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38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筛选:筛选菌种得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

(2)种子液制备:

一级种子液制备:分别将各菌种接种到相应的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一级种子液,其中,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LB培养基中,于37℃、180rpm下培养24h,将酵母菌接种至马铃薯培养基中,于30℃、200rpm培养24h,将乳酸菌接种至MRS培养基中,于37℃静置培养24h;

二级种子液制备:将上述培养得到的一级种子液按照标记接种到各个发酵器中,发酵得到二级种子液,其中,

枯草芽孢杆菌一级种子接种到枯草芽孢杆菌第一发酵罐中,调节转速200转/min、通气量1m3/h,保持正压,37℃发酵24h;

酵母菌一级种子接种到酵母菌第一发酵罐中,调节转速200转/min、通气量1m3/h,保持正压,30℃发酵24h;

乳酸菌一级种子接种到乳酸菌玻璃瓶中,于37℃下发酵24h;

(3)发酵培养液制备:用种子管分别连接枯草芽孢杆菌第一发酵罐与枯草芽孢杆菌第二发酵罐,酵母菌第一发酵罐与酵母菌第二发酵罐,乳酸菌玻璃瓶与乳酸菌发酵罐,蒸汽灭菌30min,然后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输送至到枯草芽孢杆菌第二发酵罐,酵母菌二级种子液输送至酵母菌第二发酵罐,乳酸菌二级种子液输送至乳酸菌发酵罐,通蒸汽清洗种子管30min,然后液体发酵时间24h,制得发酵培养液;

(4)复合菌酶发酵:将发酵底物粉碎,加水搅拌混合均匀,再添加蔗糖,进行蒸煮灭菌,再降温至30~40℃,然后再加入步骤(3)制得的混合发酵培养液,搅拌混合均匀,并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30~60%,于32~39℃下先好氧发酵6~10h,再厌氧发酵24~48h;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混合物料升温至50~55℃,再加入外源酶进行水解反应;水解完全后,加热混合物料,再低温烘干、粉碎,控制物料水分小于10%,即得到大豆多肽蛋白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枯草芽孢杆菌第二发酵罐中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玉米淀粉1~5%,牛骨蛋白胨0.1~0.8%,豆粕1~2%,(NH4)4SO40.02~0.06%,轻质CaCO30.05~0.1%,其余为水,发酵培养基pH值为7.0~7.5;

酵母菌第二发酵罐中酵母菌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葡萄糖粉1~5%,(NH4)4SO40.1~0.5%,KH2PO40.05~0.1%,MgSO4·7H2O0.01~0.05%,酵母浸膏0.1~0.5%,其余为水,发酵培养基pH值为7.2;

乳酸菌发酵罐中乳酸菌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酵母浸膏1~5%,牛骨蛋白胨1~4%,葡糖糖粉1~4%,轻质CaCO30.1~0.5%,其余为水,发酵培养基pH值为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蔗糖的添加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0.1~0.5%;所述的混合发酵培养液的接种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5~10%;所述的外源酶的添加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0.05~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发酵培养液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液、酵母菌发酵培养液和乳酸菌发酵培养液以质量比为2:1:1混合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源酶包含蛋白酶、肽酶、半乳糖苷酶、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0.05~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多肽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水解完全后,混合物料于80℃下加热30min,再经低温烘干后粉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