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粉条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523阅读:29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粉条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薯粉条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明矾是一种带有水分子的硫酸盐,因为能起到聚敛、疏散的作用,所以多少年来,人们在做红薯粉条时候都少不了要用它。然而科学研究发现,因为在明矾中含有大量的铝离子,所以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分的吸收,甚至会破坏大脑神经,尤其对儿童和老人不利。铝本身很容易在人体中蓄积,比如说在大脑、肾、肝、脾等器官都可能产生蓄积,如果在大脑中产生沉积就容易引起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等症状。因此,一些营养专家提出,要尽量少吃含有明矾的食品。对此,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也有明文规定,只要检测出有明矾,那么这种食品就不会被认证为绿色食品。

传统的红薯粉条生产工艺包括清洗、粉碎、筛分沉淀、淀粉干燥、制浆、制粉条、降温、冷冻、化冰、粉条干燥等步骤后即为成品。筛分沉淀就是将粉碎后的红薯中的淀粉分离出来,一般是经过两次筛分,第一次将粉碎后的红薯有粗筛过滤,筛网的目数为90目;然后再用细筛过滤,筛网的目数为250目,此时的淀粉悬浮液里还含有果胶、蛋白、很细的红薯渣等成份,经过沉淀后形成的淀粉纯度不高,直接影响了红薯粉条质量;沉淀就是将过滤后的红薯淀粉悬浮液在沉淀池或其它容器中静置8-10个小时后,沉淀池内形成上下两层,上层为含有杂质的液体,下层为沉淀在一起的淀粉。传统的红薯粉条生产中的制浆步骤中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明矾,主要是增加粉条的粘度,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粉条会变得很筋道,在开水中不易被煮烂。如不加明矾的话,无法将红薯淀粉加工成爽滑、筋道的粉条,在制粉条步骤中生产出来的粉条很容易折断成碎粉条;经过冷冻后的粉条化冰后也容易折断成碎粉条,而且口感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薯粉条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工艺的改进,增加了红薯粉条的韧性和耐煮性,口感更劲道,生产出的红薯粉条只有红薯淀粉一种原材料,无化学添加,绿色、健康。

本发明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薯粉条的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红薯淀粉制备,

选择无病害、无变质,体型完整的红薯,对所选红薯进行检验,确保红薯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红薯清洗,去泥沙、去杂质,确保红薯干净,清洗后的红薯溧水,确保红薯表面无明显水样,红薯粉碎过80-120目筛,得到红薯淀粉浆,红薯淀粉浆静置20-24小时,使其充分沉淀,去除沉淀后的上层水分,得到红薯淀粉;

2)制芡,

将红薯淀粉与水按1:(0.5-1)比例进行调配,制作红薯淀粉浆,将制作好的红薯淀粉浆加热,不断加热的同时不断的搅动红薯淀粉浆,使其均匀受热,避免受热不均匀造成结块,同时避免粘黏加热容器发生糊锅,在红薯淀粉浆完全凝固后停止加热,得到红薯芡;

3)红薯粉条原料制备,

将红薯淀粉与红薯芡按1:(0.2-0.5)比例进行配比,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制作红薯粉条的原料;

4)粉条成型,

根据红薯粉粉条的大小、形状选择相应模具,将原料放置于模具上,利用红薯粉原料的流动属性,使其从所选模具的孔缝中自然从上而下流出拉丝成型,模具下方与模具垂直距离0.5-1米处放置水温在95-100℃的热水,使自然从上而下流出的初成型红薯粉条直接进入热水中,并在热水中浸泡2-5分钟定型捞出;

5)粉条剪段,

将捞出红薯粉条作防粘黏处理,再将经过防粘黏处理的红薯粉条根据需求裁剪为20-200厘米的粉条段;

6)粉条烘干,

将裁剪好的红薯粉条段挂在阴凉处溧水1-5小时,然后将溧水好的红薯粉条放入冷库冷冻去水20-24小时,再将冷冻去水的红薯粉条放入除冰装置除去红薯粉条上的结冰,最后将去冰的红薯粉条挂入循环烘干装置,去除红薯粉条中的多余水分;

7)切段封装,

将红薯粉条烘干好后按需求切段并封装;

8)入库保存,将封装好的红薯粉条入库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发明制得的红薯粉条具有更好的韧性和耐煮性,口感更劲道,红薯粉条只有红薯淀粉一种原材料,无化学添加,绿色、健康。依靠重力和红薯粉原料的流动属性,使得至模具孔缝中流下的红薯粉条韧性更强,相比拉丝机拉制成型的红薯粉条,本发明的粉条自然成型工艺保证了红薯粉条的韧性强度,不易折断。粉条烘干工序中经过溧水、冷冻、去冰和循环烘干的红薯粉条也进一步保证了红薯粉条的韧度,在后续过程中,不会产生脆裂和破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详细描述。

一种红薯粉条的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红薯淀粉制备,

选择无病害、无变质,体型完整的红薯,对所选红薯进行检验,确保红薯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红薯清洗,去泥沙、去杂质,确保红薯干净,清洗后的红薯溧水,确保红薯表面无明显水样,红薯粉碎过80-120目筛,得到红薯淀粉浆,红薯淀粉浆静置20-24小时,使其充分沉淀,去除沉淀后的上层水分,得到红薯淀粉;

2)制芡,

将红薯淀粉与水按1:(0.5-1)比例进行调配,制作红薯淀粉浆,将制作好的红薯淀粉浆加热,不断加热的同时不断的搅动红薯淀粉浆,使其均匀受热,避免受热不均匀造成结块,同时避免粘黏加热容器发生糊锅,在红薯淀粉浆完全凝固后停止加热,得到红薯芡;

3)红薯粉条原料制备,

将红薯淀粉与红薯芡按1:(0.2-0.5)比例进行配比,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制作红薯粉条的原料;

4)粉条成型,

根据红薯粉粉条的大小、形状选择相应模具,将原料放置于模具上,利用红薯粉原料的流动属性,使其从所选模具的孔缝中自然从上而下流出拉丝成型,模具下方与模具垂直距离0.5-1米处放置水温在95-100℃的热水,使自然从上而下流出的初成型红薯粉条直接进入热水中,并在热水中浸泡2-5分钟定型捞出;

5)粉条剪段,

将捞出红薯粉条作防粘黏处理,再将经过防粘黏处理的红薯粉条根据需求裁剪为20-200厘米的粉条段;

6)粉条烘干,

将裁剪好的红薯粉条段挂在阴凉处溧水1-5小时,然后将溧水好的红薯粉条放入冷库冷冻去水20-24小时,再将冷冻去水的红薯粉条放入除冰装置除去红薯粉条上的结冰,最后将去冰的红薯粉条挂入循环烘干装置,去除红薯粉条中的多余水分;

7)切段封装,

将红薯粉条烘干好后按需求切段并封装;

8)入库保存,将封装好的红薯粉条入库保存。

通过本发明制得的红薯粉条具有更好的韧性和耐煮性,口感更劲道,红薯粉条只有红薯淀粉一种原材料,无化学添加,绿色、健康。依靠重力和红薯粉原料的流动属性,使得至模具孔缝中流下的红薯粉条韧性更强,相比拉丝机拉制成型的红薯粉条,本发明的粉条自然成型工艺保证了红薯粉条的韧性强度,不易折断。粉条烘干工序中经过溧水、冷冻、去冰和循环烘干的红薯粉条也进一步保证了红薯粉条的韧度,在后续过程中,不会产生脆裂和破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