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24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茶叶辉锅机大多采用滚筒式结构,这种结构是在不断转动的滚筒内设置一个适合茶叶辉锅的温度,茶叶在滚筒内受热散发水分,同时滚筒在适当频率的旋转中带动茶叶翻滚,滚筒内的茶叶与茶叶及滚筒的内壁表面之间不断摩擦,除去茶叶的毛边,使茶叶表面获得了光滑干净的效果。由于茶叶在辉锅作业时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 在滚筒的进出料口通常设置盖板以封闭滚筒,已达到封闭滚筒、保温节能的目的。由于受滚筒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的茶叶辉锅机进料与出料都比较困难,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很低。

公开日为2008年6月4日,公开号为CN10118999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辉锅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筒体,电机,以及加热空气源,筒体整体基本呈封闭状,在该筒体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轴中孔,所述轴中孔与加热空气源相配合,同时在筒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空气源包括鼓风机,热发生器和热风管,在筒体上包有一保温层,同时在筒体的两侧面上开有若干排湿孔。该滚筒式茶叶辉锅机将滚筒的进出料口设置在滚筒的侧壁上,茶叶进出料时,滚筒必须停止转动,再打开进出料口,出料时转动滚筒使其进出料口向下,将滚筒内的茶叶倒出,而进料时需转动滚筒使其进出料口向上,再向滚筒内添加茶叶,因此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滚筒式茶叶辉锅机进料与出料困难,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所述滚筒式辉锅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滚筒、滚筒加热装置及滚筒倾倒机构,所述的滚筒侧面及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设有茶叶进出口,所述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上靠近茶叶进出口的一端,包括活动臂及茶叶滑槽,所述的活动臂呈L形结构,包括后臂及与后臂前端活动连接的前臂,后臂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的茶叶滑槽设置在前臂的前端,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在工作状态时,茶叶滑槽的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在机架上靠近茶叶进出口一侧设置进出料装置,进出料装置包括活动臂及茶叶滑槽,L形结构的活动臂包括后臂及与后臂前端活动连接的前臂,该活动连接使得前臂可以绕后臂的轴线上下摆动且茶叶滑槽可以绕前臂的轴线转动,当滚筒式辉锅机需要进料时,先向上转动前臂使茶叶滑槽升高至与茶叶进出口高度相当,然后转动后臂,使茶叶滑槽的一端进入茶叶进出口,此时位于前臂前端的茶叶滑槽其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再转动茶叶滑槽使其靠近滚筒的一端高度比另一端低,即可将茶叶倒入茶叶滑槽的高端,茶叶从茶叶滑槽的高端滑向低端,流入茶叶进出口,从而完成茶叶的进料工作,进料完成后将活动臂连同茶叶滑槽转至机架外侧即可,即使滚筒正在转动,也可以进行此项操作;当滚筒式辉锅机需要出料时,先转动前臂使茶叶滑槽降低至与茶叶进出口的下方高度,然后转动后臂,使茶叶滑槽的一端处于茶叶进出口的下方,此时前臂前端的茶叶滑槽其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再转动茶叶滑槽使其靠近滚筒的一端高度比另一端高,即可将滚筒的封闭端升起,滚筒内的茶叶通过随滚筒的旋转流出茶叶进出口,并通过茶叶滑槽滑下,从而完成茶叶的出料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料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在滚筒转动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优选,后臂与机架的连接处设有驱动机构,后臂的后端通过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机构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构,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在机架上设至驱动机构及自动控制系统,则活动臂的动作可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从而实现茶叶进出料的自动化,进一步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前臂与后臂的连接处设有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与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及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及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均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通过以前臂的轴线为转轴转动前臂带动茶叶滑槽旋转来满足茶叶的进料或出料要求,茶叶进料时,茶叶滑槽靠近滚筒的一端高度比另一端低,茶叶可以通过茶叶滑槽滑进滚筒内;茶叶出料时,茶叶滑槽靠近滚筒的一端高度比另一端高,滚筒内的茶叶可以通过茶叶滑槽滑向外导出。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通过以后臂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前臂带动茶叶滑槽升降用于控制茶叶滑槽的高度,当茶叶进料时,茶叶滑槽升至与茶叶进出口高度相当的位置;茶叶出料时,茶叶滑槽降到茶叶进出口的下方,以利于茶叶流出。活动臂的基准位置在茶叶滑槽高位与低位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保证茶叶滑槽在进料或出料位置时,茶叶滑槽的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均处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作为优选,茶叶滑槽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茶叶滑槽中部的一侧与前臂的前端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茶叶滑槽的槽宽与茶叶进出口的大小相适配,茶叶滑槽的两端设有倾斜结构的茶叶导向部。茶叶滑槽的槽宽与茶叶进出口的大小相适配,是指茶叶滑槽的槽宽与茶叶进出口直径的大小相当,即两者的大小相差不大,在本实用新型中,茶叶滑槽的槽宽可以略大于或略小于茶叶进出口的直径,在茶叶滑槽的槽宽大于茶叶进出口的直径时,茶叶滑槽端部倾斜结构的茶叶导向部可以进入茶叶进出口,同样可以完成茶叶进料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滚筒式茶叶辉锅机进料与出料困难,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料装置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图I是本实用新型进出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出料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出料装置处于进料状态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出料装置处于出料状态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茶叶进出口,3.茶叶滑槽,4.后臂,5.前臂,6.滚筒,7.驱动机构,8.自动控制系统,9.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10.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11.导向部,12.主电机,13.滚筒加热装置,14.温度传感器,15.保温结构,16.热风管,17.滚筒倾倒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I中,一种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设置在滚筒式辉锅机 机构17 (见图3、图4),滚筒由主电机12驱动,所述的滚筒侧面及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设有茶叶进出口 2,滚筒的封闭端设有温度传感器14及热风管16,滚筒的外侧设有保温结构15。所述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上靠近茶叶进出口的一端,进出料装置包括活动臂及茶叶滑槽3,所述的活动臂呈L形结构,包括后臂4及与后臂前端活动连接的前臂5,后臂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茶叶滑槽设置在前臂的前端,茶叶滑槽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茶叶滑槽中部的一侧与前臂的前端部固定连接,茶叶滑槽的槽宽与茶叶进出口的大小相适配,两端设有倾斜结构的茶叶导向部11。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在工作状态时,茶叶滑槽的中心线与滚筒6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实施例I的滚筒式辉锅机需要进料时,先向上转动前臂使茶叶滑槽升高至与茶叶进出口高度相当,然后转动后臂,使茶叶滑槽的一端进入茶叶进出口,此时位于前臂前端的茶叶滑槽其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再以前臂为轴转动茶叶滑槽使其靠近滚筒的一端高度比另一端低(如图3所示),即可将茶叶倒入茶叶滑槽的高端,茶叶从茶叶滑槽的高端滑向低端,流入茶叶进出口,从而完成茶叶的进料工作,进料完成后将活动臂连同茶叶滑槽转至机架外侧即可;当滚筒式辉锅机需要出料时,先向下转动前臂使茶叶滑槽降低至与茶叶进出口的下方高度,然后转动后臂,使茶叶滑槽的一端处于茶叶进出口的下方,此时前臂前端的茶叶滑槽其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再以前臂为轴转动茶叶滑槽使其靠近滚筒的一端高度比另一端高(如图4所示),即可将滚筒的封闭端升起,滚筒内的茶叶通过随滚筒的旋转流出茶叶进出口,并通过茶叶滑槽滑下,从而完成茶叶的出料工作。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臂与机架的连接处设有驱动机构7 (见图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构,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后臂的后端通过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自动控制系统8,所述驱动机构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前臂与后臂的连接处设有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9与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10,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及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均为步进电机,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及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其余和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2的滚筒式辉锅机其进出料过程与实施例I基本一致,所不同是活动臂的转动及茶叶滑槽的转动与升降均由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各个相关电机的动作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上的电机及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和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
权利要求1.一种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所述滚筒式辉锅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滚筒、滚筒加热装置及滚筒倾倒机构,所述的滚筒侧面及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设有茶叶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设置在机架(I)上靠近茶叶进出口(2)的一端,包括活动臂及茶叶滑槽(3),所述的活动臂呈L形结构,包括后臂(4)及与后臂前端活动连接的前臂(5),后臂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的茶叶滑槽设置在前臂的前端,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在工作状态时,茶叶滑槽的中心线与滚筒(6 )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臂与机架的连接处设有驱动机构(7),后臂的后端通过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自动控制系统(8),所述驱动机构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构,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臂与后臂的连接处设有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9)与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10),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及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滑槽转动控制电机及茶叶滑槽升降控制电机均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茶叶滑槽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茶叶滑槽中部的一侧与前臂的前端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茶叶滑槽的槽宽与茶叶进出口的大小相适配,茶叶滑槽的两端设有倾斜结构的茶叶导向部(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所述进出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上靠近茶叶进出口的一端,包括活动臂及茶叶滑槽,所述的活动臂呈L形结构,包括后臂及与后臂前端活动连接的前臂,后臂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的茶叶滑槽设置在前臂的前端,滚筒式辉锅机的进出料装置在工作状态时,茶叶滑槽的中心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滚筒式茶叶辉锅机进料与出料困难,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料装置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A23F3/06GK202542499SQ20122009153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叶华文, 戴双军, 洪勇, 苏和生, 苏鸿 申请人: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