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香型白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935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香型白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花香型白茶即功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按白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原理加工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汤色杏黄透亮,滋味醇厚,甘甜,具有乌龙茶本身所过于的天然花香。

白茶具有氨基酸含量较高,外形芽毫完整,干茶金黄,滋味鲜爽、清淡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味底玉白等的品质特点。传统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杀青、做形、烘焙、挑分等工序,并且所有工序均为只有一次。

白茶烘焙的步骤中,烘焙时如温度上升的太快,则焙后茶汤易浑浊对品质不利并外干内湿,易变质。如温度不够,则不稳定有机物不会大部分转为稳定的有机物。升降火太快则入口喉部干燥,汤不顺火太硬。如焙前茶叶水太多,则三泡后茶汤比三泡前重,苦涩味也重,焙后也只能缓和一下。温度过高则易造成焦劣,烘后外形色赤褐鲜润度差,内质香味钝,火燥味强,滋味不甘爽。如过低则转化慢,较高沸点不能发挥势必增长焙火时间,但长时间会造成茶叶香味不鲜锐并有粗淡表现,味涩水闷。

目前,白茶烘焙通常是采用炒锅,对其烘焙,在烘焙的过程中,对茶叶进行搅拌,使其受热均衡。然而白茶在烘焙的过程中,直接与炒锅接触的部位温度较高,很难做到白茶受热均匀,白茶在烘焙步骤中,经常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氨基酸成分流失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香型白茶制作工艺,以克服传统白茶制作工艺中,烘焙时,因白茶局部受热温度过高,导致氨基酸含量流失严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花香型白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茶青采摘;(2)鲜叶分类;(3)摊凉;(4)杀青;(5)萎凋;(6)发酵;(7)挑分;(8)揉捻;(9)提毫;(10)烘干、冷却;(11)挑分;(12)包装,储存;所述步骤(5)萎凋采用室内自然萎凋,经杀青后,均匀摊放置摊凉台,厚度控制在5cm-6cm之间,萎凋的时间为54h, 萎凋的温度为25~30℃, 相对湿度60%-75%, 萎凋的过程中保持空气的流通,萎凋过程中到36h时和48h时各进行一次并筛,加厚叶层;所述步骤(6)发酵的温度为8℃,时间为5h;所述烘干、冷却步骤中,采用50℃-90℃的氮气逐级悬浮加热,冷却时,采用5℃-10℃的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对白茶表皮急速冷却。

本方案中的氮气逐级悬浮加热是指,对白茶进行分阶段连续性加热,加热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氮气的温度对白茶进行加热,另一方面,通过氮气使白茶处于悬浮状态,白茶被氮气吹起悬空。

本方案的优点:本方案制作的白茶,由于在烘干、冷却步骤中,采用氮气悬浮加热,进而使白茶在烘焙过程中,受热比较均衡,克服了传统采用炒锅加热时,白茶与炒锅接触的部位温度较高,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发生,而导致氨基酸含量流失较大的情况。另外本方案采用氮气加热,有效的克服了在白茶烘烤的过程中,白茶表皮因受热温度较高,白茶表皮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白茶头泡时,苦涩味偏重的问题。另外,在冷却步骤中,采用低温(5℃-10℃)的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对刚烘焙完的白茶进行急速冷却(10s-30s)。具有较高温度的白茶,在表面进行急速冷却后,表面温度较低,然而此时白茶内部温度较高,当白茶内部的温度传达到白茶表皮处时,白茶表皮由于温差变化较快较大,导致白茶表皮发生龟裂。表皮发生龟裂的白茶在泡茶时,能快速的将白茶内部的氨基酸成分释放到茶水中。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烘干、冷却步骤中,冷却时,使用干冰代替5℃-10℃的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干冰对烘焙结束的白茶进行冷却,操作流程比制作低温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较简单使用。含有较高温的白茶与干冰接触时,由于干冰吸热升华,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气体。此时由于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使白茶冷却的步骤中杜绝了水蒸气和氧气与白茶的接触,进而克服了水蒸气和氧气对白茶冷却造成的影响。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烘干、冷却步骤中,冷却时,将对白茶烘焙的氮气,通过含有干燥剂的冷却管进行降温、干燥,然后使用冷却管中的氮气对烘焙的白茶进行冷却。

本方案的优点:通过对高温氮气进行冷却干燥后再利用,提高了氮气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50℃-90℃的氮气逐级悬浮加热分为低温加热、中温加热、高温加热,低温加热为50℃的氮气加热15min;中温加热为70℃的氮气加热10min,高温加热为90℃的氮气加热8min。本方案的优点:采用逐级加热,能使白茶的烘焙效果更好,低温加热阶段的加温时间较长,先用较低温度使白茶表皮进行烘干,使白茶表皮的温度逐渐延伸至内部,对白茶内部的水分子加热,然后在通过提高温度,进一步对白茶内部的水分子加热。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二、三中任一项的优选方案:烘干、冷却步骤结束后,将白茶放置在变换磁场的磁场罐中15-18min,该磁场罐中的磁场的方向每隔8s变换一次方向。本方法的优点:将白茶放置在磁场罐中,对白茶进行磁化,由于磁场罐中的磁场每隔8s磁场方向发生改变。白茶内部含有的带电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然而又由于磁场的方向每隔8s发生改变,进而使白茶内部含有的正、负离子移动,当正、负离子膨胀在一起时,进行静电中和,使茶叶内部的营养成分分部均衡,另外还克服了因白茶内的带电离子吸附外界尘埃对白茶品质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花香型白茶制作工艺实施例一中烘焙、冷却步骤中烘焙冷却工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低温加热室11、中温加热室12、高温加热室13、气体降温干燥室20、茶叶冷却室30、磁化罐40。

实施例一

一种花香型白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茶青采摘:采用一芽一叶半展及一芽二叶初展的茶青鲜叶,要求在上午12点前及下午16点后采摘;

(2)鲜叶分类:将不同时间采摘的鲜叶单独摊放,对茶青鲜叶进行分级处理;

(3)摊凉:在摊凉台上将茶青控制在不超过1cm的厚度,温度保持在20℃左右,摊凉10-15h;

(4)杀青:采用连续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180-200℃左右,视茶青具体情况撑握杀青时间;

(5)萎凋;采用室内自然萎凋,经杀青后,均匀摊放置摊凉台,厚度控制在5cm-6cm之间,萎凋的时间为54h,萎凋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60%-75%,萎凋的过程中保持空气的流通;萎凋过程中到36h时和48h时各进行一次并筛,加厚叶层;

(6)发酵:发酵的温度为8℃,时间为5h;

(7)挑分;用分筛机对经发醇后的茶青原料进行挑分为不同等级,分别摊放;

(8)揉捻;在杀青叶冷却后揉捻,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加压掌握“轻、重、轻”。松压3分钟,加压8分钟,总揉捻40~45分钟;

(9)提毫;采用烘焙机手工提毫,温度控制在至50~60℃,将茶坯置于掌心,双手合拢,旋转揉搓4~5转成一茶团,放回锅中,让其定形。搓团用力由轻到重,茶团由大到小,待茶坯全部搓完后,抖散再搓。如此反复数次,使茶坯达七成干,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直至白毫竖起,约8~9成干时出锅;

(10)烘干、冷却:采用50℃-90℃的氮气逐级悬浮加热,冷却时,将对白茶烘焙的氮气,通过含有干燥剂的冷却管进行降温、干燥,然后使用冷却管中的氮气对烘焙的白茶进行冷却;

(11)磁化:将白茶放置在变换磁场的磁场罐中15-18min左右,该磁场罐中的磁场的方向每隔8s变换一次方向;

(12)挑分;利用色选机进行色选挑分;

(13)包装,储存。

如图1所示,(10)烘干、冷却步骤中,50℃-90℃的氮气逐级悬浮加热分为低温加热室、中温加热室、高温加热室三级加热室逐级加热。低温加热室为50℃的氮气加热15min;中温加热室为70℃的氮气加热10min,高温加热室为90℃的氮气加热8min。白茶加热后穿过位于茶叶冷却室的冷却管,该冷却管内填充慢干燥剂。从冷却管中出来的低温氮气对已经进行烘焙的白茶进行冷却。当然也可以使用5℃-10℃的干燥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白茶表皮急速冷却。经过冷却后的白茶放置到磁化罐中,进行磁化。

本方案制作的白茶,由于在烘干、冷却步骤中,采用氮气悬浮加热,进而使白茶在烘焙过程中,受热比较均衡,克服了传统采用炒锅加热时,白茶与炒锅接触的部位温度较高,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发生,而导致氨基酸含量流失较大的情况。另外本方案采用氮气加热,有效的克服了白茶烘烤的过程,白茶表皮因受热与氧气发生氧化,导致白茶头泡时,苦涩味偏重的问题。另外,在冷却步骤中,采用低温(5℃-10℃)的干燥氮气对刚烘焙完的白茶进行急速冷却(10s-30s)。具有较高温度的白茶,在表面进行急速冷却后,表面温度较低,然而此时白茶内部温度较高,当白茶内部的温度传达到白茶表皮处时,白茶表皮由于温差变化较快较大,导致白茶表皮发生龟裂。表皮发生龟裂的白茶在泡茶时,能快速的将白茶内部的氨基酸成分释放到茶水中。本制作的白茶中氨基酸含量可以保留到2.98%左右,目前六大类茶中氨基酸含量的结果:白茶最高3.155%,绿茶1.475%,乌龙茶1.425%,黑茶1.375%,黄茶1.36,红茶最低0.97%。由此可见本制作工艺对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保留较高。

将白茶放置在磁场罐中,对白茶进行磁化,由于磁场罐中的磁场每隔8s磁场方向发生改变。白茶内部含有的带电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然而又由于磁场的方向每隔8s发生改变,进而使白茶内部含有的正、负离子移动,当正、负离子膨胀在一起时,进行静电中和,使茶叶内部的营养成分分部均衡,另外还克服了因白茶内的带电离子吸附外界尘埃对白茶品质造成的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烘干、冷却步骤中,冷却时,使用干冰代替低温干燥的氮气对白茶进行冷却。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含有较高温的白茶与干冰接触时,由于干冰吸热升华,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气体。此时由于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使白茶冷却的步骤中杜绝了水蒸气和氧气与白茶的接触,进而克服了水蒸气和氧气对白茶冷却造成的影响。采用干冰对烘焙结束的白茶进行冷却,操作流程比制作低温干燥的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较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