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

文档序号:522382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包括将多粘菌素B产生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步骤,所述培养基中包括有机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磷酸氢二钾以及硫酸铵,关键是:所述培养基使用的有机碳源的浓度控制在7%-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多粘菌素B发酵培养基中有机碳源淀粉替换为糊精,有利于菌体利用,使得多粘菌素B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本发明方法发酵合成多粘菌素B的最高发酵单位可达到7000U/mL。
【专利说明】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特别是可以提高发酵单位的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多粘菌素B是由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生的,由氨基酸和脂肪组织组成的碱性锁环状多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嗜酸杆菌、百日咳杆菌及痢疾杆菌等有抑制或杀菌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可刺激幼畜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可预防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引发的疾病,已获得许多国家批准该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0003]目前多粘菌素B主要生产方式为生物发酵法,国内仅有几家投产,产量较低,文献硫酸多粘菌素B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的研究报道中有机碳源为淀粉,发酵单位较低,文献报道最高发酵单位为6500U/mL。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多粘菌素B的产量,设计了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
[0005]本发明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包括将多粘菌素B产生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步骤,所述培养基中包括有机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磷酸氢二钾以及硫酸铵,关键是:所述培养基使用的有机碳源的浓度控制在7%-11%。
[0006]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8%-10%。
[0007]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8.5%-9.5%。
[0008]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9%。
[0009]所述的有机碳源为糊精、麦芽糖、淀粉、乳糖、甘油、葡萄糖中的一种。
[0010]所述的有机氮源的浓度控制在1%_4%。
[0011]所述的有机氮源的浓度控制在3%。
[0012]所述的有机氮源为黄豆粉、酵母浸粉、酵母膏、牛肉粉中的一种。
[0013]所述的磷酸氢二钾在培养基中浓度为0.001%-0.005%。
[0014]所述的硫酸铵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0.5%。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多粘菌素B发酵培养基中有机碳源淀粉替换为糊精,有利于菌体利用,使得多粘菌素B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本发明方法发酵合成多粘菌素B的最高发酵单位可达到7000U/mL,甚至能够达到7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包括将多粘菌素B产生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步骤,所述培养基中包括有机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磷酸氢二钾以及硫酸铵,关键是:所述培养基使用的有机碳源的浓度控制在7%-11%。
[0017]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8%_10%。
[0018]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8.5%-9.5%。
[0019]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9%。
[0020]所述的有机碳源为糊精、麦芽糖、淀粉、乳糖、甘油、葡萄糖中的一种。
[0021]所述的有机氮源的浓度控制在1%_4%。
[0022]所述的有机氮源的浓度 控制在3%。
[0023]所述的有机氮源为黄豆粉、酵母浸粉、酵母膏、牛肉粉中的一种。
[0024]所述的磷酸氢二钾在培养基中浓度为0.001%-0.005%。优选0.002%-0.004%。
[0025]所述的硫酸铵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0.5%。优选0.3%。
[0026]本发明在
[0027]具体实施时,培养基的配方组分按下列实施例进行配比:
[0028]实施例1:
[0029]按照下述配方配置培养基,其中a配方为本发明的培养基,配方b为对比文献的配方:
[0030]配方a:糊精90g,黄豆粉30g,硫酸铵3g,磷酸氢二钾0.03g,碳酸钙4g,饮用水定容至1L。
[0031]配方b:可溶性淀粉33.3g,葡萄糖15g,玉米衆31.8mL,硫酸铵8.1g,氯化钠0.6g,磷酸氢二钾0.8g,硫酸镁0.2g,碳酸|丐IOg,饮用水定容至1L。
[0032]配方a和配方b均接入多粘菌素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的种子培养物,接种量2%,温度30°C,培养40h放瓶,结果,配方a得到7500U/mL的多粘菌素B,后者得到2340U/mL的多粘菌素B。说明本发明的配方a的效果十分显著。
[0033]实施例2:
[0034]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糊精70g,结果得到6500U/mL多粘菌素B。
[0035]实施例3
[0036]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糊精110g,结果得到6800U/mL多粘菌素B。
[0037]实施例4
[0038]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糊精80g,结果得到7020U/mL多粘菌素B。
[0039]实施例5
[0040]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糊精100g,结果得到6840U/mL多粘菌素B。
[0041]实施例6
[0042]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糊精85g,结果得到7200U/mL多粘菌素B。
[0043]实施例7
[0044]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糊精95g,结果得到6900U/mL多粘菌素B。
[0045]实施例8
[0046]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淀粉90g,结果得到6000U/mL多粘菌素B。
[0047]实施例9
[0048]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甘油90g,结果得到5200U/mL多粘菌素B。
[0049]实施例10[0050]配方a中的糊精90g换成麦芽糖90g,结果得到4900U/mL多粘菌素B。
[0051]实施例11
[0052]配方a中的黄豆粉30g换成黄豆粉10g,结果得到5320U/mL多粘菌素B。
[0053]实施例12
[0054]配方a中的黄豆粉30g换成黄豆粉40g,结果得到3100U/mL多粘菌素B。
[0055]实施例13
[0056]配方a中的黄豆粉30g换成酵母浸粉30g,结果得到2300U/mL多粘菌素B。
[0057]实施例14
[0058]配方a中的黄豆粉30g换成牛肉粉30g,结果得到2300U/mL多粘菌素B。
[0059]以上实施例中改变了配方a中的糊精的重量比例,并用淀粉、甘油、麦芽糖分别代替了糊精,以及改变黄豆粉的重量比例、用 酵母浸粉代替黄豆粉,其效果均不如配方a中的效果最佳,因此配方a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包括将多粘菌素B产生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步骤,所述培养基中包括有机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磷酸氢二钾以及硫酸铵,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使用的有机碳源的浓度控制在7%-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8%-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8.5%-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碳源浓度控制在9%。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碳源为糊精、麦芽糖、淀粉、乳糖、甘油、葡萄糖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氮源的浓度控制在1%_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氮源的浓度控制在3%。
8.根据权利要求 6或7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氮源为黄豆粉、酵母浸粉、酵母膏、牛肉粉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氢二钾在培养基中浓度为0.001%-0.0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法生产多粘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铵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0.5%。
【文档编号】C12P21/04GK103540633SQ20131050659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郭耀光, 郑万静, 闫彩洁 申请人: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