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蚕蛹虫草及其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48395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蚕蛹虫草及其培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干蚕蛹虫草,以蛹虫草菌株(Cordycepsmilitaris)沁虫1号感染寄主干蚕蛹,经人工培育转化可形成干蚕蛹与草的复合体—干蚕蛹虫草。本发明所述干蚕蛹虫草规模化生产成功率≥98%,可保存3~4年,较蛋花虫草保存周期长,干蚕蛹虫草营养成分含量高于蛋花虫草,且培养出的干蚕蛹虫草色泽金黄,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对三高症,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冬虫夏草、天然蛹虫草。
【专利说明】一种干奋蛹虫草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虫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蚕蛹虫草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人工生产虫草主要是采用活体蚕蛹生产蛹虫草,具体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活体蚕蛹逐个注射菌种。采用此方法生产蛹虫草,成功率低,一般< 60%,工作效率低,每人每小时注射< I1个,生产成本高,每公斤蛹虫草> 2500元,因此,很难实施规模化生产。
[0003]中国专利CN103210787B专利公开了一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0.6808的蛹虫草菌株(Cordyceps militaris)泌虫I号、蛋化虫草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以所述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感染寄主禽蛋,经人工培育转化可形成蛋与草的复合体一蛋化虫草。该项发明筛选培育出了育性稳定、适应性好的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以其感染寄主禽蛋,人工培育出了一种新式的虫草品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蚕蛹虫草,以蛹虫草菌株(Cordycepsmilitaris)泌虫I号感染干蚕蛹,经人工培育转化而成。
[0005]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干蚕蛹虫草,以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感染干蚕蛹,经人工培育转化而成的干蚕蛹与草的复合体;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0.6808。
[0007]上述的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液:将葡萄糖10~13g,硫酸镁I~2 g,磷酸二氢钾3~5 g,蛋白胨4~7 g,维生素B1 0.05~0.07 g和蒸馏水1800~2000 mL混合,加热至100~120 °C,保持I~2 min,制成培养液;
(2)干蚕蛹处理:选择符合食用标准的干蚕蛹,装入玻璃瓶中,每瓶20~22g干蚕蛹,然后再加入18~20 mL步骤(1)培养液;封口,灭菌处理;灭菌温度120~150 °C,时间60 ~80 min ;
(3)液体菌种的培育:
a.取鹿糖25~35g,蛋白胨7~12 g,酵母膏I~3 g,磷酸二氢钾I~1.2 g,硫酸镁0.5~1.0 g,干蚕蛹粉8~12 g,琼脂20~25 g与蒸馏水800~1200 mL混合,加热至沸腾,文火保持10~15 min,趁热装管、封口、灭菌、摆斜面,冷却后凝固即成母种培养基,培养基体积为试管体积的1/4~1/3,再向该培养基斜面上接种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保藏编号CGMCC N0.6808),置18~23 °C环境中暗光活化培养8~10天,当菌丝发满斜面培养基表面,即成干蚕蛹虫草母种;
b.取葡萄糖18~20g、蛋白胨3~5 g、酵母膏5~7 g、硫酸镁0.5~0.7 g,磷酸二氢钾0.5~0.7 g、琼脂0.01~0.05 g、维生素B1 0.07~0.09 g,植物食用油0.5~
1.0 mL和蒸馏水800~1200 mL混合,加热至100~120 °C,保持I~2 min,制成菌种培养液;
c.在无菌环境下,在1000 mL烧瓶中装入步骤b所述的菌种培养液,填充量为700~800 mL,接入步骤a干蚕蛹虫草母种,在18~23 1:环境中静止培养70~80 h,再通气培养70~80 h,当小米粒状菌球充满培养液时停止通气,经检验无杂菌、细菌感染后,即成干蚕蛹虫草液体菌种;
(4)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2)处理后的蚕蛹上面,接种量为干蚕蛹:菌种=(20~22) g:(4~6) mL,轻摇玻璃瓶3~5次,封口 ;
(5)染菌期培养:接种后置于18~22°C、空气湿度50~55%的黑暗环境中培养8~10天,待菌丝发满即完成染菌期;
(6)转色期培养:光照150~200lux、温度20~23 °C、空气湿度60~65%下培养6~8天,待菌丝由白色转为橘黄色时转色完成;
(7)出草期培养:
①从原基形成到草长至2cm为第一阶段,时间为14~16天,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18~24 °C、空气湿度65~75% ;
②草长至2cm以上直到干蚕蛹虫草完全成熟为第二阶段,时间为20~26天,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20~25 °C、空气湿度75~85%,当子座顶端膨大并出现龟背条纹、色泽变暗、表面出现粉末状物时采收,即为干蚕蛹虫草。
[0008]根据上述的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步骤(3)所述的干蚕蛹粉粒度为200~500目。
[0009]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干蚕蛹虫草,可保存3~4年,较蛋花虫草保存周期长(蛋花虫草半年左右),干蚕蛹虫草营养成分含量高于蛋化虫草(CN103210787B),尤其腺苷含量远远高于蛋化虫草的腺苷含立量,且培养出的干蚕蛹虫草色泽金黄,与天然蛹虫草完全相同,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三高症,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冬虫夏草、天然蛹虫草。
[0010]2.本发明所述的干蚕蛹虫草培养方法,节省劳动力成本、降低工作量,干蚕蛹虫草规模化生产成功率> 98%,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活蛹生产需100-120天,干蚕蛹仅需50天左右。
[0011]本发明所述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心虫I号,已于2012年11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Jia: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蛹虫草沁虫I号保藏编号为CGMCCN0.6808。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一种干蚕蛹虫草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菌种分离、鉴定
菌株的采集:2006年9月,发明人李国军于吉林省长白山哈达岭南延部野生蛹虫草产区采集到虫草菌株,经在培养基培养出蛹虫草,经生物学特性观察、检测鉴定,无毒、含虫草素高,确定为蛹虫草拟青霉菌株,并经多代传代培养驯化成为能感染干蚕蛹的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0.6808。
[0015]一种干蚕蛹虫草,以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感染干蚕蛹,经人工培育转化而成的干蚕蛹与草的复合体;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0.6808。
[0016]上述的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液:葡萄糖10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3 g,蛋白胨5 g,维生素B1 0.05g和蒸馏水2000 mL混合,加热至100 °C,保持2 min,制成培养液;
(2)干蚕蛹处理:选择符合食用标准的干蚕蛹,装入玻璃瓶中,每瓶20g干蚕蛹,然后(I)加入20 mL营养液;封口,灭菌处理;灭菌温度150 °C,时间60 min ;
(3)液体菌种的培育:
a.取鹿糖30g,蛋白胨10 g,酵母膏1.5 g,磷酸二氢钾1.2 g,硫酸镁0.5 g,干蚕蛹粉(200~500目)10 g,琼脂20 g与蒸馏水1000 mL混合,加热至沸腾,文火保持15 min,趁热装管、封口、灭菌、摆斜面,冷却后凝固即成母种培养基,培养基体积为试管体积的1/4,再向该培养基斜面上接种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保藏编号CGMCC N0.6808),置20 °C环境中暗光活化培养8~10天,当菌丝发满斜面培养基表面,即成干蚕蛹虫草母种;
b.取葡萄糖20g、蛋白胨3 g、酵母膏5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0.5 g、琼脂0.01g、维生素B1 0.07 g,植物食用油0.5 mL和蒸馏水1000 mL混合,加热至120 °C,保持Imin,制成菌种培养液;
c.在无菌环境下,在1000mL烧瓶中装入步骤b所述的菌种培养液,填充量为700 mL,接入步骤a干蚕蛹虫草母种,在18~23 1:环境中静止培养70~80 h,再通气培养70~80 h,当小米粒状菌球充满培养液时停止通气,经检验无杂菌、细菌感染后,即成干蚕蛹虫草液体菌种;
(4)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液体菌种注射到步骤(2)处理后的蚕蛹上面,接种量为干蚕蛹:菌种=20 g:5 mL,轻摇玻璃瓶5次,封口 ;
(5)染菌期培养:接种后置于18~22°C、空气湿度50~55%的黑暗环境中培养8~10天,待菌丝发满即完成染菌期;
(6)转色期培养:光照150~200lux、温度20~23 °C、空气湿度60~65%下培养6~8天,待菌丝由白色转为橘黄色时转色完成;
(7)出草期培养
①从原基形成到草长至2cm为第一阶段,时间为14~16天,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18~24 °C、空气湿度65~75% ;
②草长至2cm以上直到干蚕蛹虫草完全成熟为第二阶段,时间为20~26天,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20~25°C、空气湿度75~85%,当子座顶端膨大并出现龟背条纹、色泽变暗、表面出现粉末状物时采收,即为干蚕蛹虫草,见图1。
[0017] 申请人:于2010年8月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由上述方法培育出的干蚕蛹虫草进行了主要有效成分的检测,依据的标准主要有 GB/T 5009.93,GB/T 5009.5-2003, GB/T 5009.171-2003,STZS-BZ 005 等,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0018]表1干蚕蛹虫草中主要成分含量检测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干蚕蛹虫草,其特征在于,以蛹虫草菌株(Cordyceps militaris)泌虫I号感染干蚕蛹,经人工培育转化而成的干蚕蛹与草的复合体;蛹虫草菌株沁虫I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0.6808。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液:将葡萄糖10~13g,硫酸镁I~2 g,磷酸二氢钾3~5 g,蛋白胨4~7 g,维生素B1 0.05~0.07 g和蒸馏水1800~2000 mL混合,加热至100~120 V,保持I~2 min,制成培养液; (2)干蚕蛹处理:选择符合食用标准的干蚕蛹,装入玻璃瓶中,每瓶20~22g干蚕蛹,然后再加入18~20 mL步骤(1)培养液;封口,灭菌处理;灭菌温度120~150 °C,时间60 ~80 min ; (3)液体菌种的培育: a.取鹿糖25~35g,蛋白胨7~12 g,酵母膏I~3 g,磷酸二氢钾I~1.2 g,硫酸镁0.5~1.0 g,干蚕蛹粉8~12 g,琼脂20~25 g与蒸馏水800~1200 mL混合,加热至沸腾,文火保持10~15 min,趁热装管、封口、灭菌、摆斜面,冷却后凝固即成母种培养基,培养基体积为试管体积的1/4~1/3,再向该培养基斜面上接种蛹虫草菌株泌虫I号,置18~23°C环境中暗光活化培养8~10天,当菌丝发满斜面培养基表面,即成干蚕蛹虫草母种; b.取葡萄糖18~20g、蛋白胨3~5 g、酵母膏5~7 g、硫酸镁0.5~0.7 g,磷酸二氢钾0.5~0.7 g、琼脂0.01~0.05 g、维生素B1 0.07~0.09 g,植物食用油0.5~1.0 mL和蒸馏水800~1200 mL混合,加热至100~120 °C,保持I~2 min,制成菌种培养液; c.在无菌环境下,在1000mL烧瓶中装入步骤b所述的菌种培养液,填充量为700~800 mL,接入步骤a干蚕蛹虫草母种,在18~23 1:环境中静止培养70~80 h,再通气培养70~80 h,当小米粒状菌球充满培养液时停止通气,经检验无杂菌、细菌感染后,即成干蚕蛹虫草液体菌种; (4)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2)处理后的蚕蛹上面,接种量为干蚕蛹:菌种=(20~22) g: (4~6) mL,轻摇玻璃瓶3~5次,封口 ; (5)染菌期培养:接种后置于18~22°C、空气湿度50~55%的黑暗环境中培养8~10天,待菌丝发满即完成染菌期; (6)转色期培养:光照150~200lux、温度20~23 °C、空气湿度60~65%下培养6~8天,待菌丝由白色转为橘黄色时转色完成; (7)出草期培养: ①从原基形成到草长至2cm为第一阶段,时间为14~16天,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18~24 °C、空气湿度65~75% ; ②草长至2cm以上直到干蚕蛹虫草完全成熟为第二阶段,时间为20~26天,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20~25 °C、空气湿度75~85%,当子座顶端膨大并出现龟背条纹、色泽变暗、表面出现粉末状物时采收,即为干蚕蛹虫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干蚕蛹粉的粒度为200~500目。
【文档编号】C12N1/14GK104164367SQ20141037589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日
【发明者】李国军, 张群喜 申请人:沁阳市西向食用菌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