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生产种高效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48384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高效繁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菌种高效繁育方法,属于食用菌类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自制培养液中添加红薯、马铃薯,为菌种的生长提供糖分和维生素B1,同时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保证菌种和氧气充分接触,培养液经过灭菌后,接种杏鲍菇母菌种,经过2次种菌接种,便可培育出生产菌种,培养时间仅为20天左右,与常规菌种繁殖方法相比,菌种培育时间可缩短50天,菌种生产种的接种成功率达98-99%。
【专利说明】一种杏鲍菇生产种高效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菌种的高效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杏鲍燕(DC. et Fr. )Qu6l.]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 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具有能提高人体免疫体、抗癌的功效,深受消 费者欢迎的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杏鲍菇在我国产业化开发初具规模。传统杏鲍菇 栽培种菌种质量难以保证,菌种的培养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种的繁殖,生产环节较 多,污染率高。杏鲍菇传统栽培,由母种繁育为生产种需要80天左右的时间,生产种从接种 到子实体采收需要45天左右,整个周期需要125天;传统方法工序繁琐,培养时间较长,且 杏鲍菇的收获指数不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食用菌类栽培【技术领域】亟需 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杏鲍菇菌种高效繁育方法, 将母菌种加入到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在发酵罐培养成液体生产 菌种。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10-20%,马铃薯10-15%,玉 米粉1-3%,酵母粉0. 5%,磷酸二氢钾0. 1-0. 5%,硫酸镁0. 01-0. 1%,麸皮5-10%,表面活性剂 0. 01-0. 1%,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 1. 9-2. lh,粉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 均匀,得到的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3-25°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7-10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2-25°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 器中振荡7-10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 ),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20-30ml步骤(4 )得到的 液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3-25°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3-27天,菌丝体 扩展到整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0005]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2)所述的灭菌为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 气,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温,压力达到1.0-1. 5kg/cm3时开始计时灭菌 1.5小时。
[0006]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5)所述的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 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保持400-450勒克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3-14°C,70-74h后将 温度调节到16_18°C,3d后再次降温14-17°C,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 为17-18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0007]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产品型号 I0TA-2000,安徽艾约塔硅油有限公司生产。起到增加液体气泡,提高氧气含量的功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菌种高效繁育方法,主要是在自制培养液中,经过灭菌 后,接种杏鲍菇母菌种,经过2次种菌接种,即可培育出生产菌种; 第二,本发明的培养液采用马铃薯和红薯组合,无需加蔗糖和葡萄糖,充分利用马铃 薯、红薯VB1含量高的特性为杏鲍菇菌种提供生长所需维生素;红薯糖分含量4%,能为种菌 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其中在培养液中红薯占10-20%,马铃薯占10-15% ; 第三,本发明培养液添加了可降解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培养液中的气泡,有利于菌 种与氧气充分接触; 第四,本发明方法省去了菌种扩繁过程中的复杂工序,由杏鲍菇母种直接培育为生产 种,可以缩短菌种培养时间,提高了杏鲍菇的收获指数; 第五,本发明培养液经过灭菌后,接种杏鲍菇母菌种,经过2次种菌接种,便可培育出 生产菌种,培养时间仅为20天左右,与常规菌种繁殖方法相比,菌种培育时间可缩短50天, 菌种生产种的接种成功率达98-99%。
[00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09] 灭菌锅:型号YXQ-LS-50SII,容积60L,深圳市瑞鑫达化玻仪器有限公司; 杏鲍菇母菌种:山东省科学食用菌研究所; 酵母粉: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磷酸二氢钾(分析纯AR 99%):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 硫酸镁(分析纯AR 99%):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表面活性剂: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产品型号I0TA-2000,安徽艾约塔硅油有限公司生 产; 豆柏粉、红薯、马铃薯、玉米粉、麸皮在饲料市场购买; 所述的母菌块在24°C售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保存。
[0010] 实施例1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15%、马铃薯10%、玉米粉 1%、酵母粉〇. 5%、磷酸二氢钾0. 1%、硫酸镁0. 01%、麸皮5%、表面活性剂0. 05%,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1.9h, 粉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 的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 气,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温,压力达到l.Okg/cm 3时开始计时灭菌1.5 小时;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3°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7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2°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 中振荡7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20ml步骤(4)得到的液 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3°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3天,菌丝体扩展到整 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0011] 所述的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 保持400勒克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3°C,70h后将温度调节到16°C,3d后再次降温14°C, 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为17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0012] 实施例2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10%、马铃薯15%、玉米粉 2%、酵母粉0. 5%、磷酸二氢钾0. 2%、硫酸镁0. 02%、麸皮9%、表面活性剂0. 02%,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2. lh, 粉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 的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 气,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温,压力达到1.5kg/cm 3时开始计时灭菌1.5 小时;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5°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10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5°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 中振荡10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30ml步骤(4)得到的液 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5°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7天,菌丝体扩展到整 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0013] 所述的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 保持450勒克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4°C,74h后将温度调节到18°C,3d后再次降温17°C, 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为18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0014] 实施例3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18%、马铃薯15%、玉米粉 2%、酵母粉0. 5%、磷酸二氢钾0. 3%、硫酸镁0. 05%、麸皮6%、表面活性剂0. 01%,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2h,粉 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的 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气, 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温,压力达到1.3kg/cm3时开始计时灭菌1.5小 时;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4°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8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4°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 中振荡8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25ml步骤(4)得到的液 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4°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5天,菌丝体扩展到整 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0015] 所述的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 保持430勒克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3. 5°C,72h后将温度调节到17°C,3d后再次降温 15°C,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为17. 5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0016] 实施例4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16%、马铃薯10%、玉米粉 1. 5%、酵母粉0. 5%、磷酸二氢钾0. 5%、硫酸镁0. 05%、麸皮8%、表面活性剂0. 01%,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2h,粉 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的 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气, 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温,压力达到1.5kg/cm 3时开始计时灭菌1.5小 时;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4°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10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3°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 中振荡8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24ml步骤(4)得到的液 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4°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5天,菌丝体扩展到整 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0017] 所述的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 保持420勒克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3°C,71h后将温度调节到17°C,3d后再次降温16°C, 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为17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0018] 实施例5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20%,马铃薯12%,玉米粉 3%,酵母粉0. 5%,磷酸二氢钾0. 4%,硫酸镁0. 1%,麸皮10%,表面活性剂0. 1%,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2h,粉 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的 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气, 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温,压力达到1.4kg/cm 3时开始计时灭菌1.5小 时;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4°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8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3°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 中振荡9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28ml步骤(4)得到的液 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4°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6天,菌丝体扩展到整 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0019] 所述的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 保持440勒克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4°C,73h后将温度调节到17°C,3d后再次降温16°C, 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为18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0020]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不含有表面活性剂。
[0021]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不含有红薯。
[0022]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不含有马铃薯。
[0023] 本发明随机调查了实施例广5、对比例1~3及常规方法接种的菌包各100个,菌种 接种成功率见表1所示。
[0024] 表 1

【权利要求】
1. 一种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液原料的称量: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称取红薯10-20%,马铃薯10-15%,玉 米粉1-3%,酵母粉0. 5%,磷酸二氢钾0. 1-0. 5%,硫酸镁0. 01-0. 1%,麸皮5-10%,表面活性剂 0. 01-0. 1%,余量为水; 步骤(2),培养液的配制;将步骤(1)称取的红薯和马铃薯去皮后充分加热煮烂 1. 9-2. lh,粉碎后,与玉米粉、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麸皮、表面活性剂和水充分混合 均匀,得到的混合液分装至小口容器中,盖好盖子进行灭菌; 步骤(3),一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在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接入为培养液质量7% 的母菌块,在23-25°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器中振荡7-10天,得到一级液态菌种; 步骤(4),二级菌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得到的一级液态菌种接种到另外的 经灭菌的小口容器中,一级菌种重量占培养液质量的7%,在22-25°C的黑暗条件下,在振荡 器中振荡7-10天便得到生产用液态菌种; 步骤(5 ),生产种接种培养:生产种接种过程中,每个菌包接种20-30ml步骤(4 )得到的 液态菌种,充分浸润菌包内生产基质材料,在23-25°C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3-27天,菌丝体 扩展到整个菌包里面的基质,证明液体菌种配置成功;最后通过子实体生产,即得杏鲍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 灭菌为于灭菌锅中初始要打开放气阀进行排冷气,待压力回到零刻度时关上放气阀继续加 温,压力达到1.0-1. 5kg/cm3时开始计时灭菌1.5小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 子实体生产方法为将菌包放置到出菇房,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光照保持400-450勒克 斯,生长初期温度调至13-14°C,70-74h后将温度调节到16-18°C,3d后再次降温14-17°C, 培养到第15天时疏蕾,在出菇房培养总时间为17-18天,培养结束后便可采摘。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生产种的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 剂为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文档编号】C12N1/20GK104145714SQ20141037237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袁绍保 申请人:陆良爨乡绿园菇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