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柠檬红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柠檬红茶具有美白、养胃、开胃、健脾、提神的作用,但是已有的柠檬红茶是以茶叶和柠檬分开添加到开水中冲泡,冲泡过冲繁琐,且不易掌握冲泡量或者柠檬与红茶冲泡的比例。还有的柠檬红茶是将柠檬和红茶烘干后粉碎得到粉末状固体后,混合后冲泡,但是这样的柠檬红茶呈粉末状,冲泡后需过滤,现有的过滤包装不易过滤干净,影响茶水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柠檬红茶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柠檬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人工筛择选种:精选大种油身品系、细种油身品系或驯化优秀品种品系的柠檬品种;
(2)果实分批采青:自秋分时节开始采摘柠檬鲜果,经过分批次采收后,冬至采收完毕;
(3)净水清洗鲜果:对选好的柠檬鲜果利用净水人工清洗柠檬表皮;
(4)手工去除果肉:人工在柠檬顶部开一类椭圆形开口,用工具把果肉取出,开口后的柠檬形成容器本体,再次用温水清洗残留在容器本体上的果汁,并晾干容器本体上的存水;
(5)手工填充红茶:将勐海陈年普洱茶叶均匀的填入晾干后的容器本体中,压紧;
(6)光照晒青:将步骤(5)处理得到的柠檬放置在自然光下,自然光照射10小时以上,完成基本晒青,如一个自然日不能完成基本晒青,可在下一自然日重复本步骤;
(7)炼炉风干:将步骤(6)得到的柠檬放入烘干炉中烘烤至柠檬表皮硬化;
(8)竹架摊凉:将烘干后的柠檬平均分布在凉架上摊凉降温;
(9)包装封存:采用食用级专业材料做内包装直接包装步骤(8)得到的柠檬,将包装好后的柠檬放入木箱或铁皮箱内存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7)中所述的烘干炉中的温度范围为0℃-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5)中填入的勐海陈年普洱茶叶与容器本体的重量比5:1-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选用适合冲泡的品种柠檬鲜果,提高口感。通过将将茶叶直接塞入柠檬果皮中冲泡方便、快捷,优选后固定的柠檬果皮与茶叶重量比提升了冲泡后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柠檬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人工筛择选种:精选大种油身品系、细种油身品系或驯化优秀品种品系的柠檬品种,精选的柠檬品种与红茶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且冲泡后的口感较好;
(2)果实分批采青:自秋分时节开始采摘柠檬鲜果,经过分批次采收后,冬至采收完毕,分批采摘柠檬鲜果,而不采用集中采摘的方式。根据制茶所需的柠檬鲜果成熟度分批采摘,进一步提升口感;
(3)净水清洗鲜果:对选好的柠檬鲜果利用净水人工清洗柠檬表皮,清除柠檬果实表皮的农药、灰尘等附着物,人工清洗较机器清洗更为干净,而且对柠檬的外表皮损害较小;
(4)手工去除果肉:人工在柠檬顶部开一类椭圆形开口,用工具把果肉取出,开口后的柠檬形成容器本体,再次用温水清洗残留在容器本体上的果汁,并晾干容器本体上的存水,清洗残存的果汁有利于延长柠檬红茶的存储时间;
(5)手工填充红茶:将勐海陈年普洱茶叶均匀的填入晾干后的容器本体中,压紧;
(6)光照晒青:将步骤(5)处理得到的柠檬放置在自然光下,自然光照射10小时以上,完成基本晒青,如一个自然日不能完成基本晒青,可在下一自然日重复本步骤,初步的去除柠檬果皮内的水分,减少烘烤时间,也减损高温烘烤后柠檬果皮破裂的概率;
(7)炼炉风干:将步骤(6)得到的柠檬放入烘干炉中烘烤至柠檬表皮硬化,烘烤去除柠檬果皮和茶叶中的水分,延长存储时间;
(8)竹架摊凉:将烘干后的柠檬平均分布在凉架上摊凉降温;
(9)包装封存:采用食用级专业材料做内包装直接包装步骤(8)得到的柠檬,将包装好后的柠檬放入木箱或铁皮箱内存放。
在步骤(7)中所述的烘干炉中的温度范围为0℃-5℃,在此温度范围以下烘干,不利于柠檬果皮和茶叶中水分的排出。高于此温度范围烘干,容易使柠檬果皮糊化,或者皴裂,造成残次品。
在步骤(5)中填入的勐海陈年普洱茶叶与容器本体的重量比5:1-8:1,此重量比的配置能更好的适用于大众对于柠檬红茶的口感。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