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金露梅茶叶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95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制作的金露梅茶叶,还涉及该金露梅茶叶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L.)属蔷薇科萎陵菜属植物,是一种高山野生茶,因中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中华养生鼻祖”——“药王”孙思邈在秦岭太白山潜修期间发现并终生饮用而得名。据《秦岭植物志》《太白本草》等文献记载:药王茶(金露梅)“性平味微甘,入心肝脾经。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化湿,明目,调经”。现代多用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心烦及软化血管等,可长期代茶饮。金露梅是我国高寒地区的一种典型性落叶灌丛,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在我国青藏高原,藏民们称金露梅为“格桑梅朵”,也就是格桑花。但是,在物候期方面,由于金露梅分布范围较广,气候因子的差异性大,在各地的生长发育进程不完全相同。例如在青海的青藏高原地区是4月上旬发芽,4月中旬至5月初芽开放,5月上旬叶展开,5月中旬为旺盛期,5月下旬为开花期,7~8月为盛花期,8~10月为成熟期。在海拔3300~3700m的祁连山地南坡,于4月份中旬乃至下旬以后芽开始膨大,6~8月花开放,8~9月结果并成熟,9月中旬叶片发黄枯萎。而气候较温暖或寒冷的地区,其发芽期稍有提前或延后;青草期则略有延长或变短。由于以上原因,不同地区金露梅生长发育进程各不相同,从而造成了不同产区金露梅中的营养成分差异很大,对于加工条件的耐受性和选择性也不尽相同,目前尚没有一种明确的针对金露梅进行茶叶加工的工艺方法,更不用说特别针对某一产区的金露梅产品的加工方法了。对于金露梅这一药食两用的珍宝级植物,亟需一种可以充分适应其特点,保全其营养成分的加工工艺。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摘:采摘期选取每年6月至8月,采摘时将金露梅整个一簇叶连同嫩茎一起摘下作为原料。(2)摊放:将步骤(1)得到的新鲜原料摊放2~3h,摊放厚度为3~5cm,中间翻动一次,控制含水量为67%~73%;摊放使鲜叶水分蒸发,叶细胞失去正常的生命活动,分解作用加强,有利于促进氨基酸等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增加,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叶态萎缩,叶质柔软,叶色暗淡,生青气转化为清香气。由于叶质柔软,可塑性增大,便于下一步杀青造型。同时,茶叶中的内含物也适当地发生了变化。(3)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杀青,使其含水量控制在30%~50%;该步骤可以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而使其得以保留。(4)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5)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5min;揉捻的功用可以揉破叶细胞,以利于冲泡,还可以促进茶叶形成不同形状并塑造不同的特性。通过揉捻,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6)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60℃,干燥时间为1~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该步骤用于使产品达到足干,如果金露梅没有达到足干,存放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金露梅的品质会随之下降,最终导致金露梅价值下降。进一步地,所述杀青可以为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2~3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蒸汽杀青是利用蒸汽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茶色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特征,但香气比较原始,较闷,给人青涩的感觉,用蒸汽把金露梅蒸熟,蒸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容易保留金露梅原来的细胞纤维。蒸制杀青后的原料湿度较大,需要在烘箱中进行干燥,降低湿度,利于后期的揉捻工序。所述杀青还可以为烘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置于烘箱中烘干,温度为100℃,时间为20min,操作方式简便。优选地,所述杀青为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80~200℃,投叶量为0.25~0.5公斤,杀青时间为1~2min,炒制颜色暗绿。炒制的金露梅比较香,在制作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金露梅原料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使叶片中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原料发酵的过程,并使汁液的精华完全保留。进一步地,在炒制杀青过程中,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影响炒青质量的因素有锅温、投叶量、时间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在此工艺条件下,炒制杀青可以达到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产生香气等目的,还可以充分保留住金露梅的黄酮和氨基酸。更进一步地,所述炒制杀青之后随即进行二次炒制,炒制温度为130~150℃,炒至金露梅原料紧细,发出茶香,含水量30%~40%,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捻的作用。除了上述加工方法外,本发明相应的也保护根据上述加工方法制得的金露梅茶叶。所制得的金露梅茶叶充分保留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营养成分,黄酮、氨基酸、茶多酚及维生素等含量充分,并且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甜浓醉、香气浓。本发明还相应保护上述的金露梅茶叶在制备保健茶中的应用。将得到的干燥金露梅茶叶(叶与花),按照特定的剂量分装,得到金露梅植物保健茶。本发明有益效果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点:本发明的金露梅加工工艺,经原料选择、制作、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检测等,得到的金露梅茶叶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甜浓醉、香气浓,并且特定的加工方法更加有利于金露梅的化学活性成分的保留,黄酮、氨基酸、茶多酚及维生素等含量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加工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青海的青藏高原地区金露梅生物资源丰富,但利用价值不高,尚未有系统研究,尤其是对其功效的基础研究存在空白。青海民间以金露梅叶片代茶使用的历史悠久,却未曾有过科学解释。从该地区的金露梅中煮出和浸泡出的汁液,作为镇痛、止血和消炎的手段被应用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上。此外金露梅嫩叶可代茶叶饮用,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为充分利用青海青藏高原地区的金露梅此种功能,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摘:采摘期选取每年6月至8月,采摘时将金露梅整个一簇叶连同嫩茎一起摘下作为新鲜原料。其中,对于采摘期的确定主要是参考金露梅生长期间各个时间段叶片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来确定,实验所用的金露梅叶采自于青海省境内生态区,海拔3400米的高山灌木丛中,样品采收后,置于60℃下烘干,供分析测试用,测试结果记录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金露梅的加工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各种理化成分指标的检测,除特别标明的以外,均使用下面的的标准和方法:金露梅茶叶的总黄酮按GB/T20574-2006的测定方法;金露梅茶叶的蛋白质按国家标准GB5009.5-2010的测定方法;金露梅茶叶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按国家标准GB/T8313-2008的测定方法;金露梅茶叶的Vc按GB5413.18-2010的测定方法;金露梅茶叶的氨基酸的测定按GB/T5009.124-2003的测定方法;金露梅茶叶的单宁按NY/T1600-2008的测定方法;金露梅茶叶的芦丁按DB13/T385-1998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表1不同采摘期金露梅叶的成分含量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通过表1可知,其中总氨基酸(12.01%)、总黄酮(18.93%)、茶多酚(10.9%)、维生素C(5.30mg/100g)、儿茶素(1.18%)、单宁(13.64%)和芦丁(0.0785%)的含量在7月份采集的金露梅叶中最高,蛋白质含量以8月份采摘的金露梅叶中最高,达到16.97%,而总氨基酸(8.15%)、总黄酮(12.18%)、茶多酚(6.2%)、维生素C(4.20mg/100g)、儿茶素(0.21%)和芦丁(0.0133%)的含量在10月份采摘金露梅叶中最低。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采摘时间的金露梅叶成分含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因此,采摘时间的差异对金露梅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综合考虑表1的检测结果可知,6、7、8三个月份采摘的金露梅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总体上要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月份,固6、7、8三个月份为优选的采摘期,其中7月份采集的金露梅叶中有7中有效成分含量排在第一位,为最优选的采摘期。更为具体地,采摘时用食指、姆指和中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借三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为确保鲜叶的有效成分和药用价值,使成品茶达到清香甘醇,应从春、夏的枝条上采摘色泽嫩绿、无病斑、无虫害的叶片作为原料。因金露梅叶片较小,采摘时是将整个一簇叶连同嫩茎一起摘下作为原料。采摘时间以早晨露水未干以前至中午十二时前较佳;下雨天禁止采摘,以免叶片腐烂。(2)摊放:将步骤(1)得到的新鲜原料摊放2~3h,摊放厚度为3~5cm,中间翻动一次,控制含水量为67%~73%;具体地,鲜叶在摊放中失水要适度,摊放的时间应依据鲜叶的嫩度、环境湿度、温度和摊叶层厚度而定。此外不宜过度摊放,过度摊放会使内含物损失过多反而对品质不利。摊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以防止红变,影响金露梅的品质。(3)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杀青,使其含水量控制在30%~50%;该步骤可以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而使其得以保留。做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杀青为烘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置于烘箱中烘干,温度为100℃,时间为20min。做为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杀青为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杀青时间为2~3min。做为另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杀青为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80~200℃,投叶量为0.25~0.5公斤,杀青时间为1~2min,炒制颜色暗绿。炒制杀青简称炒青,是一个术语,就是下锅炒,也可用滚筒式杀青机进行杀青。炒青对茶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操作上应严格要求。具体地,在炒制杀青过程中,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更为优选的,所述炒制杀青之后随即进行二次炒制,炒制温度为130~150℃,炒至金露梅原料紧细,发出茶香,含水量30%~40%。在前面炒制杀青中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进行二次炒制,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捻的作用,锅温比前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前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炒至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4)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5)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5min;当然揉捻的方式不同,所获得产品性质也不同,例如可以为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还可以为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还可以为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轻揉捻的方式,可以获得品质较高的金露梅茶叶。(6)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60℃,干燥时间为1~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该步骤中干燥的具体方式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凡是能够达到上述产品特性指标的干燥方式均可以实现本实施方案,例如可以在火炉上烘干,还可以采用手摇式干燥机或自走式干燥机进行干燥。此外对于干燥后的金露梅的叶与花,可以进行按计量分装售卖,例如可以按照每袋50~100g的剂量分装,得到金露梅保健茶。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进一步详细叙述本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以下各实施例的金露梅均产自青海省境内生态区,海拔3400米的高山灌木丛中,采摘期选取每年6月至8月,采摘时将金露梅整个一簇叶连同嫩茎一起摘下作为新鲜原料,以下各个实施例所选用的原材料均是出自同一批次新鲜原料。实施例1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6h,摊放厚度为3cm,中间翻动一次;(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2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2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12h,摊放厚度为5cm,中间翻动一次;(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2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3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2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4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新鲜原料不经过摊放过程,直接进行杀青;(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2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试验例1:摊放条件对于金露梅茶叶指标的影响针对实施例1~4的加工工艺制得的金露梅茶叶,分别测定其总氨基酸量和总黄酮量两个指标,记录于表2中。采用“双盲”测试法,根据GB/T14487-9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对金露梅叶茶的表观汤色及汤色明亮度、滋味、香气、叶底等品质特点进行感官评定,每个处理重复3次,记录于表3中。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实施例4的测定结果,黄酮总量在各个实施例总起伏不大,说明上述实施例中摊放条件可以明显提高金露梅茶叶中的氨基酸总量。通过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感官评价优于没有进行摊放的实施例4,并且可以明显提高金露梅茶叶的色泽和香气。综合表2和表3可以得知,实施例3的摊放条件使得金露梅茶叶的氨基酸总量最高且感官评价得分最高,为较优的实施例。表2摊放对于金露梅茶叶氨基酸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组别氨基酸总量(%)黄酮总量(%)实施例113.4423.87实施例213.4923.79实施例313.6823.84实施例411.7523.85表3摊放对于金露梅茶叶感官评审的影响组别色泽香气汤色滋味总分实施例1尚绿润82花香86尚绿82尚纯8283.33实施例2尚绿润83清醇83嫩绿84鲜醇8684.17实施例3嫩绿85嫩香85嫩绿85鲜醇8484.67实施例4草绿77青气75尚绿83尚纯8379.33备注:各因子所占评分的权重分配为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上述的试验结果可以解释为,摊放使鲜叶发生轻微的理化特性变化,如部分蛋白质发生水解,氨基酸含量会增加;结合态的芳香化合物降解为游离态成分,增加可挥发芳香物质,提高香气。随着鲜叶的化学变化,鲜叶的含水量也发生变化,细胞膨压减小,鲜叶脆性降低,鲜叶的可塑性增强。同时由于水分降低,杀青过程蒸发量减少,杀青锅锅温易于稳定,容易控制杀青质量,制成的茶叶颜色翠绿,鲜度好。如果茶叶采摘后未经过摊放即行加工,制成的干茶青气重。含水较多的肥壮芽叶和雨水叶,不经过摊放就加工,茶叶容易褐变,影响茶叶的色泽。实施例5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3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6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蒸汽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原料放置在蒸笼内,用蒸汽蒸熟,蒸至颜色翠绿,蒸制时间为2.5min,将蒸制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10min,烘箱温度为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7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置于烘箱中烘干,温度为100℃,时间为20min;(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8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80℃,投叶量为0.25公斤,杀青时间为1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9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200℃,投叶量为0.5公斤,杀青时间为2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10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1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试验例2:杀青方式对于金露梅茶叶指标的影响针对实施例3和实施例5~10的加工工艺制得的金露梅茶叶,分别测定各种成分的含量,记录于表4中。采用“双盲”测试法,根据GB/T14487-9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对金露梅叶茶的表观汤色及汤色明亮度、滋味、香气、叶底等品质特点进行感官评定,记录于表5中。表4不同杀青方式金露梅茶叶的成分含量表5不同杀青方式对于金露梅茶叶感官评审的影响组别色泽香气汤色滋味总分实施例3嫩绿85嫩香85嫩绿85鲜醇8484.67实施例5草绿色显焦点83尚浓郁84翠绿83尚醇8383.33实施例6尚绿润84嫩香86尚绿82较醇8283.67实施例7褐绿73青草味79微褐77较燥7676.67实施例8嫩绿86清香85翠绿明亮84尚醇8384.33实施例9嫩绿85嫩香83暗绿明亮83鲜醇8584.00实施例10嫩绿明亮88嫩香84暗绿明亮83鲜醇8685.17备注:各因子所占评分的权重分配为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金露梅叶茶的总黄酮含量以采用蒸汽杀青的含量最高,实施例6含量为24.01%,其次是炒青方式,实施例8含量为18.7%,采用烘制杀青的含量最低,为10.42%。总氨基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变化一样,依次是蒸汽﹥炒青﹥烘制。金露梅叶茶的蛋白质含量以蒸制的含量最高,实施例6为19.37%,炒制和烘制对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大;维生素C含量以炒制和蒸汽最高,实施例8达到5.89mg/100g,而烘茶对维生素C的含量影响较大,只有0.26mg/100g;不同的杀青工艺对金露梅叶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单宁含量的影响是较大的,其含量依次是炒制﹥蒸制﹥烘制。综上所述,炒制杀青和蒸汽杀青可以获得的各种含量较高的营养成分,而烘青会使各种营养组分大量流失,造成金露梅茶叶的品质下降。因此蒸汽杀青和炒制杀青为较为优选的杀青方式。通过表5可以看出,不同杀青方式的金露梅茶叶的感官品质不同。杀青叶的外观色泽以炒制杀青(实施例8、9、10)的最好、其色泽翠绿,蒸制杀青(实施例3、5、6)的其次,而烘制杀青(实施例7)的最差;在香气方面,以蒸汽杀青和炒制杀青的杀青叶香气较浓,而烘制的杀青叶香气最淡。蒸汽杀青和炒制杀青的金露梅叶茶的感官品质较好,其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甜浓醉、香气浓;而烘制杀青叶在烘干过程中品质变差。因此采用炒制和蒸汽杀青工艺有利于金露梅叶茶感官品质的形成。同时实施例3和实施例10可以获得较优的感官品质,为优选的实施例。试验例3:金露梅炒制杀青较佳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确定根据已有的此类植物的加工方式以及预实验的结果得出影响炒制杀青的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投叶量、温度和杀青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因素水平表,每个因素均取三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炒制杀青正交试验,优化金露梅杀青条件。表6正交试验因素水平根据表6中的正交因素试验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表7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表由表7极差分析中的R值的大小可知,对于氨基酸含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为C>B>A,即杀青时间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最大,理论上最佳的杀青条件为A2B2C3,即投叶量为0.4kg,杀青温度为190℃,杀青时间为2min;对于黄酮含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为A>B>C,即投叶量对黄酮含量的影响最大,理论上最佳的杀青条件为A3B1C2,即投叶量为0.5kg,杀青温度为180℃,杀青时间为1.5min;对于茶多酚含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为B>A>C,即杀青温度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最大,理论上最佳的杀青条件为A3B2C2,即投叶量为0.5kg,杀青温度为190℃,杀青时间为1.5min。表8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注:***表示对于给定显著水平α=0.01,该因素对于试验结果有极显著影响;**表示对于给定显著水平α=0.05,该因素对于试验结果有较显著影响;*表示对于给定显著水平α=0.01,该因素对于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表示该因素对于试验结果没有有显著影响通过表8方差分析可知,杀青温度和时间对于氨基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投叶量对氨基酸含量有较显著影响,投叶量和杀青温度对黄酮含量有显著影响,杀青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投叶量、杀青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的含量均具有较显著影响,相对而言,杀青温度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获得的金露梅茶叶中营养成分侧重来综合选定炒制杀青过程中的参数。实施例11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5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经检测,所得金露梅茶叶成品中氨基酸含量为12.71%,黄酮含量为23.75%,茶多酚含量为9.73%,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儿茶素及单宁等有效成分。感官评定结果为色泽调和、光滑明亮,香气浓郁,汤色清碧浓鲜,滋味醇厚。实施例12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4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8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经检测,所得金露梅茶叶成品中氨基酸含量为12.66%,黄酮含量为23.69%,茶多酚含量为9.86%,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儿茶素及单宁等有效成分。感官评定结果为色泽嫩绿,香气浓郁,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鲜醇。实施例13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4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5℃,干燥时间为5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经检测,所得金露梅茶叶成品中氨基酸含量为13.42%,黄酮含量为22.99%,茶多酚含量为9.88%,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儿茶素及单宁等有效成分。感官评定结果为色泽嫩绿明亮,香气清香且略带花香,汤色暗绿明亮,滋味尚醇。实施例14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4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为1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经检测,所得金露梅茶叶成品中氨基酸含量为12.89%,黄酮含量为23.77%,茶多酚含量为9.38%,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儿茶素及单宁等有效成分。感官评定结果为色泽绿润,香气浓郁,汤色翠绿,滋味尚醇。实施例15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随即进行二次炒制,炒制温度为13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1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16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随即进行二次炒制,炒制温度为14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1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实施例17一种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新鲜原料摊放9h,摊放厚度为4cm;(2)杀青:将摊放后的金露梅进行炒制杀青,杀青锅温为190℃,投叶量为0.4公斤,杀青时间为1.5min,炒制颜色暗绿;随即进行二次炒制,炒制温度为150℃;(3)摊凉回潮:将杀青后的金露梅及时摊凉回潮,回潮时间30~60min,然后筛分,用孔径3~5mm的筛子筛分,簸去片末;(4)揉捻:将筛分后的原料放于揉板上,用力均匀向前揉捻,揉捻成长条形,揉捻3min;(5)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的金露梅原料,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为1min,使其含水量4~6%,得到金露梅茶叶成品。试验例4:炒制杀青阶段二次炒制对金露梅茶叶的影响针对实施例10和实施例15~17的加工工艺制得的金露梅茶叶,分别测定各种成分的含量,记录于表9中。采用“双盲”测试法,根据GB/T14487-9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对金露梅叶茶的表观汤色及汤色明亮度、滋味、香气等品质特点进行感官评定,记录于表10中。表9金露梅茶叶的成分含量表10金露梅茶叶感官评审结果组别色泽香气汤色滋味总分实施例10嫩绿明亮88嫩香84暗绿明亮83鲜醇8685.17实施例15嫩绿86尚浓郁84翠绿87尚醇8685.50实施例16尚绿润84嫩香88尚绿84较醇8485.33实施例17嫩绿85清香85暗绿明亮83鲜醇8785.33备注:各因子所占评分的权重分配为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出,金露梅叶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除了茶多酚以外,均是经过二次炒制的加工工艺的实施例例明显高于没有二次炒制的实施例,其中氨基酸、蛋白质及维生素C等成分均是实施例16含量最高,为较为优选的实施例。通过表10可以看出,不同杀青方式的金露梅茶叶的感官品质不同。经过了二次炒制的金露梅(实施例15、16、17)的评定得分均高于没经过二次炒制的实施例;其中在色泽、香气和汤色方面,以实施例15为最优,且综合评定得分也是最高,为较为优选的实施例。因此在炒制杀青结束后进行二次炒制有利于金露梅叶茶感官品质的形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