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83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腌制食品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



背景技术:

盐渍椒即泡椒,是将辣椒放入至盐水中浸泡,让辣椒发酵、入味,最后形成酸辣可口的调味品。

在食品企业里,由于量比较大,一般的浸泡容器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通常都会采用盐渍池。盐渍池的深度通常超过3米,面积超过5平方米,深度和体积均较大,可以浸泡较多的辣椒。食品企业在生产盐渍辣椒时,通常的做法是将盐水制成后倒入至盐渍池中,再将辣椒洗净后直接丢入至盐渍池中,两者的量以盐水能将辣椒没过为准,待辣椒的味道达到要求后,将辣椒从盐水中捞出,即得盐渍椒。

在从盐渍池中捞出辣椒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专用的出池装置,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先将盐渍池里的盐水抽干,操作工人进入至盐渍池内,用铲子将盐渍椒铲起。然而,此种操作方式会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铲出辣椒费时费力,工人劳动强度大;2、辣椒在池底浸泡时会产生较多的其他气体,导致盐渍池池底的空气稀薄,而盐渍池又较深,工人在池底操作时容易发生缺氧,操作难度较大;3、工人于池底操作,容易将辣椒踩坏弄脏,亦容易将盐渍池弄脏;4、浸泡过辣椒的盐水会有较多的尘土,若要将抽走的盐水回收利用,需要对盐水进行额外的过滤除尘,整个工序繁琐,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靠人工将辣椒从盐渍池中捞起,费时费力,操作强度和难度均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包括螺旋轨道、吸料管以及可架设于盐渍池上端边缘的分液环,分液环为内设有与分液环同轴的环形空腔,分液环的下侧设有多个与环形空腔相通的分液孔,多个分液孔沿与分液环同轴的环形分布,多个分液孔均倾斜向内;螺旋轨道的上端两侧设有支撑架,螺旋轨道的螺旋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吸料管为软管,吸料管通过滚轮和螺旋轨道滑动配合,吸料管的下端外围设有浮块;吸料管的上端连通有水平的回收管,回收管的下侧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回收箱,回收箱内下部设有筛网,回收管远离吸料管的一端连通有水泵,回收管内位于连接管与水泵之间设有第一拦网;还包括过滤箱,所述回收箱的下端和水泵的出口端均与过滤箱的上端连通,过滤箱的上端设有与过滤箱相通的加压泵,过滤箱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箱的下端与分液环内的环形空腔连通。

采用本方案中的盐渍椒的出池装置,分液环可架设于盐渍池上端边缘,即分液环可固定于盐渍池上端,并将盐渍池的上端圈住。分液孔用于将环形空腔中的盐水分撒至盐渍池中,多个分液孔均倾斜向内,朝向盐渍池内部,使得环形空腔中的盐水能进入至盐渍池中。支撑架用于将螺旋轨道支撑于盐渍池上方,将螺旋轨道悬空固定于盐渍池内。吸料管为软管,便于吸料管的端部随着螺旋轨道向下移动,吸料管下端外围的浮块可带动吸料管的端部漂浮于液面上。回收箱用于收集盐渍椒,其内的筛网用于将盐水和盐渍椒分离。水泵可以使盐渍池内的盐渍椒和盐水通过吸料管往上运动,第一拦网可避免盐渍椒进入至水泵中。过滤箱用于过滤盐水,除掉盐水中的尘土,便于盐水的再利用。加压泵可以使过滤箱中的盐水通过分液孔向盐渍池喷射而出,对盐渍池内的辣椒、尘土起到冲击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

1、在水泵的作用下,盐渍椒和盐水会通过吸料管进入至回收管中,当盐渍椒和盐水运动至连接管的上端时,部分盐渍椒和盐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管掉落至回收箱中,另一部分盐渍椒和盐水会越过连接管的上端,该越过的盐渍椒会被第一拦网拦截下来,而越过的盐水则会通过水泵最后进入至过滤箱中。另一方面,进入至回收箱中的盐渍椒和盐水在筛网的作用下会发生分离,盐渍椒停留于筛网上,盐水则进入至过滤箱中。进入至过滤箱中的盐水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除尘,最后在加压泵的压力下通过分液孔以环状的形式喷射进入至盐渍池中,当盐渍椒回收完后,盐水最后留于盐渍池中,进行再利用,整个盐渍椒的出池过程十分自动化,而且同时还能完成盐水的除尘,便于再利用。

2、吸料管的下端在浮块的作用下可以漂浮于液面上,由于滚轮与螺旋轨道之间是自由滑动的,因此,随着液面的下降,吸料管的下端会在重力作用下和液面的表面张力下随着液面向下运动,而且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该下端会逐渐向盐渍池的内部移动,从而从上至下、从外至内打捞起盐渍椒,盐渍椒整个出池的过程井然有序,效率高。

3、从分液孔喷射至盐渍池内的盐水对盐渍椒有一个向内的冲击力,使盐渍椒向内部移动,保证盐渍椒被打捞完。

4、另外,分液孔在加压泵的作用下喷射至盐渍池内,对池底的尘土有一个冲击的作用,使尘土能漂浮起来,随盐渍椒一起被吸走,最后进入至过滤箱内进行过滤,实现与盐水的分离,便于盐水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盐渍椒的出池装置用于盐渍椒的出池时,实现了自动化,省时省力,操作难度小,避免了操作工人进入盐渍池内打捞而导致的缺氧、弄脏盐渍池、损坏盐渍椒等问题,同时还能实现盐水的过滤除尘,便于盐水的再利用。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浮块为与吸料管下端同轴的环状。以保证吸料管的下端平稳地漂浮于液面上。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吸料管下端为朝下的喇叭形。便于盐渍椒进入至吸料管中。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设有抽气泵,抽气泵的入口端与连接管的侧壁连通,且该入口端处设有第二拦网。便于盐渍椒运动至连接管上端时掉落至连接管中。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第一拦网位于连接管上端的边缘。从而当盐渍椒一旦有越过连接管上端的趋势时,便于被第一拦网拦截下来,迅速地掉落至连接管中。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支撑架与分液环连接。以实现整个装置的整体性,此时分液环架设于盐渍池上端边缘时即可实现对螺旋轨道的支撑。

优选方案六:基于优选方案五,所述螺旋轨道中相邻的螺旋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以实现整个装置的整体性,且螺旋与螺旋之间相互支撑,避免位于上方的螺旋因承受重力过大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分液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浮块1、分液环2、环形空腔3、吸料管4、回收管5、连接管6、第一拦网7、水泵8、抽气泵9、第二拦网10、回收箱12、筛网13、过滤箱14、过滤网15、螺旋轨道16、分液孔17。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盐渍椒的出池装置,包括螺旋轨道16、吸料管4以及可架设于盐渍池上端边缘的分液环2。

分液环2为内设有与分液环2同轴的环形空腔3,分液环2的下侧设有多个与环形空腔3相通的分液孔17,多个分液孔17沿与分液环2同轴的环形均匀分布,多个分液孔17均倾斜向内,当分液环2架设于盐渍池上端边缘时,分液孔17直接对准盐渍池内部。

螺旋轨道16的上端两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和分液环2连接,两者合为一体。螺旋轨道16的螺旋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相邻的螺旋内侧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吸料管4为软管,吸料管4通过滚轮和螺旋轨道16的外侧滑动配合,吸料管4的下端为朝下的喇叭状,且其外围设有浮块1,该浮块1的形状为与吸料管4下端同轴的环状。

吸料管4的上端连通有水平的回收管5,回收管5的下侧通过连接管6连通有回收箱12,回收箱12内下部设有筛网13,回收箱12的侧壁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卸料口,卸料口的内侧端部的下侧与筛网13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卸料口处有密封盖。连接管6的侧壁上设有抽气泵9,抽气泵9的入口端与连接管6的侧壁连通,且该入口端处设有第二拦网10。回收管5远离吸料管4的一端连通有水泵8,回收管5内位于连接管6与水泵8之间设有第一拦网7,第一拦网7位于连接管6上端的边缘。

还包括过滤箱14,回收箱12的下端和水泵8的出口端均与过滤箱14的上端连通,过滤箱14的上端设有与过滤箱14相通的加压泵,过滤箱14内设有过滤网15,过滤箱14的下端与分液环2内的环形空腔3通过多根输送管道连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盐渍椒腌制好后需要出池时,揭开盐渍池的盖板,将分液环2架设于盐渍池的上端边缘,使螺旋轨道16进入至盐渍池内。开启水泵8、抽气泵9和加压泵,盐渍椒即开始自动出池,最后盐渍椒进入至回收箱12中,除尘后的盐水则回流至盐渍池中进行回收再利用。盐渍椒出池完毕后,关闭水泵8、抽气泵9和加压泵,打开回收箱12上的密封盖,将盐渍椒卸出即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59287... 来自[中国] 2023年05月24日 22:03
    太太太有用了,直接解决了盐渍菜如何取出的问题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