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红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1858阅读:37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桑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桑叶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也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源。以桑叶泡水当茶喝,桑叶内含一种叫做1-脱氧野霉素(DNJ),这是一种仅存在于桑叶中的一种生物碱,含量约100mg/100g,这种生物碱是一种α-糖苷酶的抑制剂。桑叶中不仅含有DNJ,而且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

桑叶在生化成分上与茶叶相去甚远,保健功能是有所不同的,桑叶特别是在降血糖等多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在中老年人群当中特别受欢迎,但由于桑叶性寒凉,处理不当的话,过多的饮用的话,会对脾胃造成负担。桑叶的发酵处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纯桑叶发酵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未研发成功,现有技术当中只有如国家专利:CN103518892A一种桑叶红茶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当中那种利用桑叶与其它茶树鲜叶一起复合发酵的技术,这种复合发酵的技术其实是利用其它茶树鲜叶当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实现发酵技术,而纯桑叶发酵技术在缺少这种发酵物质引用的前提下很难以实现,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针对于现有的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桑叶红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桑叶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摘和初次萎调:采摘桑树鲜叶,弃去叶柄,将采摘的鲜叶放入萎调槽内,摊放厚度2cm,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萎调到桑叶水分含量维持在50%-60%;

(2)人工霜化:人工模拟自然界形成霜时所需要的条件,用冰使桑叶的温度降到O℃以下,桑叶附近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霜化时间8小时,然后将叶表面霜化的桑叶拿出来,放在0℃的环境中静置30分钟,霜化后桑叶水分含量维持在60%-70%;

(3)二次萎调:将步骤(2)中霜化后的桑叶放入萎调槽中,吹冷风5小时,萎调到水分含量在30%-35%;

(4)揉捻分块:将萎调好的桑叶放进揉捻机,揉捻20-30分钟,然后加压揉捻15-20分钟,将叶片揉捻成黑褐色,再减去压力揉捻成型,将成型的桑叶放入分块机中搅拌分块,最后形成一根一根的形态;

(5)两次发酵:将揉捻好的的桑叶摊放于发酵室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温度27.5℃,湿度85%,发酵时间3~4小时,每小时打开发酵室换新鲜空气5分钟,将一次发酵后的桑叶取出发酵室,抖开自然冷却,冷至室温后继续摊放3-4小时,再放于发酵室进行第二次发酵,发酵温度35.5℃,湿度80%,每小时打开发酵室换新鲜空气3分钟,发酵2小时40分钟后在20分钟内升至39℃,马上进行解块烘干;

(6)吸附烘焙:将步骤(5)的桑叶放入烘焙箱中,烘焙箱的箱壁上布置直径1cm的纳米碳能量棒,布置密度为每平方米布置170根,烘焙温度100℃-105℃,烘焙时间2小时;

(7)二次吸附烘焙:将步骤(6)烘焙的桑叶取出,再次放入烘焙箱中,烘焙箱的箱壁上布置直径1cm的纳米碳能量棒,布置密度为每平方米布置170根,烘焙温度90℃-95℃,烘焙时间2.5小时,烘焙后的桑叶含水量3%-5%;

(8)干茶处理:烘焙后密封于阴凉干燥处,常温静置自然转换25-30天,再次在90-95℃下烘焙2小时,将足干后的桑叶茶经分筛、筛去碎末、簸去黄片、剔杂后装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工艺方法通过桑叶的霜化工艺,实现了桑叶的单独发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桑叶发酵需要配合茶叶中茶多酚来实现辅助的弊端,同时现有技术的桑叶制备成桑叶保健茶口感苦涩,本发明利用碳纳米棒吸附烘焙的新工艺,彻底解决了桑叶苦涩的问题,制备的茶品汤色具有红茶的汤色、风味,同时口感保留纯桑叶的清香味而不苦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桑叶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摘和初次萎调:采摘桑树鲜叶,弃去叶柄,将采摘的鲜叶放入萎调槽内,摊放厚度2cm,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萎调到桑叶水分含量维持在50%-60%;

(2)人工霜化:人工模拟自然界形成霜时所需要的条件,用冰使桑叶的温度降到O℃以下,桑叶附近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霜化时间8小时,然后将叶表面霜化的桑叶拿出来,放在0℃的环境中静置30分钟,霜化后桑叶水分含量维持在60%-70%;

(3)二次萎调:将步骤(2)中霜化后的桑叶放入萎调槽中,吹冷风5小时,萎调到水分含量在30%-35%;

(4)揉捻分块:将萎调好的桑叶放进揉捻机,揉捻20-30分钟,然后加压揉捻15-20分钟,将叶片揉捻成黑褐色,再减去压力揉捻成型,将成型的桑叶放入分块机中搅拌分块,最后形成一根一根的形态;

(5)两次发酵:将揉捻好的的桑叶摊放于发酵室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温度27.5℃,湿度85%,发酵时间3~4小时,每小时打开发酵室换新鲜空气5分钟,将一次发酵后的桑叶取出发酵室,抖开自然冷却,冷至室温后继续摊放3-4小时,再放于发酵室进行第二次发酵,发酵温度35.5℃,湿度80%,每小时打开发酵室换新鲜空气3分钟,发酵2小时40分钟后在20分钟内升至39℃,马上进行解块烘干;

(6)吸附烘焙:将步骤(5)的桑叶放入烘焙箱中,烘焙箱的箱壁上布置直径1cm的纳米碳能量棒,布置密度为每平方米布置170根,烘焙温度100℃-105℃,烘焙时间2小时;

(7)二次吸附烘焙:将步骤(6)烘焙的桑叶取出,再次放入烘焙箱中,烘焙箱的箱壁上布置直径1cm的纳米碳能量棒,布置密度为每平方米布置170根,烘焙温度90℃-95℃,烘焙时间2.5小时,烘焙后的桑叶含水量3%-5%;

(8)干茶处理:烘焙后密封于阴凉干燥处,常温静置自然转换25-30天,再次在90-95℃下烘焙2小时,将足干后的桑叶茶经分筛、筛去碎末、簸去黄片、剔杂后装袋。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