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7914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干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最近几年,通过努力,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但现有的菊花茶烘干装置的效率低,大部分热空气直接被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烘干装置效率低、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出料搅筒、成品箱、引风机、卸料器、废热空气回收装置、低温空气管道、进料斗、脱水器、换热装置、输送搅筒、高温空气管道、膨胀阀、冷凝器、压缩机和冷凝水管道,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废热空气回收装置,所述烘干箱的两侧分别设有输送搅筒和出料搅筒,所述出料搅筒的底部设置有成品箱,所述引风机安装在卸料器的一侧,且引风机与卸料器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废热空气回收装置通过低温空气管道与换热装置相连接,所述换热装置与烘干箱之间通过高温空气管道相连接,所述输送搅筒的上端依次设置有脱水器和进料斗,所述冷凝器镶嵌在换热装置的内部,所述膨胀阀与冷凝器之间通过冷凝水管道相连接,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冷凝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一侧镶嵌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输送搅筒和出料搅筒的左侧均设置有搅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低温空气管道的右侧安装有送风机。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内壁上镶嵌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设有输送装置和控制面板,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约时间,安装有脱水器,减少茶叶中的水分,利于烘干箱的效果,设置有废热空气回收装置和换热装置,减少烘干过程中热量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2、出料搅筒,3、成品箱,4、引风机,5、卸料器,6、废热空气回收装置,7、低温空气管道,8、进料斗,9、脱水器,10、换热装置,11、输送搅筒,12、高温空气管道,13、膨胀阀,14、冷凝器,15、压缩机,16、冷凝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出料搅筒2、成品箱3、引风机4、卸料器5、废热空气回收装置6、低温空气管道7、进料斗8、脱水器9、换热装置10、输送搅筒11、高温空气管道12、膨胀阀13、冷凝器14、压缩机15和冷凝水管道16,烘干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废热空气回收装置6,烘干箱1的两侧分别设有输送搅筒11和出料搅筒2,烘干箱1的外壁镶嵌有控制面板,烘干箱1的内壁上镶嵌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出料搅筒2的底部设置有成品箱3,输送搅筒11和出料搅筒2的左侧均设置有搅动电机,引风机4安装在卸料器5的一侧,且引风机4与卸料器5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废热空气回收装置6通过低温空气管道7与换热装置10相连接,低温空气管道7的右侧安装有送风机,换热装置10与烘干箱1之间通过高温空气管道12相连接,输送搅筒1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脱水器9和进料斗8,冷凝器14镶嵌在换热装置10的内部,膨胀阀13与冷凝器14之间通过冷凝水管道16相连接,压缩机15设置在冷凝器14的一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菊花茶节能烘干装置时,首先检查该装置的各个部件是否完整,将该烘干装置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面板启动该装置的一系列部件,投放菊花茶到进料斗8中,菊花茶在脱水器9的作用下进行第一步脱水工作,接着在输送搅筒11的输送下进入烘干箱1中,在烘干箱1中进行彻底的烘干,通过出料搅筒2,到达成品箱3,烘干箱1中低温空气被收集到废热空气回收装置6内部,在送风机的输送下进入换热装置10当中,在其内部冷凝器14及压缩机15的作用换热成高温空气,回到烘干箱1中继续发挥余热。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