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424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肉牛具有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的特点,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提供其他副产品,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饲料的不断改良,使肉牛的生长周期逐渐变短,但是肉牛容易出现免疫功能差、酸中毒等现象,而人们对牛肉需求量日渐提高的情况下,现有的肉牛饲料成了急需改进的一个问题,肉牛在养殖过程中,瘤胃内酸的组成影响饲料的转化率和肉牛增重问题,现有通常采用离子载体抗生素添加剂进行调节,但在调节过程中,很容易使用不当,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牛肉肉质产生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15-18份、大麦15-18份、粗饲料35-40份、石灰石粉2-4份、大豆分离蛋白粉3-6份、氨基甲酸甲酯2-3份、复合酶1-3份、复合预混料4-7份;

其中,所述复合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溶菌酶(来源于鸡蛋白)16-18份、磷酸酶(来源于鸡肠)8-12份、酪氨酸酶(来源于菌菇)8-12份、溶葡球菌酶4-7份、木聚糖酶4-7份、乙酰胆碱酯酶(来源于苍蝇头部)2-6份、蔗糖磷酸化酶3-6份、β葡萄糖苷酶1-3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100g复合预混料中包含以下元素和维生素:铁350mg、锌330mg、铜120mg、锰360mg、碘8mg、硒3mg、钴2mg、镍1mg;维生素a40000iu、维生素d6000iu、维生素e1200iu、烟酸600iu。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将玉米、大麦、石灰石粉、氨基甲酸甲酯和符合预混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备用;

(2)将相当于混合料重量2%烧热的棕榈油,快速搅拌均匀后,加入复合预混料,搅拌均匀后密封保温15-20分钟,备用;

(3)将粗饲与上述物料混合后即可使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烧热的棕榈油油温为85-90℃。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饲料的使用方法,将每日需要投喂的饲料分成四次投喂,相邻两次投喂之间时间间隔不少于2小时。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饲料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氨基甲酸甲酯与复合酶协同作用,能够增加肉牛瘤胃中丙酸的含量,抑制乙酸和丁酸的产生,同时减少甲烷的产生,为肉牛提供更多的有效能,使其饲料转化率提高12%左右,肉牛平均增重提高10.6%,同时还可预防肉牛育肥期间腹泻等疾病,增强肉牛免疫力,保持较高的屠宰率,屠宰后所得牛肉系水力好,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保持在3.9-4.7%,营养健康、适口性好,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增加养殖户的养殖利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15份、大麦18份、粗饲料35份、石灰石粉22份、大豆分离蛋白粉6份、氨基甲酸甲酯3份、复合酶3份、复合预混料6份;

其中,所述复合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溶菌酶(来源于鸡蛋白)18份、磷酸酶(来源于鸡肠)8份、酪氨酸酶(来源于菌菇)12份、溶葡球菌酶4份、木聚糖酶7份、乙酰胆碱酯酶(来源于苍蝇头部)2份、蔗糖磷酸化酶6份、β葡萄糖苷酶2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100g复合预混料中包含以下元素和维生素:铁350mg、锌330mg、铜120mg、锰360mg、碘8mg、硒3mg、钴2mg、镍1mg;维生素a40000iu、维生素d6000iu、维生素e1200iu、烟酸600iu。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将玉米、大麦、石灰石粉、氨基甲酸甲酯和符合预混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备用;

(2)将相当于混合料重量2%烧热的棕榈油,快速搅拌均匀后,加入复合预混料,搅拌均匀后密封保温15-20分钟,备用;

(3)将粗饲与上述物料混合后即可使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烧热的棕榈油油温为85-90℃。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饲料的使用方法,将每日需要投喂的饲料分成四次投喂,相邻两次投喂之间时间间隔不少于2小时。

按照以上方法制备以及使用方法投喂饲料,能够调控肉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乙酸和丁酸含量减少,丙酸的含量升高,其饲料转化率提高12.3%左右,肉牛增重提高10.9%,屠宰出肉率达到51.3%,脂肪含量保持在4.2%,肉质鲜嫩多汁,适口性好。

实施例2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18份、大麦15份、粗饲料40份、石灰石粉2份、大豆分离蛋白粉4份、氨基甲酸甲酯2份、复合酶3份、复合预混料5份;

其中,所述复合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溶菌酶(来源于鸡蛋白)16份、磷酸酶(来源于鸡肠)8份、酪氨酸酶(来源于菌菇)12份、溶葡球菌酶7份、木聚糖酶4份、乙酰胆碱酯酶(来源于苍蝇头部)6份、蔗糖磷酸化酶3份、β葡萄糖苷酶1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按照以上方法制备以及使用方法投喂饲料,能够调控肉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乙酸和丁酸含量减少,丙酸的含量升高,其饲料转化率提高11.9%左右,肉牛增重提高10.3%,屠宰出肉率达到50.8%,脂肪含量保持在4.6%,肉质鲜嫩多汁,适口性好。

实施例3

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16份、大麦17份、粗饲料38份、石灰石粉3份、大豆分离蛋白粉5份、氨基甲酸甲酯3份、复合酶1份、复合预混料6份;

其中,所述复合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溶菌酶(来源于鸡蛋白)17份、磷酸酶(来源于鸡肠)10份、酪氨酸酶(来源于菌菇)10份、溶葡球菌酶5份、木聚糖酶6份、乙酰胆碱酯酶(来源于苍蝇头部)4份、蔗糖磷酸化酶5份、β葡萄糖苷酶2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按照以上方法制备以及使用方法投喂饲料,能够调控肉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乙酸和丁酸含量减少,丙酸的含量升高,其饲料转化率提高12.1%左右,肉牛增重提高10.4%,屠宰出肉率达到50.7%,脂肪含量保持在4.3%,肉质鲜嫩多汁,适口性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肉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原料包括玉米、大麦、粗饲料、石灰石粉、大豆分离蛋白粉、氨基甲酸甲酯、复合酶、复合预混料。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增加肉牛瘤胃中丙酸的含量,抑制乙酸和丁酸的产生,同时减少甲烷的产生,为肉牛提供更多的有效能,使其饲料转化率提高12%左右,肉牛平均增重提高10.6%,同时还可预防肉牛育肥期间腹泻等疾病,增强肉牛免疫力,脂肪含量保持在3.9‑4.7%,营养健康、适口性好,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增加养殖户的养殖利益。

技术研发人员:年付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年付柱
技术研发日:2017.03.25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