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97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
背景技术
植物生长在大自然时常遭受着各种非生物胁迫,随着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这种非生物胁迫越来越严重。抗氧化酶是植物非生物胁迫中重要的防御系统,它们可通过降解的方法去除活性氧来抵抗非生物胁迫诱导产生的氧化伤害,从而减少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但我们对抗氧化酶的功能及结构特性的认识仍很有限,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因此,克隆和鉴定植物中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基因,研究抗逆机制以及逆境相关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功能及调控,可为充分利用这些优良抗性基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和奠定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基因——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其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提高植物抗逆性,进行植物品种改良。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该氨基酸的序列是如SEQ IDNO:2所示的序列。

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如SEQ ID N0:2所示的序列。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旱性、耐盐性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已经构建的壶瓶率jujuba Mill hupingzao)结果枝(即率吊)cDNA文库中筛选到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全序列,将其命名为Zj2-CP{Ziziphus Jpjube 2rcys ^eroxiredoxin)0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Zj2_CP 基因的 cDNA序列全长为834bp,编码27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65KD,理论等电点为8.95,CG含量为45.68%,不稳定系数为41.56,脂溶指数为87.29,疏水性平均值为-0.12。通过分析得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外非分泌性蛋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知物种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为82% — 99%。根据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cDNA编码的序列,设计带有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l I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Zj2_CP基因的上游引物W2的序列为:5,-ATAGTCGACAATGGCTTGCTCTG-3,,含有Sal I限制性酶切位点;Zj2_CP基因的下游引物W3的序列为:5’ -ATCCCGGGTTATTGCTGCAAAG-3’,含有Sma I限制性酶切位点。设计的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经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l I修饰后连接于植物表达载体PEZR(K)-LNY上,经过热激法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菌落,用碱裂解法提取阳性菌落质粒,经酶切,测序表明植物表达载体PEZR(K) -LNY-Zj2-CP构建成功。通过冻融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ZR(K) -LNY-Zj2-CP转入农杆菌LBA4404的感受态细胞中,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菌落,经含卡纳霉素的LB平板筛选转化子、PCR鉴定、酶切鉴定、测序证明工程菌PEZR(K)-LNY-Zj2-CP构建成功。农杆菌介导Zj2_CP基因转化拟南芥,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分析表明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的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将转Zj2_CP基因拟南芥纯合 株系的种子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均播种在加不同浓度NaCl的1/2MS培养基上,对转Zj2-CP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的种子进行耐盐性评价,观察其生长状况,发现转Zj2-CP基因拟南芥植株在盐胁迫处理下长势和根系明显好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将转Zj2-CP基因拟南芥植株和野生型(WT)拟南芥植株进行耐盐、耐旱胁迫处理,发现转Zj2-CP基因拟南芥植株耐盐、耐旱性明显提高。本发明为了进一步研究逆境因素对Zj2_CP基因表达的影响,对转Zj2_CP基因拟南芥植株和野生型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后提取其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转Zj2-CP基因株系在经过干旱和盐胁迫后,其体内Zj2-CP基因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植株的表达量。同时,对转Zj2-CP基因拟南芥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生理特性P0D、CAT测定后表明,转Z j2-CP基因拟南芥中相应的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中的酶活性,可见Z j2-CP基因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从枣树中分离出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Zj2-CP),该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提高植物抗逆性,对于植物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具有优良抗性植物的抗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明确逆境相关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功能及调控,为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优良抗性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和奠定理论基础。


图1为用Swiss Model程序进行基因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示意图。图2为PCR目的基因产物图谱。图3为PEZR(K)-LNY及目的基因的酶切图谱。图4为连接产物的PCR鉴定图谱。图5为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图谱。图6 为工程菌 PEZR (K)-LNY-Z j2_CP 的 PCR 鉴定图。图7为工程菌PEZR(K)-LNY-Zj2_CP的酶切鉴定图谱。图8为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的RNA凝胶成像分析图谱。图9为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中Zj2_C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示意图。图10为野生型拟南芥株系中Zj2_C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示意图。图11为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中POD活性的表达量结果示意图。图12为野生型拟南芥株系中POD活性的表达量结果示意图。图13为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中CAT活性的表达量结果示意图。
图14为野生型拟南芥株系中CAT活性的表达量结果示意图。图15为枣苗干旱胁迫后叶中POD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16为枣苗干旱胁迫后茎中POD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17为枣苗干旱胁迫后根中POD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18为枣苗干旱胁迫后茎中CAT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19为枣苗干旱胁迫后根中CAT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0为枣苗干旱胁迫后叶中CAT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1为枣苗盐胁迫后叶中POD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2为枣苗盐胁迫后茎中POD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3为枣苗盐胁迫后根中POD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4为枣苗盐胁迫后叶中CAT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5为枣苗 盐胁迫后茎中CAT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6为枣苗盐胁迫后根中CAT的活性测定示意图。图27为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拟南芥受盐胁迫后的形态学观察示意图。图28为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拟南芥受干旱胁迫后的形态学观察示意图。图29为枣苗干旱胁迫后Zj2_CP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示意图。图30为枣苗盐胁迫后Zj2_CP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示意图。图31为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叶的细胞学观察图谱。图32为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茎的细胞学观察图谱。图33为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根的细胞学观察图谱。图34为图33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Zj2_C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本发明从已经构建壶瓶率jujuba Mill hupingzao)结果枝cDNA文库中筛选到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Zj2-CP的全序列。1.1分析方法
将获得的序列通过搜索NCBI数据库,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相似性分析;用DNASTAR翻译核苷酸序列、计算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在NCBI Blast X中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用 TMHMM2.0 (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2.0/)进行蛋白质序列的跨膜分析;用SignalP3.0Server分析氨基酸序列的信号肽;用ProtScale Server进行序列疏水性/亲水性的预测;用DNAMAN软件对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简称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用Swiss Model程序(http://au.expasy.0rg/tools/)进行目的基因的三级结构预测。1.2 Zj2_CP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通过在NCBI Blast X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蛋白与已知物种中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与杨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的同源性为82%,与烟草的同源性为87%,与豇豆的同源性为90%,与豌豆的同源性为99%,因此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命名为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
1.3 ZJ2-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跨膜分析 用TMHMM2.0进行蛋白质序列的跨膜区进行分析(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2.0/),结果表明跨膜区域为0,Zj2-CP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膜外蛋白,没有跨膜结构。
1.4 ZJ2-CP基因的蛋白信号肽预测 用SignalP3.0Server分析氨基酸序列的信号肽,结果表明Zj2_CP基因编码的蛋白没有信号肽存在,是非分泌性蛋白。
1.5 Zj2_CP基因的疏水性 将率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提交到ProtScale Server进行疏水性/亲水性预测,负值越小亲水性越强,正值越大疏水性越强,介于-0.5到+0.5之间的为两性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蛋白。
1.6 ZJ2-CP基因的三级结构预测 用Swiss Model程序(http://au.expasy.0rg/tools/)进行率树2_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三级结构预测,推测目的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Zj2_CP的序列全长为834bp,编码27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65KD,理论等电点为8.95,CG含量为45.68%,不稳定系数为41.56,脂溶指数为87.29,疏水性平均值为-0.12。通过分析得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外非分泌性蛋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知物种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为82% — 99%。
实施例2枣树Zj2_CP转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1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材料 大肠杆菌感受态DH5a、重组质粒pSPORT-Z j2-CP、植物表达载体PEZR (K) -LNY等均由发明人研究室保存。
2.1.2试剂及培养基 IOxPCR buffer>dNTP Mixture、Taq酶、限制性内切酶Sma 1、Sal I等购于太原遐迩商贸有限公司、TaKaRa DNA Fragment Purification Kit Ver.2.0纯化试剂盒等购于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LB培养基: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 (固体培养基加终浓度为1.5%的琼脂粉) 2.1.3仪器 分光光度计(eppendorf BioPhotometer)、电子天平(Sarorius BS200s_WEl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市跃进医疗器械一厂PYX-DHS)、JY-DF系列电泳槽(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Beck man J-25)、PCR扩增仪(Eppendorf AG)、高速冷冻离心机(Thero HP-62)、真空干燥箱(ΗΕΤ0 VR-1 )、高压灭菌锅(TOMY SS-325)、水浴恒温振荡器(国华企业SHZ-82A)、DYY-6B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超净工作台(上海迅博医疗设备厂Vs-840-2)、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2.2实验方法 2.2.1大肠杆菌DH5a 感受态制作参照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用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DH5 α感受态细胞。
2.2.2质粒提取方法 参照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2.2.3 PCR引物设计及合成 根据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cDNA编码的序列,设计带有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l I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Zj2_CP基因的上游引物W2的序列为:5’ -ATAGTCGACAATGGCTTGCTCTG-3,,含有Sal I限制性酶切位点;Zj2_CP基因的下游引物W3的序列为:5’ -ATCCCGGGTTATTGCTGCAAAG-3’.含有Sma I限制性酶切位点。设计的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2.2.3 PCR引物温度梯度的设置 利用梯度PCR技术设置6个不同的退火温度,其中中心温度为56°C,将重组质粒pSPORTl-2-CP作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W2、W3进行PCR扩增,找出最佳的退火温度为54°C。PCR扩增体系20μ1:10XPCR buffer 2μ1, ΝΤΡ 0.2μ1,上下游引物各0.5μ1(引物终浓度为20pmol/L), rTaq 聚合酶 0.2μ1,模板 μ ,S.D.W15.6μ1。扩增条件为:95°C预变性 5 min,94°C变性I min,56°C退火I min,72°C延伸2 min,共25个循环,最后72°C延伸5 min。
2.2.4 载体 PEZR(K) -LNY, pSPORTl- Zj2_CP 的制备 将含有PEZR(K) -LNY、pSP0RTl- ZJ2-CP质粒的DH5a菌液接菌于2mL的LB液体培养基含I μ I卡那霉素(100 mg/mL)中,37°C过夜培养。用裂碱法提取质粒,将质粒溶于20 μ ITE中,-20°C保存备用。
2.2.5目的基因Z j2_CP和载体PEZR (K) -LNY的酶切 将克隆载体pSP0RTl-Zj2-CP作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用酒精沉淀获得的PCR产物,将沉淀物溶于20μ1 TE 中,-20°C保存。
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反应体系:10 X PCR buffer 5μ1 (含Mg离子),dNTP μ ,上下游引物各2μ1 (20pmol/L), rTaq聚合酶0.5μ1,模板DNA μ ,灭菌超纯水38.5μ1,总体积50μ1。扩增条件为:95°C预变性5 min,94°C变性I min,54°C退火I min,72°C延伸2 min,共40个循环,最后72°C延伸5 min。
用Sal 1、Sma I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2_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PCR产物和载体PEZR(K)-LNY,酶切的反应体系为50μ1,两者在酶切时都相应的加入IOXTbuffer5μ1,0.1%BSA 5μ1,Sal I 2μ1,Sma I 2μ1,不同的是前者加入PCR产物10μ1,后者加入载体PEZR(K) -LNY质粒 μ ,加S.D.W到50μ1。37°C酶切过夜。酶切后去2μ1酶切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与预期片段大小是否符合。
2.2.6酶切产物纯化与连接 用纯化试剂盒DNA Fragment Purification对目的基因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和载体PEZR(K) -LNY的双酶切产物进行纯化。
将纯化产物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连接反应体系为10μ1:载体质粒和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混合总体积为5μ1 (目的基因DNA片段和载体质粒的摩尔数比为3:1),DNA连接酶5μ1,充分混匀,16 °C连接过夜。
2.2.7连接产物的转化取在_70°C保存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放于冰上融化后,将连接产物加入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混匀,冰上放置30分钟,加入420C的水浴中90秒,迅速放入冰上冷却5分钟。加入400 LB液体培养液,37°C摇40 min使细菌复苏(转速低于225转/min)。之后去50μ1到含有卡那霉素LB平板上,涂匀,倒置,37°C静置培养过夜。
2.2.8转化产物的鉴定 挑取LB平板上长出的菌落至5(^LS.D.W中,沸水裂解5分钟。取 μ 作为PCR模板进行鉴定,反应体系及程序参照2.2.5,将鉴定为阳性的菌落划线培养。
将鉴定为阳性的菌落用碱裂解法提取其质粒,用BamH I和Hind III酶切质粒经行阳性鉴定。酶切反应体系为10μ1:10XKbuffer ^l7BamH I和Hind III分别0.5μ1,质μ , S.D.W 7μ1。37°C放置 2h 以上。
将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验片段大小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将阳性菌株送与华大公司测序。
2.3结果与分析 2.3.1枣树Zj2-CP的cDNA扩增 如图2所示,将重组质粒pSP0RTl-Zj2-CP作为模板,设计的特异性W2和W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有一条约为834bp的条带,可见该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
2.3.2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片段的酶切 用Sma I和Sal I酶切目的基因片段的PCR产物和载体PEZR (K)-LNY质粒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PCR产物大小为834bp,载体PEZR(K)-LNY片段约11.7Kb,可见与预期结果相同。
2.3.3连接产物的鉴定 将含有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生长的单菌落随即挑取24个进行PCR鉴定,凝胶电泳后,如图4所示,在24个单菌落中有14个菌落的条带约为834bp,与预期结果相符。说明在转化菌株中含有目的片段。
2.3.4重组质粒的鉴定 将上述检测为阳性菌落的14个单菌落重新划线培养,提取其质粒,将质粒用BamH I和Hind III酶切反应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如图5所示,在14个质粒酶切条带中均发现有两条条带,初步推断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14个阳性菌株随机选取两个菌株送去华大基因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实施例3农杆菌介导枣树Zj2_CP基因转化拟南芥 3.1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材料 野生型拟南芥 i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根癌农杆菌 i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 LBA4404、均由发明人研究室保存。已经构建成功的植物表达载体PEZR (K)-LNY-Zj2-CP。
3.1.2试剂及仪器设备 卡那霉素(Kanamycin,Kan)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人工气候培养箱(SANYO,MLR-350);YEBU/2 MS培养基中所用试剂均购自天津天大化工;培养基质购自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3.1.3培养基配方 YEB培养基: 蛋白胨5g/L,酵母提取物I g/L,蔗糖5g/L,硫酸镁0.5g/L。(固体培养基需加终浓度为1.5%的琼脂粉)。
1/2MS 培养基: 大量元素25ml/L、微量元素5ml/L、有机元素500μ1、铁盐5ml/L、鹿糖30g/L、琼脂粉6g/L。
3.2实验方法 3.2.1拟南芥的培养 拟南芥种子用95%乙醇浸泡lmin, 5000rpm离心Imin ;转入2.65%次氯酸钠中,上下颠倒灭菌5min, 5000rpm离心2min ;灭菌水洗三次。然后将种子悬浮于0.1%的琼脂粉溶胶中。播于1/2MS固体培养基上,封口。4°C春化2d后,在22°C,16 h / 8 h光周期条件下正常培养。当拟南芥长出2片真叶时,移栽到营养基质中继续培养。
3.2.2 工程菌 PEZR (K)-LNY-Z j2_CP -L 的构建及筛选 通过冻融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ZR(K)-LNY-Zj2-CP转入农杆菌LBA4404,涂含有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28°C培养两天后,挑选若干个阳性菌落,各取二分之一菌落至5(^LS.D.W中,沸水浴裂解5min,取 μ 作为模板进行PCR鉴定,PCR反应体系为15μ1:10XPCR buffer 1.5μ1,dNTPmix 0.2μ1,Ι2 0.5μ1, W30.5μ1, rTaq 酶 0.2μ1,8.D.W 11. μ ;反应程序:95°C 5min, 94°C lmin, 54°C lmin, 72°C 2min, 72°C 5min, 25个循环。提取阳性菌落的质粒DNA进行酶切检测重组质粒是否转入农杆菌。将阳性菌落送去华大基因测序,将鉴定出的阳性工程菌重新划线保存一份,备用。
3.2.3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 将测序证明序列正确的农杆菌阳性菌株接种到IOmLYEB液体培养基上(含终浓度为50μ g/mL的卡那霉素),28°C、190r/min振荡过夜培养,6000 rpm离心5min收集菌体,用5%蔗糖溶液悬浮菌体,调OD6c 值为0.8—1.0时加黏菌剂(终浓度为0.05% ),用于浸染拟南芥植株。
拟南芥植株形成花蕾时,即可被用于农杆菌转化。将拟南芥植株的花蕾部分浸入转化介质,将浸染过的植株放到·塑料盘中,用薄膜覆盖,暗处放置12h后,正常培养拟南芥植株。当拟南芥的角果枯黄,欲开裂时,收获Ttl种子。
3.2.4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将Ttl代转基因种子消毒后播种于1/2MS (含终浓度为50 μ g/mL的卡那抗生素)平板上筛选,将筛选出的转基因植株分株系收获种子,即为T1代。同样,将T1代种子抗性筛选,分株系收获T2代种子。将T2代种子消毒后播种在筛选培养基上不出现分离现象(即全为绿苗)时,说明此时的株系为纯和株系。
3.2.5转基因拟南芥的细胞定位分析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学分析仪器,它是用激光作扫描光源,从点、行、面快速扫描成像。将转基因拟南芥的纯和植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观察分析其不同组织部位的细胞形态。
3.3结果与分析 3.3.1农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将构建成功的植物表达载体PEZR (K) -LNY-Zj2-CP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挑选生长良好的阳性菌落进行PCR鉴定,结果在12个阳性菌落中有5个菌落产生一条约为834bp的特异性条带(如图6所示),随机挑取两个阳性菌落提取其质粒,用BamH I和Hind III进行酶切检测(如图7所示),电泳图谱中显示有两条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两个菌株测序结果表明,重组序列与原克隆序列完全相同,说明含PEZR (K) -LNY-Zj2-CP的农杆菌工程菌构建成功。
3.3.2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将Ttl代种子播种在抗性平板上筛选,转基因植株能够正常生长,非转基因的植株逐渐出现白化苗,最后死亡。经过卡那抗性筛选共获得24个转基因株系,其转基因株系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其特征是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如SEQ IDNO: I所示的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其特征是该氨基酸的序列是如SEQ ID N0:2所示的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特征是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如SEQ ID N0:2所示的序列。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旱性、耐盐性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如SEQIDNO:1所示的序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从枣树中分离出枣树2-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基因Zj2-CP,该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提高植物抗逆性,对于植物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具有优良抗性植物的抗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明确逆境相关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功能及调控,为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优良抗性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和奠定理论基础。
文档编号C12N15/53GK103255153SQ2013101520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7日
发明者曹秋芬, 孟玉平, 郭慧娜, 李捷, 张春芬, 邓舒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