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53985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褐霉素(Aureofuscin)是链霉菌新种一金褐链霉菌iStreptomycesaureofuscus.n.sp)产生的一种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纳他霉素结构相似。早期研究表明,金褐霉素对霉菌、多种酵母菌及丝状真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但不抗细菌,临床上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其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同时对一些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及霉菌性阴道炎等也有很好疗效。金褐霉素早在1975年发现时只作了早期化学结构和初步药效试验后,一直未作深入研究和进行产业化开发。现有的发酵方法,金褐霉素提取收率都不高,因此难以达到产业化开发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方法如下:于发酵罐中,将金褐链霉菌按8-12%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9°C,搅拌转速220r/min,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1-0.8%的乙酸钠或丙酸钠,发酵 80-85h。上述的方法,优选的,金褐链霉菌的接种量为10%。上述的方法,优选的,发酵培养基是:每IOOOml的发酵培养基中含有酵母粉0.2g,可溶性淀粉lg。上述的方法,优选的,在发酵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乙酸钠或丙酸钠。更优选的,在发酵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百分比添加0.4%的乙酸钠或0.4%的丙酸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在发酵第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4%的乙酸钠或0.4%的丙酸钠,经高效液相检测,发酵后的发酵液中,金褐霉素产量可达2167.4yg mL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于发酵罐中,将金褐链霉菌按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每IOOOml的发酵培养基中含有酵母粉0.2g,可溶性淀粉Ig)中,培养温度29°C,搅拌转速220r/min,在发酵初期分别向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1%的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乙醇、正丙醇及正丁醇,以不加这些物质做为对照,发酵84 h后取样,通过高效液相检测金褐霉素产量,结果见表I。表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于发酵罐中,将金褐链霉菌按8-12%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9°C,搅拌转速220r/min,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1-0.8%的乙酸钠或丙酸钠,发酵80-85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褐链霉菌的接种量为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是:每IOOOml的发酵培养基中含有酵母粉0.2g,可溶性淀粉l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乙酸钠或丙酸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百分比添加0.4%的乙酸钠或0 .4%的丙酸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金褐霉素产量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于发酵罐中,将金褐链霉菌按8-12%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9℃,搅拌转速220r/min,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1-0.8%的乙酸钠或丙酸钠,发酵80-85h。本发明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在发酵第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4%的乙酸钠或0.4%的丙酸钠,经高效液相检测,发酵后的发酵液中,金褐霉素产量可达2167.4μgmL-1。
文档编号C12R1/465GK103205476SQ2013101264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魏杰, 高军 申请人:辽宁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