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抗生素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94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牛奶抗生素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牛奶抗生素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属于食品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已是世界食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已成为现在食品行业所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也是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行政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方向。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及2009年年初蒙牛"0MP事件〃充分暴露了乳品企业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震动整个乳业,震惊世界食品行业。乳品安全已是中国乳制品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当前由于中国的奶牛养殖业相对比较落后滥用抗生素相当严重,乳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危害将成为下一步考验中国奶业的安全性问题。消费者已经由〃有奶喝〃过渡到〃喝好奶〃的阶段。新鲜、优质、安全的乳制品是消费者首选。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一是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需求。由于三聚氰胺、OMP事件的发生致使消费者对我国乳企生产的奶制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怀疑,国家虽然又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控制,但是对于乳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还没有充分暴漏,抗生素的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能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危害。抗生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由于许多抗菌药如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均有一定抗原性,可引起人们的过敏反应,经常饮用含低剂量抗生素的牛奶,会使人由于反复受到抗生素的刺激而致敏。已被致敏的人,当再次接触同种抗生素时,将会发生过敏反应。(2)造成环境平衡紊乱或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在进化过程中与人体能相互适应,某些菌群能抑制其他菌群的过度繁殖,但若长期摄人抗生素,将使上述平衡紊乱,会因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而致病。国外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有抗菌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以对人体胃肠道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影响。
(3)在药物治疗中产生耐药性,美国微生物学家托马斯教授却警告人们,近年来,由于细菌利用自由飘浮的基因材料发展抗药性,抗生素将很快失去效用。也有专家提出,由于基因可以在生物的染色体间移动,质粒的基因代码中携带有如何抵抗抗生素的信息。对于农作物、畜禽及鱼类的抗生素滥用和误用,不可避免地会蓄积残留于其机体内,甚至残留在相应的蛋、奶中。这样不但激化了病毒的进化,而且使细菌的耐药性直线上升,人们食用后就会把残留的抗生素和耐药菌吸收到人体内,久而久之,健康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发酵异常,牛乳中抗生素残留可导致牛乳的发酵不能正常完成或出现异常发酵。如发酵酸奶生产中,应用的发酵剂是乳酸菌类,它们对抗生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如果原料乳抗生素残留超标,食品发酵就不能正常完成,影响奶制品品质,使产量和质量降低,对乳品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抗生素残留进行风险分析,确定检测方法,制定出控制使用的标准和预防措施,示范开发出抗生素残留安全限内的乳制品让消费者喝上真正放心、安全的牛奶势在必行。二是有利于引导奶农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药,减少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T 6914-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GB4789的要求抗生素残留最低检出量为:青霉素0.004单位,链霉素0.5单位,庆大霉素0.4单位,卡那霉素5单位。原奶抗生素残留指标只要高于以上标准则不能用于乳品生产。解决鲜奶中抗生素残留减少奶农及企业的损失非常必要。三是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研究与示范能开发巴氏奶、酸牛奶、灭菌奶等系列化抗生素残留量安全限内的乳制品促进当地奶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发明主要内容与技术指标 1、拟解决的技术关键点:
(I)牛乳中几种常用抗生素残留的风险、极限,转移原理的分析研究。(2)以LC-MS-MS (液相色谱-质谱)为原理,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定量、定性的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3)制定抗生素控制使用的标准和预防措施。(4)形成牛奶抗生素残留的综合控制技术,示范开发巴氏奶、酸牛乳、灭菌乳等系列化抗生素残留安全限内的乳制品。2、主要技术指标:
(I)通过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进行风险性分析,确定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主要有常用的六种抗生素组成包括:青霉素G、氨比西林、邻氯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2)以LC-MS-MS(液相色谱-质谱)为原理确定一种定性、定量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3)制定抗生素预防措施控制抗生素使用标准。(4)确定最大残留极限(MRL)值。(5)实现牛奶从牧场到公司抗生素残留交验合格率100%。主要创新点
1、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风险分析,最大残留极限(MRL)确定。3、确定常用抗生素控制使用标准和预防措施。4、研究LC-MS-MS (液相色谱-质谱)定量定性的抗生素检测方法。5、示范开发抗生素低于MRL值的乳制品。通过抗生素残留风险、极限及转移机理的分析确定了牛奶中存在的六种常用抗生素,通过抗生素控制预防措施采用抗生素检测方法确定MRL值,示范开发处低于MRL值的巴氏奶、酸牛奶、灭菌奶的系列化乳制品,年产实现10000吨。
具体实施例方式1、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牛乳中几种常用抗生素残留的风险、极限,转移原理的分析研究一以LC-MS-MS(液相色谱-质谱)为原理,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定量、定性的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一制定抗生素控制使用的标准和预防措施一示范开发巴氏奶、酸牛乳、灭菌乳等系列化抗生素残留安全限内的乳制品。2、通过牛奶抗生素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彻底解决牛奶抗生素残留危害人身健康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奶农损失,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其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效
益显著。3、购买液相色谱仪一台,美国抗生素分析仪两台,丹麦福斯微生物快速分析仪一台等国际先进设备,确定定量、定性的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制定抗生素控制使用的标准和预防措施。4、示范开发巴氏奶、酸牛乳、灭菌乳等系列化抗生素残留安全限内的乳制品。
权利要求
1.通过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进行风险性分析,确定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主要有常用的六种抗生素组成包括:青霉素G、氨比西林、邻氯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
2.以LC-MS-MS(液相色谱-质谱)为原理确定一种定性、定量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3.制定抗生素预防措施控制抗生素使用标准。
全文摘要
牛奶抗生素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属于食品安全领域。通过对牛乳中几种常用抗生素残留的风险、极限,转移原理的分析研究,以LC-MS-MS(液相色谱-质谱)为原理,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定量、定性的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制定抗生素控制使用的标准和预防措施,形成牛奶抗生素残留的综合控制技术,示范开发巴氏奶、酸牛乳、灭菌乳等系列化抗生素残留安全限内的乳制品。
文档编号A23C7/00GK103109928SQ20111036263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李洪梅 申请人:李洪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