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87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食品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分配装置及浇注机。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原料进行加热融化,然后通过冷却让原料进行固化,原料通常有巧克力或糖等,而巧克力是一种以可可脂为连续相,糖和可可粉等微粒为分散相的高度分散高度乳化的多相分散体系,现有的浇注机,其烘模时间久,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大,且调温、控温技术较差,大大影响了原料的品质,而且由于原料具有易凝固的特性,又考虑到大众喜欢造型多样化的食品,传统的浇注机已经无法满足上述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结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分配装置及浇注机,可实现食品外型多样化,造型新颖,且易加工,生产率高,减少人力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第一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食品分配装置,其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一侧的入口端、以及设置在主体另一侧的出口端,其中所述入口端包括若干个凹部、以及一端与相应凹部相连通的若干个通孔,而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则位于出口端上。

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主体为模具钢材料。

所述主体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凹部的密封槽。

所述主体还设置与密封槽相邻的若干固定孔。

所述通孔个数是凹部个数的倍数,所述出口端设置有多个模腔、以及设置在每个模腔中的多个喷管,且喷管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第二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浇注机,其包括储料罐、向原料增压的增压单元和管路,其还包括位于储料罐下方的食品分配装置、和位于食品分配装置下方的食品成型装置,所述食品分配 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一侧的入口端、以及设置在主体另一侧的出口端,其中所述入口端包括若干个凹部、以及一端与相应凹部相连通的若干个通孔,而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则位于出口端上。

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主体为模具钢材料。

所述主体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凹部的密封槽。

所述主体还设置与密封槽相邻的若干固定孔。

所述通孔个数是凹部个数的倍数,所述出口端设置有多个模腔、以及设置在每个模腔中的多个喷管,且喷管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食品外型多样化,造型新颖,且易加工,生产率高,减少人力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分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一侧的入口端10、以及设置在主体1另一侧的出口端11,其中入口端10包括若干个凹部12、以及一端与相应凹部12相连通的若干个通孔14,而通孔14的另一端则位于出口端11上。出口端11则设置有多个模腔13、以及设置在每个模腔13中的多个喷管15。主体1的厚度为凹部12深度的两倍以上。模腔1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动物形状、星形、叶片形、几何图形 等,以形成各式各样的食品造型。

主体1为模具钢材料,主体1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凹部12的密封槽16、和与密封槽16相邻的若干固定孔18。通孔14个数是凹部12个数的倍数以上。喷管15的直径小于通孔14的直径。通孔14的直径是喷管15的直径的倍数以上。

参照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分配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主体2、设置在主体2一侧的入口端20、以及设置在主体2另一侧的出口端21,其中入口端20包括若干个凹部22、以及一端与相应凹部22相连通的若干个通孔24,而通孔24的另一端则位于出口端21上。出口端21则设置有多个模腔23、以及设置在每个模腔23中的多个喷管25。

主体2为模具钢材料,主体2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凹部22的密封槽26、和与密封槽26相邻的若干固定孔28。通孔24个数是凹部22个数的倍数以上。喷管25的直径小于通孔24的直径。通孔24的直径是喷管25的直径的倍数以上。

结合上述实施例的食品分配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浇注机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储料罐、向原料增压的增压单元、与储料罐和增压单元相连的管路、和位于食品分配装置下方的食品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食品外型多样化,造型新颖,且易加工,生产率高,减少人力使用。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