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基表面活性剂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58194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淀粉基表面活性剂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基表面活性剂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的合成方法,属于高 分子化学、表面科学和生物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开发也越来越将注意 力转向对环境友好和取自于可再生性原料,21世纪的表面活性剂正朝着安全、温和及易生 物降解的方向发展。"绿色表面活性剂"或"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已逐渐成为表面活性 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淀粉、葡萄糖等可再生资源开发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属新一代"绿色表 面活性剂"的一类主要品种,其逐步商品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世纪符合人体 温和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产品。 由于淀粉或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存在多个羟基,所以葡萄糖基可作为表面活性剂分 子中一个很好的亲水基因。但葡萄糖本身是一种化学活性比较敏感的物质,易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受热易变色、分解等,故将葡萄糖分子结构中的半縮醛羟基与脂肪胺、脂肪酸等縮 合反应生成烷基多羟基葡萄糖酰胺后,其化学稳定性大大增强。以淀粉等为起始原料合成 的烷基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则应时而生。 在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国外虽有一些品种(如APG、聚氧乙 烯醚葡糖苷、STAG、APA、葡萄糖胺盐)陆续投放市场,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多数采 用葡萄糖为起始原料,存在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影响了这类产品的推广应用。我国的淀粉资 源非常丰富,在表面活性剂原料短缺和不断涨价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廉价而丰富的再生资 源淀粉和淀粉糖生产表面活性剂是淀粉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经济上必定会有更大的竞争力 和极大的市场潜在力。而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的主要原料采用的是淀粉,因此具有较为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在温和型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目前的主要生产公司如美国的 P&G公司,系以葡萄糖为主要生产原料,且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加氢等较为苛刻的工艺条件, 限制了该类表面活性剂的推广应用,而对烷基多羟基葡萄糖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在常温常压 下的合成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则鲜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淀粉基表面活性剂N- 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在常温常压下 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解决一些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剌激性较大、生物降解性不理想等问题。
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A :淀粉经酶法水解为水解葡萄糖液 (1)淀粉液化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质量分数为20% 40%的 淀粉乳的pH至6. 0 6. 5,然后加入氯化钙,使钙离子质量分数达到1 % ;再按5 10单位 /g淀粉加入a -淀粉酶,充分搅拌,在水浴中慢慢加热至85 90°C ,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
320 40min,然后用碘液检验液化终点;液化完全后升温至IO(TC高温灭酶10min ; (2)淀粉糖化液化液冷却之后,用质量分数为10X的稀盐酸调节pH在4.5左右,
然后按80 130单位/g淀粉向烧瓶中加入糖化酶,搅拌下升温至45 65t:后,恒温下继
续搅拌15min,然后静置糖化16 20h,高温灭酶,待糖化液冷却后过滤; 步骤B :水解葡萄糖液与正丁胺经还原胺化反应生成N-丁基葡糖胺 向装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装置的反应釜中,按糖胺摩尔比0. 8 1. 6加入糖化
液和正丁胺,同时加入水,使葡萄糖在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25 % 35 % ,加入占葡萄糖质
量百分数0. 5 % 2. 0 %的阻色剂,快速搅拌下升温并保持反应液温度为50 75°C ,加入占
葡萄糖质量百分数0. 5% 1. 5%的高分子铑催化剂,控制pH在7 ll,反应12 72h得
到N- 丁基葡糖胺; 步骤C :胺化产物与月桂酸酰化反应生成产物N- 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 按糖酸摩尔比1 3. 5加入月桂酸,同时加入占葡萄糖质量百分数1. 0% 2. 5%
的氨基酰化酶,调节反应液的pH在7 10,保持反应液温度为40 60°C ,反应4 8h后
结束反应。 所述阻色剂为2, 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NaHS(^和维生素c中的一种。
所述高分子铑催化剂为RhCl3/PPh3、 RhCl3/PHPh2和RhCl (PPh3) 3中的一种。
本发明不需高温高压、催化加氢等苛刻的反应条件,工艺简单,设备无特殊要求, 投资少,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产品表面张力低、起泡性能优良、复配增效、无毒、无剌激、 易生物降解。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葡萄糖IR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 丁基葡糖胺IR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 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IR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质量分数为30X的淀粉乳的pH值至6. 0, 然后加入氯化钙,使钙离子质量分数达到1%。再按6单位/g淀粉加入a-淀粉酶,充分搅 拌,加热至85t:,继续搅拌30min,然后用碘液检验液化终点。液化完全后升温至IO(TC高 温灭酶10min。冷却后,用质量分数为10X的稀盐酸调节pH至4. 5左右,然后按IOO单位 /g淀粉向烧瓶中加入糖化酶,搅拌下升温至6(TC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静置糖化18h,高 温灭酶,待糖化液冷却后过滤。按糖胺摩尔比为1.2加入糖化液和正丁胺,同时加入水,使 葡萄糖在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0 % ,加入占葡萄糖质量百分数0. 5 %的NaHS03,快速搅拌下 升温并保持反应液温度为5(TC,加入占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数1%的高分子铑催化剂RhCl3/ PPh3,调节pH至10,反应60h。再按糖酸摩尔比为2. 75加入月桂酸,同时加入占葡萄糖的 质量百分数1. 5%的氨基酰化酶,调节反应液的pH至9,保持反应液温度为40°C ,反应8h后 结束反应。 产品经IR分析(四氯化碳液膜法),我们可以看出胺化反应中间产物N- 丁基葡萄
4糖胺的谱图(如图2) :3300cm—1处为成键的_0H吸收峰,1642. 6cm—1处为葡萄糖基的C_0_C 骨架振动吸收峰,1092. 7cm—1处为C-N的吸收峰,较正丁胺中的C_N吸收峰有明显的红移,初 步判定与N原子相连的基团为葡萄糖,证明有新产物葡萄糖胺生成。最终产物N- 丁基葡萄 糖月桂酰胺的谱图(如图3) :3303. 9cm—1处为成键的-OH吸收峰,2926. 7cm-1和2852. 7cm-1 处为脂族肪饱和烃的CH伸縮振动吸收峰,在1641. 7cm—1处有酰胺键C = 0伸縮振动吸收 峰,受胺基影响,吸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同样,在1048. 4cm—1处为酰胺键的C-N伸縮振动 吸收峰受羧基影响,吸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1466. 4cm—1和1376. 2cm—1处依次为弯曲的CH2 和CHs的吸收峰。在1730cm—1附近未出现明显的酯基C = 0伸縮振动,表明产物中游离的 羧酸、胺皂及氨基酯等副产物的含量较低,产品纯度较高。 产品分析结果为外观呈淡黄色透明液体,测得活性物质量百分含量为40. 1% ; 25"时质量百分数为0. 1%产品溶液的泡沫高度为40. 25mm,黏度为360mPa *s。说明N-丁 基葡萄糖月桂酰胺具有表面张力低、起泡性能优良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温和表 面活性剂。
权利要求
一种淀粉基表面活性剂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质量分数为20%~40%的淀粉乳的pH至6.0~6.5,然后加入氯化钙,使钙离子质量分数达到1%;再按5~10单位/g淀粉加入α-淀粉酶,充分搅拌,在水浴中慢慢加热至85~90℃,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20~40min,然后用碘液检验液化终点,液化完全后升温至100℃高温灭酶10min;(2)液化液冷却之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调节pH在4.5左右,然后按80~130单位/g淀粉向烧瓶中加入糖化酶,搅拌下升温至45~65℃后,恒温下继续搅拌15min,然后静置糖化16~20h,高温灭酶,待糖化液冷却后过滤;(3)向装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装置的反应釜中,按糖胺摩尔比0.8~1.6加入糖化液和正丁胺,同时加入水,使葡萄糖在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25%~35%,加入占葡萄糖质量百分数0.5%~2.0%的阻色剂,快速搅拌下升温并保持反应液温度为50~75℃,加入占葡萄糖质量百分数0.5%~1.5%的高分子铑催化剂,控制pH在7~11,反应12~72h得到N-丁基葡糖胺;(4)按糖酸摩尔比1~3.5加入月桂酸,同时加入占葡萄糖质量百分数1.0%~2.5%的氨基酰化酶,调节反应液的pH在7~10,保持反应液温度为40~60℃,反应4~8h后结束反应;所述阻色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NaHSO3和维生素c中的一种;所述高分子铑催化剂为RhCl3/PPh3、RhCl3/PHPh2和RhCl(PPh3)3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基表面活性剂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的合成方法。淀粉加水制成淀粉乳,调节pH值,加入氯化钙和淀粉酶,水浴升温,淀粉发生液化反应,液化完全后高温灭酶,调节pH值,加入糖化酶,水浴升温,进行糖化,高温灭酶,冷却,过滤,得到水解葡糖糖液;按胺糖比加入水解葡萄糖液和正丁胺,同时加入水、阻色剂和高分子铑催化剂,搅拌下升温,控制体系pH,进行胺化,制备N-丁基葡糖胺;加入胺化产物和月桂酸,同时加入氨基酰化酶,搅拌下升温,控制体系pH,进行酰化,制备N-丁基葡萄糖月桂酰胺。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产品表面张力低、起泡性能优良、无毒、无刺激、易生物降解。
文档编号C12P19/02GK101787383SQ201010045619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何利霞, 李和平, 牛春花, 袁庆广 申请人:桂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