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630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安装有理条成型装置、输送装置及烘干装置。本发明通过理条成型装置将扁形茶叶进行理条,再利用输送装置将被压制在茶叶筛中的茶叶依次送入进烘干装置,不仅能够实现扁形茶叶的大规模生产,而且能够有效确保扁形茶叶的成品质量,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扁形茶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合针对扁形茶叶生产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

【背景技术】
[0002] 太平猴魁是目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扁形茶叶,产于安徽省黄山地区,太平猴 魁外形两叶抱芽,外形个大,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 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
[0003] 由于扁形茶叶的结构独特,所以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茶叶成型设备,无法进 行实际生产,所以现在的太平猴魁等扁形茶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来完成杀青、烘焙等工序,不 仅费时费力,而且成型茶叶的色、香、味、形标准不易掌握,匀、透程度难以控制,不利用提高 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0004] 申请人:在研究时发现,专利号"200910116209. 3",公开了一种扁形茶连续杀青机, 主要是利用活动炒手代替人工翻炒,实现自动连续杀青的目的。虽然提高了炒制时的方便 度,但是在翻炒过程中,易出现将扁形茶叶炒碎而无法成型的可能,成品率无法得到有效的 控制,其自动化程度及大规模使用度仍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方便、成型效果好、适 合大规模生产的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
[0006] -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安装有理条成型装置、输送 装置及烘干装置;
[0007] 理条成型装置,由上理条支架及下拉条支架相接构成,所述上理条支架包括输送 斜板,所述输送斜板的进料端口倾斜向上,其出料端口倾斜向下,连接在下拉条支架的进料 口端处,所述输送斜板板面沿宽度方向安装有若干组相互平行的输送辊,输送辊两端穿过 输送斜板两侧的侧板,穿出端均安装有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各个链轮的同时运行,完成输送 辊沿轴向方向上的旋转,所述输送辊的表面均布有导料条,所述下拉条支架包括两侧板以 及与输送斜板出料口端相接的水平过渡板,所述输送斜板与水平过渡板所构成的折弯处上 方平行间隔安装有折弯导板,折弯导板的另一端安装有水平理条板,水平理条板平行间隔 安装在水平过渡板出料口端的上方,水平理条板与水平过渡板之间均布连接有构成理条空 间的导料螺栓,水平过渡板的另一端安装有向下倾斜的倾斜过渡板,倾斜过渡板上方安装 有与水平过渡板同样的理条结构;所述倾斜过渡板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其倾斜角度相同的倾 斜导料板,倾斜导料板沿宽度方向上设有与倾斜导料板表面相间隔的导料棍,导料棍沿轴 向方向上均布有呈间隔排列,向倾斜导料板顶端延伸的等腰三角形式导料块,倾斜导料板 的底端出料口处,沿宽度方向上设有与倾斜导料板表面相间隔的拉条轴,拉条轴的两端架 设在下拉条支架两侧板的高度调节凹槽上,并且其端部与链条相连接,链条通过动力机构 带动,实现拉条轴在倾斜导料板底端处的旋转;
[0008]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顶面沿长度方向两侧设有传动链条,两侧 输送链条上方架设有茶叶筛,茶叶筛通过两侧输送链条的带动,实现在输送支架沿长度方 向上的移动,所述茶叶筛包括截面呈凹字型的茶叶筛底板,茶叶筛底板上方嵌设有与其相 适配的茶叶筛顶板;
[0009] 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支架,所述烘干支架中设有茶叶筛循环隔置层,茶叶筛循环隔 层包括安装在烘干支架两侧的循环链条,两侧循环链条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提升轴,提升轴 一端伸出烘干支架,动力连接在电机上,两侧循环链条的相对面上间隔设有用于放置茶叶 筛的三角支架,茶叶筛循环隔置层的下方设有一排加热管,加热管的下部设有漏斗型反射 斗,漏斗型反射斗底部的漏口处设有风机。
[001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 从所述输送斜板上方的进料口端往输送斜板下方出料口端的输送辊之间间隔逐 渐减小,输送辊表面的导料条安装密度逐渐增大。
[001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3] 所述输送支架沿宽度方向上设置了二次滚压成型机构,二次滚压成型机构包括上 下间隙设置的上滚轴及下滚轴。
[0014]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5] 所述烘干装置一侧开设有与茶叶筛循环隔置层相通的门体。
[0016] 本发明通过理条成型装置将扁形茶叶进行理条,再利用输送装置将被压制在茶叶 筛中的茶叶依次送入进烘干装置,不仅能够实现扁形茶叶的大规模生产,而且能够有效确 保扁形茶叶的成品质量,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扁形茶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了工作 效率,适合针对扁形茶叶生产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中上理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中下拉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中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4] 实施例1
[0025] 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依 次安装有理条成型装置2、输送装置3及烘干装置4 ;
[0026] 结合图3及图4,理条成型装置2,由上理条支架21及下拉条支架22相接构成, 上理条支架21包括输送斜板211,输送斜板211的进料端口倾斜向上,其出料端口倾斜向 下,连接在下拉条支架22的进料口端处,输送斜板211板面沿宽度方向安装有若干组相互 平行的输送辊212,输送辊212两端穿过输送斜板211两侧的侧板213,穿出端均安装有链 轮214,通过链条(图未示)带动各个链轮214的同时运行,完成输送辊212沿轴向方向上 的旋转,输送棍212的表面均布有导料条215,在输送棍212旋转时,将扁形茶叶一层层向 下拉条支架22推动。在安装制造时,从输送斜板211上方的进料口端往输送斜板211下方 出料口端的输送辊212之间间隔逐渐减小,输送辊212表面的导料条215安装密度逐渐增 大,该种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从输送斜板211进料口处进入的扁形茶叶较多,需要保证其 具有一定的储存及缓冲空间,越往下数量越少,便要保证其出料时间及数量上的均匀,通过 设置间隙小的输送辊212,配合密度大的输送辊212表面导料条215,便可实现;参见图4, 下拉条支架22包括两侧板以及与输送斜板211出料口端相接的水平过渡板221,输送斜板 211与水平过渡板221所构成的折弯处上方平行间隔安装有折弯导板222,折弯导板222的 另一端安装有水平理条板223,水平理条板223平行间隔安装在水平过渡板221出料口端 的上方,水平理条板223与水平过渡板221之间均布连接有互为构成理条空间的导料螺栓 224,水平过渡板221的另一端安装有向下倾斜的倾斜过渡板225,倾斜过渡板225上方安装 有与水平过渡板221同样的理条结构;倾斜过渡板225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其倾斜角度相同 的倾斜导料板226,倾斜导料板226沿宽度方向上设有与倾斜导料板226表面相间隔的导料 棍227,导料棍227沿轴向方向上均布有呈间隔排列,向倾斜导料板226顶端延伸的等腰三 角形式导料块228,倾斜导料板226的底端出料口处,沿宽度方向上设有与倾斜导料板226 表面相间隔的拉条轴229,拉条轴229的两端架设在下拉条支架22两侧板的高度调节凹槽 230上,并且其端部与链条相连接,链条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实现拉条轴229在倾斜导料板 226底端处的旋转。具体工作过程为:扁形茶叶从上理条支架21送出后,进入下拉条支架 22中的水平过渡板221及倾斜过渡板225,通过上述两板上的理条机构,受重力作用下落, 实现茶叶的均匀理出,再经过倾斜导料板226,从两两相邻的等腰三角形式导料块228之间 的空隙中,实现单片茶叶的的理出,最后经过拉条轴229的旋转,实现对单片茶叶的拉条工 序。
[0027] 结合图5,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支架31,输送支架31顶面沿长度方向两侧设有传 动链条32,两侧输送链条32上方架设有茶叶筛33,茶叶筛33通过两侧输送链条32的带动, 实现在输送支架31沿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茶叶筛33包括截面呈凹字型的茶叶筛底板331, 茶叶筛底板331上方嵌设有与其相适配的茶叶筛顶板332,在使用时,茶叶筛底板331首先 位于理条成型装置2出料口下方,经理条后的茶叶均匀的掉入茶叶筛底板331中,在通过人 工或者机械手将茶叶筛顶板332盖上,茶叶即被压紧在茶叶筛顶板332与茶叶筛底板331 之间,再通过输送链条32传动,往烘干装置4处进行传动,为了提高茶叶的压紧度,在输送 支架31沿宽度方向上设置了二次滚压成型机构34,二次滚压成型机构34包括上下间隙设 置的上滚轴341及下滚轴342,适配后的茶叶筛顶板332、茶叶筛底板331从上滚轴341及 下滚轴342构成的间隙中穿过,便实现了二次滚压。
[0028] 结合图6,烘干装置4,包括烘干支架41,烘干支架41中设有茶叶筛循环隔置层 42,茶叶筛循环隔层42包括安装在烘干支架41两侧的循环链条421,两侧循环链条421的 顶端之间连接有提升轴422,提升轴422 -端伸出烘干支架41,动力连接在电机423上,两 侧循环链条421的相对面上间隔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筛33的三角支架424,茶叶筛循环隔置 层42的下方设有一排加热管43,加热管43的下部设有漏斗型反射斗44,漏斗型反射斗44 底部的漏口处设有风机45,通过风机45将由加热管43所产生的热量吹入到茶叶筛循环隔 置层42中,实现对茶叶筛33中茶叶的烘干。当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加热方式均可, 加热管43的安装位置及数量可以根据设备大小,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整,在此不予赘述。在 使用时,输送装置3将茶叶筛33依次到送入茶叶筛循环隔置层42中,放满后,开启加热管 43及风机45,可配合控制系统进行茶叶烘干,完成后,开启烘干装置4的侧门(图未示),将 茶叶筛33取出,分开茶叶筛顶板332与茶叶筛底板331,即可得到成品。
[0029] 关于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结合本领域的公知技术,结合调试实验便可得出,在具体 实施时,建议采用如图5中所示的传感器组5,比如,当茶叶筛33在输送装置3运行时中时, 通过传感器给理条成型装置2发出信号,使其停止下料;比如,当茶叶筛33运行结束时,通 过传感器给烘干装置4发出信号,使链条421活动,将其三角支架424与茶叶筛33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便于推入。再结合PLC等自动控制程序,在本发明所描述的结构基础上,可以 实现整机的自动化运行。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上依次安装有理条成型装置、输送装置及烘干装置; 理条成型装置,由上理条支架及下拉条支架相接构成,所述上理条支架包括输送斜板, 所述输送斜板的进料端口倾斜向上,其出料端口倾斜向下,连接在下拉条支架的进料口端 处,所述输送斜板板面沿宽度方向安装有若干组相互平行的输送辊,输送辊两端穿过输送 斜板两侧的侧板,穿出端均安装有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各个链轮的同时运行,完成输送辊沿 轴向方向上的旋转,所述输送辊的表面均布有导料条,所述下拉条支架包括两侧板以及与 输送斜板出料口端相接的水平过渡板,所述输送斜板与水平过渡板所构成的折弯处上方平 行间隔安装有折弯导板,折弯导板的另一端安装有水平理条板,水平理条板平行间隔安装 在水平过渡板出料口端的上方,水平理条板与水平过渡板之间均布连接有构成理条空间的 导料螺栓,水平过渡板的另一端安装有向下倾斜的倾斜过渡板,倾斜过渡板上方安装有与 水平过渡板同样的理条结构;所述倾斜过渡板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其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导 料板,倾斜导料板沿宽度方向上设有与倾斜导料板表面相间隔的导料棍,导料棍沿轴向方 向上均布有呈间隔排列,向倾斜导料板顶端延伸的等腰三角形式导料块,倾斜导料板的底 端出料口处,沿宽度方向上设有与倾斜导料板表面相间隔的拉条轴,拉条轴的两端架设在 下拉条支架两侧板的高度调节凹槽上,并且其端部与链条相连接,链条通过动力机构带动, 实现拉条轴在倾斜导料板底端处的旋转;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顶面沿长度方向两侧设有传动链条,两侧输送 链条上方架设有茶叶筛,茶叶筛通过两侧输送链条的带动,实现在输送支架沿长度方向上 的移动,所述茶叶筛包括截面呈凹字型的茶叶筛底板,茶叶筛底板上方嵌设有与其相适配 的茶叶筛顶板; 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支架,所述烘干支架中设有茶叶筛循环隔置层,茶叶筛循环隔层包 括安装在烘干支架两侧的循环链条,两侧循环链条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提升轴,提升轴一端 伸出烘干支架,动力连接在电机上,两侧循环链条的相对面上间隔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筛的 三角支架,茶叶筛循环隔置层的下方设有一排加热管,加热管的下部设有漏斗型反射斗,漏 斗型反射斗底部的漏口处设有风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输送斜板上方的 进料口端往输送斜板下方出料口端的输送辊之间间隔逐渐减小,输送辊表面的导料条安装 密度逐渐增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架沿宽 度方向上设置了二次滚压成型机构,二次滚压成型机构包括上下间隙设置的上滚轴及下滚 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茶叶成型制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一侧开设 有与茶叶筛循环隔置层相通的门体。
【文档编号】A23F3/06GK104054854SQ201410201653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0日
【发明者】赵建中, 吴婵娟, 吴洁, 吴争 申请人:赵建中, 吴婵娟, 吴洁, 吴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