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97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幼儿及儿童所需营养素的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高生活水平带来的问题是,现在的人们大部分食用精细化食品,而对于膳食纤维使用过少,特别是幼儿及儿童期对膳食纤维的摄入极其匮乏,导致好多病例,如:消化功能低下,便秘,免疫力低下等,因此补充适当的膳食纤维食品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幼儿及儿童期人群亟需解决的问题。糖果属于幼儿及儿童零食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糖果不仅要求甜度较低,口感适宜,而且营养丰富,软糖即是典型代表。软糖是由一种或多种亲水的凝胶与糖为基本组成的糖果,可看作是一种含糖的凝胶体,在软糖体系中,水作为分散介质将凝胶质与糖类变成一种胶体溶液,糖处于分子分散态,与溶胶状态的胶粒形成一种均一的连续相,糖浆相紧密的吸附在胶粒的亲水基周围,由此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目前我国软糖仍以添加果味香精和人工食用色素为主,趣味性低,营养性也较差。较多的添加剂,营养价值较少,经常食用会影响幼儿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在软糖在一段时间后,胶体分散体系破坏,容易出现软糖制品粘化、析水收缩、结晶返砂等问题,不仅影响产品的感官,而且还严重影响产品的咀嚼性、口感、营养元素含量等内在质量。因此制备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同时兼具较高稳定性,具有较长产品货架期的软糖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适合幼儿及儿童食用的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超微粉软糖,采用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草莓的超微粉,保留了材料原有的生物活性和营养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助消化、补充维生素的功效,并且本发明利用原料之间的口感及色泽搭配,减少矫味剂及色素的使用,健康天然,营养丰富,增加了糖果的营养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分为绿色层和红色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所述绿色层原料为:混合果蔬超微粉i14-18份,绵白糖40-50份,柠檬酸0.5-1.5份,凝胶i3-8份;水7-10份;所述红色层原料为:混合果蔬超微粉ii10-15份,绵白糖36-42份,柠檬酸0.5-1.5份,凝胶ii3-8份;水7-10份。其中,混合果蔬超微粉i由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和苹果超微粉混合而成,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和苹果超微粉的质量比为6-10:3:4;进一步优选为9:3:4;所述凝胶i由魔芋粉与卡拉胶混合而成,所述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5-9:13;进一步优选为7:13;所述混合果蔬超微粉ii由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混合而成,所述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的质量比为1-3:13,进一步优选为2:13;所述凝胶ii由魔芋粉与卡拉胶混合而成,所述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1-3:3;进一步优选为1:3;卡拉胶常作为凝胶剂添加到食品中,但其凝胶易发生脱水收缩,具有弹性小、脆性大等缺陷,发明人发现通过将魔芋粉与卡拉胶复配,二者形成的网络结构使得复合胶的凝胶强度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软糖的弹性和咀嚼性,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凝胶剂在软糖中的用量;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由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绿色层:混合果蔬超微粉i16份(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的质量比为9:3:4),绵白糖44份,柠檬酸1份,凝胶i6份(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7:13),水9份。红色层:混合果蔬超微粉ii13份(甜菜根超微粉与草莓超微粉的质量比为2:13),绵白糖量为40份,柠檬酸量为1.1份,凝胶ii6份(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1:3),水8份。所述甜菜根超微粉、黄瓜超微粉为将原料烘干,常温粉碎后过筛制得,其中所述甜菜根超微粉粒径优选为15-25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粒径优选为30-40μm;所述草莓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为将原料烘干,低温粉碎后过筛制得,所述低温为-10℃,其中所述草莓超微粉粒径优选为15-25μm,所述猕猴桃超微粉和苹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发明人在实验研究阶段意外发现,果蔬超微粉的粒径不仅直接影响软糖产品口感,还与软糖稳定性密切相关,超微粉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软糖胶体分散体系,从而影响软糖稳定性,发明人通过不断调整超微粉粒径及其他组分,最终制备得到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软糖,大大延长了软糖的的产品货架期;进一步的,所述软糖表面涂覆有一层乳糖粉,所述乳糖粉加入量为软糖总质量的1~3%,优选为1%;所述乳糖粉既赋予软糖带有奶香的微甜口感,同时乳糖在空气中很稳定,长时间放置不易吸收水分,吸湿性弱,从而有效降低软糖吸湿性,提高其成型性,能够延长软糖的产品货架期;本发明制备得到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中,红色与绿色相配颜色诱人,酸甜搭配口感适口,并且以黄瓜、猕猴桃、苹果、草莓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果蔬为原料,非常适合幼儿及儿童期人群食用。所述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2)将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和草莓进行超微粉制备;(3)将软糖绿色部分原料(柠檬酸除外)和红色部分原料(柠檬酸除外)分别混合搅拌均匀后,熬煮至微沸,保持1min;(4)调酸:将熬煮后的料液冷却,加入柠檬酸混匀;(5)注模成型:将均质后的料液注入备好的模具中,首先向模具中注入绿色软糖软糖料液,然后再注入软糖红色部分,用刮板刮平;待软糖红色部分呈凝胶状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冷却定型;(6)烘干:将软糖从模具取出进行高温烘干处理,期间翻动软糖,以确保均匀受热,最终烘干至终产品固形物含量超过70%;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7):在制备好的软糖表面涂覆一层乳糖粉,所述乳糖粉加入量为软糖总质量的1~3%,优选为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将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和草莓进行超微粉制备的具体工艺为:将黄瓜70℃烘干6h后,常温粗粉碎60s,过80目筛后常温粉碎10min,过筛得黄瓜超微粉,所述黄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猕猴桃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0min,过筛得猕猴桃超微粉,所述猕猴桃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苹果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0min,过筛得苹果超微粉,所述苹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甜菜根70℃烘干6h后,常温粗粉碎60s,过80目筛后常温粉碎15min,过筛得甜菜根超微粉,所述甜菜根超微粉粒径为15-25μm;将草莓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5min,过筛得草莓超微粉,所述草莓超微粉粒径为15-25μm;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果蔬超微粉的粒径大小除影响软糖咀嚼性及口感,其与软糖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上述粒径配合其他软糖原料,软糖胶体体系更为稳定,从而有效延长了软糖产品货架期;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低温环境温度为3-9℃,优选为5℃;低温环境能够加速软糖成型过程,同时适宜的低温温度还能防止软糖中糖类结晶析出,同样起到维持软糖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高温温度为45-50℃,优选为45℃,所述温度既能有效对软糖进行烘干,调整软糖水分含量,同时还能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软糖出现糊化效应,影响软糖口感品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原料粉均为超微粉,制成的软糖具有口感好、天然性、营养高、易于吸收等特点;同时通过特定的超微粉粒径选择,使得软糖胶体体系更为稳定,从而有效延长了软糖产品货架期;(2)采用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草莓的超微粉,保留了材料原有的生物活性和营养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助消化、补充维生素的功效,并且本发明利用原料之间的口感及色泽搭配,减少糖、矫味剂及色素的使用,健康天然,营养丰富,增加了糖果的营养价值;(3)本发明提供的软糖通过科学配伍,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供儿童期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等功效,适合幼儿及儿童期人群食用,丰富糖果市场。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背景技术
所介绍的,目前我国软糖仍以添加果味香精和人工食用色素为主,趣味性低,营养性也较差。较多的添加剂,营养价值较少,经常食用会影响幼儿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在软糖在一段时间后,胶体分散体系破坏,容易出现软糖制品粘化、析水收缩、结晶返砂等问题,不仅影响产品的感官,而且还严重影响产品的咀嚼性、口感、营养元素含量等内在质量。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分为绿色层和红色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所述绿色层原料为:混合果蔬超微粉i14-18份,绵白糖40-50份,柠檬酸0.5-1.5份,凝胶i3-8份;水7-10份;所述红色层原料为:混合果蔬超微粉ii10-15份,绵白糖36-42份,柠檬酸0.5-1.5份,凝胶ii3-8份;水7-10份。其中,混合果蔬超微粉i由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和苹果超微粉混合而成,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和苹果超微粉的质量比为6-10:3:4;进一步优选为9:3:4;所述凝胶i由魔芋粉与卡拉胶混合而成,所述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5-9:13;进一步优选为7:13;所述混合果蔬超微粉ii由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混合而成,所述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的质量比为1-3:13,进一步优选为2:13;所述凝胶ii由魔芋粉与卡拉胶混合而成,所述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1-3:3;进一步优选为1:3;所述甜菜根超微粉、黄瓜超微粉为将原料烘干,常温粉碎后过筛制得,其中所述甜菜根超微粉粒径优选为15-25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粒径优选为30-40μm;所述草莓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为将原料烘干,低温粉碎后过筛制得,所述低温为-10℃,其中所述草莓超微粉粒径优选为15-25μm,所述猕猴桃超微粉和苹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发明人在实验研究阶段意外发现,果蔬超微粉的粒径与软糖稳定性密切相关,超微粉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软糖胶体分散体系,从而影响软糖稳定性,发明人通过不断调整超微粉粒径及其他组分,最终制备得到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软糖,大大延长了软糖的的产品货架期;进一步的,所述软糖表面涂覆有一层乳糖粉,所述乳糖粉加入量为软糖总质量的1~3%,优选为1%;所述乳糖粉既赋予软糖带有奶香的微甜口感,同时乳糖在空气中很稳定,长时间放置不易吸收水分,吸湿性弱,从而有效降低软糖吸湿性,提高其成型性,能够延长软糖的产品货架期;本发明制备得到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中,红色与绿色相配颜色诱人,酸甜搭配口感适口,并且以黄瓜、猕猴桃、苹果、草莓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果蔬为原料,非常适合幼儿及儿童期人群食用。其中,黄瓜原名胡瓜,原产于印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入我国。黄瓜中含有的钾盐具有加速血液新陈代谢、排泄体内多余盐份的作用,幼儿及儿童吃后能促进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另外黄瓜含有的葫芦素c,这种物质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以及含有的纤维素可以加速肠道腐败物质的排泄,含有的维生素b1,对改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利。猕猴桃也称奇异果,狐狸桃等。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的含量较高,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猕猴桃属低脂低热量水果,还有丰富的叶酸、膳食纤维、低钠高钾等;猕猴桃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像麸氨酸及精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可作为脑部神经传导物质、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果肉中黑色颗粒部分,有丰富的维生素e。因此,猕猴桃被认为是营养密度最高的水果,促消化,防止便秘,清除体内有害代谢物,增强体质。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人们早就发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能的效果。这是因为苹果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锌是构成和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与蛋白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锌会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发育不良。苹果不但含有能增强儿童记忆力的锌,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质,矿物质,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成份,并且含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所以,苹果非常适合幼儿及儿童期人群。甜菜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味甘性平微凉,具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消热解暑、肝脏解毒等功效。甜菜根中所含有的矿物化合物和植物化合物其特有的,这些化合物能抗感染,增加细胞含氧量,治疗血液病,肝病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而且甜菜根中含有的自然红色维生素b12和优质铁元素是妇女与老人儿童的最佳自然营养品。草莓是幼儿及儿童最喜爱的水果之一,颜色鲜艳、酸甜适口,并且含丰富的维生素c等维生素及矿物质,能消除细胞间的松弛与紧张状态,使脑细胞结构坚固,皮肤细腻有弹性,对脑和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而且可帮助分解食物脂肪,有消化的功效。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2)将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和草莓进行超微粉制备;(3)将软糖绿色部分原料(柠檬酸除外)和红色部分原料(柠檬酸除外)分别混合搅拌均匀后,熬煮至微沸,保持1min;(4)调酸:将熬煮后的料液冷却,加入柠檬酸混匀;(5)注模成型:将均质后的料液注入备好的模具中,首先向模具中注入绿色软糖软糖料液,然后再注入软糖红色部分,用刮板刮平;待软糖红色部分呈凝胶状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冷却定型;(6)烘干:将软糖从模具取出进行高温烘干处理,期间翻动软糖,以确保均匀受热,最终烘干至终产品固形物含量超过70%;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7):在制备好的软糖表面涂覆一层乳糖粉,所述乳糖粉加入量为软糖总质量的1~3%,优选为1%;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将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和草莓进行超微粉制备的具体工艺为:将黄瓜70℃烘干6h后,常温粗粉碎60s,过80目筛后常温粉碎10min,过筛得黄瓜超微粉,所述黄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猕猴桃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0min,过筛得猕猴桃超微粉,所述猕猴桃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苹果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0min,过筛得苹果超微粉,所述苹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甜菜根70℃烘干6h后,常温粗粉碎60s,过80目筛后常温粉碎15min,过筛得甜菜根超微粉,所述甜菜根超微粉粒径为15-25μm;将草莓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5min,过筛得草莓超微粉,所述草莓超微粉粒径为15-25μm;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果蔬超微粉的粒径大小除影响软糖咀嚼性及口感,其与软糖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上述粒径配合其他软糖原料,软糖胶体体系更为稳定,从而有效延长了软糖产品货架期;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5)中低温环境温度为3-9℃,优选为5℃;低温环境能够加速软糖成型过程,同时适宜的低温温度还能防止软糖中糖类结晶析出,同样起到维持软糖的稳定性的作用;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6)中高温温度为45-50℃,优选为45℃;所述温度既能有效对软糖进行烘干,调整软糖水分含量,同时还能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软糖出现糊化效应,影响软糖口感品质。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实施例1一种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分为绿色层和红色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绿色层:混合果蔬超微粉i16份(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的质量比为9:3:4),绵白糖44份,柠檬酸1份,凝胶i6份(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7:13),水9份。红色层:混合果蔬超微粉ii13份(甜菜根超微粉与草莓超微粉的质量比为2:13),绵白糖量为40份,柠檬酸量为1.1份,凝胶ii6份(魔芋粉与卡拉胶的质量比为1:3),水8份。所述软糖表面涂覆一层乳糖粉,所述乳糖粉加入量为软糖总质量的1%。软糖制备方法如下:(1)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2)将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和草莓进行超微粉制备;其中,将黄瓜、猕猴桃、苹果、甜菜根和草莓进行超微粉制备的具体工艺为:将黄瓜70℃烘干6h后,常温粗粉碎60s,过80目筛后常温粉碎10min,过筛得黄瓜超微粉,所述黄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猕猴桃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0min,过筛得猕猴桃超微粉,所述猕猴桃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苹果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0min,过筛得苹果超微粉,所述苹果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将甜菜根70℃烘干6h后,常温粗粉碎60s,过80目筛后常温粉碎15min,过筛得甜菜根超微粉,所述甜菜根超微粉粒径为15-25μm;将草莓60℃烘干6h后,低温-10℃粗粉碎30s,过80目筛后低温-10℃粉碎15min,过筛得草莓超微粉,所述草莓超微粉粒径为15-25μm;(3)将软糖绿色部分原料(柠檬酸除外)和红色部分原料(柠檬酸除外)分别混合搅拌均匀后,熬煮至微沸,保持1min;(4)调酸:将熬煮后的料液冷却,加入柠檬酸混匀;(5)注模成型:将均质后的料液注入备好的模具中,首先向模具中注入绿色软糖软糖料液,然后再注入软糖红色部分,用刮板刮平;待软糖红色部分呈凝胶状后置于5℃中冷却定型;(6)烘干:将软糖从模具取出在45℃环境中烘干处理,期间翻动软糖,以确保均匀受热,最终烘干至终产品固形物含量超过70%;(7)在制备好的软糖表面涂覆一层乳糖粉,所述乳糖粉加入量为软糖总质量的1%。对比例1对比例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唯一区别在于甜菜根粉:草莓粉为2:1;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对比例1软糖颜色太深,而且口味不佳。对比例2对比例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凝胶i、ii的加入量均为1.5份。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2对比,对比例2制备的软糖凝固较慢,成型较差,弹性较差,韧性较差。对比例3对比例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超微粉粒径选择不同,具体的,本对比例中,选择: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粒径选为15-25μm(对比组1);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粒径为50-60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粒径选为10-20μm(对比组2);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粒径为25-35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粒径选为45-55μm(对比组3);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粒径为45-55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粒径选为25-35μm(对比组4);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粒径为10-20μm;所述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粒径选为30-40μm(对比组5);对实施例1及对比例3各组软糖产品进行加速试验,加速试验条件温度为45±1℃,相对湿度为75±5%;结果见表1。表1果蔬超微粉不同粒径对比结果组别析水、粘化出现时间对比组1五天对比组2七天对比组3七天对比组4十天对比组5八天实施例1四十九天由表1可以看出,除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软糖之外,其余产品均在加速试验中十天之内出现糖体析水、粘化现象,表明只有在本发明选择的果蔬粒径和基糖其他组分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极大推迟产品析水、粘化时间,从而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实施例2正交试验优选辅料的配比以混合果蔬粉的比例、魔芋粉与卡拉胶粉的比例、绵白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其中软糖评分标准如下:正交实验结果如下:绿色层软糖四因素三水平表注:果蔬超微粉的比例,凝胶的用量以及水的用量采用单因素实验中的最优用量。红色层软糖四因素三水平表注:果蔬超微粉的比列,凝胶的用量以及水的用量采用单因素实验中的最优用量。根据正交实验做出九组软糖,在感官实验室用评分法进行感官评定,品定结果如下:软糖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可以看出,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因素主次为c>a>d>b,最优水平为a2b3c3d1,即绵白糖添加量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混合果蔬粉添加量,再次是柠檬酸添加量,最后是魔芋粉与卡拉胶之比。绿色层软糖的最佳配比为绵白糖添加量为44g,混合果蔬超微粉添加量为16g,柠檬酸添加量为1g,魔芋粉与卡拉胶之比为7:13,凝胶量为6g。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可以看出,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因素主次为d>a>c>b,最优水平为a2b1c2d3,即绵白糖添加量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甜菜根粉与草莓粉总量,再次是柠檬酸添加量,最后是魔芋粉与卡拉胶之比。甜菜根草莓超微粉软糖的最佳配比为魔芋粉与卡拉胶之比为1:3,绵白糖添加量为40g,柠檬酸添加量为1.1g,甜菜根与草莓总添加量为13g,甜菜根粉与草莓粉比例为2:13,凝胶量6g。综上,本发明制备的软糖各组分为:绿色层配方:混合果蔬超微粉量16份(黄瓜超微粉:猕猴桃超微粉:苹果超微粉为9:3:4),绵白糖量为44份,柠檬酸量为1份,凝胶量6份(魔芋粉与卡拉胶之比为7:13),水9份。红色层配方:混合果蔬超微粉量13份(甜菜根超微粉:草莓超微粉为2:13),绵白糖量为40份,柠檬酸量为1.1份,凝胶量6份(魔芋粉与卡拉胶之比为1:3),水8份。本发明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以及感官评定,确定两组最佳配方,然后将两组最佳配方复合,制作出上层绿色下层为红色的双层软糖,如此,不仅丰富软糖的口感,而且能够增加软糖的营养价值。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双层果蔬超微粉软糖,感官评价结果如下:注:感官评定为10人小组评定结果。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