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80823阅读:26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竹笋又称竹萌,竹芽,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等的嫩苗。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泡椒俗称鱼辣子,是川菜中特有的调味料。泡椒具有色泽红亮、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特点,用其制作的泡椒系列菜在川内比较流行、十分受大众喜爱。

现有的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原料处理、配料和泡制,得到的泡椒竹笋质感较软,失去了竹笋口感脆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泡椒竹笋口感爽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质量份称取竹笋100-120份、泡椒25-30份、食盐10-12份、花椒6-9份、白酒4-7份、白糖5-7份、白醋3-5份、大蒜粉1-3份、生姜片2-4份、八角1-2份、茴香0.8-1.3份、乳酸0.21-0.25份、山梨酸钾0.23-0.27份、L-抗坏血酸1.7-2.5份;

B.竹笋洗净后切分,置于已加入乳酸的沸水中煮5-8min,然后置于水中浸泡6-8h;

C.向锅中加入水、食盐、花椒、白酒、白醋、大蒜粉和生姜片,加热至沸腾,加入泡椒、白糖、八角和茴香,继续煮15-20min,然后加入山梨酸钾和L-抗坏血酸,冷却;

D.将经过浸泡的竹笋置于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放入密闭容器中放置48-72h;

E.将步骤D所得灭菌,冷却,即得所述泡椒竹笋。

进一步,步骤B所述切分是指将竹笋切成长度为3.5-4.5cm、宽度为1.1-1.3cm、厚度为0.5cm的片。

进一步,步骤B所述沸水的用量为竹笋质量的1.8-2.1倍。

进一步,步骤B所述置于水中浸泡6-8h的水为流动的水。

进一步,步骤C所述水的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3倍。

进一步,步骤D所述灭菌是指在120-125℃、400-408kPa条件下杀菌15-20min。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护上述方法制得的泡椒竹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制作的泡椒竹笋淡黄色或褐黄色,无白斑、无褐斑;无霉变,无霉斑白膜,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质地脆嫩;有泡椒特有味道、无涩味、无异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竹笋1000g、泡椒250g、食盐100g、花椒60g、白酒40g、白糖50g、白醋50g、大蒜粉10g、生姜片20g、八角10g、茴香8g、乳酸2.5g、山梨酸钾2.3g、L-抗坏血酸25g;

B.竹笋洗净后切成长度为3.5cm、宽度为1.1cm、厚度为0.5cm的片,置于已加入乳酸的沸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1倍)中煮5min,然后置于流动的水中浸泡6h;

C.向锅中加入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倍)、食盐、花椒、白酒、白醋、大蒜粉和生姜片,加热至沸腾,加入泡椒、白糖、八角和茴香,继续煮15min,然后加入山梨酸钾和L-抗坏血酸,冷却;

D.将经过浸泡的竹笋置于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放入密闭容器中放置72h;

E.将步骤D所得于125℃、400kPa条件下杀菌15min,冷却,即得所述泡椒竹笋。

实施例2

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竹笋1200g、泡椒300g、食盐120g、花椒90g、白酒70g、白糖70g、白醋30g、大蒜粉30g、生姜片40g、八角20g、茴香13g、乳酸2.1-2.5g、山梨酸钾2.7g、L-抗坏血酸17g;

B.竹笋洗净后切成长度为4.5cm、宽度为1.3cm、厚度为0.5cm的片,置于已加入乳酸的沸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1.8倍)中煮8min,然后置于流动的水中浸泡6-8h;

C.向锅中加入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3倍)、食盐、花椒、白酒、白醋、大蒜粉和生姜片,加热至沸腾,加入泡椒、白糖、八角和茴香,继续煮20min,然后加入山梨酸钾和L-抗坏血酸,冷却;

D.将经过浸泡的竹笋置于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放入密闭容器中放置48h;

E.将步骤D所得于120℃、408kPa条件下杀菌20min,冷却,即得所述泡椒竹笋。

实施例3

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竹笋1100g、泡椒280g、食盐110g、花椒75g、白酒56g、白糖60g、白醋40g、大蒜粉20g、生姜片30g、八角15g、茴香10g、乳酸2.4g、山梨酸钾2.5g、L-抗坏血酸21g;

B.竹笋洗净后切成长度为4cm、宽度为1.2cm、厚度为0.5cm的片,置于已加入乳酸的沸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倍)中煮7min,然后置于流动的水中浸泡6-8h;

C.向锅中加入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4倍)、食盐、花椒、白酒、白醋、大蒜粉和生姜片,加热至沸腾,加入泡椒、白糖、八角和茴香,继续煮17min,然后加入山梨酸钾和L-抗坏血酸,冷却;

D.将经过浸泡的竹笋置于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放入密闭容器中放置60h;

E.将步骤D所得于123℃、405kPa条件下杀菌18min,冷却,即得所述泡椒竹笋。

对比例1

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竹笋1080g、泡椒265g、食盐108g、花椒80g、白酒50g、白糖50g、白醋45g、大蒜粉25g、生姜片36g、八角10g、茴香9g、乳酸2.2g、山梨酸钾2.4g;

B.竹笋洗净后切成长度为3.6cm、宽度为1.1cm、厚度为0.5cm的片,置于已加入乳酸的沸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1.8倍)中煮6min,然后置于流动的水中浸泡6-8h;

C.向锅中加入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倍)、食盐、花椒、白酒、白醋、大蒜粉和生姜片,加热至沸腾,加入泡椒、白糖、八角和茴香,继续煮20min,然后加入山梨酸钾,冷却;

D.将经过浸泡的竹笋置于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放入密闭容器中放置50h;

E.将步骤D所得于121℃、402kPa条件下杀菌17min,冷却,即得所述泡椒竹笋。

对比例2

泡椒竹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竹笋1000g、泡椒280g、食盐100g、花椒90g、白酒66g、白糖55g、白醋37g、大蒜粉25g、生姜片28g、八角16g、茴香12g、山梨酸钾2.4g、L-抗坏血酸18g;

B.竹笋洗净后切成长度为4.5cm、宽度为1.3cm、厚度为0.5cm的片,置于沸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2.1倍)中煮8min,然后置于流动的水中浸泡6-8h;

C.向锅中加入水(用量为竹笋质量的3倍)、食盐、花椒、白酒、白醋、大蒜粉和生姜片,加热至沸腾,加入泡椒、白糖、八角和茴香,继续煮20min,然后加入山梨酸钾和L-抗坏血酸,冷却;

D.将经过浸泡的竹笋置于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放入密闭容器中放置48-72h;

E.将步骤D所得于120℃、408kPa条件下杀菌15min,冷却,即得所述泡椒竹笋。

泡椒竹笋感官评定:

选取15名具有3年以上食品感官评定人员,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制备的泡椒竹笋进行色泽、组织形态、质地和口感方面的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色泽评定:

(1)淡黄色或褐黄色,无白斑、无褐斑的,得10分;

(2)黄白色、有白斑或褐斑的,酌情扣1-9分;

(3)明显偏白,明显有白斑或褐斑的,扣10分。

组织形态评定:

(1)无霉变,无霉斑白膜,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的,得10分;

(2)有霉变、霉斑白膜或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的,酌情扣1-9分;

(3)有明显霉变、霉斑白膜或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的,取消评定资格。

质地评定:

(1)质地脆嫩的,得20分;

(2)质地偏软,欠脆嫩的,酌情扣1-19分;

(3)质地明显偏软、欠脆嫩的,扣20分。

口感评价:

1)有泡椒特有味道、无涩味、无异味的,得60分。

2)有泡椒味道,有涩味或异味的,酌情扣1-59分;

3)泡椒味不明显,有明显涩味或异味的,取消评定资格。

本申请制作的泡椒竹笋淡黄色或褐黄色,无白斑、无褐斑;无霉变,无霉斑白膜,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质地脆嫩;有泡椒特有味道、无涩味、无异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