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金丝纤红红茶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2887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红茶,具体涉及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包括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茶多酚、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其中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很难溶于水中,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等成分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成分可以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并影响茶的滋味。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约占新鲜茶叶干重总量的20%-35%,茶味里面的核心就是茶多酚,即茶多酚的各种组分例如儿茶素和茶氨酸等的鲜爽味道混合而成。当新鲜茶叶经过加工以后,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例如加工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容易流失;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被氧化的越多,产物茶色素的含量相应增加。茶的不同加工方法就是使茶中各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加工出不同滋味的茶。

茶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其中红茶的发酵程度最大,随着发酵的进行茶叶中的茶多酚不断被氧化,生成茶黄素,再变成茶红素,由于茶多酚中简单的儿茶素呈苦味、酯型的儿茶素除苦外还有一些涩味,所以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使得茶叶的苦涩口感减弱,变得非常醇和、暖心暖胃。滇红茶采用凤庆大叶茶为原料,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发酵后得到的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也相对较高,茶红素和茶黄素统称为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脑梗塞和血小板凝集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所以红茶尤其是滇红,在口感上和功能上均有优于其他茶品的特点,受到大家欢迎。

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追求美感的年代,传统的红茶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只能将茶的包装设计的美观精制,而其内在茶本身的形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一种适应现在瘦型塑身的时代潮流的、体型小巧、滋味醇和、汤色清亮的茶会更受年轻时尚消费者的喜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金丝纤红红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初烘和定形步骤并对工艺参数做了优化,解决了传统红茶外观一成不变、没有新意的问题,同时提升了茶叶的口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茶叶原料依次进行的选料、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定形和烘干。

作为优选的,所述选料是选择立夏至白露时节海拔1700米以上的凤庆大叶茶的顶端芽尖。

作为优选的,所述萎凋是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58-62%,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作为优选的,所述揉捻时间为60分钟至茶条紧实完整、产生部分碎末的状态。

作为优选的,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0-35摄氏度、湿度90-95%环境条件下发酵6-7小时。

作为优选的,所述初烘是在135-145摄氏度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15-20%。

作为优选的,所述初烘是在135-145摄氏度微波条件下加热至茶叶含水率15-20%。

作为优选的,所述定形是将初烘的茶叶以5厘米厚度平铺放置5-6小时。

作为优选的,所述烘干是将定形的茶叶在110-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室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的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金丝纤红红茶。

本发明在传统红茶加工的基础上精选了原料、增加了初烘和定形步骤并对工艺参数做了优化,尤其是初烘采用了热风烘干和微波烘干两种方法,利用微波加热有利于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营养物质损失都较少,对茶叶中维生素、氨基酸的保持叶极为有利。有实验表明,热风快干可使茶叶中叶绿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保留60-80%,而微波干燥可以保留至95%以上。除此之外,微波干燥可使茶叶表面和内部均匀受热,避免了外焦内湿的现象,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得到的金丝纤红红茶具有纤细金黄的外形,体态整齐轻盈,宛如窈窕纤瘦之女子,以其年轻时尚的姿态面市于红茶消费新视觉里。

另外加工过程中一些茶多酚被氧化成了茶色素,使得本发明工夫红茶汤色先是金黄、明亮;剩余茶多酚的苦涩、氨基酸和茶中的一些糖类物质的鲜爽和甜味相结合,克服了传统滇红苦涩味重,得到了一种滋味甘醇、体型小巧、体态轻盈的金丝纤红红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发明在传统红茶加工的基础上精选了原料、增加了初烘和定形步骤并对工艺参数做了优化,得到的金丝纤红红茶具有纤细金黄的外形,体态整齐轻盈,宛如窈窕纤瘦之女子,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

2)本发明通过多次试验,通过工艺参数控制茶中各种成分的损失和转化程度,使茶叶中保留的茶多酚的苦涩、氨基酸和一些糖类物质的鲜爽和甜味相结合,达到最优口感,使得本发明方法得到红茶口感清新,更加符合80、90后的对茶品个性化消费的氛围。

3)本发明得到的红茶香气持久,汤色明亮亮、叶底完整,可冲泡多道依然甘醇润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茶叶原料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选料:选择立夏至白露时节海拔1700米以上的凤庆大叶茶的顶端芽尖。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58%,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轻揉捻60分钟至茶条紧实完整。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0摄氏度、湿度90%环境条件下发酵6小时。

初烘:在135摄氏度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15%。

定形:将初烘的茶叶以5厘米厚度平铺放置5小时。

烘干:将定形的茶叶在11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室温,即18-25摄氏度。

本实施例中的初烘是为了快速终止茶叶的发酵,根据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得到的金丝纤红红茶不同于其他红茶的丰盈,外形简洁时尚,体态整齐轻盈,口感清新,符合80、90后的对茶品个性化消费的氛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茶叶原料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选料:选择立夏至白露时节海拔1700米以上的凤庆大叶茶的顶端芽尖。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62%,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轻揉捻60分钟至茶条紧实完整。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5摄氏度、湿度95%环境条件下发酵7小时。

初烘:在145摄氏度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20%。

定形:将初烘的茶叶以5厘米厚度平铺放置6小时

烘干:将定形的茶叶在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室温。

本发明中的发酵过程对最终金丝纤红红茶的颜色、香味都有影响,发酵的程度不同,茶叶中茶多酚被氧化的数量、茶色素生成的数量、氨基酸含量和香气物质残留的数量均会有差别,本实施例发酵程度较实施例1大一些,所以颜色稍稍偏红,滋味略微偏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茶叶原料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选料:选择立夏至白露时节海拔1700米以上的凤庆大叶茶的顶端芽尖。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60%,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轻揉捻60分钟至茶条紧实完整。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3摄氏度、湿度93%环境条件下发酵6.5小时。

初烘:在140摄氏度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18%。

定形:将初烘的茶叶以5厘米厚度平铺放置5.5小时

烘干:将定形的茶叶在115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室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茶叶原料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选料:选择立夏至白露时节海拔1700米以上的凤庆大叶茶的顶端芽尖。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61%,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轻揉捻58分钟至茶条紧实完整。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3摄氏度、湿度93%环境条件下发酵6.7小时。

初烘:在135摄氏度微波条件下加热至茶叶含水率15%。

定形:将初烘的茶叶以5厘米厚度平铺放置5.56小时

烘干:将定形的茶叶在118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室温。

本实施例得到的金丝纤红红茶相比于市场上的红茶由于利用微波进行初干,快速终止发酵的继续进行,有效保留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且由于微波可以均匀加热,提高了本实施例得到茶叶的品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丝纤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茶叶原料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选料:选择立夏至白露时节海拔1700米以上的凤庆大叶茶的顶端芽尖。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61%,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轻揉捻58分钟至茶条紧实完整。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3摄氏度、湿度93%环境条件下发酵6.7小时。

初烘:在145摄氏度微波条件下加热至茶叶含水率20%。

定形:将初烘的茶叶以5厘米厚度平铺放置5.56小时

烘干:将定形的茶叶在118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室温。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