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粉的方法

文档序号:47186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粉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粉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该发酵方法依次经斜面培养、一级和二级摇瓶种子的制备,最后将种子移入发酵罐中进行生产,所得的发酵液经菌粉制备工艺后得到猪苓菌粉。该方法的发酵周期仅为60-80h,菌体产率可到1.2%,同时菌粉具有高达5.29%的多糖含量(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和可靠的食品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粉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用真菌的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粉的方法。
技术背景
[0002]猪茶[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是一种药用真菌。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猪苓的记载。《本经》记载其主痃疟、利水道。《药性论》记载其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本草求真》其文曰猪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虽有类泽泻,同人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泽泻虽同利水,性亦类燥,然咸性居多,尚有润存,泽虽治火,性亦损气,然润能滋阴,尚有补在。故猪必合泽泻以同用,则润燥适均,而无偏陂之患矣。《神农本草经》将猪苓列为上品,是利水渗湿的常用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T Miyazaki和N Oikawa首次从猪苓菌核中提取出猪苓多糖,经临床证明是具有药理作用的有效组分。临床上猪苓多糖用于原发性肺癌、肝癌、子宫颈癌、鼻咽癌、食道癌和白血病等放化疗的辅助治疗。
[0003]目前已报道的猪苓发酵生产专利,主要有栽培生产和固体发酵生产方式(见中国专利号 CN1332019C、CN101849476、CN101080989B、CN1912199B、CN100469868C 和CN101080989B)。栽培猪苓存在非常不利的因素:(I)受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菌核从萌发到成熟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以至于猪苓菌核在药材市场上始终是供不应求;(2)猪苓的林地栽培还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会破坏森林资源。固态发酵生产猪苓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一般20d以上) ,且菌丝体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亟待开发新的猪苓生产方式。液态发酵技术具有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产量高、发酵周期短、活性成分高和生产效益高等优点,较栽培和固体发酵生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必将成为猪苓的主要生产方法。然而已报道的液体发酵生产猪苓存在着发酵周期较长、需与蜜环菌共发酵或研发规模小等缺点(见中国专利号CN1332019C、CN101294139A和CN101948760)。为此本发明公开一种新的液体发酵生产猪苓菌粉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较大规模的生产出较经济、食用安全和多糖成分较高的猪苓菌粉。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丝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I)菌种的斜面培养:将菌种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5-28 °C,培养2-4d,得到斜面菌种;
[0008](2)种子的制备:将斜面菌种接入装有种子培养基的摇瓶中,培养温度25_28°C,转速100-150rpm,培养2_4d,获得一级摇瓶种子;将一级摇瓶种子以体积比5%移入摇瓶中进行再扩大培养,培养温度25-28°C,转速100-150rpm,培养2_4d,得到二级摇瓶菌种;
[0009](3)发酵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适量种子转入装灭菌培养基的500L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5-28°C,罐压0.02-0.05Mpa,搅拌速率80_150rpm(2h搅拌5min),通气量I: 0.8V / V*min~1: 1.5V / V.π?η,发酵60_80h后放罐(放罐标准为:发酵液变得粘稠,培养基菌PH降到3.0~4.0,菌丝体的浓度达到20~30g湿菌丝/ IOOmL);
[0010](4)菌粉的加工:将发酵液经板框过滤后放置12-24h,在60_85°C的烘箱中烘6-12h,将菌粉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即为猪苓菌粉。
[0011]上述的猪苓菌的发酵方法,所涉及到的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20g / L,玉米粉 10-20g / L,豆柏粉 5-15g / L,VB1 10_20mg / L,KH2P04l_3g / L,MgSO4.7H20
0.5-lg / L,豆油0.5-1.5g / L,泡敌0.5-lg / L,其余为饮用安全水,pH5.5_6.0 (用食品级NaOH调节pH);
[0012]上述的猪苓菌的发酵方法,所涉及到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0_20g /L,葡萄糖 20-40g / L,豆柏粉 5-10g / L,麸皮 5-10g / L,KH2P04l_3g / L,MgSO4.7H20
0.5-lg / L7VB1 0.005-0.01g / L,豆油 0.5-1.5g / L,泡敌 0.5-lg / L,其余为饮用安全水,ρΗ5.0-7.0 (用食品级NaOH调节pH)。
[0013]本发明所述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丝体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I)发酵周期仅60-80h,培养周期较短;(2)菌粉具有高的胞内多糖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最高达到5.29% ;(3)菌粉重金属铅、总砷不超国家限定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菌粉胞内多糖的提取和测定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0015]重金属铅、总砷的测定和限定标准参照《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6-2003》。
[0016]实例
[0017]本实例为最优的发酵培养基条件:(I)将菌种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8°C,培养2d,得到斜面菌种;(2)切取0.5cm2的斜面菌块接入装有20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摇瓶中培养,培养温度28°C,转速150rpm,培养2d,将一级种子以体积比5%转入到装有400mL种子培养基的IL的摇瓶中进行再扩大培养,培养温度28°C,转速150rpm,培养2d ; (3)将二级种子800mL转入到装已灭菌的300L发酵培养基的500L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8°C,罐压0.04Mpa,搅拌速率100rpm(2h转5min),通气量I: 0.94V / V *min,发酵76h,发酵液中的菌丝体的浓度达到22g湿菌丝/ IOOmL,结束发酵放罐。(4)将发酵液经板框过滤放置24h后,在85°C的烘箱中烘12h,将菌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即为猪苓发酵菌粉。菌粉多糖含量为5.29%,菌粉得率1.2%,铅、总砷含量分别0.32ppm和0.035ppm,低于国家限定标准。
[0018]实例I所涉及的种子培养为:葡萄糖20g / L,玉米粉IOg / L,豆柏粉15g / L,VB1 20mg / L,KH2PO4Ig / L,MgS04.7H20 0.5g / L,豆油 0.5g / L,泡敌 Ig / L,pH5.5(用食品级NaOH调节pH);
[0019]实例I所涉及的发酵培养为:玉米粉IOg / L,葡萄糖30g / L,豆柏粉5g / L,麸皮 5g / L,KH2PO4L 5g / L,MgSO4.7H20 0.75g / L,VB1 0.005g / L,豆油 0.5g / L,泡敌
0.5g / L,其余为饮用安全水,pH6.0(用食品级NaOH调节pH)。[0020]虽然本发明仅举一个具体实例,但明显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 的任何修改或改进,均应认为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猪苓菌丝体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斜面培养:将菌种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5-28°C,培养2_4d; (2)种子的制备:将斜面菌种接入装有种子培养基的摇瓶中,培养温度25-28°C,转速100_150rpm,培养2_4d,获得一级摇瓶种子;将一级摇瓶种子以体积比5%移入摇瓶中进行再扩大培养,培养温度25-28°C,转速100-150rpm,培养2_4d,得到二级摇瓶菌种; (3)发酵生产:将发酵培养基装入500L发酵罐中,灭菌冷却后,调节pH值到5.5~6.5,将适量的二级种子接入500L发酵罐中培养,保持培养温度为25~28°C,搅拌速度为80~150rpm(2h转 5min),通气量为 I: 0.8V/V.min ~I: 1.5V / V.π?η,罐压 0.02-0.05MPa,经60~80h培养后放罐; (4)菌粉的加工:将发酵液经板框过滤后放置12-24h,在60-85°C的烘箱中烘6-12h,将菌粉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即为猪苓菌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苓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种子培养基为:葡萄糖 10-20g / L,玉米粉 10-20g / L,豆柏粉 5-15g / L,VB1 10_20mg / L,KH2P04l_3g /L, MgSO4.7H20 0.5-lg / L,豆油 0.5-1.5g / L,泡敌 0.5_lg / L,其余为饮用安全水,ρΗ5.5-6.0 (用食品级NaOH调节p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苓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 10-20g / L,葡萄糖 20-40g / L,豆柏粉 5-10g / L,麸皮 5_10g / L,KH2P04l_3g / L,MgSO4.7H20 0.5-lg / LjVB1 0.005-0.01g / L,豆油 0.5-1.5g / L,泡敌 0.5-lg / L,其余为饮用安全水,pH5.0-7.0 (用食品`级NaOH调节pH)。
【文档编号】C12R1/645GK103820334SQ20141009734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曾化伟, 乔洁, 饶胜齐, 李煜林, 孙见凡 申请人:曾化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