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86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红茶加工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红茶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和复烘等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红茶因茶色黑,被称为“乌茶”或“黑茶”。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具能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特别是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的功效。红茶因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对这些特征影响最大的非发酵工艺莫属。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是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的关键步骤。

然而正是因为发酵工艺对红茶的色香味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使得目前的红茶加工企业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发酵工艺而忽视红茶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和复烘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从而导致加工出的红茶色泽昏黄、缺乏鲜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红茶加工工艺,以解决目前的红茶加工企业因对萎凋、揉捻、烘干和复烘工艺不重视而导致加工出的红茶色泽昏黄、缺乏鲜味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萎凋:将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鲜叶装入动态萎凋机,在20~25℃的温度下萎凋至茶叶失水40~42%;

2) 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揉捻2小时,在茶叶下机前4~6分钟采用喷雾施水的方式对茶叶补入1~2%的水分;

3)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均匀装入发酵盘,厚度不超过10cm,然后装进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为23~26℃,湿度为83~86%,发酵4~5小时;

4) 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装入滚筒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95~205℃,茶叶含水量降为20%后摊凉至常温;

5) 复烘:将摊凉好的茶叶装入提香机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90℃,复烘至茶叶含水量为4~6%,即制得红茶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鲜叶,由于此时的茶叶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比较好;同时其内部的氨基酸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由于采摘后的茶叶根部受到损伤,过高的温度容易致使鲜叶茶叶提前进行发酵,影响茶叶的品质。

2、将茶叶鲜叶的萎凋温度设置在20~25℃,能实现对茶叶鲜叶的萎凋,同时避免了茶叶提前发酵的情况,从而为后期的发酵提供了保障。

3、将茶叶萎凋至失水40~42%,有利于茶叶的揉捻,当茶叶含水量过低,进行揉捻时容易将茶叶揉捻成粉状,茶叶含水量过高容易导致茶叶揉捻时断裂,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58~60%,能使揉捻后的茶叶保持完整,具有良好的品相。

4、在茶叶下机前4~6分钟对茶叶补入1~2%的水分,在茶叶下机前4~6分钟对茶叶进行喷雾施水,在揉捻机的作用下,部分水分进入到茶叶内部,由于水分的进入,在进行发酵时,茶叶内部具有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水分及湿度,有利于发酵的进行,对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而4~6分钟的时间限定避免了过短的时间造成茶叶补水不足和时间过长造成茶叶补水过多的情况。

5、将茶叶的发酵厚度控制在10cm,避免茶叶闷黄,同时较薄的发酵厚度有利于外部的氧气进入到茶叶中,使茶叶具有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茶叶的发酵。

6、发酵温度为23~26℃,湿度为83~86%,发酵4~5小时的目的在于:23~26℃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是多酚氧化酶进行催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同时避免了过高温度致使发酵过快影响茶叶品质的问题;湿度为83~86%同样保证了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发酵时间为4~5小时使茶叶的发酵处于最佳状态,放置发酵时间过短导致发酵不充分和发酵时间过长导致过分发酵致使茶叶变酸的问题。

7、烘干是对茶叶进行提香的过程,使用195~205℃的较高温度使茶叶快速失水80%,使茶叶的茶香得到快速提升。

8、将茶叶进行复烘,进一步使茶叶脱水,使微生物难以生存避免茶叶变质,同时水分的适量流失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风味。

9、通过在萎凋阶段的快速脱水,揉捻阶段的快速揉捻及水分补充,然后对发酵、烘干、复烘采取适宜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控制,显著提升了茶叶的鲜度及口感,同时使泡出的红茶产生真正的红汤,解决了目前生产的红茶普遍色泽昏黄、缺乏鲜味的问题。

进一步,步骤1)中萎凋的茶叶鲜叶为采摘后3小时内的茶叶。将采摘后的茶叶快速进行萎凋,避免茶叶出现闷黄;同时,由于萎凋的作用,减缓了茶叶的微生物的生长及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避免茶叶变质,有利于提高茶叶的鲜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以内的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鲜叶装入动态萎凋机,在25℃的温度下萎凋至茶叶失水42%;

2)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采用轻揉—重揉-轻揉的方式揉捻2小时,在茶叶下机前6分钟对茶叶补入2%的水分;揉捻时采用轻揉—重揉-轻揉的方式揉捻2小时,最开始的轻揉去除茶叶内部的部分水分,增加茶叶的韧性,为重揉创造条件;重揉使茶叶能得到有效定性,同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重揉后再次轻揉,进一步对茶叶进行定型,使茶叶品相更好;将揉捻时间控制在2小时,避免了揉捻时间过短造成茶叶定型不到位和揉捻时间过长造成茶叶被揉捻断裂的情况。同时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细胞破裂,茶叶内的化学成分流出附着在茶叶的表面,有利于发酵时的酶促反应。

3)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均匀装入发酵盘,厚度为10cm,装进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为26℃,湿度为86%,发酵4小时;

4)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装入滚筒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205℃,茶叶含水量降为20%后摊凉至常温;

5)复烘:将摊凉好的茶叶装入提香机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90℃,复烘至茶叶含水量为4%,即制得红茶成品。

实施例2: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以内的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鲜叶装入动态萎凋机,在20℃的温度下萎凋至茶叶失水40%;

2)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采用轻揉—重揉-轻揉的方式揉捻2小时,具体为轻揉30分钟,重揉1小时,再轻揉30分钟,在茶叶下机前4分钟对茶叶补入1%的水分;由于茶叶揉捻时茶叶的定型阶段最为重要,重揉1小时能保证茶叶的定型,同时在重揉的前进行30分钟的轻揉,使茶叶的韧性得到提升,避免重揉时断裂;而在重揉后轻揉30分钟有利于茶叶的进一步定型,稳固,提升茶叶的观感。

3)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均匀装入发酵盘,厚度为8cm,装进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为23℃,湿度为83%,发酵5小时;由于发酵温度及湿度均降低,适当的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使茶叶发酵充分。

4)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装入滚筒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95℃,茶叶含水量降为20%后摊凉至常温;

5)复烘:将摊凉好的茶叶装入提香机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90℃,复烘至茶叶含水量为6%,即制得红茶成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