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065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红薯粉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红薯粉是一种广西,陕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的汉族特色小吃。灰色细长条状,晶莹剔透,与粉丝相似。由红薯加工制成,是广西、陕西、湖南、四川的一种特色食物,以广西桂林灌阳县,陕西汉中洋县,湖南郴州,四川安岳、四川南充所产红薯粉为佳,陕西汉中洋县槐树关镇有机红薯种植基地所产最佳。红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软,吃在嘴里,甜在心头。它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蒸、煮、煎、炸,炖( 安岳炖粉) 吃法众多,一经巧手烹饪,也能成为席上佳肴。通常喜欢将红薯加工成红薯粉进行保存,而在于红薯粉加工的工序中,红薯粉需要干燥,而现有的干燥设备还存在干燥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干燥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效率高和使用方便的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包括进料斗、称重装置一、螺旋进料装置、电机一、螺旋搅拌送料装置、电机二、第一烘干筒、第二烘干筒、蒸汽散热器、出料桶、称重装置二、出料口;进料斗的底部设有称重装置一,进料斗的底部与螺旋进料装置连接,螺旋进料装置的左侧设有电机一,螺旋进料装置的右侧与第一烘干筒连接,第一烘干筒与第二烘干筒之间通过螺旋搅拌送料装置连接,螺旋搅拌送料装置与电机二连接,第一烘干筒与第二烘干筒的顶部均设有蒸汽散热器,第二烘干筒的右侧与出料桶连接,出料桶的底部设有称重装置二,出料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烘干筒设有加热干燥装置。所述的干燥装置设置在烘干筒红薯粉的下降段。

进一步的,所述的干燥装置为由干燥筒内壁向外延伸的干燥挡板,干燥挡板内设有电热丝,干燥挡板上设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连接电热丝控制开关。通过热敏电阻可以有效的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当温度过高则停止加热,温度低于设定值则通电加热,保证设备的寿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为由干燥筒内壁向外延伸的同时向下倾斜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干燥挡板为螺旋挡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干燥挡板为多块相对错位设置的间隔挡板。通过挡板可以增加红薯粉与干燥源的接触,增加红薯粉的干燥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热丝之间的间距由干燥筒内壁向外慢慢减小。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干燥挡板为陶瓷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斗中设有过滤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活动式的搅拌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烘干均匀度高,且烘干的质量高,避免了重复加工带来的麻烦,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的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的干燥挡板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识: 1-进料斗;2-称重装置一;3-螺旋进料装置;4-电机一;5-螺旋搅拌送料装置;6-电机二;7-第一烘干筒;8-第二烘干筒;9-蒸汽散热器;10-出料桶;11-称重装置二;12-出料口;13-过滤装置;14-搅拌装置;15a-间隔挡板;15b-螺旋挡板;150-电热丝;151-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红薯粉烘干装置,包括进料斗1、称重装置一2、螺旋进料装置3、电机一4、螺旋搅拌送料装置5、电机二6、第一烘干筒7、第二烘干筒8、蒸汽散热器9、出料桶10、称重装置二11、出料口12;进料斗1的底部设有称重装置一2,进料斗1的底部与螺旋进料装置3连接,螺旋进料装置3的左侧设有电机一4,螺旋进料装置3的右侧与第一烘干筒7连接,第一烘干筒7与第二烘干筒8之间通过螺旋搅拌送料装置5连接,螺旋搅拌送料装置5与电机二6连接,第一烘干筒7与第二烘干筒8的顶部均设有蒸汽散热器9,第二烘干筒8的右侧与出料桶10连接,出料桶10的底部设有称重装置二11,出料桶10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2。所述的第一烘干筒7和第二烘干筒8设有加热干燥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干燥装置为由干燥筒内壁向外延伸的干燥挡板,干燥挡板内设有电热丝150,干燥挡板上设有热敏电阻151,热敏电阻151连接电热丝150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挡板为由干燥筒内壁向外延伸的同时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干燥挡板为螺旋挡板15b。

优选的,所述的干燥挡板为多块相对错位设置的间隔挡板15a。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丝150之间的间距由干燥筒内壁向外慢慢减小。

优选的,所述的干燥挡板为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进料斗1中设有过滤装置13。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装置13的上方设有活动式的搅拌装置14。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