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状态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人体指标。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将高血糖中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脂中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统称称为“X综合征”,即现在医学界一般说的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形成“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由此可见,改善人体的代谢紊乱状态,对于人类的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芦荟胶囊、消化酶、益生菌、膳食纤维的组合服用,达到改善胃肠功能,调节人体代谢平衡。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组合物包括:芦荟胶囊、消化酶、益生菌、膳食纤维。
进一步,为使各组合物更好的发挥其综合功效,其服用方法为前三日服用芦荟胶囊、中三日服用消化酶和膳食纤维,后三日服用益生菌和膳食纤维。
进一步,芦荟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芦荟粉3~5份;大豆油0.5~1份;蜂蜡0.1~0.5份;二氧化钛0.1~0.5份;柠檬黄0.2~0.4份;明胶0.5~0.7份;甘油0.2~0.5份。
进一步,芦荟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芦荟粉5份;大豆油0.5份;蜂蜡0.3份;二氧化钛0.2份;柠檬黄0.2份;明胶0.7份;甘油0.4份。
进一步,消化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淀粉酶4~7份;蛋白酶5~9份;乳糖酶6~10份;蔗糖酶6~10份;麦芽糖酶11~14份;脂肪酶13~15份;纤维素酶20~23份;果糖1~3份;葡萄糖1~2.5份;硫酸镁0.2~0.5份;二氧化硅0.3~0.5份;柠檬酸0.1~0.3份;苹果香精0.2~0.4份。
进一步,消化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淀粉酶7份;蛋白酶9份;乳糖酶10份;蔗糖酶10份;麦芽糖酶13份;脂肪酶15份;纤维素酶22份;果糖3份;葡萄糖2.5份;硫酸镁0.3份;二氧化硅0.3份;柠檬酸0.2份;苹果香精0.3份。
进一步,五种益生菌为嗜酸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中任五种,其质量份数均为3~5份,益生菌活菌量为109~1011CFU/g。
进一步,益生菌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干酪乳杆菌4份;瑞士乳杆菌4份;乳双歧杆菌4份;长双歧杆菌4份;青春双歧杆菌4份。
进一步,膳食纤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大豆膳食纤维5~10份;麦麸4~7份;苹果果胶2~3份。
一种制备上述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物制备:分别将各组合物中原料按配方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原料混合物;
(2)胶囊制备: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中所述原料混合物,填充好的胃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即制成所述组合物胶囊。
芦荟胶囊是以芦荟为主要原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提取芦荟中的营养成分,制成芦荟凝胶冻干粉,使用先进生产工艺制成的软胶囊天然食品。由于芦荟中所含的芦荟素能够增加大肠液的分泌,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恢复失调的大肠自律神经功能,使芦荟成为古今中外治疗便秘最有效的药物,即使非常严重的便秘,服用芦荟后,也能在8~12小时内通便。
消化酶是参与消化的酶的总称,包括淀粉酶、蛋白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消化酶可促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水解,使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消化酶影响着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缺乏消化酶会造成低蛋白血症、脂肪性腹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等。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与人体免疫、代谢等息息相关,当人体住满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一旦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那么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
膳食纤维是是一种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内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并延缓后者的吸收,故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人体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大肠中的不可溶性纤维还可以吸收水分软化大便,从而防治便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从调节胃肠功能途径出发,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可显著改善人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病症。
(2)本发明的组合物还采用“3+3+3”模式,即前三日服用芦荟胶囊,排毒润肠;中三日服用消化酶和膳食纤维,清除宿便、调节肠道环境;后三日服用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定植有益菌、改善胃肠功能;从而可充分发挥各组合物的有益性能,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
(2)副作用较小,高效安全;本品组合物属于保健品领域,组合物多以对人类身体有益物质为原料,作为一种日常服用的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的保健食品组合服用疗法,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降低“三高”保健的作用,若干服用疗程后,可显著降低高血压、高血脂,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高血糖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血糖,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以芦荟胶囊、消化酶、益生菌、膳食纤维为主要成分;
其中,芦荟胶囊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芦荟粉5份;大豆油0.5份;蜂蜡0.3份;二氧化钛0.2份;柠檬黄0.2份;明胶0.7份;甘油0.4份;
按以下方法制备:
1)按配方量将芦荟粉、大豆油、蜂蜡、二氧化钛、柠檬黄、明胶、甘油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
2)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完成后的混合物,填充好的胃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
消化酶按如下重量份数配比:淀粉酶7份;蛋白酶9份;乳糖酶10份;蔗糖酶10份;麦芽糖酶13份;脂肪酶15份;纤维素酶22份;果糖3份;葡萄糖2.5份;硫酸镁0.3份;二氧化硅0.3份;柠檬酸0.2份;苹果香精0.3份;
益生菌按如下重量份数配比:干酪乳杆菌4份;瑞士乳杆菌4份;乳双歧杆菌4份;长双歧杆菌4份;青春双歧杆菌4份;
膳食纤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大豆膳食纤维9份;麦麸6份;苹果果胶2份;
消化酶、益生菌和膳食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配方量将原料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
2)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完成后的混合物,填充好的肠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
前三日,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芦荟胶囊,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1.5g;中三日,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消化酶和一次膳食纤维,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各5g;后三日,每日间隔6~8小时服用一次益生菌和一次膳食纤维,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各2g;选择30例“三高”患者,清淡饮食,每月一个疗程,坚持三个月后,有17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坚持六个月后,有23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以芦荟胶囊、消化酶、益生菌、膳食纤维为主要成分;
其中,芦荟胶囊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芦荟粉4份;大豆油0.5份;蜂蜡0.2份;二氧化钛0.3份;柠檬黄0.3份;明胶0.5份;甘油0.2份;
按以下方法制备:
1)按配方量将芦荟粉、大豆油、蜂蜡、二氧化钛、柠檬黄、明胶、甘油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
2)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完成后的混合物,填充好的胃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
消化酶按如下重量份数配比:淀粉酶6份;蛋白酶9份;乳糖酶7份;蔗糖酶9份;麦芽糖酶13份;脂肪酶13份;纤维素酶21份;果糖2份;葡萄糖2.5份;硫酸镁0.3份;二氧化硅0.3份;柠檬酸0.2份;苹果香精0.2份;
益生菌按如下重量份数配比:罗伊氏乳杆菌5份;干酪乳杆菌5份;长双歧杆菌5份;青春双歧杆菌5份;婴儿双歧杆菌5份;
膳食纤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大豆膳食纤维10份;麦麸4份;苹果果胶2份;
消化酶、益生菌和膳食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配方量将原料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
2)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完成后的混合物,填充好的肠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
前三日,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芦荟胶囊,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1.5g;中三日,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消化酶和一次膳食纤维,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各5g;后三日,每日间隔6~8小时服用一次益生菌和一次膳食纤维,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各2g;选择27例“三高”患者,清淡饮食,每月一个疗程,坚持三个月后,有15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坚持六个月后,有23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组合物,以芦荟胶囊、消化酶、益生菌、膳食纤维为主要成分;
其中,芦荟胶囊按以下配方量制备:芦荟粉5份;大豆油0.6份;蜂蜡0.3份;二氧化钛0.2份;柠檬黄0.2份;明胶0.5份;甘油0.2份;
按以下方法制备:
1)按配方量将芦荟粉、大豆油、蜂蜡、二氧化钛、柠檬黄、明胶、甘油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
2)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完成后的混合物,填充好的胃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
消化酶按如下重量份数配比:淀粉酶7份;蛋白酶9份;乳糖酶10份;蔗糖酶10份;麦芽糖酶13份;脂肪酶15份;纤维素酶22份;果糖3份;葡萄糖2.5份;硫酸镁0.3份;二氧化硅0.3份;柠檬酸0.2份;苹果香精0.3份;
益生菌按如下重量份数配比:嗜酸乳杆菌5份;罗伊氏乳杆菌5份;乳双歧杆菌5份;长双歧杆菌5份;青春双歧杆菌5份;
膳食纤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大豆膳食纤维10份;麦麸6份;苹果果胶3份;
消化酶、益生菌和膳食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配方量将原料依次置于无菌混合机内,混合均匀;
2)使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充填步骤1)完成后的混合物,填充好的肠溶胶囊使用胶囊抛光机清除吸附在胶囊外壁上的细粉,使胶囊光洁,无菌下包装。
前三日,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芦荟胶囊,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1.5g;中三日,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消化酶和一次膳食纤维,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各5g;后三日,每日间隔6~8小时服用一次益生菌和一次膳食纤维,每次40℃以下温水服用各2g;选择28例“三高”患者,清淡饮食,每月一个疗程,坚持三个月后,有21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坚持六个月后,有25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降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组合物用于动物验证试验,如实施例4。
实施例4
1、实验目的
通过不同疾病模型小鼠饲喂实验,验证本发明组合物对小鼠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
2、实验材料与试剂
2.1主要试剂
四氧嘧啶、生理盐水、丙酸睾丸酮、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组合物
3、实验动物
ICR小鼠,体重22.5±4.1g,雌性35只,雄性35只;
ICR小鼠:主要用于安全评价、药理学,毒理学、感染及免疫学实验等,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动物,具有繁殖力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强的特点。
4、实验性小鼠模型制备
4.1四氧嘧啶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
将20只ICR小鼠(雌雄比1:1)适应性喂养1周后,禁食24h(不禁水),将四氧嘧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2%的溶液,以200mg/kg的剂量给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注射四氧嘧啶之后,即恢复小鼠的进食,并观察和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以及死亡情况,于48h再禁食(不禁水)12h,尾尖取血,用血糖仪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选择10只血糖含量大于11.1mmol/L的小鼠(雌雄比1:1)作为糖尿病模型鼠进行验证实验。
4.2丙酸睾丸酮注射法制备高血压小鼠模型
将20只ICR小鼠(雌雄比1:1)适应性喂养1周后,连续测定3天正常血压并记录,第4天起,每日皮下注射丙酸睾酮0.7mg/次,连续2周,观察和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以及死亡情况,取10只收缩压升高至15mmHg以上的小鼠(雌雄比1:1)用于验证实验。
4.3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
将20只ICR小鼠(雌雄比1:1)适应性喂养1周后,禁食24h(不禁水),按照78.8%基础饲料、1%胆固醇、10%蛋黄粉、10%猪油、0.2%胆盐配制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日,每隔10天尾尖取血,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变化,选取升高最显著的10只作为高血脂小鼠(雌雄比1:1)进行验证实验。
5、实验分组及鉴定指标
实验分组:以正常ICR小鼠为对照组,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疾病模型小鼠为实验组,每组10只小鼠(雌雄比1:1),五组均正常喂料,9日内,前3日每日灌胃芦荟胶囊一次,0.5mg每次;中三日,每日灌胃消化酶和膳食纤维1次,各1mg每次;后三日,每日灌胃益生菌和膳食纤维二次,各1mg每次;
检测指标:以小鼠血糖变化为高血糖组检测指标;以小鼠体重、血压、心率变化为高血压组检测指标;以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高血脂组检测指标。
6、实验结果
6.1本发明组合物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影响
饲喂前尾尖采血测定小鼠血糖值,连续饲喂九日后再次测定,比较饲喂九日前后血糖值变化可知,正常组小鼠血糖值饲喂前后无显著变化,高血糖组小鼠血糖值较饲喂前显著降低(P<0.05)。
表1本发明组合物对实验小鼠血糖的影响
注:“*”表示P<0.05(饲喂后vs.饲喂前);
6.2本发明组合物对高血压模型小鼠的影响
饲喂前测定小鼠体重、收缩压、心率,连续饲喂九日后再次测定,比较饲喂九日前后体重、血压、心率变化可知,正常组小鼠各检测值无显著变化,高血压小鼠心率和血压值较饲喂前显著降低(P<0.05)。
表2本发明组合物对实验小鼠血压的影响
注:“*”表示P<0.05(饲喂后vs.饲喂前);
6.3本发明组合物对高血脂模型小鼠的影响
饲喂前测定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连续饲喂九日后再次测定,比较饲喂九日前后TC、TG、LDL-C变化可知,正常组小鼠各检测值无显著变化,高血脂小鼠TC、TG较饲喂前显著降低(P<0.01,P<0.05)。
表3本发明组合物对实验小鼠血脂的影响
注:“*”表示P<0.05(饲喂后vs.饲喂前);“**”表示P<0.01(饲喂后vs.饲喂前);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