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文档序号:55297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筛选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低聚半乳糖是母乳中的天然组分之一,其最重要最根本的生理功能源于它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由于低聚半乳糖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其保健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低聚半乳糖的生产主要通过微生物酶法合成,即通过β-半乳糖苷酶或乳糖酶以乳糖为底物转糖基合成。由于糖苷酶催化的合成反应是可逆反应,即转糖基产物可作为底物被酶水解,所以合成效率不是很高。因此,寻求可以产生较强转糖基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微生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在检索的相关文献中,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筛选方法。
本发明筛选方法的要点是,样品微生物经乳糖富集选择培养后通过两次活性筛选得到,即先以乳糖为唯一碳源将样品微生物富集培养后进行平板选择分离,然后再筛选β-半乳糖苷酶水解活性和转半乳糖基活性而得到。
本发明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具体由下述步骤组成(1)取菌样加入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富集培养,用无菌水将所述培养液稀释成10-1、10-3、10-5、10-7梯度,各取200μL均匀涂布于乳糖筛选平板上,细菌筛选平板选择35~40℃培养20~28小时,真菌筛选平板选择26~30℃培养48~72小时;上述细菌筛选用细菌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其配方是乳糖10±2g/L,蛋白胨5±2g/L,酵母粉10±2g/L,氯化钠3±2g/L,pH 7.0~7.5,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2g/L;上述真菌筛选用真菌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其配方是土豆汁(土豆200±2g/L),乳糖10±2g/L,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2g/L,自然pH;(2)培养后,分别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重复3次;(3)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确定纯度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对照,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制成水浸片,镜检可观察菌丝特征及孢子产生方式,初步鉴定到属;(4)将上述镜检得到的纯化菌株分别接种于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细菌于35~40℃摇床培养16~20小时;真菌于26~30℃摇床培养40~50小时,摇床转速为180转/分;
所述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CaCl20.11g/L,MnSO40.001g/L,MgSO4·7H2O 0.3g/L,KH2PO40.05g/L,FeSO4·7H2O 0.03g/L,细菌pH为7.0~7.5,真菌pH为6.0~6.5;(5)待上述培养达到所需菌量后,以12,000转/分离心2~5分钟,收集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的细菌或酵母;对于霉菌用滤纸抽滤获得菌细胞;(6)将上述菌细胞与β-半乳糖苷酶水解底物——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ONPG)以w/v=mg/μL计,按菌细胞∶ONPG溶液=1∶9的比例混合,40℃反应10~15分钟;(7)加Na2CO3溶液终止反应,以12,000转/分离心2~5分钟,收集上清液;(8)如果上清液呈黄色,说明原无色的ONPG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了黄色的邻硝基苯酚,即证明该菌细胞含有β-半乳糖苷酶,即为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9)将上述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菌细胞,以w/v=mg/μL计,按菌细胞∶缓冲液=1∶1的比例,将菌细胞悬于缓冲液中,于-20℃以下温度完全冷冻后,置室温解冻,再重复冻融2~3次,如此菌细胞悬液即为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10)将上述粗酶液以体积比计,按粗酶液∶乳糖溶液=1∶3的比例混合,于40~60℃进行转糖基反应4~10小时,其中乳糖溶液浓度为30%(w/v),溶剂是上述缓冲液,待反应完毕后,12,000转/分离心2~5分钟,上清液即含有转糖基反应产物低聚半乳糖;(11)将上述反应产物进行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判定酶转糖基活性,其中,展层剂为正丁醇∶乙醇∶水=5∶3∶2,显色剂为20%硫酸溶液+0.5%的3,5-二羟基甲苯,于120℃烘烤10分钟,糖斑点的显色根据其种类从棕黄色至深紫色;如果乳糖斑点附近生成了新的寡糖斑点,则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有转糖基活性;反之则不存在转糖基活性;(12)以寡糖斑点越大、越多,即说明酶的转糖基活性越强为依据,筛选出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其中,上述细菌筛选平板优先选择37℃培养24~26小时,真菌筛选平板优先选择28℃培养48~60小时。
其中,上述细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配方优选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氯化钠3g/L,pH 7.2~7.5,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其中,上述真菌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配方优选是土豆汁(土豆200g/L),乳糖10g/L,琼脂20g/L,自然pH,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其中,上述步骤(4)所述在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的培养条件优选是细菌于37℃摇床培养16~18小时;真菌于28℃摇床培养40~48小时。
其中,上述步骤(6)所述ONPG溶液的浓度优选是2mmol/L。
其中,上述步骤(7)所述Na2CO3溶液浓度优选是0.5mol/L。
其中,上述缓冲液优选是pH 6.5~7.5的50mmol/L磷酸钾缓冲液。
其中,上述缓冲液最优选是pH 7.0~7.5的50mmol/L磷酸钾缓冲液。
其中,上述步骤(10)所述转糖基反应的条件优选是温度40~50℃,进行转糖基反应6~8小时。
其中,上述步骤(10)还可选择转糖基活性较高菌株的低聚糖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和薄层扫描分析,确定低聚糖得率最高的菌株。
对于筛选出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活性高的菌株,还可以作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判断是否为新发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从自然界筛选出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并可获得转糖基活性高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为工业微生物的开发,特别是为工业化生产低聚半乳糖提供了新的菌种来源。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从土壤中筛选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1.能利用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菌株的分离纯化将10g土样加入100mL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富集培养,将培养液用无菌水稀释成10-1、10-3、10-5、10-7梯度,各取200μL均匀涂布于乳糖选择平板上。细菌筛选平板于37℃培养24小时,真菌筛选平板于28℃培养48~60小时。10-5梯度平板长出的菌落种类多,并且便于纯化。分别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重复3次。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确定纯度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对照,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制成水浸片,镜检可观察菌丝特征及孢子产生方式,初步鉴定到属。最后将镜检得到的纯化株菌分别保存到试管斜面上,4℃储藏。
利用上述分离纯化过程共获得15株菌能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细菌9株、真菌6株。将15株菌分别进行编号,细菌为B1、……、B9;真菌为F1、……、F6。
上述细菌筛选用细菌富集选择培养基(也作为斜面培养基)配方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氯化钠3g/L,pH 7.2~7.5,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上述真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也作为斜面培养基)配方是土豆汁(土豆200g/L),乳糖10g/L,琼脂20g/L,自然pH,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2.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将上述分离得到的15株菌分别接种至30mL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细菌于37℃摇床培养18小时,真菌于28℃摇床培养40小时,摇床转速均为180转/分。细菌酵母培养液于12,000转/分离心5分钟获得菌细胞;霉菌用滤纸(双圈牌101快速定性滤纸)抽滤获得菌细胞。然后测定菌细胞β-半乳糖苷酶水解活性将菌细胞与β-半乳糖苷酶水解底物——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ONPG)混合进行反应,如果ONPG被水解,即认为该菌产β-半乳糖苷酶。
取菌细胞50mg,加2mmol/L的ONPG(无色)溶液450μL,40℃反应10分钟,加1mL0.5mol/L的Na2CO3溶液终止反应,12,000转/分离心2分钟。如果上清液呈黄色,说明原无色的ONPG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了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菌细胞有β-半乳糖苷酶的存在。如果对上清液测OD400,可以进行水解酶活定量。酶的活力单位规定以1分钟水解ONPG释放1μmol邻硝基苯酚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上述筛选过程共获得9株菌产β-半乳糖苷酶,其中5株细菌、4株真菌,分别为B1、B2、B4、B5、B9、F1、F2、F3、F4。
上述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CaCl20.11g/L,MnSO40.001g/L,MgSO4·7H2O 0.3g/L,KH2PO40.05g/L,FeSO4·7H2O 0.03g/L,pH 7.0~7.5(细菌)或pH 6.0~6.5(真菌)。
经过系列实验摸索,上述产酶发酵培养基也可简化为如下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氯化钠3g/L,pH 7.0~7.5(细菌)或pH 6.0~6.5(真菌);其中,所述pH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pH 7.2~7.5(细菌)或pH 6.2~6.5(真菌)。
3.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将上述9种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菌细胞制成粗酶液,进行转半乳糖基活性的筛选。
取50mg菌细胞,悬浮于50μL pH7.0、5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中,于-20℃以下温度完全冷冻后,置室温解冻,再重复冻融2次,所得悬液即为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取100μL粗酶液,加入300μL pH7.0磷酸钾缓冲液配制的30%(w/v)乳糖溶液,分成2等份分别于40C、50℃进行反应,细菌反应4小时,真菌反应8小时,12,000转/分离心5分钟,上清液即含反应产物——低聚半乳糖。
将反应产物进行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确定转糖基活性。TLC薄板(Silica gel60,No.553,Merck)点样后,在展层剂(正丁醇∶乙醇∶水=5∶3∶2)中展层,雾喷显色剂(20%硫酸溶液+0.5%的3,5-二羟基甲苯),于120℃烘烤10分钟,糖斑点的显色根据其种类从棕黄色至深紫色。如果乳糖斑点附近生成了新的寡糖斑点,则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有转糖基活性;反之则不存在转糖基活性。寡糖斑点越大、越多,说明酶的转糖基活性越强。
结果确定2株细菌(B1、B5)和1株真菌(F3)具有较好的转糖基活性。
将菌株B1、B5和F3的转糖基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和薄层扫描分析,B1、B5、F3菌的低聚糖得率分别为45.1%、54.5%、38.6%,其中B5菌的低聚糖得率最高。
B1、B5菌由16S rDNA同源序列比较和生理生化特性分别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F3由形态学特征鉴定为青霉(Penicillum sp.)。目前国际上没有成团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以乳糖为底物催化生产低聚半乳糖的报道。
上述HPLC分析所用设备及条件岛津(SHIMADZU)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RID-10A示差检测器;BIO-RAD Aminex HPX-42C柱(300mm×7.8mm);流动相为三蒸水,流速为0.2mL/min,柱温80℃;结果分析软件为Class-VP6.0。转糖基产物用0.2μm滤膜过滤后,稀释成5%(w/v)的糖溶液,进样分析。
上述薄层扫描分析所用设备及条件岛津(SHIMADZU)CS-9301双波长飞点薄层扫描仪,检测波长为550nm。对上述薄层层析板进行扫描分析。
实施例2从牛奶渣中筛选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1.能利用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菌株的分离纯化将10g牛奶渣加入100mL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富集培养,将培养液用无菌水稀释成10-2、10-4、10-6、10-8梯度,各取200μL均匀涂布于乳糖选择平板上。细菌筛选平板于37℃培养24小时,真菌筛选平板于28℃培养60小时。10-6梯度平板长出的菌落种类多,并且便于纯化。分别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重复3次。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确定纯度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对照,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制成水浸片,镜检可观察菌丝特征及孢子产生方式,初步鉴定到属。最后将镜检得到的纯化株菌分别保存到试管斜面上,4℃储藏。
利用上述分离纯化过程共获得154株菌能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99株细菌和55株真菌。分别进行编号,细菌为MB1、……、MB99;真菌为MF1、……、MF55。
上述细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也作为斜面培养基)配方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NaCl 3g/L,pH 7.2~7.5,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上述真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也作为斜面培养基)配方是土豆汁(土豆200g/L),乳糖10g/L,琼脂20g/L,自然pH,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2.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将上述分离得到的154株菌分别接种至30mL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细菌于37℃摇床培养18小时,真菌于28℃摇床培养40小时,摇床转速为180转/分。细菌和酵母培养液于12,000转/分离心5分钟获得菌细胞;霉菌用滤纸抽滤获得菌细胞。然后测定菌细胞β-半乳糖苷酶水解活性将菌细胞与β-半乳糖苷酶水解底物——ONPG混合进行反应,如果ONPG被水解,即认为该菌产B-半乳糖苷酶。
取菌细胞50mg,加2mmol/L的ONPG溶液450μL,40℃反应10min,加1mL0.5mol/L的Na2CO3溶液终止反应,12,000转/分离心2分钟。如果上清液呈黄色,说明ONPG(无色)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了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菌细胞有β-半乳糖苷酶的存在。上清测OD400,可以对水解酶活进行定量。酶的活力单位规定以1分钟水解ONPG释放1μmol邻硝基苯酚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上述筛选过程获得37株菌产β-半乳糖苷酶,其中27株细菌和10株真菌。
上述产酶发酵培养基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CaCl20.11g/L,MnSO40.001g/L,MgSO4·7H2O 0.3g/L,KH2PO40.05g/L,FeSO4·7H2O 0.03g/L,pH 7.2~7.5(细菌)或pH 6.2~6.5(真菌)。
3.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将上述37种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菌细胞制成粗酶液,进行转半乳糖基活性的筛选。取50mg菌细胞,悬浮于50μL pH7.0、5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中,于-20℃以下完全冷冻后,置室温解冻,再重复冻融2次,所得悬液即为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取100μL粗酶液,加入300μL pH7.0磷酸钾缓冲液配制的30%(w/v)乳糖溶液,分成2等份分别于40℃、50℃进行反应,细菌反应4小时,真菌反应8小时,12,000转/分离心5分钟,上清液即含反应产物——低聚半乳糖。
将反应产物进行TLC分析,确定转糖基活性。TLC薄板(Silica gel60,No.553,Merck)点样后,在展层剂(正丁醇∶乙醇∶水=5∶3∶2)中展层,雾喷显色剂(20%硫酸溶液+0.5%的3,5-二羟基甲苯),于120℃烘烤10分钟,糖斑点的显色根据其种类从棕黄色至深紫色。如果乳糖斑点附近生成了新的寡糖斑点,则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有转糖基活性;反之则不存在转糖基活性。寡糖斑点越大、越多,说明酶的转糖基活性越强。
结果确定12株菌有较好的转糖基活性,其中5株细菌和7株真菌。
将上述12株菌的转糖基产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有9株菌的低聚糖得率在30~35%;3株菌(1株细菌和2株真菌)的低聚糖得率在40%以上,编号为MB6、MF8、MF10,低聚糖得率分别为42.3%、41.2%、40.6%。
MB6、MF8、MF10菌由形态学特征分别鉴定为产芽孢菌、假丝酵母(Candida sp.)、青霉(Penicillum sp.)。
上述HPLC分析和薄层扫描分析所用设备及条件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1)取菌样加入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富集培养,用无菌水将所述培养液稀释成10-1、10-3、10-5、10-7梯度,各取200μL均匀涂布于乳糖筛选平板上,细菌筛选平板选择35~40℃培养20~28小时,真菌筛选平板选择26~30℃培养48~72小时;上述细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其配方是乳糖10±2g/L,蛋白胨5±2g/L,酵母粉10±2g/L,氯化钠3±2g/L,pH 7.0~7.5,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2g/L;上述真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其配方是土豆汁其中土豆200±2g/L,乳糖10±2g/L,琼脂20±2g/L,自然pH;(2)培养后,分别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重复三次;(3)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确定纯度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对照,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制成水浸片,镜检可观察菌丝特征及孢子产生方式,初步鉴定到属;(4)将上述镜检得到的纯化菌株分别接种于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细菌于35~40℃摇床培养16~20小时;真菌于26~30℃摇床培养40~50小时,摇床转速为180转/分;所述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CaCl20.11g/L,MnSO40.001g/L,MgSO4·7H2O 0.3g/L,KH2PO40.05g/L,FeSO4·7H2O 0.03g/L,细菌pH为7.0~7.5,真菌pH为6.0~6.5;(5)待上述培养达到所需菌量后,以12,000转/分离心2~5分钟,收集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的细菌或酵母;对于霉菌用滤纸抽滤获得菌细胞;(6)将上述菌细胞与β-半乳糖苷酶水解底物——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ONPG)以w/v=mg/μL计,按菌细胞∶ONPG溶液=1∶9的比例混合,40℃反应10~15分钟;(7)加Na2CO3溶液终止反应,以12,000转/分离心2~5分钟,收集上清液;(8)如果上清液呈黄色,说明原无色的ONPG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了黄色的邻硝基苯酚,即证明该菌细胞含有β-半乳糖苷酶,即为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9)将上述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菌细胞,以w/v=mg/μL计,按菌细胞∶缓冲液=1∶1的比例,将菌细胞悬于缓冲液中,于-20℃以下温度完全冷冻后,置室温解冻,再重复冻融2~3次,如此菌细胞悬液即为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10)将上述粗酶液以体积比计,按粗酶液∶乳糖溶液=1∶3的比例混合,于40~60℃进行转糖基反应4~10小时,其中乳糖溶液浓度为30%重量体积百分比,溶剂是上述缓冲液,待反应完毕后,12,000转/分离心2~5分钟,上清液即含有转糖基反应产物低聚半乳糖;(11)将上述反应产物进行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判定酶转糖基活性,其中,展层剂为正丁醇∶乙醇∶水=5∶3∶2,显色剂为20%硫酸溶液+0.5%的3,5-二羟基甲苯,于120℃烘烤10分钟,糖斑点的显色根据其种类从棕黄色至深紫色;如果乳糖斑点附近生成了新的寡糖斑点,则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有转糖基活性;反之则不存在转糖基活性;(12)以寡糖斑点越大、越多,即说明酶的转糖基活性越强为依据,筛选出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细菌筛选平板选择37℃培养24~26小时,真菌筛选平板选择28℃培养48~60小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细菌筛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配方是乳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氯化钠3g/L,pH 7.2~7.5,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真菌选用富集选择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配方优选是土豆汁其中土豆200g/L,乳糖10g/L,琼脂20g/L,自然pH,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在产酶发酵培养液中的培养条件是细菌于37℃摇床培养16~18小时;真菌于28℃摇床培养40~48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所述ONPG溶液的浓度是2mmol/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步骤(7)所述Na2CO3溶液浓度是0.5mol/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液是pH 6.5~7.5的50mmol/L磷酸钾缓冲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液是pH 7.0~7.5的50mmol/L磷酸钾缓冲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所述转糖基反应的条件是温度40~50℃,进行转糖基反应4~8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步骤是先以乳糖为唯一碳源将样品微生物进行富集后选择平板分离,然后再通过筛选β-半乳糖苷酶水解活性和转半乳糖基活性而得到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简便有效地从自然界筛选出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并可获得转糖基活性高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为工业微生物的开发,特别是为工业化生产低聚半乳糖提供了新的菌种来源。
文档编号C12N1/20GK1737118SQ20051004409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1日
发明者肖敏, 卢丽丽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