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5259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苦荞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品,特别涉及一种用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现有技术苦荞麦甘、苦,温,有小毒,其药用价值以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有明目之功效,传统的苦芥麦煮水或用壳制作枕头,苦荞茶的药用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改进后的苦荠茶对苦荠麦进行粉碎,然后造粒,形成颗粒茶。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文汇南路文汇小区10幢2单元6号贾杰发明的《荞茶的生产工艺》(专利申请号02113212.7)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苦荞麦皮层为原料生产苦荞茶饮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筛选脱壳、与水调和、糊化成形、晒干切段、烘烤、翻炒定型、检验包装,脱壳、加水调和并糊化成形晒干后的苦荞麦的皮层在红外线烤箱中烘烤至烤出香味后,放入炒锅内在高温下快速翻炒至略有焦糊味,再在常温下翻炒熟化后苦荞麦皮层定型冷却得成品,该发明的苦荞茶饮用方便,食药同源,由于荞麦的皮层炒后略有焦糊味,因而,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太安驿镇郝邦钦发明的《一种生产苦荞茶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310109635.7)采用两次水浸、两次焙烤工艺,将熟化与干燥工艺步骤合为一个,缩短了干燥时间,并且在焙烤过程中使苦荞籽粒从内部加热,使籽粒内部含水率达到一个较为适宜的水平。同时在焙烤过程中对苦荞麦籽粒进行了一次低温炒制,有助于缩短下一次焙烤时间。本发明的方法在粉碎去皮之前将经第一次焙烤的苦荞麦籽粒加适量水进行润湿,并加盖闷一定时间,减少了粉碎去皮时籽粒的面粉化。由于通过两次水浸、两次焙烤,工艺过程的苦荠麦的有效成份流失严重。
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持苦荠麦的有效成份不流失,工艺简单的苦荠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带壳苦荠麦—→精选—→外壳抛光—→膨化—→烘烤—→粉碎—→配料—→包装。
上述的焙炒温度为150~200℃,膨化温度为180~280℃,焙炒膨化后的L值为28~3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苦荠麦作为主要原料,从而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有一定的效果。苦荠麦采用了外壳抛光工艺,焙炒时不宜产生发焦现象,易膨化;通过焙炒、膨化使L值控制在28~38范围内,增加了香味,使苦荠麦的有效成份得到充分发挥。本发明可制成袋包茶,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饮料等。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配方为带壳苦荠麦—→精选—→外壳抛光—→膨化—→烘烤—→粉碎—→配料—→包装。
上述的焙炒温度为150~200℃,膨化温度为180~280℃,焙炒膨化后的L值为28~38。
本实施例制成的黑麦茶有浓郁的苦荠麦香味,苦荞茶含有高含量的苦荞生物活性黄酮,是一种非常适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食疗保健饮品。长期饮用能调理滋补脏腑,消除现代人易出现的血压、血脂、血糖偏高和便秘现象,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苦荠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带壳苦荠麦—→精选—→外壳抛光—→膨化—→烘烤—→粉碎—→配料—→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荠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焙炒温度为150~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苦荠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膨化温度为180~2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苦荠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焙炒膨化后的L值为28~3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荠茶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包括带壳苦荠麦—→精选—→外壳抛光—→膨化—→烘烤—→粉碎—→配料—→包装。焙炒温度为150~200℃,膨化温度为180~280℃,焙炒膨化后的L值为28~38。本发明产品苦荞茶含有高含量的苦荞生物活性黄酮,是一种非常适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食疗保健饮品。长期饮用能调理滋补脏腑,消除现代人易出现的血压、血脂、血糖偏高和便秘现象,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文档编号A23F3/34GK1934976SQ20051002993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3日
发明者杨朝生 申请人:杨朝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