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线松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52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米线松丝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米线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米线松丝装置。



背景技术:

米线为一种食物古烹饪书《食次》之中记米线为“粲”。在不同的地域,米线有“酸浆米线”、“酸粉”、“干米线”、“米粉”等不同的叫法。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且易于消化的特点。受到各地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目前在米线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米线的松丝过程至关重要。现有的米线的松丝方式是人工用“梳子”将粘在一起米线梳理开,耗时耗力;劳动强度很大,卫生条件差,且影响米线生产品质的提高。

有鉴于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节省人力,且并条率较低的米线松丝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米线松丝装置,包括:

由对立设置的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构成的机架;

用于夹紧挂设米线的米线挂杆且设于所述机架上端区域的夹紧单元;

滑动设于机架上且用于给米线松丝的松丝单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上端区域的第一支撑横板和第二支撑横板;

第一夹紧条通过第一气缸组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板上;第二夹紧条通过第二气缸组固定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横板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松丝单元包括对立设于所述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侧面且用于同时梳理米线的第一松丝平台和第二松丝平台。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对立面的两端竖直边缘分别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松丝平台和所述第二松丝平台上下移动的第一滑轨组和第二滑轨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松丝平台包括通过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上的第一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的两端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分别竖直穿设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第三支撑横板通过多条第一加强筋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板上;第一梳针板通过第三气缸组固定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横板上;

所述第二松丝平台包括通过滑块设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上的第二支撑竖板,所述第二支撑竖板的两端区域分别设有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分别竖直穿设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所述第四支撑横板通过多条第二加强筋固定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竖板上;第二梳针板通过第四气缸组固定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横板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梳针板与所述第二梳针板的梳针上下平行且交叉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架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机架的第一横梁组;所述机架后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机架的第二横梁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横梁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的第一上梁和第一下梁;所述第二横梁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的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和/或

所述第一上梁和第一下梁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松丝平台和第二松丝平台一端上下移动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松丝平台和第二松丝平台另一端上下移动的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上梁和所述第一下梁内侧面上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与所述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的第一链条;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上梁和所述第一下梁内侧面上的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与所述第二上链轮和所述第二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的第二链条;

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内侧面上的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与所述第三上链轮和所述第三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螺杆固定连接的第三链条;

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包括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内侧面上的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与所述第四上链轮和所述第四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螺杆固定连接的第四链条;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与伺服电机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伺服电机与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面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组、第二气缸组、第三气缸组和第四气缸组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本发明通过在机架上端区域设置的夹紧单元使米线松丝时,既可以避免向下的拉力导致米线挂杆变形,同时还避免挂设在米线挂杆上的米线的掉落;松丝单元的设置使松丝过程中米线更加完整,不易断且并条率更低,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桁架后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梳针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标记说明:

1-第一桁架;2-第二桁架;3-米线挂杆;4-夹紧单元;7-控制面板;1-;11-第一松丝平台;12-第二松丝平台;13-第一滑轨组;14-第二滑轨组;41-第一支撑横板;42-第二支撑横板;43-第一夹紧条;44-第一气缸组;45-第二夹紧条;46-第二气缸组;51-第一上梁;52-第一下梁;53-第一控制单元;54-第二控制单元;61-第二上梁;62-第二下梁;63-第三控制单元;64-第四控制单元;111-第一支撑竖板;112-第一凸块;113-第二凸块;114-第一螺杆;115-第二螺杆;116-第三支撑横板;117-第一加强筋;118-第一梳针板;119-第三气缸组;121-第二支撑竖板;122-第三凸块;123-第四凸块;124-第三螺杆;125-第四螺杆;126-第四支撑横板;127-第二加强筋;128-第二梳针板;129-第四气缸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在机架上端区域设置的夹紧单元使米线松丝时,既可以避免向下的拉力导致米线挂杆变形,同时还避免挂设在米线挂杆上的米线的掉落;松丝单元的设置使松丝过程中米线更加完整,不易断且并条率更低,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节省人力物力。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中图1为机架的前面,其他面分别以面向机架前面为基准设定。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米线松丝装置,包括:

由对立设置的第一桁架1和第二桁架2构成的机架;

用于夹紧挂设米线的米线挂杆3且设于机架上端区域的夹紧单元4;

滑动设于机架上且用于给米线松丝的松丝单元;

夹紧装置4包括分别固定设于第一桁架1和第二桁架2上端区域第一支撑横板41和第二支撑横板42。

第一夹紧条43通过固定设于第一支撑横板41上的第一气缸组44设于第一支撑横板41上,第一气缸组44包括多个气缸,优选设有三个气缸。第二夹紧条45通过固定设于第二支撑横板42上的第二气缸组46设于第二支撑横板42上,第二气缸组46包括多个气缸,优选设有三个气缸。第一夹紧条43和第二夹紧条45对立面分别与米线挂杆3相适配。夹紧装置4的在工作过程中将同时夹紧米线挂杆3和挂设于米线挂杆3上的米线,这种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给米线松丝时,既可以避免向下的拉力导致米线挂杆3变形,同时还避免挂设在米线挂杆3上的米线的掉落。

松丝单元包括对立设于第一桁架1和第二桁架2侧面且用于同时梳理米线的的第一松丝平台11和第二松丝平台12。

第一桁架1和第二桁架2对立面的两端竖直边缘分别设有使第一松丝平台11和第二松丝平台12上下移动的第一滑轨组13和第二滑轨组14;

第一松丝平台11包括通过滑块设于第一滑轨组13上的第一支撑竖板111,第一支撑竖板111的两端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凸块112和第二凸块113;且第一凸块112和第二凸块113上分别竖直穿设有第一螺杆114和第二螺杆115;第三支撑横板116通过多条第一加强筋117固定设于第一支撑竖板111;第一梳针板118通过第三气缸组119固定设于第三支撑横板116上;本发明中第三气缸组119包括多个气缸,优选设有三个气缸。

第二松丝平台12包括通过滑块设于第二滑轨组14上的第二支撑竖板121,第二支撑竖板121的两端区域分别设有第三凸块122和第四凸块123;且第三凸块122和第四凸块123上分别竖直穿设有第三螺杆124和第四螺杆125;第四支撑横板126通过多条第二加强筋127固定设于第二支撑竖板121;第二梳针板128通过第四气缸组129固定设于第四支撑横板126上,本发明中第四气缸组129包括多个气缸,优选设有三个气缸。

第一梳针板118与第二梳针板128的梳针上下平行且交叉设置,使米线更好地梳理开,使米线并条率更低。

机架前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机架的第一横梁组,第一横梁组包括分别设于机架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的第一上梁51和第一下梁52。

机架后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机架的第二横梁组,第二横梁组包括分别设于机架上端区域和下端区域的第二上梁61和第二下梁62。

第一上梁51和第一下梁52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松丝平台11和第二松丝平台12一端上下移动的第一控制单元53和第二控制单元54,第一控制单元53包括分别对称设于第一上梁51和第一下梁52内侧面上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以及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杆114固定连接的第一链条;第二控制单元54包括分别对称设于第一上梁51和第一下梁52内侧面上的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以及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第三螺杆124固定连接的第二链条。

第二上梁61和第二下梁62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松丝平台11和第二松丝平台12另一端上下移动的第三控制单元63和第四控制单元64,第三控制单元63包括分别对称设于第二上梁61和第二下梁62内侧面上的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以及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第二螺杆115固定连接的第三链条;第四控制单元64包括分别对称设于第二上梁61和第二下梁62内侧面上的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以及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配设且两端分别与第四螺杆125固定连接的第四链条。

第一控制单元53与第三控制单元63对称设置;第二控制单元54与第四控制单元64对称设置;第一控制单元53、第二控制单元54、第三控制单元63和第四控制单元64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与设于机架上的控制面板7电连接,控制松丝单元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本发明中,在松丝平台松丝的过程中,为了使米线完整,不易断且并条率更低,松丝平台将从下线上多次梳理米线,松丝平台每次上升位移为30cm-80cm,优选的为50cm,这种结构的设计使米线并条率为3%-5%。

第一气缸组44、第二气缸组46、第三气缸组119和第四气缸组129中的多个气缸分别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上述气缸的设置使整个结构更加智能化,不但节省人力,同时保证更好地控制了夹紧单元4夹紧米线挂杆3的力度,以及松丝单元梳理米线的力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控制面板设定夹紧单元4的夹紧程度,松丝单元的高度、梳理力度和每次梳理的调整高度等,当米线挂杆3通过传输设备传输至预设的位置时,第一气缸组44与第二气缸组45分别推动第一夹紧条43和第二夹紧条45夹紧米线挂杆3,此时伺服电机开始运作,控制松丝单元向上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后,第三气缸组119与第四气缸组129将分别推动第一梳针板118与第二梳针板128穿插至米线中,同时以预设的速度向下移动梳理米线,梳理完成后,松丝单元将上移高于第一预设位置的30cm-80cm处,再次梳理米线,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米线梳理完成后,夹紧单元4将松开米线挂杆3,同时传输设备将米线挂杆3移至其他区域进行后续的加工。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