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3991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鱼酱产品,鱼龙混杂,质量低下,技术标准不一,大多是土配方,土做法,不大量使用工业添加剂无法去除鱼腥味。

前些年《舌尖上中国》轰动全国的雷山鱼酱,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酵酱类。采用小溪活鱼,与少数民族地区酸汤、辣椒以及其他香料,进行腌制、发酵后制成。产品不易保存,原料不可持续,不适合形成规模化、工业化的产品生产流程。

其他鱼酱产品,大多是地方中小企业以各种杂鱼或鱼类加工剩余的边角料制成,缺乏产品标准,缺乏食品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具备工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a、取淡水鱼10斤,切片、洗净备用;

b、取花椒120g、老姜100g、芹菜500g、大葱500g、白酒100g、薄荷25g、陈皮30g、老干葱45g、葱头40g、油酱400g、胡椒粉40g混合成植物腌制配料,对鱼肉进行腌制,腌制时间6小时-10小时;

c、待鱼肉内水分控干至60%,鱼肉取出备炒;

d、将芝麻油、红油和葱油混合成混合油,芝麻油、红油和葱油重量比为0.8:1:1.2,加热油温达到80度以上,鱼肉下锅翻炒;

e、待鱼肉颜色呈现淡黄色,加入风味配料、辣椒酱、蒜茸、葱头碎、酱油、葱油酱、胡椒粉、花椒粉、芝麻粉和白糖继续翻炒,直至鱼肉颜色呈金黄色;

f、低温冷藏杀菌;

g、脱氧处理;

h、分装密封。

作为优选,步骤a中,淡水鱼为鳙鱼或草鱼。

作为优选,步骤b中,花椒磨细、老姜切片、芹菜切断、大葱切碎、薄荷切碎、陈皮切碎、老干葱切碎和葱头切碎备用。

作为优选,步骤e中风味配料为莲藕丁,且所述莲藕丁500g、辣椒酱100g、蒜茸40g、葱头碎40g、酱油30g、葱油酱20g、胡椒粉15g、花椒粉20g、芝麻粉30g和白糖10g。

作为优选,步骤e中风味配料为野生菌类,且所述野生菌类300g、辣椒酱200g、蒜茸50g、葱头碎50g、酱油10g、葱油酱20g、胡椒粉20g、花椒粉40g、芝麻粉10g和白糖10g。

作为优选,步骤e中风味配料为竹笋,且所述竹笋550g、辣椒酱300g、蒜茸60g、葱头碎60g、酱油20g、葱油酱20g、胡椒粉30g、花椒粉30g、芝麻粉20g和白糖10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精选具备食品安全的淡水鱼为原料,去除骨刺等副产物,结合传统辣酱、香料的重新配比,通过独特的植物香料配方,低温腌制调味、烘干、炒制、入味、杀菌等工序,让产品既保持鱼的鲜味,又具备香辣、爽口的特点,具有“吃鱼不见鱼,满口留鱼香;吃辣不见辣,欺嘴不欺心”的特点;

2、在中央厨房通过低温腌制调味、烘干、炒制,入味、杀菌等工艺,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产品特点鲜、辣、香、爽,风格突出,是调味佐餐的好伴侣;

3、风味配料分为三种,且三种风味配料在炒制时,配料的重量均不同,可制备出不同的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鳙鱼或草鱼10斤,切片、洗净备用;

b、取花椒120g、老姜100g、芹菜500g、大葱500g、白酒100g、薄荷25g、陈皮30g、老干葱45g、葱头40g、油酱400g、胡椒粉40g混合成植物腌制配料,对鱼肉进行腌制,腌制时间6小时-10小时,其中花椒磨细、老姜切片、芹菜切断、大葱切碎、薄荷切碎、陈皮切碎、老干葱切碎和葱头切碎备用;

c、待鱼肉内水分控干至60%,鱼肉取出备炒;

d、将芝麻油、红油和葱油混合成混合油,芝麻油、红油和葱油重量比为0.8:1:1.2,加热油温达到80度以上,鱼肉下锅翻炒;

e、待鱼肉颜色呈现淡黄色,加入莲藕丁500g、辣椒酱100g、蒜茸40g、葱头碎40g、酱油30g、葱油酱20g、胡椒粉15g、花椒粉20g、芝麻粉30g和白糖10g继续翻炒,直至鱼肉颜色呈金黄色;

f、低温冷藏杀菌;

g、脱氧处理;

h、分装密封。

实施例2:

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鳙鱼或草鱼10斤,切片、洗净备用;

b、取花椒120g、老姜100g、芹菜500g、大葱500g、白酒100g、薄荷25g、陈皮30g、老干葱45g、葱头40g、油酱400g、胡椒粉40g混合成植物腌制配料,对鱼肉进行腌制,腌制时间6小时-10小时,其中花椒磨细、老姜切片、芹菜切断、大葱切碎、薄荷切碎、陈皮切碎、老干葱切碎和葱头切碎备用;

c、待鱼肉内水分控干至60%,鱼肉取出备炒;

d、将芝麻油、红油和葱油混合成混合油,芝麻油、红油和葱油重量比为0.8:1:1.2,加热油温达到80度以上,鱼肉下锅翻炒;

e、待鱼肉颜色呈现淡黄色,加入野生菌类300g、辣椒酱200g、蒜茸50g、葱头碎50g、酱油10g、葱油酱20g、胡椒粉20g、花椒粉40g、芝麻粉10g和白糖10g继续翻炒,直至鱼肉颜色呈金黄色;

f、低温冷藏杀菌;

g、脱氧处理;

h、分装密封。

实施例3:

一种不同风味鱼酱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鳙鱼或草鱼10斤,切片、洗净备用;

b、取花椒120g、老姜100g、芹菜500g、大葱500g、白酒100g、薄荷25g、陈皮30g、老干葱45g、葱头40g、油酱400g、胡椒粉40g混合成植物腌制配料,对鱼肉进行腌制,腌制时间6小时-10小时,其中花椒磨细、老姜切片、芹菜切断、大葱切碎、薄荷切碎、陈皮切碎、老干葱切碎和葱头切碎备用;

c、待鱼肉内水分控干至60%,鱼肉取出备炒;

d、将芝麻油、红油和葱油混合成混合油,芝麻油、红油和葱油重量比为0.8:1:1.2,加热油温达到80度以上,鱼肉下锅翻炒;

e、待鱼肉颜色呈现淡黄色,加入竹笋550g、辣椒酱300g、蒜茸60g、葱头碎60g、酱油20g、葱油酱20g、胡椒粉30g、花椒粉30g、芝麻粉20g和白糖10g继续翻炒,直至鱼肉颜色呈金黄色;

f、低温冷藏杀菌;

g、脱氧处理;

h、分装密封。

本发明精选具备食品安全的淡水鱼为原料,去除骨刺等副产物,结合传统辣酱、香料的重新配比,通过独特的植物香料配方,低温腌制调味、烘干、炒制、入味、杀菌等工序,让产品既保持鱼的鲜味,又具备香辣、爽口的特点,具有“吃鱼不见鱼,满口留鱼香;吃辣不见辣,欺嘴不欺心”的特点;在中央厨房通过低温腌制调味、烘干、炒制,入味、杀菌等工艺,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产品特点鲜、辣、香、爽,风格突出,是调味佐餐的好伴侣;风味配料分为三种,且三种风味配料在炒制时,配料的重量均不同,可制备出不同的风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