2份制备而成。更加具体的它由大豆粉10份与脱乙酰度≥85%的壳聚糖0.5-2份制备而成。本发明中使用的大豆粉可以用食用蛋白粉、豆奶粉代替。所述的平衡食品的制备工艺将大豆与动物纤维素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片、胶囊、丸或粉等口服产品。具体的工艺是将大豆粉与壳聚糖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放在振动研磨机中研磨复合,然后制备成片、胶囊、丸或粉等口服产品。用食用蛋白粉、豆奶粉代替大豆粉时,必须添加其重量的0.5%?.7%的蛋氨酸。蛋氨酸是大豆的限制氨基酸、其含量为385mg/100g,达不到与其他必需氨基酸匹配成为完全氨基酸的水平,因此、必须增加、以形成完全氨基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即可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营养的需要、又能预防体液酸化、引发多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同时、钙和壳聚糖具有平衡体液酸碱度的作用、能够保证新陈代谢和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本发明达到了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中使用的壳聚糖由于其分子结构可以简化表达为R朜H2其中R代表呋喃环、朜H2代表碱性游离氨基;当它进入人体后、在胃中发生如下反应
朜H3是带正电的阳离子、能够吸附酸性物质、平衡酸碱度、改善机体内部环境、纠正及平衡由于营养失衡导致使体质酸化的趋势、调整机体内部生态、保证新陈代谢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大豆、由于它太平常、太普通,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提供豆腐、豆油、豆芽、豆浆、豆奶---等作为副食品和饮料之用。壳聚糖单独食用常用作为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由于大豆和壳聚糖分别为植物和动物两种不同的物料,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以为二者混合起来即可、这也比较容易。但是仅仅是混合,达不到将植物和动物两种不同的物料均匀组合的目的、因此、必须将它们细化改性、才能达到复合的水平。在本发明中,申请人使用的实验设备是国产的“虹鼎牌”振动研磨机系列产品2MZG-38;4MZG-80;2MZG-1800---等。它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每分钟上千次的挤压、冲击的机械力、使物料研磨、细度为500-800-1200目,进行细化改性并将壳聚糖作为子粒子固定在大豆粉作为母粒子的周围、完成复合。
根据动物试验结果、壳聚糖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试验用SD大鼠进行。分高(333.3mg/kg)、中(166.7mg/kg)、低(83.3mg/kg)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高脂对照组。经口服给予各剂量组大鼠壳聚糖28天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14.2%、10.5%;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总甘油三酯分别降低26.1%、18.8%、27.5%;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升高50.4%、32.7%、16.5%。
本发明将大豆与壳聚糖合理的配伍之后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①大豆是唯一可以用来替代动物蛋白、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需要、同时又能够预防动物性食物摄取过多、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造成体液酸化、引发多种疾病潜在危险的食物。
另一方面、由于大豆含有丰富的钙、可以增加人体钙库储备、阳离子钙能够为人体自身调节酸碱度提供物质基础。对于平衡体液酸碱度也有着一定作用。
②壳聚糖是一种碱性多糖、在人体内形成的含有游离氨基碱性基团、它能够吸附人体内因动物性食物摄取过多、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的酸性物质、产生平衡体液酸碱度的作用。
当大豆与壳聚糖组合后,即可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营养的需要、又能预防体液酸化、引发多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同时、钙和壳聚糖具有平衡体液酸碱度的作用、能够保证新陈代谢和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譬如免疫能力对于PH值十分敏感、而作为免疫细胞物质基础的蛋白质更不能缺少。显然当大豆与壳聚糖组合后,既可以为免疫细胞提供物质基础、又能够调整出一个适宜免疫能力要求的生态环境PH值,实实在在地提高免疫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实现是大豆或者壳聚糖单独存在都无法产生的。
为了证明这种结果,本发明人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如下取KM小鼠、按低(166.7mg/kg)、中(333.3mg/kg)、高(666.7mg/kg)剂量进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分别升高82.5%、82.5%和105.3%;中、高剂量组的血清溶血素分别升高21.8%、28.4%。
实验证明当大豆与壳聚糖组合后,能够调整平衡体液酸碱度、为免疫能力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从而显示出大豆与壳聚糖组合后、有显著的增强和提高免疫能力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1它由大豆10公斤与动物纤维素0.5公斤份制备而成。制备的工艺将大豆加工成粉末后与动物纤维素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片、胶囊、丸或粉等口服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2它由大豆粉10公斤与壳聚糖2公斤份制备而成。制备工艺将大豆粉与壳聚糖混合均匀、放在型号为4MZG-80的“虹鼎牌”振动研磨机中研磨,然后制备成粉、然后可以压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3它由大豆粉10公斤与脱乙酰度≥85%的壳聚糖1公斤制备而成。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大豆粉可以用市售的食用蛋白粉或豆奶粉代替。将大豆粉或食用蛋白粉、豆奶粉与壳聚糖按照配方混合均匀、放在振动研磨机中研磨,以得到充分的混合均匀、复合,然后将得到的粉末制备成胶囊或丸。
权利要求
1.一种平衡食品,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由大豆10份与动物纤维素0.5-2份制备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食品,其特征在于它由大豆粉10份与壳聚糖0.5-2份制备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食品,其特征在于它由大豆粉10份与脱乙酰度≥85%的壳聚糖0.5-2份制备而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食品,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大豆粉可以用食用蛋白粉、豆奶粉代替。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食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大豆与动物纤维素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片、胶囊、丸或粉等口服产品。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食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大豆粉与壳聚糖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放在振动研磨机中研磨复合,然后制备成片、胶囊、丸或粉等口服产品。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平衡食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用食用蛋白粉、豆奶粉代替大豆粉时,必须先添加其重量的0.5%?.7%的蛋氨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衡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用大豆与壳聚糖混合制备的平衡食品,它将大豆粉与壳聚糖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放在振动研磨机中研磨复合,然后制备成片、胶囊、丸或粉等口服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即可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营养的需要、又能预防体液酸化、引发多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同时、钙和壳聚糖具有平衡体液酸碱度的作用、能够保证新陈代谢和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使人的饮食结构、营养能够达到平衡。
文档编号C13K13/00GK1653950SQ20041015539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5日
发明者吴承霖, 祝峰, 叶湘武 申请人:贵州益佰制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